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人生的問題也是如此,任何的輸贏如果從小的時空看來,仿佛是一個定論,但若放到一個大的時空,輸贏就不可定論了,一個人的輸贏往往也不是外地的判定,而是自我意念的肯定。


    把鱷魚與狗打架看與是有趣的事例是好的,卻不應該花太多時間作這種無關緊要的思考,在日本佛教史上有一個有名的故事,可以讓我們提高警覺。


    日本有一位真觀禪師,在中國留學,二十幾年,回日本後傳揚佛法,使日本禪學大興。有一天,一位研究天台宗三十幾年的道文法師來向他求教,問道:“我自幼研習天台法華思想,有一個問題始終不能了解。”


    真麵禪師說:“天台法華思想博大精深,而你隻有一個問題不解,可見有很高的修持,你不能理解的唯一問題是什麽呢?”


    道文法師問道:“法華經上說:‘有情無情,同圓種智’,意思是樹木花草皆能成佛,請問,花草樹木真有可能成佛嗎?”


    真觀禪師反問道 :“三十年來,你掛念著花草樹木能不能成佛,對你有什麽益處呢?你應該關心的是你自己如何成佛才對!”


    道文稿法師聽了非常吃驚,說:“我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那麽,請問:我自己要如何成佛呢?”


    真觀禪師說:“你說隻有一個問題問我,這第二個問題就要靠你自己去解決了。”


    是呀!人生的許多問題自顧不暇,那有體力去想鱷魚與狗打架的問題呢?我看到孩子還在低首苦思那空乏的問題,拍拍他的肩說:“來,我們來看這些粉紅色剛長出來的菩提葉子,脈絡分明,光滑、透明,是多麽美麗!”


    正好一隻蝴蝶從安全島飛過,“呀!一隻蝴蝶!”孩子的目光望向遠方,這時鱷魚與狗都隨蝴蝶飛一以不可知的遠方了。


    獨樂與獨醒


    人生的朋友大致可以分成四種類型,一種是在歡樂的時候不會想到我們,隻在痛苦無助的時候才來找我們分擔,這樣的朋友往往也最不能分擔別人的痛苦,隻願別人都帶給歡樂。他把痛苦都傾瀉給別人,自己卻很快的忘掉。


    一種是他隻在快樂的時候才找朋友,卻把痛苦獨自埋藏在內心,這樣的朋友通常能善解別人的痛苦,當我們丟掉痛苦時,他卻接住它。


    一種是不管在什麽時刻什麽心情都需要別人共享,認為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獨悲哀不如眾悲哀,戀愛時急著向全世界的朋友宣告,失戀的時候也要立即告諸親友。他永遠有同行者,但他也很好奇好事,總希望朋友像他一樣,把一切最私密的事對他傾訴。


    還有一種朋友,他不會特別與人親近,他有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獨自快樂、獨自清醒,他胸懷廣大、思慮細膩,口示優越,帶著一些無法測知的神秘,他們做朋友最大的益處是善天聆聽,像大海一樣可以容受別人歡樂或苦痛的瀉注,但自己不動不搖,由於他知道解決問題的關鍵,因此對別人的快樂鼓勵,對苦痛促出援手。


    用水來做比喻,第一種是河流型 ,他們把一切自己製造的垃圾都流向大海;第二種是池塘型,他們善於收藏別人和自己的苦痛;第三種是波浪型,他們總是一波一波找上岸來,永遠沒有靜止的時候;第四種是大海型,他們接納百川,但不失自我。


    當然,把朋友做這樣的劃分清不是絕對的,因為朋友有千百種麵目,這隻是大致的類型罷了。


    我們到底要交什麽樣的朋友?或者說。我們希望自己變成什麽樣的朋友?


    卡萊爾。紀伯倫在《友誼》裏有這樣的兩段對話:“你的朋友是來回應你的需要的,他是你的田園,你以愛心播種,以感恩的心收成,他是你的餐桌和壁燈,因為你飢餓時去找他,又為求安寧尋他。”“把你最好的給你的朋友,如果他一定要知道你的低潮,也讓他知道你的高潮吧!如果隻是為了消磨時間才找你的朋友,又有什麽意思呢?找他共享生命吧!因為他滿足你的需要,而不是填滿你的空虛,讓友誼的甜蜜中有歡笑和分享吧!因為心靈在瑣事的露珠中,找到了它的清晨而變得清爽”。


    在農業社會時代,友誼是單純的,因為其中比較少有利害關係;在少年時代,友誼也是純粹的,因為多的是心靈與精神的聯繫,很少有欲望的糾葛;工業社會的中年人,友誼常成為複雜的糾纏,朋友一詞也浮濫了,我們很難和一個人在海岸散步,互相傾聽心靈;難得和一個人在茶屋裏,談一些純粹的事物了,朋友成為群體一般,要在啤酒屋裏大杯灌酒;在飯店裏大口吃肉一起吆喝;甚至在卡拉ok這種黑暗的地方,尋唱著浮濫的心聲。


    從前,我們在有友誼的地方得到心的明淨、得到撫慰與關懷、得到智慧與安寧。現在有許多時候,朋友反而使我們混濁、冷漠、失落、愚癡,與不安。現代人都成為“河流型”、“池塘型”、“波浪型”的格局,要找有大海胸襟的人就很少了。


    在現代社會,獨樂與獨醒就變得十分很重要,所謂“獨樂”是一個人獨處時也能歡喜,有心靈與生命的充實,就是一下午靜靜地坐著,也能安然;所謂“獨醒”是不為眾樂所迷惑,眾人都認為應該過的生活方式,往往不一定適合我們,那麽,何不獨自醒著呢?


    隻有我們能獨樂獨醒,我們才能成為大海型的人,在河流衝來的時候、在池塘滿水的時候、在波浪推過的時候 ,我們都能包容,並且不損及自身的清淨。紀伯倫如是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如意菩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林清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林清玄並收藏如意菩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