女王說,我應該遵守我政府的相關法律,我的決定是依照法律砍掉這些人的頭,並沒收他們的財產。


    盡管美國特使苦口婆心,但女王仍然怒氣難消,堅持要懲罰這些革命者。


    克利夫蘭總統收到特使的匯報之後,一時進退兩難。消息傳到檀香山坊間,革命者群情激昂。


    首府被沙袋包圍了起來,炮台上炮手也已經就位,並且拉開了保險。


    1895年1月,暴動發生了,革命者跟女王的支持者大打出手。女王作為叛亂者被抓,革命者發現她的住處居然是一個軍火彈藥庫。


    女王此時在夏威夷已經待不下去了,隻好去美國找了一個新的安身之地。


    夏威夷共和國風平浪靜地運轉到了1898年。


    此時美國正跟西班牙打仗,1898年7月7日,美國新任總統威廉·麥金萊8簽署了《關於歸並夏威夷群島的聯合決議》,從此夏威夷群島成了美國的一塊邊遠屬地。


    1900年,夏威夷群島被正式納入美國版圖,成為美國的轄區。“二戰”結束後,成為美國最新的一個州,也就是美國國旗上的第50顆星。


    第四講 南北大戰決雌雄(美國南北戰爭)


    1.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一線分南北


    早在18世紀60年代,英國殖民者為了調解北美兩個土地主家族之間的矛盾,決定對他們的領地馬裏蘭和賓夕法尼亞進行測量,劃分出邊界。測量的主要承擔者是英國著名天文學家梅森。


    之所以請天文學家,而不是地理工程師來完成任務,是因為當時的馬裏蘭州原野廣袤無垠,疆界不可能從一座山、一塊石頭或一棵大樹上劃出來,必須運用天文學的經緯度來劃分。


    我們今天看到的美國很多州,邊界都是直的,就因為在當年是沒有山川河流走向的,隻能這麽測定。


    梅森和他的助手迪克遜從1763到1767年,花了四年的時間,歷盡千辛萬苦,花了3500多英鎊,終於測量出賓夕法尼亞和馬裏蘭的邊界,這一邊界線被稱為“梅森-迪克遜線”。


    梅森-迪克遜線的意義不僅是確立了兩個州的邊界那麽簡單,由於當時北方的工商業和南方的種植園兩大經濟類型並存,這條線很快也成為南方和北方的精神分界線。特別是在北美殖民地北方各州紛紛廢除奴隸製之後,梅森-迪克遜線成為北方自由州與南方蓄奴州的分界。


    從19世紀中期開始,隨著美國南方和北方的政治、經濟發展的差異越來越明顯,南北雙方出現巨大的反差,像兩個完全不同的國家。


    南方是世界棉花主要產地,需要大量的廉價勞動力從事棉花種植這一手工程度極高的農作物生產,因此黑奴成為南方經濟的主要支柱。


    北方工業發展迅猛,機械化程度不斷提高,逐漸擺脫了對人工的依賴。養活黑奴成本越來越高,越來越不劃算。


    奴隸主掌握話語權


    北方除了新澤西州之外,其他各州相繼給予黑奴自由。


    由於成本太高,養黑奴並不是一件很輕鬆的事兒。即使在南方,擁有奴隸的人也不多。南方甚至還有20多萬自由黑人,其中有些自由黑人本身也擁有黑奴。


    1860年,南方擁有550萬人口,其中隻有4.6萬人擁有20名以上的奴隸,不到3000人擁有100名以上的奴隸,隻有12人擁有500名以上的奴隸。也就是說,大奴隸主是少數中的少數。


    為什麽南方人還這麽支持奴隸製呢?


    其中的道理很簡單,因為南方的權力集中在大奴隸主手裏,他們代表著南方。


    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綁架整個南方拚死捍衛奴隸製。擁有奴隸在南方是成功的象徵。所以,南方農民有了錢就先買奴隸,認為這樣可以掙更多的錢,然後成為最富有最有勢力的人。


    南北雙方關於奴隸製的爭執,漸漸地從政治層麵演變到道德層麵。北方的一小部分人堅信奴隸製度是對美國自由精神的踐踏,因為《獨立宣言》裏寫了人人生而平等,奴隸也是人,隻不過跟我們皮膚顏色不一樣,為什麽奴隸沒有人權啊?這個製度必須徹底廢除。這些北方人不僅痛恨奴隸製度,也痛恨擁有奴隸的農民。


    當然了,在北方這些堅定的廢奴分子背後,有一些加拿大人在暗中支持。


    美國獨立戰爭之後,忠於英國的保皇派聚集在加拿大,1812年美英戰爭中,多倫多被美國一把大火給燒了,這些親英的保皇派組織民兵,保住了加拿大,所以對於一切能夠損害美國的事兒,加拿大人都非常樂意支持。


    他們最有名的行動,就是支持了約翰·布朗的起義。


    少年熱血幹革命


    受到加拿大親英保皇分子支持的美國廢奴分子約翰·布朗,兜裏揣著加拿大提供的100美元活動經費回到了美國,發動了一場震動整個美國的起義,按今天的標準來看,這是不折不扣的恐怖行動。


    在150多年前,這100美元可是天文數字,跟今天100美元的概念是不一樣的。


    約翰·布朗出身貧寒,他爹就是一個堅定的廢奴主義者。由此可知布朗的廢奴信念出自家傳,他自幼就對奴隸製恨之入骨。


    布朗十五六歲的時候就經常跟他的一個夥伴一起探討廢奴事業,想把奴隸主都割喉處死。


    後來他的夥伴成家立業,老婆孩子熱炕頭,就把幹革命的理想丟了,而布朗始終熱血不冷。


    隨著歲月的流逝,他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並開始付諸行動。其實,這一次的革命實踐並不是他的第一次行動,三年前他就聲名大噪了。


    1854年,為了解決南北方權力天平失衡的困境,美國一位參議員提出了《堪薩斯-內布拉斯加法案》,建議改變1820年設定的蓄奴州和自由州邊界,讓新加入的聯邦州自己選擇是蓄奴州還是自由州。


    提案一公布,主張廢奴的北方人擔心奴隸製蔓延到北方,於是大量湧入堪薩斯,想把它變成自由州。而南方為了保住自己將來在聯邦中的權力也來到堪薩斯,想把它變成蓄奴州。


    雙方一開始是文鬥,後來演變成武鬥,堪薩斯頓時陷入了無政府狀態。最後,南方民兵洗劫了反對蓄奴的勞倫斯鎮,打死了兩個北方人。


    北方很憤怒,後果很嚴重。


    為了報復南方,北方武裝分子處死了五名蓄奴的農場主。


    這些武裝分子的首領就是約翰·布朗。


    國會組織對堪薩斯事件展開調查,但是沒有調查出任何結果,而北方則大力支持布朗。


    一戰成名的布朗不但沒有被起訴,反而跑到美加邊境繼續他的解放黑奴事業。1859年,布朗揣著加拿大提供給他的巨額經費回到美國,計劃進行二次革命。


    當時的北方廢奴主義者建立了一個被稱為“地下鐵路”的黑奴逃跑通道,用以協助黑奴從南方逃到北方,從而暫時獲得自由。


    按照當時的法律規定,逃跑的黑奴被抓到後依然要送還給他們的原主人。聯邦執法機構也會懸賞捉拿逃跑的黑奴。


    於是有一批人假裝幫助黑奴逃跑,實際上是把他們轉交給執法機關,騙取賞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世界歷史很有趣:袁騰飛講美國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袁騰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袁騰飛並收藏世界歷史很有趣:袁騰飛講美國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