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
架空曆史:從天道盤點意難平開始 作者:八零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1161)。
山東:
山東好漢耿京滿臉驚愕:“俺死了?竟是被安國所害?”
望著天道盤點的消息,耿京整個人如遭雷擊。
不久前,他還因在天道曆史中獲大宋皇帝賜官而滿心歡喜,未曾想,轉瞬之間,天道便告知他已身死,且是被自己的兄弟所害!
在這天道曆史進程中,六人起義反金,最終僅有兩人得到皇帝賜官。
然而,還未真正坐上大宋皇帝賜予的高位,耿京便被尚在人世的另一個兄弟謀害。
山東好漢李鐵槍怒不可遏:“好你個張國安!要不是耿大哥在,老子早就看你不順眼了。”他一邊怒罵,一邊衝向張國安,揮出一拳,直接將尚處於懵逼狀態的張國安打倒在地。
“好你個張國安,前一刻還信誓旦旦地說著寧願不要用兄弟的命換來的高官厚祿,轉臉就把大哥給殺了,投向金人!”
陳同飛亦是怒發衝冠,衝上前一頓拳腳相加。
在山東,最講究的便是一個“義”字。
可這張國安,張口閉口也是“義”,卻為了榮華富貴殺害耿京,投入金人的懷抱。他就是個徹頭徹尾的虛偽小人。
在場眾人,除了愣在原地的耿京,紛紛對張國安拳打腳踢。張國安被打得鬼哭狼嚎,不斷哀求。
對於正在痛打張國安的李鐵槍等人來說,張國安隻要老老實實地等待使團北歸,就能當上大宋的大官。
可他偏偏不老實,為了金國的高官厚祿與獎賞,偷襲殺害耿京,投靠金人。
這對同為起義之人且未能活到南宋皇帝封官的他們來說,簡直罪大惡極。
雖然他們還不清楚張國安為何會突然背叛耿京。
但從天道開始盤點張國安嫉妒辛棄疾的做派時,他們心中便已有了猜測。
沒想到,他們的猜測完全正確,這張國安果然是那壞事之人。
“都停手!”
從得知自己在天道曆史中被張安國背叛所殺的震驚中回過神來的耿京,立刻讓李鐵槍等人停下。
眾人看著已被揍得奄奄一息的張國安。
山東好漢李鐵槍向耿京問道:“這張國安,該如何處置?”
陳同飛卻搶先開口道:“還能怎麽處置?這等無情無義的小人,一刀結果了便是。”
山東好漢耿京看著奄奄一息的張國安,又望向天道畫麵,在這一瞬間,耿京仿佛想到了許多從前從未想過的事情。
耿京緩緩說道:“不要把他打死了,帶著他走。等我們起義成功之後,再用他來祭旗,以告慰天道曆史進程中的所有天平義軍。”
聽了耿京的話,張安國先是錯愕地看著耿京。
他本以為耿京會念及兄弟之情,放自己一條生路。
大禍臨頭,張安國連忙趴在地上,哀求耿京看在兄弟一場的份上,在這一世裏放自己一條生路,饒過自己這條狗命。
畢竟天道曆史中的世界並非現在的世界。
在這一世裏,曆史已然改變,自己沒有做對不起耿京的事,也沒有背叛耿京。
張安國覺得自己與耿京兄弟一場幾十年,耿京不至於殺了自己。
難道這一世,因為天道盤點,耿京的為人也被改變了?
陳同飛早就看張安國不順眼了,沒給他繼續哀求的機會,直接將其打暈,然後綁了起來。
……
山東濟南五峰山下:
蔡州才女範如玉輕聲說道:“看吧,我就說這張國安不是什麽好人。現在他把天平義軍的首領殺了,投靠了金人。那天道曆史中的義軍是不是就散了?”
金國東京(遼陽):
鄭國公完顏雍感慨道:“原來在天道曆史中的天平義軍首領,會是如此下場。”
臨安城:
皇太子趙昚眉頭緊鎖:“大宋朝中的腐敗,比我預想的還要嚴重。天道沒有將那些被金國收買與腐化的官員盤點出來,難道還另有深意?”
山東辛家莊:
辛讚歎道:“原來在我死後的山東反金義軍,會是這樣的結局收場。”
……
唐太宗李世民沉聲道:“張安國把義軍首領殺了,賈瑞與辛棄疾又不在這天平義軍之中。這怕是要四分五裂,土崩瓦解了。”
“從整段曆史來看,在短短的幾個月的時間裏,就發生了這麽多的事件,都是對大宋是有利的。”
“可惜大宋朝堂上的腐敗,讓他們錯失了這麽好的北伐時機。”
“這對所有想要收複中原的大宋誌士來說,都是一件巨大的憾事。”
“這後世的大宋朝廷與皇帝,有愧漢人百姓,尤其是中原的漢人百姓。”
明太祖朱元璋歎道:“這麽好的北伐機會,南宋都拿不住。若是南宋在知道完顏亮身死之時,就直接北伐的話,就不會留下那麽多的遺憾與意難平了。”
清康熙帝玄燁說道:“賈瑞與辛棄疾出使大宋時被封賜的官職,遠不如耿京,但都是南宋時期培養重點人才與升遷的重要官職。”
“可惜耿京被張國安所害,山東天平義軍隻存在了短短的幾個月時間,不然真會是大宋收複山東、收複中原絕好的一次機會。”
【天平義軍首領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殺害,以及天平義軍內部已經分裂的消息,很快傳到海洲,傳到南宋的朝堂上。】
【耿京之死,天平義軍內部分裂,對整個南宋的主戰派官員來說,如同晴天霹靂。北伐還未正式開始,又不得不被叫停了。】
【得知消息的天平軍使團,也同樣出現了分歧。辛棄疾堅持要北歸山東。】
【而賈瑞認為,再回山東,也不可能再重振天平義軍之前的威勢了。最後使團之中,沒有人願意跟隨辛棄疾北歸山東。】
【即便是使團中無人願意跟隨自己北歸,但辛棄疾執意要北歸山東。】
【因為不能為了自己生命安全與高官厚祿,就拋棄山東的反金義軍與百姓,還有就是要殺了張安國,為耿京報仇。】
【隨行的京東巡檢使王世隆,深深為辛棄疾“雖千萬人吾往矣”的豪邁精神所折服。】
【當知曉辛棄疾執意北歸山東的原因及其背後蘊含的大義時,心中欽佩之意更是如潮水般湧起。】
【於是,京東巡檢使王世隆正色道:“吾乃奉大宋皇帝之命,北上山東宣讀聖旨,封賜天平義軍一眾將士,豈敢辜負皇命?”】
【在賈瑞與一眾使團人員詫異的目光下,辛棄疾與京東巡檢使王世隆,兩人策馬往北而去。】
山東:
山東好漢耿京滿臉驚愕:“俺死了?竟是被安國所害?”
望著天道盤點的消息,耿京整個人如遭雷擊。
不久前,他還因在天道曆史中獲大宋皇帝賜官而滿心歡喜,未曾想,轉瞬之間,天道便告知他已身死,且是被自己的兄弟所害!
在這天道曆史進程中,六人起義反金,最終僅有兩人得到皇帝賜官。
然而,還未真正坐上大宋皇帝賜予的高位,耿京便被尚在人世的另一個兄弟謀害。
山東好漢李鐵槍怒不可遏:“好你個張國安!要不是耿大哥在,老子早就看你不順眼了。”他一邊怒罵,一邊衝向張國安,揮出一拳,直接將尚處於懵逼狀態的張國安打倒在地。
“好你個張國安,前一刻還信誓旦旦地說著寧願不要用兄弟的命換來的高官厚祿,轉臉就把大哥給殺了,投向金人!”
陳同飛亦是怒發衝冠,衝上前一頓拳腳相加。
在山東,最講究的便是一個“義”字。
可這張國安,張口閉口也是“義”,卻為了榮華富貴殺害耿京,投入金人的懷抱。他就是個徹頭徹尾的虛偽小人。
在場眾人,除了愣在原地的耿京,紛紛對張國安拳打腳踢。張國安被打得鬼哭狼嚎,不斷哀求。
對於正在痛打張國安的李鐵槍等人來說,張國安隻要老老實實地等待使團北歸,就能當上大宋的大官。
可他偏偏不老實,為了金國的高官厚祿與獎賞,偷襲殺害耿京,投靠金人。
這對同為起義之人且未能活到南宋皇帝封官的他們來說,簡直罪大惡極。
雖然他們還不清楚張國安為何會突然背叛耿京。
但從天道開始盤點張國安嫉妒辛棄疾的做派時,他們心中便已有了猜測。
沒想到,他們的猜測完全正確,這張國安果然是那壞事之人。
“都停手!”
從得知自己在天道曆史中被張安國背叛所殺的震驚中回過神來的耿京,立刻讓李鐵槍等人停下。
眾人看著已被揍得奄奄一息的張國安。
山東好漢李鐵槍向耿京問道:“這張國安,該如何處置?”
陳同飛卻搶先開口道:“還能怎麽處置?這等無情無義的小人,一刀結果了便是。”
山東好漢耿京看著奄奄一息的張國安,又望向天道畫麵,在這一瞬間,耿京仿佛想到了許多從前從未想過的事情。
耿京緩緩說道:“不要把他打死了,帶著他走。等我們起義成功之後,再用他來祭旗,以告慰天道曆史進程中的所有天平義軍。”
聽了耿京的話,張安國先是錯愕地看著耿京。
他本以為耿京會念及兄弟之情,放自己一條生路。
大禍臨頭,張安國連忙趴在地上,哀求耿京看在兄弟一場的份上,在這一世裏放自己一條生路,饒過自己這條狗命。
畢竟天道曆史中的世界並非現在的世界。
在這一世裏,曆史已然改變,自己沒有做對不起耿京的事,也沒有背叛耿京。
張安國覺得自己與耿京兄弟一場幾十年,耿京不至於殺了自己。
難道這一世,因為天道盤點,耿京的為人也被改變了?
陳同飛早就看張安國不順眼了,沒給他繼續哀求的機會,直接將其打暈,然後綁了起來。
……
山東濟南五峰山下:
蔡州才女範如玉輕聲說道:“看吧,我就說這張國安不是什麽好人。現在他把天平義軍的首領殺了,投靠了金人。那天道曆史中的義軍是不是就散了?”
金國東京(遼陽):
鄭國公完顏雍感慨道:“原來在天道曆史中的天平義軍首領,會是如此下場。”
臨安城:
皇太子趙昚眉頭緊鎖:“大宋朝中的腐敗,比我預想的還要嚴重。天道沒有將那些被金國收買與腐化的官員盤點出來,難道還另有深意?”
山東辛家莊:
辛讚歎道:“原來在我死後的山東反金義軍,會是這樣的結局收場。”
……
唐太宗李世民沉聲道:“張安國把義軍首領殺了,賈瑞與辛棄疾又不在這天平義軍之中。這怕是要四分五裂,土崩瓦解了。”
“從整段曆史來看,在短短的幾個月的時間裏,就發生了這麽多的事件,都是對大宋是有利的。”
“可惜大宋朝堂上的腐敗,讓他們錯失了這麽好的北伐時機。”
“這對所有想要收複中原的大宋誌士來說,都是一件巨大的憾事。”
“這後世的大宋朝廷與皇帝,有愧漢人百姓,尤其是中原的漢人百姓。”
明太祖朱元璋歎道:“這麽好的北伐機會,南宋都拿不住。若是南宋在知道完顏亮身死之時,就直接北伐的話,就不會留下那麽多的遺憾與意難平了。”
清康熙帝玄燁說道:“賈瑞與辛棄疾出使大宋時被封賜的官職,遠不如耿京,但都是南宋時期培養重點人才與升遷的重要官職。”
“可惜耿京被張國安所害,山東天平義軍隻存在了短短的幾個月時間,不然真會是大宋收複山東、收複中原絕好的一次機會。”
【天平義軍首領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殺害,以及天平義軍內部已經分裂的消息,很快傳到海洲,傳到南宋的朝堂上。】
【耿京之死,天平義軍內部分裂,對整個南宋的主戰派官員來說,如同晴天霹靂。北伐還未正式開始,又不得不被叫停了。】
【得知消息的天平軍使團,也同樣出現了分歧。辛棄疾堅持要北歸山東。】
【而賈瑞認為,再回山東,也不可能再重振天平義軍之前的威勢了。最後使團之中,沒有人願意跟隨辛棄疾北歸山東。】
【即便是使團中無人願意跟隨自己北歸,但辛棄疾執意要北歸山東。】
【因為不能為了自己生命安全與高官厚祿,就拋棄山東的反金義軍與百姓,還有就是要殺了張安國,為耿京報仇。】
【隨行的京東巡檢使王世隆,深深為辛棄疾“雖千萬人吾往矣”的豪邁精神所折服。】
【當知曉辛棄疾執意北歸山東的原因及其背後蘊含的大義時,心中欽佩之意更是如潮水般湧起。】
【於是,京東巡檢使王世隆正色道:“吾乃奉大宋皇帝之命,北上山東宣讀聖旨,封賜天平義軍一眾將士,豈敢辜負皇命?”】
【在賈瑞與一眾使團人員詫異的目光下,辛棄疾與京東巡檢使王世隆,兩人策馬往北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