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我們不免也會羨慕有錢人家的小孩,但當我們知道有錢人的孩子不能全身脫光到溪邊遊泳,或者下完課不能在田野的爛泥裏玩殺刀的時候,我們都 很同情有錢人的孩子。
在我們那個年代的農村裏,孩子幾乎沒有任何物質的欲望,因為則剛,到後來我們即使赤著腳、穿破衣去上學,也允滿了自信和快樂。
這其實沒有什麽秘決,隻是深信物質之外,這有一些能使我們快樂的事物不是來自物質。而且對這個世界保持微微喜悅的心情,知道在匱乏的生活裏也能有豐滿的快樂,便宜的食物也有好吃的味道,小環境裏也有遠大的夢想____這些卑中之尊、賤中之美、小中之大,乃至醜中之美、壞中這好,都是因微細喜悅的心情才能體會。
在夏天裏,我深信坐在冷氣房裏喝冰鎮蓮子的美味,遠遠\比不上在田中流汗工作,然後在小路上灌一大碗好心人的"奉茶",奉茶不是舌頭到喉管的美味,而是心情互相體貼而感 到的歡喜。
在禪宗的《碧岩錄》裏有一個故事,德雲禪師和一位癡聖人一起去擔挑積雪,希望把井口埋起來,引起了別人的訕笑,當然,雪無法把井口埋住是大家都知道的,德雲法師為什麽要擔雪埋井呢?他是啟示了一個偉大的反麵教化是:隻要你心底有一口泉湧的井,還怕會被寒冷的是要緊的事。
"不封凍的井"是一個多麽深邃的啟示,它是突破冷漠世界的摯情,是改變醜陋環境成為優美境地的心思,是短暫生命裏不斷有活力萌芽的救濟。
心井永不封凍,就能使我們卓然不群,不隨流俗與物慾轉動了。
在路邊自由地喝杯木瓜牛奶,滋味不見得會比人參湯遜色呀!
素 質
很小很小的時候,我就感覺到花是非常奇怪的,因為在家院的庭前種了桂花、玉蘭和夜來香,到了晚上,香氣隨同四散,流動在家屋四周,可是這些香花都是白色的。反而那些極美麗的花卉,像蘭花、玫瑰之屬,就沒有什麽香味了。
長大以後,才更發現這種截然不同的風格,凡香氣極盛的花,桂花、玉蘭花、夜來香、含笑花、水薑花、月桃花、百合花、梔子花、七裏香,都是白色,即使有顏色也是非常素淡,而且它們開放的時候常成群結隊的,熱鬧紛繁。那些顏色艷麗的花,則都是孤芳自賞,每一枝隻開出一朵,也吝惜著香氣一般,很少有香味的。
“香花無色,色花不香”這真是一個驚人的發現;“素樸的花喜歡成群結隊,美艷的花喜歡幽然獨處”也是驚人的發現。依照植物學家的說法,白花為了吸引蜂蝶傳播花粉,因此放散濃厚的芳香;美麗的花則不必如此,隻要以它的顏色就能招蜂引蝶了。
我們不管植物學家的說法,就單以“香花無色,色花不香”就可以給我們許多聯想,並帶來人生的啟示。
在人生裏,每一個人都有其獨特非凡的素質,有的香盛,有的色濃,很少很少能兼具美麗而芳香的,因此我們不必欣羨別人某些天生的的素質,而要發現自我獨特的風格。當然,我們的人生多少都有缺憾,這缺憾的哲學其實簡單:連最名貴的蘭花,恐怕都為自己不能芳香而落淚哩!這是對待自己的方法,也是麵對自己缺憾還能自在的方法。
麵對外在世界的時候,我們不要被艷麗的顏色所迷惑,而要進入事物的實相,有許多東西表麵是非常平凡的,它的顏色也素樸,但隻要我們讓心平靜下來,就能品察出這內部最幽深的芳香。
當然,艷麗之美有時也值得讚嘆,隻是它適於遠觀,不適於沉潛。
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很少能欣賞素樸的事物,卻喜歡耀目的風華;但到了中年則愈來愈喜歡那些真實平凡的素質,例如選用一張桌子,青年多會注意到它的顏色與造形之美,中年人就比較注意它是紫檀木或是烏心石的材質,至於外形與色彩就在其次了。
最近這些日子裏,我時常有一種新的感懷,就是和一個人麵對麵說了許多話,仿佛一句話也沒有說;可是和另一個人麵對麵坐著,什麽話也沒有說,就仿佛說了很多。人到了某一個年紀、某一個階段,就能穿破語言、表情、動作,直接以心來相印了,也就是用素樸麵對著素樸。
古印度人說,人應該把中年以後的歲月全部用來自覺和思索,以便找尋自我最深處的芳香。我們可能做不到那樣,不過,假如一個人到了中年,還不能從心靈自然地散出芬芳,那就象白色的玉蘭或含笑,竟然沒有任何香氣,一樣的可悲了。
飛越冰山
有一年春天,搭飛機從夏威夷到美國東岸,中途的時候,駕駛員報告了我們正在飛越阿拉斯加上空,靠近了北極圈,機艙裏的乘客紛紛探頭往窗外看。
窗外的大地覆蓋著一片潔白的冰雪,平原、河流、山脈上都是白色,白得令人昏眩。尤其是那些在山頂上的積雪,因為終年不化,更白得剛強而尖銳,在飛機上都可以感受到直而冷的線條,一道道劃過冷而寂靜的大地。
機上的乘客無不為眼前這壯麗、清明、無塵的大地動容讚嘆,覺得是人間少見的美景,尤其是我們剛剛從熱情、溫暖、海洋蔚藍、陽光亮麗的夏威夷離開,北國的風情就像一口冰涼的清水灌入了胸腹,再加上有了很高的距離,再冷的景致也無不溫馨而美麗了。
在我們那個年代的農村裏,孩子幾乎沒有任何物質的欲望,因為則剛,到後來我們即使赤著腳、穿破衣去上學,也允滿了自信和快樂。
這其實沒有什麽秘決,隻是深信物質之外,這有一些能使我們快樂的事物不是來自物質。而且對這個世界保持微微喜悅的心情,知道在匱乏的生活裏也能有豐滿的快樂,便宜的食物也有好吃的味道,小環境裏也有遠大的夢想____這些卑中之尊、賤中之美、小中之大,乃至醜中之美、壞中這好,都是因微細喜悅的心情才能體會。
在夏天裏,我深信坐在冷氣房裏喝冰鎮蓮子的美味,遠遠\比不上在田中流汗工作,然後在小路上灌一大碗好心人的"奉茶",奉茶不是舌頭到喉管的美味,而是心情互相體貼而感 到的歡喜。
在禪宗的《碧岩錄》裏有一個故事,德雲禪師和一位癡聖人一起去擔挑積雪,希望把井口埋起來,引起了別人的訕笑,當然,雪無法把井口埋住是大家都知道的,德雲法師為什麽要擔雪埋井呢?他是啟示了一個偉大的反麵教化是:隻要你心底有一口泉湧的井,還怕會被寒冷的是要緊的事。
"不封凍的井"是一個多麽深邃的啟示,它是突破冷漠世界的摯情,是改變醜陋環境成為優美境地的心思,是短暫生命裏不斷有活力萌芽的救濟。
心井永不封凍,就能使我們卓然不群,不隨流俗與物慾轉動了。
在路邊自由地喝杯木瓜牛奶,滋味不見得會比人參湯遜色呀!
素 質
很小很小的時候,我就感覺到花是非常奇怪的,因為在家院的庭前種了桂花、玉蘭和夜來香,到了晚上,香氣隨同四散,流動在家屋四周,可是這些香花都是白色的。反而那些極美麗的花卉,像蘭花、玫瑰之屬,就沒有什麽香味了。
長大以後,才更發現這種截然不同的風格,凡香氣極盛的花,桂花、玉蘭花、夜來香、含笑花、水薑花、月桃花、百合花、梔子花、七裏香,都是白色,即使有顏色也是非常素淡,而且它們開放的時候常成群結隊的,熱鬧紛繁。那些顏色艷麗的花,則都是孤芳自賞,每一枝隻開出一朵,也吝惜著香氣一般,很少有香味的。
“香花無色,色花不香”這真是一個驚人的發現;“素樸的花喜歡成群結隊,美艷的花喜歡幽然獨處”也是驚人的發現。依照植物學家的說法,白花為了吸引蜂蝶傳播花粉,因此放散濃厚的芳香;美麗的花則不必如此,隻要以它的顏色就能招蜂引蝶了。
我們不管植物學家的說法,就單以“香花無色,色花不香”就可以給我們許多聯想,並帶來人生的啟示。
在人生裏,每一個人都有其獨特非凡的素質,有的香盛,有的色濃,很少很少能兼具美麗而芳香的,因此我們不必欣羨別人某些天生的的素質,而要發現自我獨特的風格。當然,我們的人生多少都有缺憾,這缺憾的哲學其實簡單:連最名貴的蘭花,恐怕都為自己不能芳香而落淚哩!這是對待自己的方法,也是麵對自己缺憾還能自在的方法。
麵對外在世界的時候,我們不要被艷麗的顏色所迷惑,而要進入事物的實相,有許多東西表麵是非常平凡的,它的顏色也素樸,但隻要我們讓心平靜下來,就能品察出這內部最幽深的芳香。
當然,艷麗之美有時也值得讚嘆,隻是它適於遠觀,不適於沉潛。
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很少能欣賞素樸的事物,卻喜歡耀目的風華;但到了中年則愈來愈喜歡那些真實平凡的素質,例如選用一張桌子,青年多會注意到它的顏色與造形之美,中年人就比較注意它是紫檀木或是烏心石的材質,至於外形與色彩就在其次了。
最近這些日子裏,我時常有一種新的感懷,就是和一個人麵對麵說了許多話,仿佛一句話也沒有說;可是和另一個人麵對麵坐著,什麽話也沒有說,就仿佛說了很多。人到了某一個年紀、某一個階段,就能穿破語言、表情、動作,直接以心來相印了,也就是用素樸麵對著素樸。
古印度人說,人應該把中年以後的歲月全部用來自覺和思索,以便找尋自我最深處的芳香。我們可能做不到那樣,不過,假如一個人到了中年,還不能從心靈自然地散出芬芳,那就象白色的玉蘭或含笑,竟然沒有任何香氣,一樣的可悲了。
飛越冰山
有一年春天,搭飛機從夏威夷到美國東岸,中途的時候,駕駛員報告了我們正在飛越阿拉斯加上空,靠近了北極圈,機艙裏的乘客紛紛探頭往窗外看。
窗外的大地覆蓋著一片潔白的冰雪,平原、河流、山脈上都是白色,白得令人昏眩。尤其是那些在山頂上的積雪,因為終年不化,更白得剛強而尖銳,在飛機上都可以感受到直而冷的線條,一道道劃過冷而寂靜的大地。
機上的乘客無不為眼前這壯麗、清明、無塵的大地動容讚嘆,覺得是人間少見的美景,尤其是我們剛剛從熱情、溫暖、海洋蔚藍、陽光亮麗的夏威夷離開,北國的風情就像一口冰涼的清水灌入了胸腹,再加上有了很高的距離,再冷的景致也無不溫馨而美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