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起父親的口頭禪"提得起來,就是我們的",現在已經輪到媽媽說了.


    對於父母親的愛,我們也是"提得起來,就是我們的",趁還提得動,行李箱還有空間,就多塞一點愛進去吧!


    故鄉的水土


    第一次出國,媽媽幫我整行李,在行李整得差不多的時候,她突然拿出一個透明的小瓶子,裏麵裝著黑色的東西.


    "把這個帶在行李箱裏,保佑旅行平安."媽媽說.


    "這是什麽密件?"


    媽媽說:"這是我們門口庭抓的泥土和家裏的水.你沒聽說旅行如果會生病,就是因為水士不服,帶著一瓶水土,你走到哪裏,哪裏就是故鄉,就不會水土不服了."媽媽還告訴我,這是我們閩南人的傳統,祖先從唐山過台灣時,人人都帶著一些故鄉的泥土,一點隨身攜帶、一點放在祖廳、一點撒在田裏,因為故鄉水土的保佑才使先人在蠻荒之地,墾出富庶之鄉.


    此後,我每次出門旅行,總會隨身攜帶一瓶故鄉的水土,有時候在客域的旅店,把那瓶水土拿出來端詳,就覺得那灰黑色的水土非常美麗,充滿了力量.


    故鄉的水土生養我們,使我們長成頂天立地的男兒,即使漂流萬裏,在寂寞的異國之夜,也能充滿柔情與壯懷.


    那一瓶水土中不僅有著故鄉之愛,還有媽媽的祝福,這祝福綿長悠遠,一直照護著我.


    與太陽賽跑


    我讀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有一天放學回家,看到天邊的夕陽正要沉落,晚霞一道一道從山穀升起.


    "我要和太陽賽跑,要在太陽沒有下山以前跑回家."我心裏有一個聲音說.


    然後,我拔足狂奔,一刻也不停歇地跑回老家的三合院.我站在大廳的紅門外時,夕陽還露出最後的一角,迷離的光影映著紅門上的獅頭鋼扣.


    我安靜地站在廳前,看夕陽一分一分地沉到山的背麵,心裏漲滿了感動,跑進廚房對正在生火炊飯的母親說:"我跑贏太陽了,我跑贏太陽了."接下來,我的小學時代幾乎都是在與太陽賽跑,在夕陽未落前返家,欣賞著蕉園上那絕美的落日.我對生命的美感就是從那時有的,我覺得如果不比時間跑快一步,就沒有空間、也沒有心情享受落日的美景了.


    隻是,生命的悲情是,我們自以為比時間快一步,但歲月也很快地被時光掩埋.


    對人生高遠的目標,雖然我們也曾像與太陽賽跑時一樣地奔赴前程,有時站在紅門前微笑,以為贏過了什麽,但夕陽總是在我們微笑時,依然沉落.


    當然,如果我們悲哭,它還是要沉落的.


    因此,任何的奔赴與企求都帶著一些虛妄的本質吧!還不如回到這當前的一刻,以全身心投注於每一個變化之中,在因緣的變化中順應、無憾、歡喜.


    到了四十歲,可能說不出"我跑贏太陽了"這樣有豪情的話.


    但是,每天我起床的時候,對著鏡子的第一件事就是對自己的影像說:"晦!讓我們今天來為生命創造一點什麽吧!"


    每天,都含著笑意,來與宇宙時空的無情、與歲月生命的多變,共同運轉,那麽在大化中,也會有江上明月,山間清風,岸邊垂柳那樣的美景,不斷地映現.


    我,寧與微笑的自己做拍檔,不要與煩惱的自己同住.


    我,要不斷地與太陽賽跑!不斷穿過泥濘的田路,看著遠處的光明.


    西瓜偎大邊


    我打電話給媽媽,請她趁暑假,帶孫子到台北來走走.


    媽媽一麵訴說台北的環境使她頭昏,而且天氣又是如此燠熱,一出遠門就不舒服.


    然後一麵輕描淡寫地對我說:"而且,前幾天才問到腰,剛剛你大哥才帶我去針灸回來哩!"


    "閃到腰?是不是又去搬粗重的東西?"我著急地問.


    大概是聽出我話裏的焦慮,媽媽說:"沒什麽要緊,可能是上次閃到腰的病母還在呀!"


    "什麽病母?"這是我首次聽到的名詞,一邊問,一邊想起一年前,母親為了拉開鐵門,由於鐵門門卡住,她太用力,腰就問到了,數月以後才好.


    我的媽媽是典型傳統的農村婦女,從少女時代就養成勤儉、事必躬親的習慣,一直到現在,隻要她能做的事,絕不假手他人.甚至到現在,她還每天親手洗衣服,我們也勸不動她,隻有在閃到腰那一陣子,她才肯休息.


    "病母就是閃到腰以後,時常會記住一個地方曾經閃過,就會記在腦子裏,然後就很容易在同一個地方門到,就是病母."媽媽還告訴我,病母雖是無形的,但"看一個影,生一個子",就會製造出有形的病痛來,總要很久才會連根拔除,到病母拔除的時候,就是"打斷手骨顛倒勇"的時候.


    媽媽是很樂觀的人,她說:"這一次,我把病母也抓出來治一治."台語所說的病母,使我聯想到另外一句台語叫作"西瓜偎大邊",一般人都以為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個人趨炎附勢,投靠有權勢的一邊,其實,這句話原來的意思是,像西瓜這樣的水果,身體好的人愈吃愈補,身體虛的人愈吃愈虛.


    因此,在農村裏,我們如果遇到身體虛的人愛吃西瓜,就會勸他"西瓜偎大邊","半瞑呷西瓜,會反症";如果遇到身體好的人擔心西瓜太涼,我們也勸他:"西瓜偎大邊,像你這麽勇,吃西瓜有什麽要緊?"


    問題不在西瓜上麵,問題是在身體,聽說西瓜涼冷而導致不敢吃西瓜的人,就是本末倒置了.


    在我們台語的母語裏,早就知道心的力量很大,因此在遭遇到團境的時候,經常教我們應該回來觀照自己的心,而不要去怨恨環境的不順,例如"昧曉駛船,嫌溪窄"(不會駕船的人通常不會反省自己駕船的技術,反而怨怪溪流太窄)."家已擔肥,不知臭"(挑糞的人,久而不聞其臭)."是不是,問家己"(事情的是非對錯,要先反問自己,再責問別人).


    並且,我們還應該時常放下自己的悲觀情緒,克服心靈的盲點,口為環境的現象是與心的現象對應的,例如:


    "竄驚竄遇到."(愈擔心的事就愈容易遇見.)


    "昧曉剃頭,偏遇著鬍鬚的."(不太會剃頭的師傅,往往誨遇到大鬍子的客人.)"屎緊,褲頭擱撲死結."(急著大便的時候,褲頭往往打著死結.)這些語言雖然粗俗,但很有生命力,與禪宗所講的"心淨則國土淨""息心即是息災"意思是相通的.


    在心理學上,有一種係數叫作"樂觀係數"或"悲觀係數",這種係數的力量占實際現象的百分之二十.就是說,如果一個人有樂觀的心,他比平常會多百分之二十的機率遇到開心的事;反之,如果一個人心情"鬱卒",也會比平常人多百分之二十的機率遇到痛苦的事.這不就是"病母"嗎?不就是"西瓜偎大邊"嗎?我們如果要開開心心過日子,那非得先有一個歡喜的心不可,老祖母不是教過我們"坐乎正,得人疼"嗎?


    要有歡喜心,一則不要太執著,對自己的習性要常放下,老先覺們時常教我們"無魚,蝦也好""一兼二顧,摸蛤兼洗褲;有就摸蛤,無就洗褲""這溪無魚,別溪釣".


    一個人如果老是放不下,"一腳戶定內,一腳戶定外"(一腳在門檻裏麵,一腳在門檻外麵);或者"柄驚死,放驚飛"(抓著鳥不放,捏太緊怕它死了,放了又怕飛走),那日子就會很難過,就會"燒瓷的吃缺,織席的困椅"(燒瓷器的人用破的碗,織草蓆的卻睡在椅子上)"裁縫師傅穿破衫,做木的師傅沒眠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林清玄散文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林清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林清玄並收藏林清玄散文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