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
斷指弦[罪檔案係列之三] 作者:鬼古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巴隊長?”值班警員也不習慣隊長的長時間沉默。
“你們立刻傳達動員令到各分局,全市警力協同追查。我馬上就到。”巴渝生努力恢復常態。他掛斷手機,飛快穿上製服,卻又不自主地再次打開手機,看著通話記錄上的一個名字。他開始後悔,不該讓她捲入這個案子。
偏偏此刻,他的感覺比以往更強烈:或許,真的隻有她,可以讓悲劇盡早收場。
或者,讓這悲劇更為悽慘。
可是他別無選擇。他撥去電話,鈴響三遍後,傳來了她睏倦的聲音,“巴老師?”
“那蘭,我猶豫了很久,不知道該不該告訴你,再讓你卷進來,但是沒辦法……斷指案又發生了,我們又有了一個受害者!”
2.訪魔
十三天前
他從窗簾的fèng隙間一眼認出那蘭,她從如織細雨裏走過。
病房大樓前開闊的路麵上,行人如梭,無數的醫生、護士、探視者之中,沉悶的黑色、灰色、青色雨傘之下,他竟能一眼認出她。
容貌和身材隻是美女的平麵像,氣質讓外表美麗的女子成為立體的尤物。
正是他對那蘭氣質的高度敏感,減省了眾裏尋她千百度的疲勞。現在的女孩子們以為穿著吊帶背心和露臍炫臀的熱裝就能出彩,毋庸置疑,眼球被吸引住了,但那是以動物本能為基礎的最低層次的吸引,曇花一現,稍縱即逝。
他的修養和學識,遠遠超越了所謂“大眾”的審美情趣。千萬別誤解,他望著那蘭的傾慕目光,表明他在動“邪念”,他已不再年少輕狂,他已不再激情澎湃,他一身是病,半截入土,他隻是想完成一個心願,做最後一次演示,為這骯髒的世界留下最後一份深刻的記憶。
然後,謝幕,退場。
所以這次演出,他不能背錯一個台詞,不能做錯一個動作。好在他一直追求完美,所以他的自信不無根據,他幾乎已能聽見熱烈的掌聲。
那蘭如期步入病房大樓。一切都按照他的設計在進行。
普仁醫院地處市中心,是江京第二醫科大學的王牌附屬醫院之一,兩年前重修過的病房大樓特意採用了拱頂設計,暖色調的地毯和壁紙,試圖減少病患者的壓抑感。樓外,料峭春寒和暖濕氣流的對峙尚未分出伯仲,冷雨淋漓;樓內,暖氣依舊,人造的春天永遠不會老去。
可是,那蘭進入病房大樓的第一件事,就是微微打了個寒顫。
莫非,這就是恐懼的心理作用?
那蘭是江京大學心理學係的研究生,在親身經歷、並破獲了困擾江京警方多年的“五屍案”1和在東北雪屋發生的製毒兇殺大案後2,她使出渾身解數太極推手,最終還是在學校和警方的要求下,被迫接受了幾個採訪。學校需要樹立標兵學子的典型,警方需要樹立英勇合作的好市民典型,她無處可逃。在一片對她何其英勇的讚譽中,她多少次告訴記者:她遠非鏗鏘玫瑰、豪膽無畏;相反,她怕看恐怖片,她最恨一個人走夜路。她和罪惡的首次接觸是七年前父親的遇害,從親眼看見父親屍體的那一刻起,恐懼感就一直追隨著她,甚至困擾著她。是恐懼感造就了她對人、對事物的敏銳觀察。
今天,她將再次和恐懼這位朝夕相對的老友牽手。
恐懼之源就在這座努力營造溫馨的大樓裏。
此刻是探視最繁忙的時候,電梯裏除了三位醫護人員,還擠著五六個病人家屬,他們的臉色和樓外陰沉的雨雲堪有一比——在疾病麵前,他們要承受失去健康、失去時間、失去金錢,甚至,失去親人的痛苦。
那蘭比誰都更能體會失去親人的感受。她深愛的父親英年早逝,她初戀的男友葬身雪嶺。她心頭的傷,莫說痊癒,連結痂都遙遙無期。
電梯門在十一樓打開,似乎隻是轉瞬間,又像是過了數個寒暑。那蘭將紛繁念頭飛快擦去,微笑、伸手,和迎在走廊裏的巴渝生招呼寒暄。
“真不好意思,昨天給你發了那麽一大堆作業。”巴渝生說,“你一直是好同學,肯定都看過了。”
睿智、幹練、書生氣多於官僚氣,這些隻是那蘭喜歡和巴渝生打交道的部分原因。那蘭微笑說:“巴老師的重案組作業,我哪敢偷懶。還有幾個問題要請教呢。”巴渝生是那蘭本科畢業課題的輔導老師之一,那蘭每次見他,仍以“巴老師”稱呼。
不知為什麽,巴渝生今日的臉色似乎比往日凝重了許多,甚至將憂心忡忡直接布在了臉上。他點頭說:“好,先去見見他,有問題你可以慢慢問我。”
兩人在重症監護病區的一間病房外停下。重症監護病區雖然承載著生命力最衰弱的一部分病人,但和住院大樓其他部分的設計一致,整個環境保持了溫暖開朗的色調,柔和的天藍色牆紙,清幽素雅的山水畫,自然明亮但不晃眼的光線調節。
隔著玻璃窗,巴渝生說:“就是他,中間那張床。”
一位形容枯槁的老人,一張慘白的病床,一根纖細的雙鼻吸氧管像是維繫生命的最後一根線。
那蘭輕聲說:“這乍一看,基本上回答了我的第一個問題。”
“哦?”
“我本來想更確切地了解他病重的程度和保外就醫的資格;僅我這雙凡人肉眼看起來,他真的好像病入膏肓。”那蘭說。
巴渝生說:“腦腫瘤、嚴重冠心病、阻塞性肺氣腫、帕金森氏症、糖尿病,應有盡有……”
“還有高度的精神分裂。”
“沒錯,在你麵前,我班門不敢弄斧,差點兒忘了這條。如此多的嚴重疾病,保外就醫是最基本的人權和人道……”
“即便他是強姦犯,而且殺人未遂!”那蘭盯著老人露在被單外、比筷子粗不了多少的前臂,呼吸竟開始有些急促,“法律上對重刑犯的保外就醫好像嚴格很多。”
巴渝生木然點頭:“但他的病情太重,監獄係統的醫院無能為力,他符合保外就醫的條件。為了謹慎起見,我們還是得到法院批準,對他適當監控。從他的健康狀況看,造成更大危害的可能並不大,接觸過的醫生都認為,他的存活日屈指可數。”
“他病成這樣,卻有閑心要找我聊天?”那蘭說話很少帶這樣的嘲諷,尤其在巴渝生麵前。但今天,不知是進入了一個什麽樣的古怪磁場,她的自控力正經受著巨大的挑戰。或許,病床上的保釋犯就是異常的根源。
“非你不可。”
“而且,和‘血巾斷指案’有關?”那蘭突然覺得,說出“血巾斷指案”這聽上去很狗血可笑的五個字,也需要相當堅強。
巴渝生遲疑地點頭:“至少……他這樣宣稱。”
註:
1詳情請見《鎖命湖》。
2詳情請見《失魂雪》。
3.血巾斷指案
病床上的老者,一個精神高度分裂的強姦犯,點名要見那蘭,說是要揭示一個勢必震驚全江京、甚至全國的罪案謎底。
這謎底,一定會成為轉發次數最多的一條微博。
血巾斷指案的謎底。
過去三十年裏,江京發生了一係列女性失蹤案,每起案件間隔一兩年或者數年,迄今為止,至少有十位女性成為該案的受害者——像江京這樣的大城市,人口千萬,失蹤並非罕見,但這一係列失蹤案有個共同的特點令它與眾不同。
一個致命的特點。
1980年陽春的一天,一位普通的機關幹部心急如焚地等待著,希望失蹤了一周的妹妹倪鳳英奇蹟般出現。出現的是郵遞員的自行車,和一件小小的包裹。包裹上沒有來信人的地址,裏麵是一隻紙盒。紙盒裏是一條潔白的手絹,手絹的一角是倪鳳英自己繡上去的名字。
手絹的正中是一抹殷紅。
揭開手絹,下麵是一截慘白的手指!
不久,公安部門證實,手絹上正是倪鳳英的血跡。手指,是倪鳳英的手指。
老江京們都會記得,在那個清純的年代,倪鳳英失蹤案攫住了多少人心,成為多少食堂飯桌上的話題。一時間,青年女子們再不敢在天黑之後出門。與此同時,注重平民生活的《新江晚報》開始對這個案子進行連篇累牘的報導,配合著當年上映的偵破懸疑片,《405謀殺案》、《神女峰的迷霧》,邪惡臨近時低沉詭異的音樂似乎能透出報紙紙麵,一次次挑動著大眾的神經。
兇手會是誰?當時人們的猜測,可能是潛伏大陸三十年的美蔣特務、“四人幫”的爪牙、香港的黑社會。稍微現實點的猜測,是紡織廠裏哪位單戀倪鳳英又遭拒絕的小青年。
不管兇手是誰,他,或她,一定隱藏得很好,因為兇手的身份一直是個謎,倪鳳英的下落也保持著未知。
媒體和大眾的記憶都是短期的,尤其在全社會都蒸蒸日上的那個年代,人們沐浴在日新月異的變化中,一年、兩年、三年,逐漸淡忘了倪鳳英溫婉秀美的容顏。
直到三年後的一個夏日夜晚,馬芸的突然失蹤。
馬芸是位參加工作才一年的小學教師,在那個不幸的夏夜,江京正經歷著多年不遇的高溫,馬芸和幾位女友,同數百名江京市民一起,在清安江灘邊戲水納涼。歡笑中、酷熱中,馬芸主動提出到堤上給大家買冰棍兒,誰知這一去,就再也沒回來。
第一個將馬芸失蹤案和倪鳳英失蹤案聯繫在一起的,是文園區分局的幹警陳玉棟。當年,就是這位被稱為“小陳”的年輕公安,最初經手了倪鳳英失蹤案。當大多數人還隻是將馬芸失蹤作為一個獨立案件看待時,陳玉棟已經嗅出了這兩件時隔三年的失蹤案之間的關係。他將這個大膽的猜測上報領導,領回了一長串語重心長的“談話”:“倪鳳英失蹤案沒有破,不是你的錯,歷史上結不了的大案比比皆是,你也用不著這麽敏感,糙木皆兵。何況,馬芸的這個案子是濱江分局負責的,我們協同尋找,在群眾中收集匯報來的線索,具體的刑偵工作,我們文園區也不能插手呀。”是啊,馬芸家住濱江區,陳玉棟連插手這個案子的機會都沒有。
陳玉棟回到宿舍,在一本“工作記錄”本上,寫下一句話:“我有一種預感,我的這個猜測,很快就會得到證實。”
不幸的是,陳玉棟的預感準確。在馬芸失蹤五天後,她心急如焚的父母收到了一個包裹。
一隻紙盒子,上麵隻有收信人的姓名地址,但沒有郵寄者的任何信息。
“你們立刻傳達動員令到各分局,全市警力協同追查。我馬上就到。”巴渝生努力恢復常態。他掛斷手機,飛快穿上製服,卻又不自主地再次打開手機,看著通話記錄上的一個名字。他開始後悔,不該讓她捲入這個案子。
偏偏此刻,他的感覺比以往更強烈:或許,真的隻有她,可以讓悲劇盡早收場。
或者,讓這悲劇更為悽慘。
可是他別無選擇。他撥去電話,鈴響三遍後,傳來了她睏倦的聲音,“巴老師?”
“那蘭,我猶豫了很久,不知道該不該告訴你,再讓你卷進來,但是沒辦法……斷指案又發生了,我們又有了一個受害者!”
2.訪魔
十三天前
他從窗簾的fèng隙間一眼認出那蘭,她從如織細雨裏走過。
病房大樓前開闊的路麵上,行人如梭,無數的醫生、護士、探視者之中,沉悶的黑色、灰色、青色雨傘之下,他竟能一眼認出她。
容貌和身材隻是美女的平麵像,氣質讓外表美麗的女子成為立體的尤物。
正是他對那蘭氣質的高度敏感,減省了眾裏尋她千百度的疲勞。現在的女孩子們以為穿著吊帶背心和露臍炫臀的熱裝就能出彩,毋庸置疑,眼球被吸引住了,但那是以動物本能為基礎的最低層次的吸引,曇花一現,稍縱即逝。
他的修養和學識,遠遠超越了所謂“大眾”的審美情趣。千萬別誤解,他望著那蘭的傾慕目光,表明他在動“邪念”,他已不再年少輕狂,他已不再激情澎湃,他一身是病,半截入土,他隻是想完成一個心願,做最後一次演示,為這骯髒的世界留下最後一份深刻的記憶。
然後,謝幕,退場。
所以這次演出,他不能背錯一個台詞,不能做錯一個動作。好在他一直追求完美,所以他的自信不無根據,他幾乎已能聽見熱烈的掌聲。
那蘭如期步入病房大樓。一切都按照他的設計在進行。
普仁醫院地處市中心,是江京第二醫科大學的王牌附屬醫院之一,兩年前重修過的病房大樓特意採用了拱頂設計,暖色調的地毯和壁紙,試圖減少病患者的壓抑感。樓外,料峭春寒和暖濕氣流的對峙尚未分出伯仲,冷雨淋漓;樓內,暖氣依舊,人造的春天永遠不會老去。
可是,那蘭進入病房大樓的第一件事,就是微微打了個寒顫。
莫非,這就是恐懼的心理作用?
那蘭是江京大學心理學係的研究生,在親身經歷、並破獲了困擾江京警方多年的“五屍案”1和在東北雪屋發生的製毒兇殺大案後2,她使出渾身解數太極推手,最終還是在學校和警方的要求下,被迫接受了幾個採訪。學校需要樹立標兵學子的典型,警方需要樹立英勇合作的好市民典型,她無處可逃。在一片對她何其英勇的讚譽中,她多少次告訴記者:她遠非鏗鏘玫瑰、豪膽無畏;相反,她怕看恐怖片,她最恨一個人走夜路。她和罪惡的首次接觸是七年前父親的遇害,從親眼看見父親屍體的那一刻起,恐懼感就一直追隨著她,甚至困擾著她。是恐懼感造就了她對人、對事物的敏銳觀察。
今天,她將再次和恐懼這位朝夕相對的老友牽手。
恐懼之源就在這座努力營造溫馨的大樓裏。
此刻是探視最繁忙的時候,電梯裏除了三位醫護人員,還擠著五六個病人家屬,他們的臉色和樓外陰沉的雨雲堪有一比——在疾病麵前,他們要承受失去健康、失去時間、失去金錢,甚至,失去親人的痛苦。
那蘭比誰都更能體會失去親人的感受。她深愛的父親英年早逝,她初戀的男友葬身雪嶺。她心頭的傷,莫說痊癒,連結痂都遙遙無期。
電梯門在十一樓打開,似乎隻是轉瞬間,又像是過了數個寒暑。那蘭將紛繁念頭飛快擦去,微笑、伸手,和迎在走廊裏的巴渝生招呼寒暄。
“真不好意思,昨天給你發了那麽一大堆作業。”巴渝生說,“你一直是好同學,肯定都看過了。”
睿智、幹練、書生氣多於官僚氣,這些隻是那蘭喜歡和巴渝生打交道的部分原因。那蘭微笑說:“巴老師的重案組作業,我哪敢偷懶。還有幾個問題要請教呢。”巴渝生是那蘭本科畢業課題的輔導老師之一,那蘭每次見他,仍以“巴老師”稱呼。
不知為什麽,巴渝生今日的臉色似乎比往日凝重了許多,甚至將憂心忡忡直接布在了臉上。他點頭說:“好,先去見見他,有問題你可以慢慢問我。”
兩人在重症監護病區的一間病房外停下。重症監護病區雖然承載著生命力最衰弱的一部分病人,但和住院大樓其他部分的設計一致,整個環境保持了溫暖開朗的色調,柔和的天藍色牆紙,清幽素雅的山水畫,自然明亮但不晃眼的光線調節。
隔著玻璃窗,巴渝生說:“就是他,中間那張床。”
一位形容枯槁的老人,一張慘白的病床,一根纖細的雙鼻吸氧管像是維繫生命的最後一根線。
那蘭輕聲說:“這乍一看,基本上回答了我的第一個問題。”
“哦?”
“我本來想更確切地了解他病重的程度和保外就醫的資格;僅我這雙凡人肉眼看起來,他真的好像病入膏肓。”那蘭說。
巴渝生說:“腦腫瘤、嚴重冠心病、阻塞性肺氣腫、帕金森氏症、糖尿病,應有盡有……”
“還有高度的精神分裂。”
“沒錯,在你麵前,我班門不敢弄斧,差點兒忘了這條。如此多的嚴重疾病,保外就醫是最基本的人權和人道……”
“即便他是強姦犯,而且殺人未遂!”那蘭盯著老人露在被單外、比筷子粗不了多少的前臂,呼吸竟開始有些急促,“法律上對重刑犯的保外就醫好像嚴格很多。”
巴渝生木然點頭:“但他的病情太重,監獄係統的醫院無能為力,他符合保外就醫的條件。為了謹慎起見,我們還是得到法院批準,對他適當監控。從他的健康狀況看,造成更大危害的可能並不大,接觸過的醫生都認為,他的存活日屈指可數。”
“他病成這樣,卻有閑心要找我聊天?”那蘭說話很少帶這樣的嘲諷,尤其在巴渝生麵前。但今天,不知是進入了一個什麽樣的古怪磁場,她的自控力正經受著巨大的挑戰。或許,病床上的保釋犯就是異常的根源。
“非你不可。”
“而且,和‘血巾斷指案’有關?”那蘭突然覺得,說出“血巾斷指案”這聽上去很狗血可笑的五個字,也需要相當堅強。
巴渝生遲疑地點頭:“至少……他這樣宣稱。”
註:
1詳情請見《鎖命湖》。
2詳情請見《失魂雪》。
3.血巾斷指案
病床上的老者,一個精神高度分裂的強姦犯,點名要見那蘭,說是要揭示一個勢必震驚全江京、甚至全國的罪案謎底。
這謎底,一定會成為轉發次數最多的一條微博。
血巾斷指案的謎底。
過去三十年裏,江京發生了一係列女性失蹤案,每起案件間隔一兩年或者數年,迄今為止,至少有十位女性成為該案的受害者——像江京這樣的大城市,人口千萬,失蹤並非罕見,但這一係列失蹤案有個共同的特點令它與眾不同。
一個致命的特點。
1980年陽春的一天,一位普通的機關幹部心急如焚地等待著,希望失蹤了一周的妹妹倪鳳英奇蹟般出現。出現的是郵遞員的自行車,和一件小小的包裹。包裹上沒有來信人的地址,裏麵是一隻紙盒。紙盒裏是一條潔白的手絹,手絹的一角是倪鳳英自己繡上去的名字。
手絹的正中是一抹殷紅。
揭開手絹,下麵是一截慘白的手指!
不久,公安部門證實,手絹上正是倪鳳英的血跡。手指,是倪鳳英的手指。
老江京們都會記得,在那個清純的年代,倪鳳英失蹤案攫住了多少人心,成為多少食堂飯桌上的話題。一時間,青年女子們再不敢在天黑之後出門。與此同時,注重平民生活的《新江晚報》開始對這個案子進行連篇累牘的報導,配合著當年上映的偵破懸疑片,《405謀殺案》、《神女峰的迷霧》,邪惡臨近時低沉詭異的音樂似乎能透出報紙紙麵,一次次挑動著大眾的神經。
兇手會是誰?當時人們的猜測,可能是潛伏大陸三十年的美蔣特務、“四人幫”的爪牙、香港的黑社會。稍微現實點的猜測,是紡織廠裏哪位單戀倪鳳英又遭拒絕的小青年。
不管兇手是誰,他,或她,一定隱藏得很好,因為兇手的身份一直是個謎,倪鳳英的下落也保持著未知。
媒體和大眾的記憶都是短期的,尤其在全社會都蒸蒸日上的那個年代,人們沐浴在日新月異的變化中,一年、兩年、三年,逐漸淡忘了倪鳳英溫婉秀美的容顏。
直到三年後的一個夏日夜晚,馬芸的突然失蹤。
馬芸是位參加工作才一年的小學教師,在那個不幸的夏夜,江京正經歷著多年不遇的高溫,馬芸和幾位女友,同數百名江京市民一起,在清安江灘邊戲水納涼。歡笑中、酷熱中,馬芸主動提出到堤上給大家買冰棍兒,誰知這一去,就再也沒回來。
第一個將馬芸失蹤案和倪鳳英失蹤案聯繫在一起的,是文園區分局的幹警陳玉棟。當年,就是這位被稱為“小陳”的年輕公安,最初經手了倪鳳英失蹤案。當大多數人還隻是將馬芸失蹤作為一個獨立案件看待時,陳玉棟已經嗅出了這兩件時隔三年的失蹤案之間的關係。他將這個大膽的猜測上報領導,領回了一長串語重心長的“談話”:“倪鳳英失蹤案沒有破,不是你的錯,歷史上結不了的大案比比皆是,你也用不著這麽敏感,糙木皆兵。何況,馬芸的這個案子是濱江分局負責的,我們協同尋找,在群眾中收集匯報來的線索,具體的刑偵工作,我們文園區也不能插手呀。”是啊,馬芸家住濱江區,陳玉棟連插手這個案子的機會都沒有。
陳玉棟回到宿舍,在一本“工作記錄”本上,寫下一句話:“我有一種預感,我的這個猜測,很快就會得到證實。”
不幸的是,陳玉棟的預感準確。在馬芸失蹤五天後,她心急如焚的父母收到了一個包裹。
一隻紙盒子,上麵隻有收信人的姓名地址,但沒有郵寄者的任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