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
……
“幸而有你在。”清曉對挽著自己手臂的妹妹道。
小姑娘笑容晏晏,一對小梨渦在唇角若隱若現。“都是一家人,表姐客氣什麽,再說,這話你不能每日都說一次啊,我都聽煩了。”
清曉笑著捏了捏表妹圓嘟嘟的臉蛋,親昵無比。
這是舅舅言家的獨女,十三歲的言月見。
月見雖庶出,可母親蔣氏卻是了得。蔣氏父親原聘過荊州商會掌櫃,她自小在父親身邊,對經商之道耳濡目染學了不少。言氏與荊州商會往來頻繁,見言玲瓏果敢,一表人才,蔣氏起了慕心,知他有妻,甘願為妾。
之後隻在通州生活兩年,便入京協助夫君處理商務。雖是如夫人,卻也“如”夫人了,都道言有兩位賢內助,一個在通州操持家務,有條不紊;一個在京城應付商行,經驗豐富。
所以說,由古至今皆如此,獨立者無所謂身份的拘束,活出自我才最重要……
邁出阮府大門,一家人除了清河無處可去,可阮伯麟怎甘心。
是時,皇榜已下,清讓果真中了,二甲第一,作為庶吉士入翰林院。
一家人極喜,並在清讓的要求下決定,舉家入京。
沒有任何人送行,清早甚至阮府的大門都沒開,一家人從側門而出。
清讓去翰林院報導,前幾日需聽大學士講習,暫時和家人分離。言送書信一封給蔣氏,吩咐她安頓家人。
為了躲避風頭,十天了他們未曾和任何人聯繫,前日蔣氏才喚月見來陪清曉。
京城之繁華,不是一個江南小鎮能夠比的。通州也算興盛,隻是清曉連門都出不去。
古今一般,京城遍地,非富即貴,所以眾人的麵貌風氣自然不同。
今日波若寺講經,據說是從大同嚴華寺來的敬弘大師。聽聞敬弘大師對經文的講解頗是精闢,化晦澀為通俗,故聽他講訟者僧俗參半。月見瞧著表姐因家事抑鬱便想帶她去波若寺一遊,倒不是聽經文,隻是每每有大師講座,寺廟都會熱鬧非凡,周邊業務很繁盛。
前世,國內外的佛廟清曉都去過,隻是當旅遊一景,從未見過如此盛大的場麵。可也是,這個時代的人,心底純善單一,將希望寄託於神明,也是一種精神生活。
每遇盛事,政府必不可少要維持秩序,防患於未然。以往在清河,逢社會活動,父親都會遣衙役皂隸去巡邏。不過京城可不同,順天府不過應景來了幾個皂隸,活更多落在五成兵馬司身上。瞧著那寺廟周圍,官服華麗的守衛,清曉感嘆,京城就是京城,看人都是一道景致。
月見把隨從趕到街角候著,二人隻帶了貼身丫鬟隨行。
一眾銀灰中,身著紅色曳撒的衙役尤其惹眼,清曉指著他詢問官階。
月見趕忙扯回了她的手,小聲道:“那是巡城禦史。”她這位南方來的表姐,生在官宦世家,卻對官職一竅不通。
清曉隻是不認衣著配飾,官職還是懂的。巡城禦史官階正六品,她二伯一個主事也不過從六品。連正六品官員都調動了,想必是有重要人物出場吧。
果不其然,禦史巡視後,兩抬藍呢女轎相繼而來,瞧樣子應是個大官,可到了波若寺門外,透過人群,清曉卻瞧見了端秀的背影,是女人。
在幾個身著青織金妝花雲錦的侍衛護送下進了波若寺後,才逐漸放民眾進入。清曉和月見兩個小姑娘,哪裏擠得過,何況她們關注的,無非是寺廟兩旁的吃食和雜貨罷了。
生在富貴家,放在手心寵,月見什麽好東西沒見過,可偏就對這些小東飾物感興趣,在一個小玩物攤位前擺弄了有兩刻鍾,買了許多用不上的東西,還給了清曉一個琉璃過籠。說是給清昱鬥蛐蛐用的。
清曉看著她唇角抽抽,推道:“表妹自己留著吧。”有這個他更沒心思念書了……
說月見不長心還真是,隻顧著自己玩,竟忘了表姐身弱體虛。巧笙有點不樂意了,又不敢開口,委屈地扯了扯清曉的袖子。清曉隻得對月見道:“我們去寺裏看看吧,來一趟總得瞧瞧這位敬弘大師,回去對你娘也有個交代。”
月見恍然,點了點頭。巧笙這才長舒了口氣。
波若寺壯麗雄偉,極是開闊,過了三門殿月見便被放生池裏的錦鯉吸引了去,怎都扯不動她,清曉隻得扔下她自己去了天王殿拜佛。
接受了二十年的唯物論,把宗教信仰當做文化現象來看待的她,此刻竟也入鄉隨俗,虔誠地在佛前跪拜起來。願佛祖保佑她一家平穩安康,不求富貴,但求平安順遂,還有心中不能完成的夙願,隻望佛祖能夠幫她實現。
拜過佛,她沒去大雄寶殿聽經,而是留在天王殿求了一簽
“施主,求何?”解簽的僧人問道。
清曉看了巧笙一眼,話到嘴邊,卻言道:“隨意。”
僧人點頭,凝神解來:“……”
說得太多清曉都沒記住,這簽非上也非下,中庸而已,她隻記得最後一句“有緣人相遇。”
留了香火錢,再次謝過師傅,清曉忽聞放生池有爭執聲,聲聲高昂,怎麽聽都像月見!
主僕二人趕忙出了大殿,果不其然,是她
……
“幸而有你在。”清曉對挽著自己手臂的妹妹道。
小姑娘笑容晏晏,一對小梨渦在唇角若隱若現。“都是一家人,表姐客氣什麽,再說,這話你不能每日都說一次啊,我都聽煩了。”
清曉笑著捏了捏表妹圓嘟嘟的臉蛋,親昵無比。
這是舅舅言家的獨女,十三歲的言月見。
月見雖庶出,可母親蔣氏卻是了得。蔣氏父親原聘過荊州商會掌櫃,她自小在父親身邊,對經商之道耳濡目染學了不少。言氏與荊州商會往來頻繁,見言玲瓏果敢,一表人才,蔣氏起了慕心,知他有妻,甘願為妾。
之後隻在通州生活兩年,便入京協助夫君處理商務。雖是如夫人,卻也“如”夫人了,都道言有兩位賢內助,一個在通州操持家務,有條不紊;一個在京城應付商行,經驗豐富。
所以說,由古至今皆如此,獨立者無所謂身份的拘束,活出自我才最重要……
邁出阮府大門,一家人除了清河無處可去,可阮伯麟怎甘心。
是時,皇榜已下,清讓果真中了,二甲第一,作為庶吉士入翰林院。
一家人極喜,並在清讓的要求下決定,舉家入京。
沒有任何人送行,清早甚至阮府的大門都沒開,一家人從側門而出。
清讓去翰林院報導,前幾日需聽大學士講習,暫時和家人分離。言送書信一封給蔣氏,吩咐她安頓家人。
為了躲避風頭,十天了他們未曾和任何人聯繫,前日蔣氏才喚月見來陪清曉。
京城之繁華,不是一個江南小鎮能夠比的。通州也算興盛,隻是清曉連門都出不去。
古今一般,京城遍地,非富即貴,所以眾人的麵貌風氣自然不同。
今日波若寺講經,據說是從大同嚴華寺來的敬弘大師。聽聞敬弘大師對經文的講解頗是精闢,化晦澀為通俗,故聽他講訟者僧俗參半。月見瞧著表姐因家事抑鬱便想帶她去波若寺一遊,倒不是聽經文,隻是每每有大師講座,寺廟都會熱鬧非凡,周邊業務很繁盛。
前世,國內外的佛廟清曉都去過,隻是當旅遊一景,從未見過如此盛大的場麵。可也是,這個時代的人,心底純善單一,將希望寄託於神明,也是一種精神生活。
每遇盛事,政府必不可少要維持秩序,防患於未然。以往在清河,逢社會活動,父親都會遣衙役皂隸去巡邏。不過京城可不同,順天府不過應景來了幾個皂隸,活更多落在五成兵馬司身上。瞧著那寺廟周圍,官服華麗的守衛,清曉感嘆,京城就是京城,看人都是一道景致。
月見把隨從趕到街角候著,二人隻帶了貼身丫鬟隨行。
一眾銀灰中,身著紅色曳撒的衙役尤其惹眼,清曉指著他詢問官階。
月見趕忙扯回了她的手,小聲道:“那是巡城禦史。”她這位南方來的表姐,生在官宦世家,卻對官職一竅不通。
清曉隻是不認衣著配飾,官職還是懂的。巡城禦史官階正六品,她二伯一個主事也不過從六品。連正六品官員都調動了,想必是有重要人物出場吧。
果不其然,禦史巡視後,兩抬藍呢女轎相繼而來,瞧樣子應是個大官,可到了波若寺門外,透過人群,清曉卻瞧見了端秀的背影,是女人。
在幾個身著青織金妝花雲錦的侍衛護送下進了波若寺後,才逐漸放民眾進入。清曉和月見兩個小姑娘,哪裏擠得過,何況她們關注的,無非是寺廟兩旁的吃食和雜貨罷了。
生在富貴家,放在手心寵,月見什麽好東西沒見過,可偏就對這些小東飾物感興趣,在一個小玩物攤位前擺弄了有兩刻鍾,買了許多用不上的東西,還給了清曉一個琉璃過籠。說是給清昱鬥蛐蛐用的。
清曉看著她唇角抽抽,推道:“表妹自己留著吧。”有這個他更沒心思念書了……
說月見不長心還真是,隻顧著自己玩,竟忘了表姐身弱體虛。巧笙有點不樂意了,又不敢開口,委屈地扯了扯清曉的袖子。清曉隻得對月見道:“我們去寺裏看看吧,來一趟總得瞧瞧這位敬弘大師,回去對你娘也有個交代。”
月見恍然,點了點頭。巧笙這才長舒了口氣。
波若寺壯麗雄偉,極是開闊,過了三門殿月見便被放生池裏的錦鯉吸引了去,怎都扯不動她,清曉隻得扔下她自己去了天王殿拜佛。
接受了二十年的唯物論,把宗教信仰當做文化現象來看待的她,此刻竟也入鄉隨俗,虔誠地在佛前跪拜起來。願佛祖保佑她一家平穩安康,不求富貴,但求平安順遂,還有心中不能完成的夙願,隻望佛祖能夠幫她實現。
拜過佛,她沒去大雄寶殿聽經,而是留在天王殿求了一簽
“施主,求何?”解簽的僧人問道。
清曉看了巧笙一眼,話到嘴邊,卻言道:“隨意。”
僧人點頭,凝神解來:“……”
說得太多清曉都沒記住,這簽非上也非下,中庸而已,她隻記得最後一句“有緣人相遇。”
留了香火錢,再次謝過師傅,清曉忽聞放生池有爭執聲,聲聲高昂,怎麽聽都像月見!
主僕二人趕忙出了大殿,果不其然,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