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州守將就是當年在海州與金軍大戰的文官魏盛,魏盛一見金軍兵到,奮勇抵抗,率數千人馬就出發迎戰。此時,金軍副帥紇石烈誌寧率數萬金兵趕到,魏盛寡不敵眾,且戰且走。在撤退過程當中,魏盛覺得,如果這麽撤下去的話,最後必然全軍覆沒,我沒有必要連累全軍。所以他跟部下講,我身為知州,守土有責,楚州不保,我當在此地為國盡忠,以報效朝廷。你們趁機突圍,把這兒的情況奏明當今天子。魏盛下令,騎兵斷後,掩護步卒撤退。激戰當中,魏盛中箭,壯烈殉國。楚州失守,金國大軍壓境。湯思退見自己的想法實現了,於是奏報天子,趕緊和談,不但應該和談,還應該盡棄淮河之地。原來兩國以淮河大散關為界,現在隻要我們保有長江就可以了,淮河之地不要了。


    這麽一來,孝宗皇帝斷斷不能容忍了。本來我就是三心二意地起用你,因為你是主和派的領袖,我以為你能有什麽高招,原來你的高招就是讓我把敵人沒占領的土地都放棄。宰相不要做了,給你個閑衙冷曹做個閑職,孝宗皇帝立即貶湯思退出朝。太學生七十二人伏闕上奏,聯名上疏,要求斬湯思退以謝天下。湯思退走到半途,聽見太學生伏闕上奏的消息傳來,他一害怕就急死了,結束了自己不光彩的一生。


    湯思退一死,孝宗皇帝起用虞允文為參知政事兼知樞密院事,把將相大權都交給了虞允文。但這個時候金國人畢竟在武力上占了上風,跟金國談和是免不了的,而金世宗也急於跟宋朝談和。宋使順利地到了金國,雙方又一次達成了和議。這個和議是在宋孝宗隆興年間達成的,因此被稱為「隆興和議」和議達成之後,宋朝的年號從隆興改為幹道,所以又叫「幹道之盟」。


    第6節 隆興和議


    公元1164年,南宋在北伐失利的情況下,同金國達成了隆興和議,再次結束了宋金交戰的局麵。那麽,這次和議的內容都有哪些?對於南宋來說,隆興和議究竟利多還是弊多呢?


    隆興和議的內容主要有三條:第一條,兩國的疆界依照紹興和議,還是以淮水大散關為界。第二條,宋朝皇帝稱金國皇帝為叔,自稱侄兒,不用稱臣了,國書以後不再寫「臣宋」。第三條,歲貢減少,白銀由二十五萬兩減為二十萬兩,綢緞由二十五萬匹減為二十萬匹。而且原來歲幣叫歲貢,我給你進貢,現在把「貢」字改了叫「納」,輸架不輸嘴罷了。


    和議達成之後,雙方要互遞國書,宋朝的使臣到金國遞國書,國書上開頭是這麽寫的:「大宋皇帝致書大金皇帝闕下」。金國這邊負責接待的館伴使不幹了,威脅宋使,要把大宋的「大」字去掉。你怎麽能這麽寫呢?你得寫「侄宋」啊,你是我侄兒啊,你大在哪兒?你叔叔大,你也大?沒大沒小!宋朝使臣堅決不改,你能把我怎麽著?我就是大宋!金國館伴使沒辦法了。宋朝人不講道理,寫了個大宋,怎麽辦?他把前因後果跟金世宗一匯報,金世宗說:「朕亦誌在安民,所以諭令息兵,此後當各照新約,固守勿替,朕不再苛求了。」(《宋史演義》第八十回)行了,大宋就大宋吧,隻要兩國罷兵友好,保境安民,我不再苛求,宋朝皇帝也不用我冊封了,本來我封不封也就那麽回事,人家的帝位是他爸爸傳給他的。冊封禮、受書禮就全改過來了,宋、金兩國最起碼在國格上是平等了。


    金國人在武力占優勢的情況下,主動讓步,由君主變成叔叔,歲幣減少了十萬,不能不說金世宗是明智的,或者說他是很有才具的。這個和議達成了之後,雙方又維持了三四十年的和平局麵,金世宗可以專心治理內政。他治理內政很有成果,被稱為北國小堯舜。世宗皇帝到底有哪些政績,能被史家尊為堯舜呢?


    第十五章 北國堯舜


    金國崛起於白山黑水之間,可是就是這樣一個由馬背上的民族所建立起來的政權,卻曾經出現過一位像古代堯舜那樣的帝王典範,那就是被譽為「小堯舜」的仁義之君——金世宗完顏雍。那麽,金世宗完顏雍是一個怎樣的皇帝?他為什麽能夠獲此殊榮呢?


    宋金兩國達成了隆興和議,偃武修文、止戈講和,兩國維持了三四十年的和平局麵,雙方致力於發展內政,讓老百姓休養生息,恢復國力。金國此時政治清明,國力強盛。世宗皇帝在中國歷史上是一位傑出的少數民族帝王,世宗年號「大定」,史稱其統治時期為「大定之治」,堪比漢朝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世宗皇帝被尊為「北國小堯舜」,明達幹練的程度,跟堯舜比肩。可以講,中國歷史上所有明君聖主具備的優秀德行,世宗皇帝都具備,他的行政措施跟中國歷史上所有的明君聖主比起來也毫不遜色。


    世宗皇帝並不是生長於深宮之內、婦人之手。他從過軍,擔任過地方官。海陵王在位的時候,他被迫在地方上走馬燈似的換職務,他了解民間疾苦,也熟知為政之道。在中國歷史上,世宗皇帝個人的修養程度也是非常高的。他非常注重節儉,曾經說過:「昔唐、虞之時,未有華飾,漢惟孝文務為純儉。朕於宮室惟恐過度,其或興修,即損宮人歲費以充之,今亦不復營建矣。」(《金史世宗本紀上》)上古堯舜禹時期的宮殿很儉樸,其實那會兒根本沒有宮殿,大家都在茅草屋裏住著,當然更沒有什麽裝飾。漢朝所有皇帝的皇陵都被刨了,古時候盜墓不比現在,還有研究、考證歷史,發展旅遊業的目的,古代盜墓目的明確單一,就是要錢。而漢文帝的陵就沒被刨,因為漢朝數文帝最儉樸,刨開之後,還不夠本錢呢,裏邊就一堆陶罐子,刨它幹什麽?因此朕要向堯舜禹看齊,向漢文帝看齊,不修宮殿,如果再增修宮殿,就要減損宮女太監的工資。我不能減少大家的俸祿,供我一人享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塞北三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袁騰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袁騰飛並收藏塞北三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