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常常在聽音樂的時候,閉上眼睛就看見鳥飛翔的樣子,有時配著海浪,有時配著平原,有時配著森林……


    每在這些時候,我總覺得人的五官並沒有分別。


    偶然之一念


    我們所發出的一念菩提心,在這宇宙中永不消失。


    我們所生起的一念噁心,在這宇宙中也永不消失。


    雖從現實的角度看來,一切不免無常,好像一切都過去了,但曾經存在過的東西就會在心識裏永遠存在,除非它從心識中拔除,猶如禾田中除草一般。


    一個人的人格偉大固可敬佩,但可敬佩的人格常來自偶然的一念,就是心念自然態度的流露,偶然的一念看來不甚重要,但往往能透露人心靈的深度。


    偶然的一念,猶如開花之剎那、閃電之亮光、流水之入海、彩虹之映現,露水之反光,往往能有極美的展現。但偶然的一念,也會如花朵之凋落、黑暗之來臨、海嘯之飛揚、大地之裂痕、火山之噴濺,常常也有極壞的發展。


    偶然的一念,其實可以反映全人格。


    我們都期望好的事物可以永遠存在。


    我們都期望壞的事物可以立即消亡。


    但很少人知道好壞常是來自偶然的一念。


    悟,來自偶然的一念。


    迷,來自偶然的一念。


    超凡入聖的人,念念清明,那是使相對偶然的一念變成絕對必然的空明罷了。


    十五樓的觀點


    我的工作室在十五樓,打開窗戶,左邊是觀音山,正中是陽明山,可以看到半個台北盆地,還有無限的青空。


    來到工作室的朋友,常有兩種極端的反應,一種是說:在這麽高的房子,視野開闊、空氣清新,並能日日感知青天的白雲與黑夜的星月。


    另一種是說:唉呀!你怎麽住這麽高的地方,地震怎麽辦?颱風怎麽辦?火災怎麽辦?他一點也不能享受高樓的好處,就帶著驚怕的心情離開了。


    我在這裏逐漸歸納出來,前者都是生性樂觀開朗,他們不論何時何地總看到事物美好的一麵。後者則是生性悲觀憂鬱,他們不管在何時何地都會自然的生起煩惱,由於煩惱使他們常常過著驚怕的日子。


    其實,十五樓和十樓、五樓有什麽不同呢?完全是個人的心之所受罷了,一切生活的對待都是因觀點不同而產生了悲喜,就像十五樓的觀點一樣。


    有一個朋友說:你住這麽高,比較接近西方極樂世界呀!


    我聽了笑起來,說:"為什麽極樂世界一定是在高的地方呢?"


    隻要觀點恆常光明,極樂世界就在眼前,一時佛在。


    蓮花之不朽


    供養佛的蓮花凋謝了,花香仍在,並且帶著供養過佛的特有的清淨,棄之可惜。


    我把蓮瓣與蓮蕊取下,鋪在白紙上。幾天以後,蓮花完全幹透,香味仿佛隱去,隻有顏色仍保有原來的清麗。那謝了的蓮瓣仍有難思議之美,用水晶小瓶盛裝擺在案前,它自己在清夜裏就顯現了莊嚴,這曾供養佛的蓮花便如此的供養了自性。


    已消失香味的蓮瓣,香的本質並未失去,在開瓶的剎那從瓶中放散出來,就像那些有好本質的人把人格的馨香含孕在深處,唯有打開瓶塞的人才能聞見。


    這些幹了的蓮瓣蓮蕊很有大用,泡茶的時候丟幾片進去,水中便有蓮香,帶著清越的氣息;焚香的時候鋪在爐底,當沉香燃燒時,蓮花隱藏的魂魄就醒轉過來,令人動容地流動在空中。


    在我的手中,蓮花謝了,但並不朽壞,這一點使我異常歡喜,也使我知道在這個世界上,隻要有心,總有一些事物可以不朽。那焚燒成煙塵的蓮瓣也不是朽壞消失,而是飄到不可知的遠方。


    吃清靜食


    有人問我:“吃素是為了什麽?如果是怕殺生,一棵青菜從萌芽到長大,恐怕要殺掉不少蟲;如果是為了慈悲,為什麽素菜館子裏,菜名叫做紅燒魚或當歸羊肉湯呢?”


    吃素,確是為了長養慈悲心、為了不吃眾生的肉,但更重要的是為這個“素”字,素是清淨、簡單、樸質的意思,“吃素”就是吃清靜、簡單、樸質的食物,這是求自身清淨者的本分,其實沒有功德可言。


    因此,吃素者若心不清淨,則他吃的素就是白吃。


    又一般所說的“吃齋”,齋字在梵名是布薩,是清淨之意。但佛教說的“持齋”、“齋食”,指的不是吃的食物,而是吃的時間,“過午時不食”叫“持齋”,故以“吃齋”來指素食者,是錯誤的用法。


    吃素者若有功德,不在他的食物,而在他清淨心與慈悲心之開啟。


    心清淨的人自然會想吃素。


    素食久了身心自然會清淨。


    這兩者感應道交,是不能分別的。


    小孩子的心境


    我每次看到天真無邪的小孩子,都會想到《金剛經》中的話:“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對於我們這些大人要花費半生心血才能體悟到的東西,孩子天生已具足了。甚至像禪宗說的“當下即是”、“無牽無掛”,在孩子的心境上也可看見。


    近讀思想家唐君毅的著作,看到他寫孩子的片段,他說:“有人說天才便是時時能恢復童年心境的人。”“我想小孩子的心境有幾點特徵:一是能忘了過去之一切,純粹沉沒現在。二是對於極簡單的事發生濃厚興趣,因他能將全生命向一點事貫注。三是莫有未來的憂慮,所以小孩子與宇宙本體最接近。人能常有小孩子的心境,便可以不要學哲學了。”他提出的這三點都與“禪”的某些本質接近,可見,小孩子的心境是頗具禪味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拈花菩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林清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林清玄並收藏拈花菩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