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至少需要登記幾萬名對象。為此,規定卡片上要登記本人經歷、家屬,親戚關係、興趣、癖好、日常行動自不待言,連外出時常去的地方都要詳細記入。卡片上還附有本人的半身正麵像。資料必須作到這種程度:一旦發生緊急情況,必要時就能夠根據卡片來立即逮捕或拘留這些人。這個製度後來成為總理廳特別調查部的一項重要工作。
這時期川上久一郎每天忙碌不堪。例如他的記事本上就記載著下述事項:
六月九日(星期一)十三點,日美情報聯絡幹事碰頭會。
十日(星期二)十點,調查部幹部會。
十一日(星期三)十點三十分參議院警備碰頭會。
十四點第三次罷工對策聯絡會議。
十八點三十分鬥爭對策聯絡會議。
十二日(星期四)十點學生問題對策聯絡碰頭會。
十四點日美情報聯絡委員會日方委員聯絡會議。
十三日(星期五)十點日美情報聯絡幹事碰頭會。
十四日(星期六)十點有關管理朝鮮人間題聯絡碰頭會。
這些會議都有川上久一郎參加。例如,科洛納少校作為美軍方麵委員會代表出席日美情報聯絡幹事碰頭會。川上作為日方委員會代表到會。
參議院警備碰頭會鑑於勞動治安關係法案的審議情況,在五月底到六月七日討論維持參議院秩序問題和製訂規章問題。參議院事務總長、警務部長、警視廳警備第一部長出席會議。
第三次罷工對策聯絡會議上,提出總評和勞鬥(工會鬥爭聯合會)聯席會議的結果和有關“五·三○”(一九五○年五月三十日,八名日本工人在日本人民奮起大會上被美國占領當局逮捕,並於六月三日被美軍軍事法庭判刑。——譯者注)紀念日的情報,就治安對策達成協議。法務廳、國家警察總部、勞動省、特審局、警視廳的負責人出席會議。
學生問題對策聯絡碰頭會,是就學生最近的動向和涉及警察管理措施的各種問題設法增進有關方麵人員的相互了解,查明問題所在,協商對策。除了治安機關,文部省和各大學的社會福利部長也出席。
有關管理朝鮮人問題的聯絡碰頭會:由於日韓會談沒有解決任何問題就中斷了,有關機關迫切希望政府就強製遣返以及管理在日本的朝鮮人問題迅速決定今後的方向和當前沒有締約的情況下的最高處理方針。因此,需要就這個問題進行協商,取得結果,向次官會議提出建議。治安機關、法務省和勞動省外,外務省、入國管理廳的負責人也出席。
就這樣,川上久一郎有時作為幹事,有時作為有關機關的負責人,參加了各種會議。
象這樣連日參加會議的過程中,他仔細地思考著:無論如何,通過目前的機構收集情報是非常困難的。就拿一個工會來說吧,有關各委員的談話聽起來簡直是敷衍門麵,看法也幼稚。川上一聽就知道各個委員根本沒有觸及問題的實質。
他開始考慮,在已經不能期待美方提供情報的今天,如果不設法想出獨自的一套辦法,將來的所謂“中央情報局”的計劃也簡直是空中樓閣了。
川上久一郎決心在自己的情報機關中起用山田上校。
川上久一郎的另一個困難是特別調查部的預算。
起先,他同宗像副首相商談的時候,宗像說可以撥給大約一億日元左右的預算。這麽一小筆款子,當然什麽事情也辦不了。然而總理廳特別調查部的設立,如今引起了社會上的注意,眾目睽睽,懷疑它不知會幹出些什麽勾當來。如果現在領取大筆預算,那就必然會引人注目,遭到攻擊。調查部必須拿宣傳活動作招牌,始終裝成安分守己的樣子。
但是,比方說,單是付給協助工作的民間人士的報酬,估計就需要二千四百萬日元。向各團體支付的情報調查委託費估計需要五千四百萬日元。此外,抄收電信及調查海外廣播方麵估計各需一千三百萬日元。通信調查、對共產圈調查估計各需一千二百萬日元。
上述各項開支即達一億三千萬日元。再加上其他經費,二億日元也不夠。再者,所謂報酬費是指支付情報工作人員的報酬,二千四百萬日元究竟夠用否,也沒有把握。情報調查費和其他通信方麵的支出,也是同樣情況。憑這樣微薄的預算,將來就不可能成為“中央情報局”那樣一個機構的母體。總之,沒有錢就收集不到象樣的情報。
正因為川上久一郎與官房長官——在官製上是他的上司——合不來,他才就這些會議情況直接同宗像副首相進行商談。川上久一郎所能依賴的當然隻有宗像副首相。
川上還有下述想法:
要了解世界形勢,單靠國內情報是不解決問題的,非派人駐在海外收集情報不可。
希望及早復活戰前那樣的體製。可是目前經費幾乎是毫無著落。川上對這一點也感到惱火。
可是這時有人提出一個值得考慮的建議。
那個人建議通過作外匯生意來掙出特別調查部的經費。方案就是設法獲得美元,籌措資金,擺脫微額預算的束縛。為此,應在西德設立日本大企業公司的海外辦事處。也就是說,形式上作為日本大企業公司在西德派駐的海外人員,其實是在那裏設置“特殊機關”,負責建立情報線路並籌措資金。
據那個人的意見,該大企業公司以代表日本鋼鐵界的日東製鐵公司為宜。
川上久一郎對這個建議很感興趣。這個方案中最可取的一點是:到海外去籌措資金,不會在日本國內引起問題,而且不會受國內任何人注意就能掙到美元資金。
“美國人也以非法手段掙了不少情報資金哩。”當時那個人對川上久一郎說。“不管怎麽說,走私就是那些傢夥的財源。他們還跟現在的東京黑市有密切聯繫。要說呢,c機關的頭子不是也吸毒嗎?有這樣的傳聞。據傳,他販毒,不知不覺地自己也上了癮。”
美國是沒有象舊日本軍部那樣的軍事機密費的。預算是公開的,必須在會議上一一通過。因而駐日美軍機關的經費光靠預算款額是維持不了的,當然隻好採取就地籌措的非常手段。
川上久一郎恰好就在這個時期出差去九州——日東製鐵公司總公司的所在地。當時,他在所乘的火車裏不期遇見了經營總體協議會的副會長阪根重武。
川上久一郎曾想過早晚非見這個人不可。阪根原是個官員,以前由於某些機會見過川上兩三次。在火車裏,不知怎的就免了平日的客套,變得更自在一些。
由於近來經總協的實力大大增加了,川上久一郎才想要見見阪根重武。占領期間,非經美軍總司令部經濟科學局的諒解,任何事情也辦不成。可是“和約”生效後,不經大企業聯合團體的諒解,官僚仍然辦不了事。近來,政府首腦當中與經總協頻頻接觸的人越來越多。今後說不定要形成不仰仗駐日美軍總司令部而仰仗經總協的局麵。
可是,說實在的,川上久一郎不大了解阪根重武是個怎樣的人物。他不過從傳聞中得知,阪根在經總協的職位對外是個副會長,最多也就知道他在金融實業界是個舉足輕重的人。從為人來看,他倒象是個紳士,作風穩重,看不出他有金融實業界人士特有的那種富豪派頭。
這時期川上久一郎每天忙碌不堪。例如他的記事本上就記載著下述事項:
六月九日(星期一)十三點,日美情報聯絡幹事碰頭會。
十日(星期二)十點,調查部幹部會。
十一日(星期三)十點三十分參議院警備碰頭會。
十四點第三次罷工對策聯絡會議。
十八點三十分鬥爭對策聯絡會議。
十二日(星期四)十點學生問題對策聯絡碰頭會。
十四點日美情報聯絡委員會日方委員聯絡會議。
十三日(星期五)十點日美情報聯絡幹事碰頭會。
十四日(星期六)十點有關管理朝鮮人間題聯絡碰頭會。
這些會議都有川上久一郎參加。例如,科洛納少校作為美軍方麵委員會代表出席日美情報聯絡幹事碰頭會。川上作為日方委員會代表到會。
參議院警備碰頭會鑑於勞動治安關係法案的審議情況,在五月底到六月七日討論維持參議院秩序問題和製訂規章問題。參議院事務總長、警務部長、警視廳警備第一部長出席會議。
第三次罷工對策聯絡會議上,提出總評和勞鬥(工會鬥爭聯合會)聯席會議的結果和有關“五·三○”(一九五○年五月三十日,八名日本工人在日本人民奮起大會上被美國占領當局逮捕,並於六月三日被美軍軍事法庭判刑。——譯者注)紀念日的情報,就治安對策達成協議。法務廳、國家警察總部、勞動省、特審局、警視廳的負責人出席會議。
學生問題對策聯絡碰頭會,是就學生最近的動向和涉及警察管理措施的各種問題設法增進有關方麵人員的相互了解,查明問題所在,協商對策。除了治安機關,文部省和各大學的社會福利部長也出席。
有關管理朝鮮人問題的聯絡碰頭會:由於日韓會談沒有解決任何問題就中斷了,有關機關迫切希望政府就強製遣返以及管理在日本的朝鮮人問題迅速決定今後的方向和當前沒有締約的情況下的最高處理方針。因此,需要就這個問題進行協商,取得結果,向次官會議提出建議。治安機關、法務省和勞動省外,外務省、入國管理廳的負責人也出席。
就這樣,川上久一郎有時作為幹事,有時作為有關機關的負責人,參加了各種會議。
象這樣連日參加會議的過程中,他仔細地思考著:無論如何,通過目前的機構收集情報是非常困難的。就拿一個工會來說吧,有關各委員的談話聽起來簡直是敷衍門麵,看法也幼稚。川上一聽就知道各個委員根本沒有觸及問題的實質。
他開始考慮,在已經不能期待美方提供情報的今天,如果不設法想出獨自的一套辦法,將來的所謂“中央情報局”的計劃也簡直是空中樓閣了。
川上久一郎決心在自己的情報機關中起用山田上校。
川上久一郎的另一個困難是特別調查部的預算。
起先,他同宗像副首相商談的時候,宗像說可以撥給大約一億日元左右的預算。這麽一小筆款子,當然什麽事情也辦不了。然而總理廳特別調查部的設立,如今引起了社會上的注意,眾目睽睽,懷疑它不知會幹出些什麽勾當來。如果現在領取大筆預算,那就必然會引人注目,遭到攻擊。調查部必須拿宣傳活動作招牌,始終裝成安分守己的樣子。
但是,比方說,單是付給協助工作的民間人士的報酬,估計就需要二千四百萬日元。向各團體支付的情報調查委託費估計需要五千四百萬日元。此外,抄收電信及調查海外廣播方麵估計各需一千三百萬日元。通信調查、對共產圈調查估計各需一千二百萬日元。
上述各項開支即達一億三千萬日元。再加上其他經費,二億日元也不夠。再者,所謂報酬費是指支付情報工作人員的報酬,二千四百萬日元究竟夠用否,也沒有把握。情報調查費和其他通信方麵的支出,也是同樣情況。憑這樣微薄的預算,將來就不可能成為“中央情報局”那樣一個機構的母體。總之,沒有錢就收集不到象樣的情報。
正因為川上久一郎與官房長官——在官製上是他的上司——合不來,他才就這些會議情況直接同宗像副首相進行商談。川上久一郎所能依賴的當然隻有宗像副首相。
川上還有下述想法:
要了解世界形勢,單靠國內情報是不解決問題的,非派人駐在海外收集情報不可。
希望及早復活戰前那樣的體製。可是目前經費幾乎是毫無著落。川上對這一點也感到惱火。
可是這時有人提出一個值得考慮的建議。
那個人建議通過作外匯生意來掙出特別調查部的經費。方案就是設法獲得美元,籌措資金,擺脫微額預算的束縛。為此,應在西德設立日本大企業公司的海外辦事處。也就是說,形式上作為日本大企業公司在西德派駐的海外人員,其實是在那裏設置“特殊機關”,負責建立情報線路並籌措資金。
據那個人的意見,該大企業公司以代表日本鋼鐵界的日東製鐵公司為宜。
川上久一郎對這個建議很感興趣。這個方案中最可取的一點是:到海外去籌措資金,不會在日本國內引起問題,而且不會受國內任何人注意就能掙到美元資金。
“美國人也以非法手段掙了不少情報資金哩。”當時那個人對川上久一郎說。“不管怎麽說,走私就是那些傢夥的財源。他們還跟現在的東京黑市有密切聯繫。要說呢,c機關的頭子不是也吸毒嗎?有這樣的傳聞。據傳,他販毒,不知不覺地自己也上了癮。”
美國是沒有象舊日本軍部那樣的軍事機密費的。預算是公開的,必須在會議上一一通過。因而駐日美軍機關的經費光靠預算款額是維持不了的,當然隻好採取就地籌措的非常手段。
川上久一郎恰好就在這個時期出差去九州——日東製鐵公司總公司的所在地。當時,他在所乘的火車裏不期遇見了經營總體協議會的副會長阪根重武。
川上久一郎曾想過早晚非見這個人不可。阪根原是個官員,以前由於某些機會見過川上兩三次。在火車裏,不知怎的就免了平日的客套,變得更自在一些。
由於近來經總協的實力大大增加了,川上久一郎才想要見見阪根重武。占領期間,非經美軍總司令部經濟科學局的諒解,任何事情也辦不成。可是“和約”生效後,不經大企業聯合團體的諒解,官僚仍然辦不了事。近來,政府首腦當中與經總協頻頻接觸的人越來越多。今後說不定要形成不仰仗駐日美軍總司令部而仰仗經總協的局麵。
可是,說實在的,川上久一郎不大了解阪根重武是個怎樣的人物。他不過從傳聞中得知,阪根在經總協的職位對外是個副會長,最多也就知道他在金融實業界是個舉足輕重的人。從為人來看,他倒象是個紳士,作風穩重,看不出他有金融實業界人士特有的那種富豪派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