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田說了聲:“你好!”第二秘書微微動了動下巴。
“先生呢?”西田轉向女秘書問。
“外出了,今天不回來!”她冷冰冰地回答。
“那就拜託你啦!”
女秘書不做聲,隻是點了個頭,第二秘書還在看報。
“經常麻煩你啦!”為的是能利用中尾名字填寫會客單表示謝意。
“是!”女秘書冷冰冰地答應一聲。
能在會客單填寫議員名字雖然是議員對他的好意,但通知傳達室允許進入的實際上是秘書的幫忙。想到這些,西田做出笑容向女秘書獻殷勤地說:
“吉田姑娘,下一次我帶給你一盒巧克力!”
“謝謝。”她不露笑容地動了動嘴唇,第二秘書輕輕地把眼皮抬了一下。
到了走廊,西田象往常一樣後悔自己不該對秘書們那樣卑屈,現在他們一定在嘲笑自己,會說我是沒有出息的情報販子。西田一麵向樓梯走,一麵在想對女秘書說下一次帶來巧克力來是多餘的。說過之後立即後悔,這是自己改不了的老毛病。西田常對這裏那裏的女秘書許願要送點心,但幾乎沒有送過。中尾議員的那個厲害的女秘書之所以撅嘴,正是了解西田開的是空頭支票。西田有自己的苦衷,因為他手頭不富裕,常常說了無法兌現。
作為國會《院內報》記者的西田,知道議員秘書除了固定收入外還有相當可觀的額外收入,他們比自己富裕得多。第一、第二秘書,當然是國家公務員,私人秘書和被稱為女秘書的女辦事員是與議員有關係的公司的派遣人員,他們的薪水是公司支付的,專用司機也是公司派來的人。議員不管用了多少私人秘書、女辦事員和司機,他們的薪水不用自己掏。連當上大臣的大議員,他們的隨從人員的薪水也是由選區的企業支付的。西田經常看到,議員們接受不要收據的政治獻金或者分享不少錢,但對自己的隨從人員卻十分吝嗇。公司派來的這些隨從人員的基本薪水和公司職員是同樣的,加薪時也有份,不過可能少一些,也許還沒有加班費。西田估計,議員可能每月會給他們三萬元左右來彌補這個不足。有一定收入對收入不固定的西田來說,是值得羨慕的事。正是由於收入不固定,送巧克力的事也變成空頭支票。
雖然說同是國會《院內報》記者,但情況各異。有定期發行報紙的,有偶爾發行八開大小,傳單一樣的報紙;最差的記者連這種傳單大小的報也印不出,隻在議員中間跳來跳去傳播小道消息。西田八郎是屬於最後一類的記者。西田八郎並非一開始就這樣落魄。他曾在地方報社的東京分社承辦政治版。地方性的中小報社一般從通訊社分到一些稿件分別按治治、經濟版麵編排,但西田的報社是地方集團報,在鄰近縣還有一定的發行網。十年前,主辦政治版的主編與分社社長鬧翻後退出報社去辦當時還盛行的《院內報》。西田在這位主編的勸誘下和他一起退了社,成為《院內報》的成員,這報社裏還有從別處來的兩個人。開始辦得很順利,但過了兩年,“社長”病故,其餘三個人又幹了一個時期,後來發生了內部分歧。加之,這時《院內報》也走下坡路,紛紛停刊。那兩個人一看報社沒什麽前途就辭了職,隻留下西田一個人。
西田的“顧客”大都分是保守黨議員,但最近更難弄到錢了。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老一輩議員減少,而年輕議員日益增多起來:隨著老議員的死亡或引退,他們的兒子、女婿等“二世”議員進入政界,加上有家世淵源的新貴議員,年輕議員現在已占了一百人左右。過去,老議員對《院內報》記者還給一點錢,新議員就不同了,西田沒有錢印報,隻是《國會郵報》的名稱還留在西田名片上,仍用從前的辦法從議員那裏搞到一些錢,以一個空頭的報社記者身份在永田町混到現在。
剛才被西田用嘲笑的目光瞧著,從會館邁開大步出去的川村正明“二世”議員就是這種新議員的典型。川村曾經傲慢地說過:“父親的舊關係是老子個人的,和作兒子的我沒什麽關係。”《院內報》記者聽了無不惱火,有人當麵訓斥他:“喂,辱臭未幹的小子,不要欺人太甚!”這話代表了處於同一境地的《院內報》記者憤懣的情緒。在維護《院內報》記者的名譽和地位這點上他們的利益是一致的,但為了爭奪金錢,他們之間也常常要大打出手。
《院內報》不景氣的另外原因是過去一些有野心的議員把《院內報》做為一種武器來利用過,現在有薪水的官僚出身議員日益增加,並且各自參加派係,對輿論工具的要求不象過去那麽迫切。自從製定政治資金法以來,大批的捐款都經過黨組織和派係,從而議員個人所得部分大大減少。一般議員隻領取他們所屬派係頭頭分給的錢,想另搞點錢全看議員的本事如何。這樣,資助《院內報》的餘地就減少了。
再者,《院內報》已經不能再按第三類印刷品優惠辦法郵寄。這使那些把《院內報》做為宣傳品大量向自己的選區散發的議員增加了郵費負擔。這些對《院內報》的幾重限製,使不辦報的《院內報》記者,即被稱作“走廊閑溜人” 的“情報販子”與日俱增,對西田八郎是等於增加了競爭對手。
西田下到三層。宮下正則議員的辦公室在走廊的另一端。西田輕步走向宮下辦公室,下意識地放輕了腳步,這是職業的習慣。他突然停下了腳步。在宮下辦公室門前走廊上堆放著用塑料繩捆好的廢舊報紙和雜誌。西田彎著腰看了看即將賣給收買破爛貨商販的舊報和雜誌堆,除了一般報刊外,還有《院內報》。西田早已看過這幾期《院內報》,文章很激烈地抨擊了屬於實力派的某重要議員。但第三者讀起來很難看懂問題的關鍵、因為它故意避開了具體事件。西田很了解其中的奧妙,他認為這種抨擊文章肯定不再有了,因為他們之間會進行幕後交易。
在這堆舊報上放著《文藝雜誌·朱眼》。這是一本薄簿的同人雜誌,雜誌名是二號鉛字印的,塑料繩也沒有能擋住“朱眼”兩個大字。西田到現在也沒有放棄對文學的興趣。他覺得在帶有火藥味的《院內報》裏混雜著的文藝同人雜誌,很象在泥池裏發現了一朵清雅的鮮花。西田本人也和愛好文學的同伴一起組織了同人詩刊《季節風》,因為目前沒有錢隻能打字油印。
《朱眼》是地方性同人雜誌,但是鉛印的。西田很想翻開看看,但用塑料繩交叉捆著沒有法子。西田隻好蹲在那裏用手指掀開雜誌邊,但能看見的隻是最下麵的幾行鉛字。
到底誰讀這樣的雜誌呢?西田抬頭看了看門上的名牌。名牌上寫著“戶崎俊三”。戶崎是保守黨的長老議員,已當選過七次議員,還做過大臣。西田覺得已過了七十的老人不會看這種文藝雜誌。也許是秘書的,也不會是上了年紀的第一秘書和第二秘書;可能是女秘書。
西田和戶崎沒有交往,不能隨便跟他的秘書要走《朱眼》。說一句“你們不要的《朱眼》我拿走了”倒是容易,但已有五十歲,雙鬢斑白的男子要這種同人雜誌,怎麽想也覺得不合適。西田常常對自己說:雖然自己做象情報販子一樣的工作,但文學是我的精神支柱,我不會變成沒有良心的人。可是沒有勇氣向不認識的人表白自己。西田還是想看《朱眼》,他想,反正這是送給收買破爛的商販,可以不跟他們打照呼拿走,照常捆好就行。走廊裏沒有人影,西田準備要解開繩結時,他又突然覺得議員或秘書馬上就要出來。雖說是已經不要的雜誌,但放在他們的門前就還屬於房間主人,我不做聲拿走,會不會被說成是小偷呢?
“先生呢?”西田轉向女秘書問。
“外出了,今天不回來!”她冷冰冰地回答。
“那就拜託你啦!”
女秘書不做聲,隻是點了個頭,第二秘書還在看報。
“經常麻煩你啦!”為的是能利用中尾名字填寫會客單表示謝意。
“是!”女秘書冷冰冰地答應一聲。
能在會客單填寫議員名字雖然是議員對他的好意,但通知傳達室允許進入的實際上是秘書的幫忙。想到這些,西田做出笑容向女秘書獻殷勤地說:
“吉田姑娘,下一次我帶給你一盒巧克力!”
“謝謝。”她不露笑容地動了動嘴唇,第二秘書輕輕地把眼皮抬了一下。
到了走廊,西田象往常一樣後悔自己不該對秘書們那樣卑屈,現在他們一定在嘲笑自己,會說我是沒有出息的情報販子。西田一麵向樓梯走,一麵在想對女秘書說下一次帶來巧克力來是多餘的。說過之後立即後悔,這是自己改不了的老毛病。西田常對這裏那裏的女秘書許願要送點心,但幾乎沒有送過。中尾議員的那個厲害的女秘書之所以撅嘴,正是了解西田開的是空頭支票。西田有自己的苦衷,因為他手頭不富裕,常常說了無法兌現。
作為國會《院內報》記者的西田,知道議員秘書除了固定收入外還有相當可觀的額外收入,他們比自己富裕得多。第一、第二秘書,當然是國家公務員,私人秘書和被稱為女秘書的女辦事員是與議員有關係的公司的派遣人員,他們的薪水是公司支付的,專用司機也是公司派來的人。議員不管用了多少私人秘書、女辦事員和司機,他們的薪水不用自己掏。連當上大臣的大議員,他們的隨從人員的薪水也是由選區的企業支付的。西田經常看到,議員們接受不要收據的政治獻金或者分享不少錢,但對自己的隨從人員卻十分吝嗇。公司派來的這些隨從人員的基本薪水和公司職員是同樣的,加薪時也有份,不過可能少一些,也許還沒有加班費。西田估計,議員可能每月會給他們三萬元左右來彌補這個不足。有一定收入對收入不固定的西田來說,是值得羨慕的事。正是由於收入不固定,送巧克力的事也變成空頭支票。
雖然說同是國會《院內報》記者,但情況各異。有定期發行報紙的,有偶爾發行八開大小,傳單一樣的報紙;最差的記者連這種傳單大小的報也印不出,隻在議員中間跳來跳去傳播小道消息。西田八郎是屬於最後一類的記者。西田八郎並非一開始就這樣落魄。他曾在地方報社的東京分社承辦政治版。地方性的中小報社一般從通訊社分到一些稿件分別按治治、經濟版麵編排,但西田的報社是地方集團報,在鄰近縣還有一定的發行網。十年前,主辦政治版的主編與分社社長鬧翻後退出報社去辦當時還盛行的《院內報》。西田在這位主編的勸誘下和他一起退了社,成為《院內報》的成員,這報社裏還有從別處來的兩個人。開始辦得很順利,但過了兩年,“社長”病故,其餘三個人又幹了一個時期,後來發生了內部分歧。加之,這時《院內報》也走下坡路,紛紛停刊。那兩個人一看報社沒什麽前途就辭了職,隻留下西田一個人。
西田的“顧客”大都分是保守黨議員,但最近更難弄到錢了。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老一輩議員減少,而年輕議員日益增多起來:隨著老議員的死亡或引退,他們的兒子、女婿等“二世”議員進入政界,加上有家世淵源的新貴議員,年輕議員現在已占了一百人左右。過去,老議員對《院內報》記者還給一點錢,新議員就不同了,西田沒有錢印報,隻是《國會郵報》的名稱還留在西田名片上,仍用從前的辦法從議員那裏搞到一些錢,以一個空頭的報社記者身份在永田町混到現在。
剛才被西田用嘲笑的目光瞧著,從會館邁開大步出去的川村正明“二世”議員就是這種新議員的典型。川村曾經傲慢地說過:“父親的舊關係是老子個人的,和作兒子的我沒什麽關係。”《院內報》記者聽了無不惱火,有人當麵訓斥他:“喂,辱臭未幹的小子,不要欺人太甚!”這話代表了處於同一境地的《院內報》記者憤懣的情緒。在維護《院內報》記者的名譽和地位這點上他們的利益是一致的,但為了爭奪金錢,他們之間也常常要大打出手。
《院內報》不景氣的另外原因是過去一些有野心的議員把《院內報》做為一種武器來利用過,現在有薪水的官僚出身議員日益增加,並且各自參加派係,對輿論工具的要求不象過去那麽迫切。自從製定政治資金法以來,大批的捐款都經過黨組織和派係,從而議員個人所得部分大大減少。一般議員隻領取他們所屬派係頭頭分給的錢,想另搞點錢全看議員的本事如何。這樣,資助《院內報》的餘地就減少了。
再者,《院內報》已經不能再按第三類印刷品優惠辦法郵寄。這使那些把《院內報》做為宣傳品大量向自己的選區散發的議員增加了郵費負擔。這些對《院內報》的幾重限製,使不辦報的《院內報》記者,即被稱作“走廊閑溜人” 的“情報販子”與日俱增,對西田八郎是等於增加了競爭對手。
西田下到三層。宮下正則議員的辦公室在走廊的另一端。西田輕步走向宮下辦公室,下意識地放輕了腳步,這是職業的習慣。他突然停下了腳步。在宮下辦公室門前走廊上堆放著用塑料繩捆好的廢舊報紙和雜誌。西田彎著腰看了看即將賣給收買破爛貨商販的舊報和雜誌堆,除了一般報刊外,還有《院內報》。西田早已看過這幾期《院內報》,文章很激烈地抨擊了屬於實力派的某重要議員。但第三者讀起來很難看懂問題的關鍵、因為它故意避開了具體事件。西田很了解其中的奧妙,他認為這種抨擊文章肯定不再有了,因為他們之間會進行幕後交易。
在這堆舊報上放著《文藝雜誌·朱眼》。這是一本薄簿的同人雜誌,雜誌名是二號鉛字印的,塑料繩也沒有能擋住“朱眼”兩個大字。西田到現在也沒有放棄對文學的興趣。他覺得在帶有火藥味的《院內報》裏混雜著的文藝同人雜誌,很象在泥池裏發現了一朵清雅的鮮花。西田本人也和愛好文學的同伴一起組織了同人詩刊《季節風》,因為目前沒有錢隻能打字油印。
《朱眼》是地方性同人雜誌,但是鉛印的。西田很想翻開看看,但用塑料繩交叉捆著沒有法子。西田隻好蹲在那裏用手指掀開雜誌邊,但能看見的隻是最下麵的幾行鉛字。
到底誰讀這樣的雜誌呢?西田抬頭看了看門上的名牌。名牌上寫著“戶崎俊三”。戶崎是保守黨的長老議員,已當選過七次議員,還做過大臣。西田覺得已過了七十的老人不會看這種文藝雜誌。也許是秘書的,也不會是上了年紀的第一秘書和第二秘書;可能是女秘書。
西田和戶崎沒有交往,不能隨便跟他的秘書要走《朱眼》。說一句“你們不要的《朱眼》我拿走了”倒是容易,但已有五十歲,雙鬢斑白的男子要這種同人雜誌,怎麽想也覺得不合適。西田常常對自己說:雖然自己做象情報販子一樣的工作,但文學是我的精神支柱,我不會變成沒有良心的人。可是沒有勇氣向不認識的人表白自己。西田還是想看《朱眼》,他想,反正這是送給收買破爛的商販,可以不跟他們打照呼拿走,照常捆好就行。走廊裏沒有人影,西田準備要解開繩結時,他又突然覺得議員或秘書馬上就要出來。雖說是已經不要的雜誌,但放在他們的門前就還屬於房間主人,我不做聲拿走,會不會被說成是小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