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肉類,吃的回憶似乎是一片空白。我老娘家隔壁是一家賣煮牛肉的作坊。給農民勞苦耕耘了一輩子的老黃牛,到了老年,耕不動了,幾個農民便以極其低的價錢買來,用極其野蠻的辦法殺死,把肉煮爛,然後賣掉。老牛肉難煮,實在沒有辦法,農民就在肉鍋裏小便一通,這樣肉就好爛了。農民心腸好,有了這種情況,就昭告四鄰:“今天的肉你們別買!”老娘家窮,雖然極其疼愛我這個外孫,也隻能用土罐子,花幾個製錢,裝一罐子牛肉湯,聊勝於無。記得有一次,罐子裏多了一塊牛肚子,這就成了我的專利。我捨不得一氣吃掉,就用生了鏽的小鐵刀,一塊一塊地割著吃,慢慢地吃。這一塊牛肚真可以同月餅媲美了。
“白的”、月餅和牛肚難得,“黃的”怎樣呢?“黃的”也同樣難得。但是,盡管我隻有幾歲,我卻也想出了辦法。到了春、夏、秋三個季節,莊外的草和莊稼都長起來了。我就到莊外去割草,或者到人家高粱地裏去劈高粱葉。劈高粱葉,田主不但不禁止,而且還歡迎;因為葉子一劈,通風情況就能改進,高粱就能長得更好,糧食就能打得更多。草和高粱葉都是餵牛用的。我們家窮,從來沒有養過牛。我二大爺家是有地的,經常養著兩頭大牛。我這草和高粱葉就是給它們準備的。每當我這個不到三塊豆腐高的孩子背著一大捆草或高粱葉走進二大爺的大門,我心裏有所恃而不恐,把草放在牛圈裏,賴著不走,總能蹭上一頓“黃的”吃,不會被二大娘“卷”(我們那裏的土話,意思是“罵”)出來。到了過年的時候,自己心裏覺得,在過去的一年裏,自己餵牛立了功,又有了勇氣到二大爺家裏賴著吃黃麵糕。黃麵糕是用黃米麵加上棗蒸成的。顏色雖黃,卻位列“白的”之上,因為一年隻在過年時吃一次,物以稀為貴,於是黃麵糕就貴了起來。
我上麵講的全是吃的東西。為什麽一講到母親就講起吃的東西來了呢?原因並不複雜。第一,我作為一個孩子容易關心吃的東西。第二,所有我在上麵提到的好吃的東西,幾乎都與母親無緣。除了“黃的”以外,其餘她都不沾邊兒。我在她身邊隻待到六歲,以後兩次奔喪回家,待的時間也很短。現在我回憶起來,連母親的麵影都是迷離模糊的,沒有一個清晰的輪廓。特別有一點,讓我難解而又易解:我無論如何也回憶不起母親的笑容來,她好像是一輩子都沒有笑過。家境貧困,兒子遠離,她受盡了苦難,笑容從何而來呢?有一次我回家聽對麵的寧大嬸子告訴我說:“你娘經常說‘早知道送出去回不來,我無論如何也不會放他走的’。”簡短的一句話裏麵含著多少辛酸、多少悲傷啊!母親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遠方,盼望自己的兒子回來啊!然而這個兒子卻始終沒有歸去,一直到母親離開這個世界。
對於這個情況,我最初懵懵懂懂,理解得並不深刻。到上了高中的時候,自己大了幾歲,逐漸理解了。但是自己寄人籬下,經濟不能獨立,空有雄心壯誌,怎奈無法實現,我暗暗地下定了決心,立下了誓願:一旦大學畢業,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養母親,然而沒有等到我大學畢業,母親就離開我走了,永遠永遠地走了。古人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話正應到我身上。我不忍想像母親臨終思念愛子的情況;一想到,我就會心肝俱裂,眼淚盈眶。當我從北平趕回濟南,又從濟南趕回清平奔喪的時候,看到了母親的棺材,看到那簡陋的屋子,我真想一頭撞死在棺材上,隨母親於地下。我後悔,我真後悔,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了母親。世界上無論什麽名譽,什麽地位,什麽幸福,什麽尊榮,都比不上待在母親身邊,即使她一個字也不識,即使整天吃“紅的”。這就是我的“永久的悔”。
一個影子似的孩子
有道是老馬識途,又說薑是老的辣。意思無非是說,人老了,識多見廣,沒有沒見過的東西。如今我已年逾古稀,足跡遍三大洲,見到的人無慮上千、上萬,甚至上億。但是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一個影子似的孩子。
什麽叫影子似的孩子呢?我來到廬山,在食堂裏,坐定了以後,正在大嚼之際,驀抬頭,鄰桌上已經坐著一個十幾歲的西藏男孩,長著兩隻充滿智慧的機靈的大眼睛,滿臉秀氣,坐在那裏吃飯。我根本沒有注意到他是什麽時候進來的,沒有一點聲息,沒有一點騷動。我正在心裏納悶,然而,一轉眼間,鄰桌上已經空無一人,沒有一點聲息,沒有一點騷動,來去飄忽,活像一個影子。
最初幾天,我們乘車出遊,他同父母一樣,從來不參加的。我心裏奇怪:這樣一個十幾歲的男孩子,不知道悶在屋裏幹些什麽?他難道就不寂寞嗎?一直到了前幾天,我們去遊覽花徑、錦繡穀和仙人洞時,誰也沒有注意到,車子上忽然多了一個人,他就是那個小男孩。他一句話也不說,沒有一點聲息,沒有一點騷動,沉靜地坐在那裏,臉上浮現著甜蜜溫順的笑意,仍然像是一個影子。
從花逕到仙人洞是有名的錦繡穀,長約一公裏,左邊崇山峻嶺,右邊幽穀深澗,嵐翠欲滴,下臨無地,目光所到之處,濃綠連天,是廬山的最勝處。道狹人多,擁擠不堪,我們這一隊人馬根本無法走在一起。小男孩同誰也不結伴,一個人踽踽獨行。有時候,我想找他,但是萬頭攢動,宛如洶湧的人海,到哪裏去找呢?但是,一轉瞬間,他忽然出現在我們身旁。兩隻俊秀的大眼睛飽含笑意,一句話也不說,一點聲息也沒有。可是,又一轉瞬,他又不知消逝到何方了。瞻之在前,忽然在後,飄忽浮動,讓人猜也猜不透。等到我們在仙人洞外上車的時候,他又飄然而至,不聲不響,活像是我們自己的影子。
又一次,我們遊覽龍宮洞,小男孩也去了。進了洞以後,光怪陸離,氣象萬千。我們走在半明半暗的洞穴裏,目不暇接。忽然抬頭,他就站在我身旁。可是一轉眼又不見了。等我們遊完了龍宮,乘坐過龍船以後,我想到這小男孩又不知道跑到哪裏去了。但是,正要走出洞門,卻見他一個人早已坐在石桌旁邊,靜靜地在等候我們,滿臉含笑,不聲不響,又活像是我們的影子。
我有時候自己心裏琢磨:這小男孩心裏想些什麽呢?前兩天,我們正在吃飯的時候,忽然下了一陣廬山式的暴雨,白雲就在門窗間飄出飄進,轉瞬院子裏積滿了水,形成了小小的瀑布。我們的餐廳同寢室是分開來的,在大雨滂沱中,誰也回不了寢室,都站在那裏著急。誰也沒有注意到,這小男孩已經走出餐廳,回到寢室,抱來了許多把雨傘,還有幾件雨衣,一句話也不說,遞給別人,兩隻大眼睛滿含笑意,默默無聲,像是我們的影子。我心中和眼前豁然開朗:在這個不聲不響影子似的孩子的心中,原來竟然蘊藏著這樣令人感動的善良與溫順。我不禁對這個平淡無奇的孩子充滿了敬意了。 我從來不敢倚老賣老,但在下意識中隱約以見過大世麵而自豪。不意在垂暮之年,竟又開了一次眼界,遇到了這樣一個以前自己連做夢都不會想到的影子似的孩子。他並沒有什麽驚人之舉,衣飾舉動都淳樸得出奇,是一個非常平凡的小男孩。然而,從他身上,我們不是都可以學習到一些十分可貴的東西嗎?! 一九八六年八月三日於廬山
“白的”、月餅和牛肚難得,“黃的”怎樣呢?“黃的”也同樣難得。但是,盡管我隻有幾歲,我卻也想出了辦法。到了春、夏、秋三個季節,莊外的草和莊稼都長起來了。我就到莊外去割草,或者到人家高粱地裏去劈高粱葉。劈高粱葉,田主不但不禁止,而且還歡迎;因為葉子一劈,通風情況就能改進,高粱就能長得更好,糧食就能打得更多。草和高粱葉都是餵牛用的。我們家窮,從來沒有養過牛。我二大爺家是有地的,經常養著兩頭大牛。我這草和高粱葉就是給它們準備的。每當我這個不到三塊豆腐高的孩子背著一大捆草或高粱葉走進二大爺的大門,我心裏有所恃而不恐,把草放在牛圈裏,賴著不走,總能蹭上一頓“黃的”吃,不會被二大娘“卷”(我們那裏的土話,意思是“罵”)出來。到了過年的時候,自己心裏覺得,在過去的一年裏,自己餵牛立了功,又有了勇氣到二大爺家裏賴著吃黃麵糕。黃麵糕是用黃米麵加上棗蒸成的。顏色雖黃,卻位列“白的”之上,因為一年隻在過年時吃一次,物以稀為貴,於是黃麵糕就貴了起來。
我上麵講的全是吃的東西。為什麽一講到母親就講起吃的東西來了呢?原因並不複雜。第一,我作為一個孩子容易關心吃的東西。第二,所有我在上麵提到的好吃的東西,幾乎都與母親無緣。除了“黃的”以外,其餘她都不沾邊兒。我在她身邊隻待到六歲,以後兩次奔喪回家,待的時間也很短。現在我回憶起來,連母親的麵影都是迷離模糊的,沒有一個清晰的輪廓。特別有一點,讓我難解而又易解:我無論如何也回憶不起母親的笑容來,她好像是一輩子都沒有笑過。家境貧困,兒子遠離,她受盡了苦難,笑容從何而來呢?有一次我回家聽對麵的寧大嬸子告訴我說:“你娘經常說‘早知道送出去回不來,我無論如何也不會放他走的’。”簡短的一句話裏麵含著多少辛酸、多少悲傷啊!母親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遠方,盼望自己的兒子回來啊!然而這個兒子卻始終沒有歸去,一直到母親離開這個世界。
對於這個情況,我最初懵懵懂懂,理解得並不深刻。到上了高中的時候,自己大了幾歲,逐漸理解了。但是自己寄人籬下,經濟不能獨立,空有雄心壯誌,怎奈無法實現,我暗暗地下定了決心,立下了誓願:一旦大學畢業,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養母親,然而沒有等到我大學畢業,母親就離開我走了,永遠永遠地走了。古人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話正應到我身上。我不忍想像母親臨終思念愛子的情況;一想到,我就會心肝俱裂,眼淚盈眶。當我從北平趕回濟南,又從濟南趕回清平奔喪的時候,看到了母親的棺材,看到那簡陋的屋子,我真想一頭撞死在棺材上,隨母親於地下。我後悔,我真後悔,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了母親。世界上無論什麽名譽,什麽地位,什麽幸福,什麽尊榮,都比不上待在母親身邊,即使她一個字也不識,即使整天吃“紅的”。這就是我的“永久的悔”。
一個影子似的孩子
有道是老馬識途,又說薑是老的辣。意思無非是說,人老了,識多見廣,沒有沒見過的東西。如今我已年逾古稀,足跡遍三大洲,見到的人無慮上千、上萬,甚至上億。但是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一個影子似的孩子。
什麽叫影子似的孩子呢?我來到廬山,在食堂裏,坐定了以後,正在大嚼之際,驀抬頭,鄰桌上已經坐著一個十幾歲的西藏男孩,長著兩隻充滿智慧的機靈的大眼睛,滿臉秀氣,坐在那裏吃飯。我根本沒有注意到他是什麽時候進來的,沒有一點聲息,沒有一點騷動。我正在心裏納悶,然而,一轉眼間,鄰桌上已經空無一人,沒有一點聲息,沒有一點騷動,來去飄忽,活像一個影子。
最初幾天,我們乘車出遊,他同父母一樣,從來不參加的。我心裏奇怪:這樣一個十幾歲的男孩子,不知道悶在屋裏幹些什麽?他難道就不寂寞嗎?一直到了前幾天,我們去遊覽花徑、錦繡穀和仙人洞時,誰也沒有注意到,車子上忽然多了一個人,他就是那個小男孩。他一句話也不說,沒有一點聲息,沒有一點騷動,沉靜地坐在那裏,臉上浮現著甜蜜溫順的笑意,仍然像是一個影子。
從花逕到仙人洞是有名的錦繡穀,長約一公裏,左邊崇山峻嶺,右邊幽穀深澗,嵐翠欲滴,下臨無地,目光所到之處,濃綠連天,是廬山的最勝處。道狹人多,擁擠不堪,我們這一隊人馬根本無法走在一起。小男孩同誰也不結伴,一個人踽踽獨行。有時候,我想找他,但是萬頭攢動,宛如洶湧的人海,到哪裏去找呢?但是,一轉瞬間,他忽然出現在我們身旁。兩隻俊秀的大眼睛飽含笑意,一句話也不說,一點聲息也沒有。可是,又一轉瞬,他又不知消逝到何方了。瞻之在前,忽然在後,飄忽浮動,讓人猜也猜不透。等到我們在仙人洞外上車的時候,他又飄然而至,不聲不響,活像是我們自己的影子。
又一次,我們遊覽龍宮洞,小男孩也去了。進了洞以後,光怪陸離,氣象萬千。我們走在半明半暗的洞穴裏,目不暇接。忽然抬頭,他就站在我身旁。可是一轉眼又不見了。等我們遊完了龍宮,乘坐過龍船以後,我想到這小男孩又不知道跑到哪裏去了。但是,正要走出洞門,卻見他一個人早已坐在石桌旁邊,靜靜地在等候我們,滿臉含笑,不聲不響,又活像是我們的影子。
我有時候自己心裏琢磨:這小男孩心裏想些什麽呢?前兩天,我們正在吃飯的時候,忽然下了一陣廬山式的暴雨,白雲就在門窗間飄出飄進,轉瞬院子裏積滿了水,形成了小小的瀑布。我們的餐廳同寢室是分開來的,在大雨滂沱中,誰也回不了寢室,都站在那裏著急。誰也沒有注意到,這小男孩已經走出餐廳,回到寢室,抱來了許多把雨傘,還有幾件雨衣,一句話也不說,遞給別人,兩隻大眼睛滿含笑意,默默無聲,像是我們的影子。我心中和眼前豁然開朗:在這個不聲不響影子似的孩子的心中,原來竟然蘊藏著這樣令人感動的善良與溫順。我不禁對這個平淡無奇的孩子充滿了敬意了。 我從來不敢倚老賣老,但在下意識中隱約以見過大世麵而自豪。不意在垂暮之年,竟又開了一次眼界,遇到了這樣一個以前自己連做夢都不會想到的影子似的孩子。他並沒有什麽驚人之舉,衣飾舉動都淳樸得出奇,是一個非常平凡的小男孩。然而,從他身上,我們不是都可以學習到一些十分可貴的東西嗎?! 一九八六年八月三日於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