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昀簡單地敘了一遍前因後果。
“進洞來吧。”
唐昀戰戰兢兢進了達摩洞,氣浪消失了,一片漆黑,十幾尺外,有兩顆寶石爍爍發光。
“您一定是道法極高的法師,我怎麽看不到您?”
“那是因為你在光明中待久了,熟悉一下黑暗吧。”
唐昀在cháo濕的空氣中聞到一種奇香,這種香味她從未聞過。
漸漸地唐昀看清了洞內的東西,一個鶴髮童顏的老人默默地盤坐在那裏,注視著灰色的石壁,一動不動,一身銀白色的佛袍颯颯而動。
“您一定是這裏德高望重的法師?”唐昀問。
“我是靜雲法師,已經有一百五十多歲了,幹隆爺來少林寺時,我給他敬過香茶,那時你還沒來到人世呢。”
“您為何坐在這裏,不怕受涼嗎?”
“我有氣功護身,不畏涼氣,我在這裏已整整麵壁二十年了。”
“真了不起!”唐昀讚嘆道。
“你也了不起呀!”靜雲法師的話有一股嘲諷味。
“你騙得鹹豐帝的歡心,登上了貴妃的寶座,設計害死了慈安,獨攬大權,挾天子以令諸侯。你殺害了戊戌六君子,將皇上囚瀛台。在八國聯軍入侵之時,你棄城而逃,西遁西安,如今賣國條約簽訂,又要榮歸京城做你的太後夢了。”
唐昀聽了,吃了一驚,心想:這位老法師已在洞內麵壁二十年,真是高僧不出寺,全知天下事,幸好我不是真慈禧,您老也不用來數落我。
唐昀道:“老法師,看來您是佛法高深的隱者,上曉天文,下知地理,天下大事無所不知,無所不曉。”
法師笑道:“你如此奉承我,必是有求於我。言之過甚,必有所圖,人世間人與人之間無非是利用和被利用的關係,君用臣,無非是保住江山,一勞永逸;臣用君,無非是享受榮華富貴;君君臣臣,互有所圖。”
“法師對我有什麽指教?”唐昀洗耳恭聽。
“良士集於朝,下情達於君世。清白上通,巧佞下塞。東周時期,晉平公問師曠:‘做君主的方法是什麽?’師曠回答說:‘做君主的方法,要清淨無為,專注於博愛,致力於用賢。’而你未免過於殘忍,隻信用榮祿、李蓮英一班人,遲早要有大禍。諸葛亮在他的《出師表》中說:‘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之所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之所以傾頹也。’”
唐昀道:“您的意思是說,作為一個君王,要進賢,獨攬政才。”
法師緩緩道:“但獨攬來的未必都是賢才,即便是賢才也金無足赤,因而還要知人,進賢與知人是相輔為用的。宋太祖時,翰林學士王著在一次酒宴時醉酒大哭。第二天,有人對宋太祖說,王著大哭是懷念他的舊主周世宗柴榮。因為宋太祖趙匡胤是奪了後周的天下建立宋朝的。但宋太祖卻說:‘王著是個酒徒,早在柴榮幕府時我就了解他,何況一個書生哭他的舊主,又能怎麽樣呢?’因為宋太祖了解王著,知道他不過是酒後撒瘋,不是什麽大事。唐貞觀五年,有一次唐太宗對長孫無忌等人說:‘人貴有自知之明,你們講一講我的優點與過失。’長孫無忌道:‘陛下的武功文德,古今者沒人能比,發布的號令都利國利民,我緊跟還跟不上,實在看不出有什麽缺失的地方。’唐太宗聽了很不高興,說:‘我想聽你們說說我的過失,你們都瞎吹亂捧,討我歡心。今天讓我來說說你們的優點和過失,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接著唐太宗李世民把在場的幾個大臣評論了一番。一個君主,能對臣下有如此清楚的認識,既知道他們的長處,也了解他們的短處,可以算是知人了,因為有知人之明,臣下不敢輕易進讒。誠然,有自知之明,絕非易事,辨別真偽,要靠洞察力。”
---------------
東歸喋血記17(2)
---------------
唐昀心想:古往今來,像唐太宗這樣的皇帝有幾個,有幾個能聞過則喜,聞功不舞?
法師正色道:“怎麽?你還不服氣嗎?當年你挪用海軍軍費修繕頤和園,曾有人勸諫,你勃然大怒,險些氣昏了頭,難道這不是事實嗎?”
唐昀想:這老頭什麽事都像明鏡一般,眼裏揉不進沙子。
唐昀認真地說:“看來隻有知人才能用賢。”
法師打斷她的話:“這還不夠,能舉賢,則jian佞減少,進讒的也比較容易加以辨別。然而,舉賢與知人並非靈丹妙藥,它隻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讒言的危害,因為這兩種辦法都是建立在個人的賢明之上的。如果所舉非賢,知人不確,情況就不同了。因此還要兼聽,即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春秋時期齊國相國管仲說:‘明主者兼聽獨斷,多其門戶。君臣之道,下得明上,賊得言貴,故jian人不敢欺。’殷紂王偏信妲己、費仲等人,廢商容、殺比幹,哪裏有不亡國的?”
唐昀正聽得入神,忽見法師停止說話,伸過一根拐杖,讓唐昀抓住,然後,氣沉丹田,徐徐發功,唐昀頓覺涼風勁吹,“嗖嗖”有聲,有排山倒海之勢,幸虧緊緊抓住拐杖,才沒有被颳走。
---------------
東歸喋血記18(1)
---------------
唐昀見老法師正襟危坐,麵目從容,若無其事。一會兒,風停氣收,唐昀覺得洞內暖融融的,忙問何故。法師笑而不答,又接著說道:“讚揚敢於直言諍諫發表不同意見的人,是兼聽的一種形式。齊景公的宰相晏嬰去世時,齊景公伏屍大哭道:‘你日日夜夜提醒我,每一件小事都不曾放過,就這樣,我還有許多毛病沒有改掉,使得老百姓對我還有許多怨尤。今天老天爺降下禍來,不加到我頭上,而加到你頭上,齊國從此要危險了,百姓的怨苦將向誰訴說呢!’晏嬰死後十七年,竟沒有一個人對齊景公提出過批評,箭脫了靶,周圍的人卻還一個勁兒叫好。這時有個叫弦章的大臣告訴他:‘出現此類情況,一方麵是因為這些臣子既沒有發現您的缺點的智慧,也沒有冒犯您尊嚴的勇氣,但另一方麵,作為君主也有自省的地方,下麵的人一天到晚說您的好話,是不是也因為您喜歡聽馬屁話呢?’齊景公聽了麵紅耳赤,連聲說道:‘我也有過失,作為君主應當有分辨馬屁話的本事。’懲處不敢直言的人,也是鼓勵諍諫的一種方式。春秋時期趙國趙簡子要把一個叫欒激的部屬淹死在河裏,他說:‘我曾經喜歡歌舞與女人,欒激便替我弄了來;我曾經喜歡宮室亭台,欒激就替我修建;我曾經喜歡好馬,欒激便替我找來。現在我急於求人才,可是六年了,欒激卻沒有推薦過一個。他這是擴大我的過失而排斥我的優點啊!’”
唐昀嘆道:“他還算是個有自知之明的君主。”
法師道:“再一種是鼓勵發表不同意見,這需要君主表現出極好的雍容大度。戰國時期,魏國的師經鼓琴,魏文侯隨樂起舞,唱道:‘要使我講的話無人敢違抗。’聽到魏文侯的歌唱,師經拿起琴來向魏文侯撞擊,撞散了他的冕旒。魏文侯問左右,臣下撞他的君主,該當何罰?左右回答:‘應當烹。’這時,師經要求先說幾句話再去死。師經說:‘當初堯舜為君時,惟恐自己講的話人家不敢反對;而桀紂為君時,惟恐人家不服從他的講話。我撞的是桀紂,沒有撞我的君王。’魏文侯聽後忙說:‘快放了他,是我的過錯。’他令人將師經的琴掛在城牆上,並下令不準修理撞散的冕旒,以便牢記此訓。自古以來因批評皇帝而被殺頭的史不絕書,因拍馬屁而殺頭的卻寥寥無幾,可見所謂兼聽,真正做到絕非容易。”
唐昀道:“看來人都是喜歡聽順耳的話。”
法師嘆道:“聞過則喜者才是超人啊!兼聽是要求君王能善於聽取不同意見,但在兼聽之中,直言與讒言,規箴與拍馬,真情與偽證雜陳其中,因而在進賢、知人、兼聽之後,還要有一條……”
“是什麽?”
法師道:“明斷。漢昭帝劉弗陵十四歲時,燕王旦、禦史大夫桑弘羊以及左將軍上桀父子等人,相互勾結,陷害大將軍霍光。他們收買了一個人,叫他裝做替燕王旦下書的人,向漢昭帝說霍光操演武備排場越禮,手下官吏無功晉升;還說他私自增調大將軍校尉,專權自恣,圖謀不軌。漢昭帝聽說後,說道:‘霍大將軍操演武備是在廣明一帶,該校尉也不過是這幾天的事情,燕王在他的封地,離得那麽遠,怎麽就會知道呢?況且霍大將軍如果真想圖謀不軌,也無須再增加幾個校尉。”
唐昀贊道:“想不到這個十四歲的皇帝竟這麽聰明。”
法師道:“不是聰明,是明斷。”
唐昀笑道:“法師聰明過人,如果到京城朝廷必是賢臣,堪稱當今鄭產、管仲、諸葛、謝安。”
法師道:“言之過甚。《論語》中曾說:‘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我若身處江湖之遠,心有廊廟之上,必苦惱不已,東漢桓帝時,安陽有個叫魏桓的人,朝廷曾多次聘他出去,他都不去,他的鄉親們也勸他去做官。他問道:‘做官是為了施展自己的抱負,現在皇宮裏有一千多官人,你們能將它削弱嗎?皇帝的左右都是些權豪勢要,你能把他們趕走嗎?’鄉親們都說不行。於是,魏桓長嘆一聲,說道:‘叫我活著去,死著回來,對諸位又有什麽好處呢?’這位魏先生看到時局動盪,jian佞弄權,不堪收拾,因此退隱不出。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來要求他,他是個不盡責的人,但從防讒遠害來說,他不能不算是一個聰明人。有句俗話,叫做‘而今學得烏龜法,能縮頭時且縮頭’。”
唐昀暗笑,心想:這麽說,您老是一個老烏龜了。她問道:“這麽說,您以為大清朝廷現在是被妖氛所圍,jian佞當道了?”
法師點點頭:“當然,你的歷史我心如明鏡,你信用一班jian黨,腐敗透頂,大清的氣數快盡了。”
唐昀問:“您老有救急之策嗎?”
“朽木不可雕也。”
唐昀道:“法師的氣功非常厲害,我剛才進洞前感到氣勢逼人,法師的功夫恐怕已修煉多年。”
法師道:“少林功法是拳禪一體,氣功是少林功夫之極軌,隻有在練好氣功的基礎上,武功才能亦剛亦柔,變化無窮。《少林宗法闡微》中說得明白:‘柔術之派別,習尚甚繁,而要以氣功為始終之則,神功為造詣之精,終以參慣禪機。呼吸肺為氣之府,氣乃力之君……’”
“進洞來吧。”
唐昀戰戰兢兢進了達摩洞,氣浪消失了,一片漆黑,十幾尺外,有兩顆寶石爍爍發光。
“您一定是道法極高的法師,我怎麽看不到您?”
“那是因為你在光明中待久了,熟悉一下黑暗吧。”
唐昀在cháo濕的空氣中聞到一種奇香,這種香味她從未聞過。
漸漸地唐昀看清了洞內的東西,一個鶴髮童顏的老人默默地盤坐在那裏,注視著灰色的石壁,一動不動,一身銀白色的佛袍颯颯而動。
“您一定是這裏德高望重的法師?”唐昀問。
“我是靜雲法師,已經有一百五十多歲了,幹隆爺來少林寺時,我給他敬過香茶,那時你還沒來到人世呢。”
“您為何坐在這裏,不怕受涼嗎?”
“我有氣功護身,不畏涼氣,我在這裏已整整麵壁二十年了。”
“真了不起!”唐昀讚嘆道。
“你也了不起呀!”靜雲法師的話有一股嘲諷味。
“你騙得鹹豐帝的歡心,登上了貴妃的寶座,設計害死了慈安,獨攬大權,挾天子以令諸侯。你殺害了戊戌六君子,將皇上囚瀛台。在八國聯軍入侵之時,你棄城而逃,西遁西安,如今賣國條約簽訂,又要榮歸京城做你的太後夢了。”
唐昀聽了,吃了一驚,心想:這位老法師已在洞內麵壁二十年,真是高僧不出寺,全知天下事,幸好我不是真慈禧,您老也不用來數落我。
唐昀道:“老法師,看來您是佛法高深的隱者,上曉天文,下知地理,天下大事無所不知,無所不曉。”
法師笑道:“你如此奉承我,必是有求於我。言之過甚,必有所圖,人世間人與人之間無非是利用和被利用的關係,君用臣,無非是保住江山,一勞永逸;臣用君,無非是享受榮華富貴;君君臣臣,互有所圖。”
“法師對我有什麽指教?”唐昀洗耳恭聽。
“良士集於朝,下情達於君世。清白上通,巧佞下塞。東周時期,晉平公問師曠:‘做君主的方法是什麽?’師曠回答說:‘做君主的方法,要清淨無為,專注於博愛,致力於用賢。’而你未免過於殘忍,隻信用榮祿、李蓮英一班人,遲早要有大禍。諸葛亮在他的《出師表》中說:‘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之所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之所以傾頹也。’”
唐昀道:“您的意思是說,作為一個君王,要進賢,獨攬政才。”
法師緩緩道:“但獨攬來的未必都是賢才,即便是賢才也金無足赤,因而還要知人,進賢與知人是相輔為用的。宋太祖時,翰林學士王著在一次酒宴時醉酒大哭。第二天,有人對宋太祖說,王著大哭是懷念他的舊主周世宗柴榮。因為宋太祖趙匡胤是奪了後周的天下建立宋朝的。但宋太祖卻說:‘王著是個酒徒,早在柴榮幕府時我就了解他,何況一個書生哭他的舊主,又能怎麽樣呢?’因為宋太祖了解王著,知道他不過是酒後撒瘋,不是什麽大事。唐貞觀五年,有一次唐太宗對長孫無忌等人說:‘人貴有自知之明,你們講一講我的優點與過失。’長孫無忌道:‘陛下的武功文德,古今者沒人能比,發布的號令都利國利民,我緊跟還跟不上,實在看不出有什麽缺失的地方。’唐太宗聽了很不高興,說:‘我想聽你們說說我的過失,你們都瞎吹亂捧,討我歡心。今天讓我來說說你們的優點和過失,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接著唐太宗李世民把在場的幾個大臣評論了一番。一個君主,能對臣下有如此清楚的認識,既知道他們的長處,也了解他們的短處,可以算是知人了,因為有知人之明,臣下不敢輕易進讒。誠然,有自知之明,絕非易事,辨別真偽,要靠洞察力。”
---------------
東歸喋血記17(2)
---------------
唐昀心想:古往今來,像唐太宗這樣的皇帝有幾個,有幾個能聞過則喜,聞功不舞?
法師正色道:“怎麽?你還不服氣嗎?當年你挪用海軍軍費修繕頤和園,曾有人勸諫,你勃然大怒,險些氣昏了頭,難道這不是事實嗎?”
唐昀想:這老頭什麽事都像明鏡一般,眼裏揉不進沙子。
唐昀認真地說:“看來隻有知人才能用賢。”
法師打斷她的話:“這還不夠,能舉賢,則jian佞減少,進讒的也比較容易加以辨別。然而,舉賢與知人並非靈丹妙藥,它隻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讒言的危害,因為這兩種辦法都是建立在個人的賢明之上的。如果所舉非賢,知人不確,情況就不同了。因此還要兼聽,即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春秋時期齊國相國管仲說:‘明主者兼聽獨斷,多其門戶。君臣之道,下得明上,賊得言貴,故jian人不敢欺。’殷紂王偏信妲己、費仲等人,廢商容、殺比幹,哪裏有不亡國的?”
唐昀正聽得入神,忽見法師停止說話,伸過一根拐杖,讓唐昀抓住,然後,氣沉丹田,徐徐發功,唐昀頓覺涼風勁吹,“嗖嗖”有聲,有排山倒海之勢,幸虧緊緊抓住拐杖,才沒有被颳走。
---------------
東歸喋血記18(1)
---------------
唐昀見老法師正襟危坐,麵目從容,若無其事。一會兒,風停氣收,唐昀覺得洞內暖融融的,忙問何故。法師笑而不答,又接著說道:“讚揚敢於直言諍諫發表不同意見的人,是兼聽的一種形式。齊景公的宰相晏嬰去世時,齊景公伏屍大哭道:‘你日日夜夜提醒我,每一件小事都不曾放過,就這樣,我還有許多毛病沒有改掉,使得老百姓對我還有許多怨尤。今天老天爺降下禍來,不加到我頭上,而加到你頭上,齊國從此要危險了,百姓的怨苦將向誰訴說呢!’晏嬰死後十七年,竟沒有一個人對齊景公提出過批評,箭脫了靶,周圍的人卻還一個勁兒叫好。這時有個叫弦章的大臣告訴他:‘出現此類情況,一方麵是因為這些臣子既沒有發現您的缺點的智慧,也沒有冒犯您尊嚴的勇氣,但另一方麵,作為君主也有自省的地方,下麵的人一天到晚說您的好話,是不是也因為您喜歡聽馬屁話呢?’齊景公聽了麵紅耳赤,連聲說道:‘我也有過失,作為君主應當有分辨馬屁話的本事。’懲處不敢直言的人,也是鼓勵諍諫的一種方式。春秋時期趙國趙簡子要把一個叫欒激的部屬淹死在河裏,他說:‘我曾經喜歡歌舞與女人,欒激便替我弄了來;我曾經喜歡宮室亭台,欒激就替我修建;我曾經喜歡好馬,欒激便替我找來。現在我急於求人才,可是六年了,欒激卻沒有推薦過一個。他這是擴大我的過失而排斥我的優點啊!’”
唐昀嘆道:“他還算是個有自知之明的君主。”
法師道:“再一種是鼓勵發表不同意見,這需要君主表現出極好的雍容大度。戰國時期,魏國的師經鼓琴,魏文侯隨樂起舞,唱道:‘要使我講的話無人敢違抗。’聽到魏文侯的歌唱,師經拿起琴來向魏文侯撞擊,撞散了他的冕旒。魏文侯問左右,臣下撞他的君主,該當何罰?左右回答:‘應當烹。’這時,師經要求先說幾句話再去死。師經說:‘當初堯舜為君時,惟恐自己講的話人家不敢反對;而桀紂為君時,惟恐人家不服從他的講話。我撞的是桀紂,沒有撞我的君王。’魏文侯聽後忙說:‘快放了他,是我的過錯。’他令人將師經的琴掛在城牆上,並下令不準修理撞散的冕旒,以便牢記此訓。自古以來因批評皇帝而被殺頭的史不絕書,因拍馬屁而殺頭的卻寥寥無幾,可見所謂兼聽,真正做到絕非容易。”
唐昀道:“看來人都是喜歡聽順耳的話。”
法師嘆道:“聞過則喜者才是超人啊!兼聽是要求君王能善於聽取不同意見,但在兼聽之中,直言與讒言,規箴與拍馬,真情與偽證雜陳其中,因而在進賢、知人、兼聽之後,還要有一條……”
“是什麽?”
法師道:“明斷。漢昭帝劉弗陵十四歲時,燕王旦、禦史大夫桑弘羊以及左將軍上桀父子等人,相互勾結,陷害大將軍霍光。他們收買了一個人,叫他裝做替燕王旦下書的人,向漢昭帝說霍光操演武備排場越禮,手下官吏無功晉升;還說他私自增調大將軍校尉,專權自恣,圖謀不軌。漢昭帝聽說後,說道:‘霍大將軍操演武備是在廣明一帶,該校尉也不過是這幾天的事情,燕王在他的封地,離得那麽遠,怎麽就會知道呢?況且霍大將軍如果真想圖謀不軌,也無須再增加幾個校尉。”
唐昀贊道:“想不到這個十四歲的皇帝竟這麽聰明。”
法師道:“不是聰明,是明斷。”
唐昀笑道:“法師聰明過人,如果到京城朝廷必是賢臣,堪稱當今鄭產、管仲、諸葛、謝安。”
法師道:“言之過甚。《論語》中曾說:‘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我若身處江湖之遠,心有廊廟之上,必苦惱不已,東漢桓帝時,安陽有個叫魏桓的人,朝廷曾多次聘他出去,他都不去,他的鄉親們也勸他去做官。他問道:‘做官是為了施展自己的抱負,現在皇宮裏有一千多官人,你們能將它削弱嗎?皇帝的左右都是些權豪勢要,你能把他們趕走嗎?’鄉親們都說不行。於是,魏桓長嘆一聲,說道:‘叫我活著去,死著回來,對諸位又有什麽好處呢?’這位魏先生看到時局動盪,jian佞弄權,不堪收拾,因此退隱不出。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來要求他,他是個不盡責的人,但從防讒遠害來說,他不能不算是一個聰明人。有句俗話,叫做‘而今學得烏龜法,能縮頭時且縮頭’。”
唐昀暗笑,心想:這麽說,您老是一個老烏龜了。她問道:“這麽說,您以為大清朝廷現在是被妖氛所圍,jian佞當道了?”
法師點點頭:“當然,你的歷史我心如明鏡,你信用一班jian黨,腐敗透頂,大清的氣數快盡了。”
唐昀問:“您老有救急之策嗎?”
“朽木不可雕也。”
唐昀道:“法師的氣功非常厲害,我剛才進洞前感到氣勢逼人,法師的功夫恐怕已修煉多年。”
法師道:“少林功法是拳禪一體,氣功是少林功夫之極軌,隻有在練好氣功的基礎上,武功才能亦剛亦柔,變化無窮。《少林宗法闡微》中說得明白:‘柔術之派別,習尚甚繁,而要以氣功為始終之則,神功為造詣之精,終以參慣禪機。呼吸肺為氣之府,氣乃力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