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況,陸時安於大殷朝有功,雖然沒有明文告知天下,但百姓也不是好糊弄的,違背民意,也是當今皇帝不願做的事。
城主想,這件事要稟報陛下,看陛下怎麽處置。
皇宮。
“這崔家的小輩,是一個比一個蠢了,甚至不用朕動手,他們自己都能把自己玩死。傳令下去,免了崔啟的職務,叫他在家閉門思過,不用來了。叫崔啟的堂兄崔浩頂了他的差事吧。”
從外人的角度來看,不過是換了個小輩當差的事情,崔家沒有任何損失。但是在皇帝看來,這就能成為亂家的開始,而崔家也感受到了皇帝對這件事不滿。
其他看不慣崔家的世家大族都在背後嘲笑崔家,明擺著皇帝特地給陸時安賞賜,他家的小輩還敢對陸時安下黑手,這是不滿皇帝已久的表現啊。
崔啟被家裏長輩關在了祠堂裏思過,他很不解,也很委屈,自己不過是要給個平民一個教訓,怎麽就被陛下免職了。
崔家家主看他還沒想明白,搖了搖頭,就沒再管他了。
罷了罷了,讓他在家族庇佑下好好活著,別再做官,給家族添麻煩了。
可他不知道,陸時安已經打算給崔家一個教訓了,聽著有些自不量力,但是陸時安就是要給他們個教訓,告訴世人,陸時安雖然是個平民,但也是不能隨意讓別人踩的。
陸時安一家得知崔啟被罷了官,實在開心了一下,陸時安覺得這次城主大人這次幫了他的忙,所以想要報答一下城主。
陸時安打算造紙了。
竹子是造紙的重要原料,陸時安僱人上山砍竹,然後將截斷的竹子在就地開挖的水塘內浸上三個多月,取出用力捶洗,使青殼和樹皮脫掉,這樣得到的竹料就會比較軟。
之後將竹料拌入石灰水浸在木皇桶中蒸煮幾個晝夜,再放水塘裏漂洗幹淨了,再繼續放在鍋裏用石灰水煮。如此反覆進行十幾天。經過反覆蒸煮、漂洗的竹料纖維就逐漸分解。取出後搗成泥麵,這就是造紙的前期工序。
搗爛後的原料用適量的水調配使纖維徹底分離並浸透水分,成為紙纖維的懸浮液,再傾倒入紙槽裏麵。然後用細竹簾在紙漿中濾取,紙纖維留在竹簾上形成一層涇紙膜。這道工序在造紙過程中是最費力的,抄紙的工匠站在紙槽旁重複著舀水、抬起竹簾。另外,撈紙時還得靠經驗,抄得輕,紙會太薄,抄得重,紙又會太厚,完全憑工匠的手藝決定。
陸時安找的工匠之前一直摸不著頭腦,但是隨著不斷嚐試,紙的質量就越來越好了。
後麵就是要經過壓榨脫水,再行曬幹或烘幹成紙了。
這種做出來的紙,比市麵上賣的紙要光滑得多,畢竟這種工藝是《天工開物》記錄過的,是大殷現在的造紙工藝所不能比的。
但是這種紙,就是我們說的宣紙了,所以比較昂貴。其實普通人用來練字的紙並不需要這麽好,所以陸時安還拿出了造紙機的圖紙。
造好了造紙機,通過造紙機造出來的紙就粗糙多了,但是用它寫字是完全沒問題的,並不比市麵上賣的紙差。簡單且很快,用料也不費,所以紙張價格不貴。
很快,陸時安便在市麵上兜售了不同品質的紙,最次的紙賣得最便宜,十五文錢一刀紙,然後品質稍微好一點的三十文一刀,最好的宣紙就要五百文一刀了。
那也便宜了不少了,由於陸時安弄出來的造紙機實在精妙,速度也很快,所以人工成本不高。
也有做得失敗的紙,將就著寫字也行,但是主要還是可以當成草紙。
其實苧麻也可以做成紙的,雖然效果沒有竹子好,但是隻要工藝不出問題,做成的紙,其實質量也是不錯的。
所以當陸時安手下的那批工匠真正手藝成熟時,每天每人都能做幾千張紙了。
當陸時安的紙都賣到了京城時,崔家才感覺大事不妙。
如今安陽城,每戶每月都會買上一些陸時安工坊裏的草紙,漸漸的這習慣便蔓延到了京城。
陸時安還改良了草紙的質量,造出了適合女子和嬰兒試用的紙巾,使人們覺得方便了很多。
崔家看著一天比一天少的收益,叫苦不迭,家族裏的人更加反感崔啟了,畢竟是他招惹的陸時安。
陸時安以城主要教化更多的百姓為由,硬是把造紙工藝和造紙機圖紙都給了城主,叫城主也開始造紙。
於是紙張的產量提高得更快了,安陽城的紙在後來成了安陽城代表物之一。
這都是後話,暫且不提。
崔家一家的產業如何能與城主的工坊相抗衡呢?漸漸的,他們就退出了京城的造紙行業,轉向了其他地方,而他們在京中的影響也就更少了。
皇帝倒是樂見其成,對陸時安也越發滿意了。
紙張便宜使更多願意學習的寒門子弟投入到科舉中。
是的,皇帝要開科舉了。
不過,這時的科舉不是明朝那種很正規的科舉,寒門子弟也可以通過科舉躋身上流社會,但是高門大戶的子弟依舊可以通過家族的安排,當上品級極高的官員。
皇帝倒覺得如此各讓一步也甚好,世家覺得,能吸收寒門到世家裏來,也是不錯的決定,所以雙方都很滿意。
第19章 程玉的事業
城主大人通過陸時安給的造紙術和造紙機賺了不少銀錢。除了能用於安陽城的賑災儲備和建設用銀,還能富餘下來,存在城主私庫。
城主想,這件事要稟報陛下,看陛下怎麽處置。
皇宮。
“這崔家的小輩,是一個比一個蠢了,甚至不用朕動手,他們自己都能把自己玩死。傳令下去,免了崔啟的職務,叫他在家閉門思過,不用來了。叫崔啟的堂兄崔浩頂了他的差事吧。”
從外人的角度來看,不過是換了個小輩當差的事情,崔家沒有任何損失。但是在皇帝看來,這就能成為亂家的開始,而崔家也感受到了皇帝對這件事不滿。
其他看不慣崔家的世家大族都在背後嘲笑崔家,明擺著皇帝特地給陸時安賞賜,他家的小輩還敢對陸時安下黑手,這是不滿皇帝已久的表現啊。
崔啟被家裏長輩關在了祠堂裏思過,他很不解,也很委屈,自己不過是要給個平民一個教訓,怎麽就被陛下免職了。
崔家家主看他還沒想明白,搖了搖頭,就沒再管他了。
罷了罷了,讓他在家族庇佑下好好活著,別再做官,給家族添麻煩了。
可他不知道,陸時安已經打算給崔家一個教訓了,聽著有些自不量力,但是陸時安就是要給他們個教訓,告訴世人,陸時安雖然是個平民,但也是不能隨意讓別人踩的。
陸時安一家得知崔啟被罷了官,實在開心了一下,陸時安覺得這次城主大人這次幫了他的忙,所以想要報答一下城主。
陸時安打算造紙了。
竹子是造紙的重要原料,陸時安僱人上山砍竹,然後將截斷的竹子在就地開挖的水塘內浸上三個多月,取出用力捶洗,使青殼和樹皮脫掉,這樣得到的竹料就會比較軟。
之後將竹料拌入石灰水浸在木皇桶中蒸煮幾個晝夜,再放水塘裏漂洗幹淨了,再繼續放在鍋裏用石灰水煮。如此反覆進行十幾天。經過反覆蒸煮、漂洗的竹料纖維就逐漸分解。取出後搗成泥麵,這就是造紙的前期工序。
搗爛後的原料用適量的水調配使纖維徹底分離並浸透水分,成為紙纖維的懸浮液,再傾倒入紙槽裏麵。然後用細竹簾在紙漿中濾取,紙纖維留在竹簾上形成一層涇紙膜。這道工序在造紙過程中是最費力的,抄紙的工匠站在紙槽旁重複著舀水、抬起竹簾。另外,撈紙時還得靠經驗,抄得輕,紙會太薄,抄得重,紙又會太厚,完全憑工匠的手藝決定。
陸時安找的工匠之前一直摸不著頭腦,但是隨著不斷嚐試,紙的質量就越來越好了。
後麵就是要經過壓榨脫水,再行曬幹或烘幹成紙了。
這種做出來的紙,比市麵上賣的紙要光滑得多,畢竟這種工藝是《天工開物》記錄過的,是大殷現在的造紙工藝所不能比的。
但是這種紙,就是我們說的宣紙了,所以比較昂貴。其實普通人用來練字的紙並不需要這麽好,所以陸時安還拿出了造紙機的圖紙。
造好了造紙機,通過造紙機造出來的紙就粗糙多了,但是用它寫字是完全沒問題的,並不比市麵上賣的紙差。簡單且很快,用料也不費,所以紙張價格不貴。
很快,陸時安便在市麵上兜售了不同品質的紙,最次的紙賣得最便宜,十五文錢一刀紙,然後品質稍微好一點的三十文一刀,最好的宣紙就要五百文一刀了。
那也便宜了不少了,由於陸時安弄出來的造紙機實在精妙,速度也很快,所以人工成本不高。
也有做得失敗的紙,將就著寫字也行,但是主要還是可以當成草紙。
其實苧麻也可以做成紙的,雖然效果沒有竹子好,但是隻要工藝不出問題,做成的紙,其實質量也是不錯的。
所以當陸時安手下的那批工匠真正手藝成熟時,每天每人都能做幾千張紙了。
當陸時安的紙都賣到了京城時,崔家才感覺大事不妙。
如今安陽城,每戶每月都會買上一些陸時安工坊裏的草紙,漸漸的這習慣便蔓延到了京城。
陸時安還改良了草紙的質量,造出了適合女子和嬰兒試用的紙巾,使人們覺得方便了很多。
崔家看著一天比一天少的收益,叫苦不迭,家族裏的人更加反感崔啟了,畢竟是他招惹的陸時安。
陸時安以城主要教化更多的百姓為由,硬是把造紙工藝和造紙機圖紙都給了城主,叫城主也開始造紙。
於是紙張的產量提高得更快了,安陽城的紙在後來成了安陽城代表物之一。
這都是後話,暫且不提。
崔家一家的產業如何能與城主的工坊相抗衡呢?漸漸的,他們就退出了京城的造紙行業,轉向了其他地方,而他們在京中的影響也就更少了。
皇帝倒是樂見其成,對陸時安也越發滿意了。
紙張便宜使更多願意學習的寒門子弟投入到科舉中。
是的,皇帝要開科舉了。
不過,這時的科舉不是明朝那種很正規的科舉,寒門子弟也可以通過科舉躋身上流社會,但是高門大戶的子弟依舊可以通過家族的安排,當上品級極高的官員。
皇帝倒覺得如此各讓一步也甚好,世家覺得,能吸收寒門到世家裏來,也是不錯的決定,所以雙方都很滿意。
第19章 程玉的事業
城主大人通過陸時安給的造紙術和造紙機賺了不少銀錢。除了能用於安陽城的賑災儲備和建設用銀,還能富餘下來,存在城主私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