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戰爭有點像咱們中國的鴉片戰爭,沙皇尼古拉一世在絕望中死去,中國教科書上說是自殺,其實是心髒病突發。在俄羅斯我問導遊沙皇尼古拉一世的死因,導遊說你們真敢胡說,東正教徒不能自殺,人家皇上很有骨氣,一打敗仗特著急,急出病死了。不像咱們皇上,鴉片戰爭之後,身體倍棒,吃嗎嗎香,又活了10年。這一敗,俄羅斯向歐洲擴張的腳步遭到了遏製。俄羅斯清楚地認識到自己跟西方大國的差距:帆船跟輪船的較量,馬車跟火車的較量。西方國家用輪船運兵,俄國用帆船,人家登陸之後,鋪了8英裏長的鐵軌,把炮彈從船上運下來,運到塞瓦斯托波爾要塞城下,炮轟要塞。俄羅斯的每一件軍用物資都要靠馬車運來,一下雨,滿地泥濘,車就陷在裏麵不動彈了。軍需物資上不來,人再多,沒有用。人是一堆肉,用鋼鐵武裝起來的才是戰士。俄羅斯痛定思痛,這場戰爭我們為什麽敗得這麽慘?因為我們經濟太落後。我們為什麽經濟落後?因為我們有農奴製度。所以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開始進行廢奴改革。歷任沙皇裏雕像最多的就是亞歷山大二世,在莫斯科、聖彼得堡都有雕像,因為他解放了農奴。


    亞歷山大二世讓報紙公開討論農民問題,同時下令成立一個秘密委員會,討論解放農奴問題。隨著社會輿論對農奴製批評的增加,一些封建地主看到農奴製的廢除已是大勢所趨,表示願意有條件地解放農民。


    1861年3月3日,亞歷山大二世簽署了廢除農奴製的法令和宣言:宣布自法令公布之日起,農奴獲得人身自由。地主再也不能把他們當成私有財產任意買賣。法令規定,農民可以贖買一塊份地。地主將貧瘠和耕作不便的土地分給了農民。


    農民獲得份地時,要支付高於當時土地實際價格兩三倍的贖金,不足部分由政府代付,農民必須在49年內還本付息。同時還規定,每個男勞力前兩年每年必須為地主服40天的勞役,之後將轉化為代役租並一直持續到他付清贖金為止。


    農民擺脫了個別地主的支配,卻受到了村社的控製。改革後不久,廣大農民就發覺自己上當受騙,紛紛舉行暴動。


    1861年農奴製改革,推動了俄國封建經濟的解體,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農奴製改革也促進了工業的發展,為工業生產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勞動力,而且擴大了工業品的國內銷售市場。


    但是,俄國資本主義經濟總體水平仍然遠低於美國和西歐國家。


    在農奴製改革之後,俄國的政治變革也在緩慢進行,內容主要是地方自治改革和司法改革。在地方,建立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機構。自治機構由選舉產生,但有嚴格的財產限製,工商業資產階級得以進入自治機構。自治機構在衛生、教育以及經濟領域發揮作用,但地方和城市的實際權力仍然掌握在沙皇任命的行政官僚手裏。


    在司法改革方麵,規定所有人在同一法院、依照同一法律、遵循同一程序進行審判,還建立了陪審和律師製度,實行公開審判。但是在廣大農村,仍按舊製度審理案件,農民受到了不公正待遇。


    改革促進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客觀上也促進了西方資產階級思想在俄國的傳播。但改革以後,俄國仍然保留了大量的封建製殘餘,廣大農民遭受著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一批平民知識分子反對農奴製度。但改革沒有成功改造腐朽的沙皇專製統治,革命在所難免。


    叮裏哐啷走向統一


    德意誌的統一也屬於一場自上而下的改革,是以王朝戰爭的方式完成了改革。德意誌統一是因為沒有統一的國內市場,沒法發展;沒有一個強大的國家做後盾,在國際市場上跟外國競爭,也爭不過人家。這兩個因素,使得德意誌必須要完成統一。


    完成德意誌統一的核心邦國是普魯士王國。當時在德意誌邦聯境內,能有資格完成統一的是普魯士和奧地利,但普魯士更具優勢,首先是經濟發達,英國人後來說,與其說德意誌的統一是建立在鐵和血中,不如說是建立在煤和鋼上。再有,全民族尚武,軍國主義色彩強烈,統治階級野心勃勃。普魯士人最早就是日耳曼蠻族,當年靠武力消滅了羅馬帝國。很多在萊茵河畔居住的軍事貴族們,到東部波蘭、立陶宛建立自己的領地,在這個過程當中,不斷跟東部民族打仗,包括跟西征的蒙古人打仗,使得他們的軍事素質十分過硬。德國的貴族,姓名裏麵都有von三個字母,翻譯成“馮”,奧地利人也是。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那些將軍元帥,沒一個不von的。von相當於英語當中的from,德國貴族的姓名一般就是我從哪個地方來到東部的,表示不忘世居。奧托?馮?俾斯麥,奧托從俾斯麥那個地方來到東普魯士。這些貴族被稱為容克,他們在常年的征戰過程中,建立起了普魯士王國。有人這麽形容,別的國家是擁有軍隊的國家,而普魯士是一支擁有國家的軍隊,整個普魯士就是一個大兵營,平均28個成年男女裏麵,就有一名士兵,這個比例在歐洲國家中是最高的。法國是70多人裏有一個兵,英國是80多個,俄羅斯是130人裏有一個士兵。


    普魯士的國王弗裏德裏希大帝,就是希特勒最崇拜的腓特烈一世,一年四季隻穿軍裝,從來沒見過他穿便裝;除非有國賓,他都睡在波茨坦王宮草坪上的帳篷裏麵,一年四季一條薄薄的軍毯,甭管是大雪紛飛,還是驕陽似火;晚上睡覺的時候枕著一根木頭,拔軍姿,睡覺姿勢一不正確,木頭就滾了,國王就醒了,把自己按照儀仗隊隊長的標準去練。整個普魯士全民尚武,跟中國的文弱之風大不相同!今天男士的製服,袖子邊有一排扣子,這排扣子什麽用也沒有,就起裝飾作用。而這排扣子原本是在袖子上麵的,腓特烈大帝閱兵,發現士兵的袖口很髒,他一琢磨,士兵肯定拿袖子擦汗,所以安上一排鋥亮的銅扣,你隻要再擦,鼻子下去一半。後來因為這排扣子影響摘槍,就挪到袖子底下了。但是今天所有歐洲國家軍隊的禮服,扣子仍然在袖子上麵,銅扣鋥亮,能照見人影,皮鞋也能照見人影,槍上的所有金屬件都擦得能照見人影。軍人必須要整潔,不能跟老百姓一樣自由散漫,褲腿肥得能擱一百斤米。一個國王細心到注意士兵的袖口,看來,除了軍隊,確實沒有什麽更能引起他的興趣了。


    德意誌統一的核心人物是當時的普魯士首相奧托?馮?俾斯麥,他執行鐵血政策,鐵和血意味著戰爭。二戰時在東線上殺死1個德國兵,要死10個蘇聯兵;在西線上,殺死1個德國兵,要死3個盟軍士兵。當時的英國記者問蒙哥馬利元帥,我們擁有這麽強大的物質力量,為什麽打德國這麽費勁呢?蒙哥馬利說,沒有辦法,我們打仗是國家讓我們打仗,他們打仗是他們天生愛打仗,他們就會幹這個。咱們中國人一般三代從軍就覺得了不起了,你問德國人,你們家多少代從軍?25代!從宋朝就開始當兵,850年的從軍史,很多德國軍官號稱含著寶劍出生,他們身體裏的每個細胞都為戰鬥而生。你跟這號人打仗你不找死嗎?所以兩次世界大戰都是德國挑起的。民族好戰,你沒有辦法,他能打,也會打,不像日本,老剖自個兒的肚子,那沒勁兒啊,你嚇唬誰呀?你問一個美國軍官,入伍之前幹嗎?郵差。對德國人就不能這麽問,全是職業軍官,所以他解決問題的方式很簡單,不行就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這個歷史挺靠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袁騰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袁騰飛並收藏這個歷史挺靠譜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