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案件的偵查告終後,出席結束會的美軍總司令部公安科主任、警察行政官赫·斯·伊頓曾對偵查當局的活動大加稱讚說:“諸位克服了幾乎無法克服的障礙,出色地解決了‘帝國銀行事件’,這在世界上是罕見的。由於諸位給嫌疑犯上了手銬,在押送途中讓新聞記者採訪,曾受到侵犯人權的責難,但這隻是不知內情的人隨便說說罷了。”他這話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理解。


    警視廳知道在“帝國銀行事件”中所使用的毒藥像是舊軍部裏製造的丙酮合氫化氰。辯護人也同樣知道這一點。辯護人會要求讓原來在第九技術研究所當科員的伴繁雄中尉出庭作證。據說舊軍部過去在上海用這種丙酮合氫化氰做實驗時,伴中尉也曾在場;但是檢察官不予受理。而且聽說當時檢察官對辯護人說過:“那樣一來,可就要碰到美軍總司令部的牆壁了。”


    那末,在上海做的究竟是什麽實驗呢?現在人們傳說的是這樣一個內幕:


    被用來作實驗的是中國俘虜,地點是在上海特務機關的一個房間裏。那是昭和十八年十月的事——當時戰局已經對日本不利了。俘虜每三個人被關到一間密室裏,由憲兵布置了嚴密的警戒網。穿著白色手術衣的軍醫站在他們當中。他是冒牌軍醫,實際上是第九技術研究所的成員。


    戴著紅十字臂章的衛生兵(這也是總部特意派來的憲兵)跟在軍醫後邊走進來,馬上對俘虜們說:“你們待過的收容所裏現在流行著傳染病。我們無法證明你們身上沒有帶細菌。如果病發作了,這個日本軍事機關就要一道遭殃,你們害病也不好受吧。因此,今天軍醫帶來了預防藥。該怎麽喝,由我們來指示。第一種藥這麽喝,緊接著就喝第二種。”這麽說著,軍醫和衛生兵就用跟俘虜們一樣的杯子喝藥,接著又喝了第二種。當然,軍醫和衛生兵的藥早就暗地裏做好了記號。不出所料,結果很順利,俘虜們喝下第一種藥之後,緊接著又喝了第二種。過了五六分鍾,就開始感到激烈的痛苦,四肢馬上抽搐,昏倒了,兩三分鍾之後就都斷了氣。氰化鉀使人馬上斃命,而這種毒藥喝下去五六分鍾才死,它的效果就這樣試驗成功了。


    使用這種藥的目的是:潛入敵區的情報人員被捕後,乘敵人不備時,把看守害死,好贏得一段寶貴的時間來逃跑。據說還準備戰敗時服它來自殺。也就是說,如果一喝下去馬上就顯示臨死的痛苦,接著喝的人就會失去勇氣。因此,特意把藥製得五六分鍾後才見效。


    二十


    對“帝國銀行事件”進行偵查時,美軍總司令部那麽怕偵查當局接觸到以石井中將為首的細菌方麵的留用人員,那末他們究竟研究的是什麽呢?


    無論是對第七三一部隊還是對第一〇〇部隊的技術,日本舊軍部的上層人士原來就給予很高的評價。以下的事實可以證明這一點


    凡是經歷過軍隊生活的人莫不知道陸軍裏有所謂“各部”。這是與“兵種”相對而言的,諸如技術員、會計、獸醫、衛生員等等。不同於“兵種”,“各部”的最高軍級是中將。尤其是在各種“兵種”的職業軍人眼裏,“各部”被認為是低一等的。倒不一定光是由於上述原因,作戰的時候,參謀所起糙的作戰命令編為“作戰命令x第幾號”,x分為甲乙丙丁等,以表示其重要的程度。其中,甲是最重要的作戰命令。“兵種”姑且不論,“各部”裏可以說沒有夠得上甲等的命令。即便有過,那也可以說是極其罕見的例外。


    但是隻有細菌部隊的情況特殊。據說它有過無數的甲等命令,諸如“作戰命令甲第幾號”。


    那末,這種具有特別重要意義的甲等命令究竟有什麽內容呢?例如指示事先潛入某市或山村的細菌部隊骨幹把傳染性病菌散布在某種東西上或某處,以便檢查試驗的經過。當然,這隻是在極其秘密的情況下進行的。地點不限於占領區,還潛入敵區去散布。使用過細菌的著名戰役次數也相當多,例如熱河戰役就叫作“鴉片戰役”。


    細菌散布後,就找個藉口向那個地區發動戰爭。有時採取公開軍事行動,有時也進行隱蔽活動。每一次都被劃為“作戰命令甲”等。目的在於確定細菌戰達到了怎樣的效果,並採取各種措施去了解其狀況。有時還把死屍搬來解剖,以便調查所使用的細療或毒藥是否確實達到了目的,及其準確性如何等。


    從事這種戰役的普通士兵中,絕大部分都不知道作戰目的。因此,直到今天大概還有不少人不清楚這種戰爭的真正目的,隻不過按照表麵情況和上級的命令行事而已。


    可以說,這也適用於美軍總司令部對從事這種特殊作業的石井軍醫中將的優厚待遇。


    這裏要把非常熟悉細菌戰準備工作全貌的關東軍細菌部隊人的首腦高橋軍醫中將在蘇聯審判庭上所供述的內容摘錄一部分如下:


    “問:關於第一〇〇部隊進行細菌戰的情況,你向關東軍司令官梅津大將報告了嗎?


    “答:報告了。


    “問:向梅津大將報告的內容是什麽?


    “答:第一〇〇部隊正在努力完成任務。各種設備和細菌的增殖狀態也在順利迸行中等等……


    “問:梅津大將是怎麽回答的?


    “答:他表示非常滿意,要我們加緊努力。


    “問:第一〇〇部隊的細菌年產率是多少?


    “答:炭疽菌一千公斤,鼻疽茵五百公斤,赤痢菌一百公斤。


    “問:這個生產率被認為足夠了嗎?


    “答:不,還不夠。


    “問:第一〇〇部隊被派到興安省是為了完成什麽任務?


    “答:調查河流、蓄水池的位置,有多少塊牧地,有多少頭牲畜,以及牲畜因季節而移動的情況。


    “問:偵查的目的是什麽?


    “答:關於這一點,梅津大將跟我這麽談過:如果對蘇戰爭開始,日本軍隊為了進行防禦而退到大興安嶺,第一〇〇部隊就在這時使北興安河的牲畜全部鹹染上傳染病,好讓利用這些牲畜的敵人也感染上傳染病,以便削弱敵人的戰鬥力。第一〇〇部隊就是為了完成這一使命才開始調查的。


    “問:山田大將就任關東軍司令官後,你提出過關於第一〇〇部隊業務的報告嗎?


    “答:我分三次報告了概況。


    “問:山田大將對這個報告的反應如何?


    “答:他隻簡單地說:‘按照原訂方針繼續進行下去。’因此,我認為山田司令官和梅津前司令官採取的是同一個方針。


    “問:你知道第一〇〇部隊用人體做過試驗嗎?


    “答:我聽說過。可是沒聽說過霍亂的試驗。不過,責任應該由我來負。


    “問:細菌戰的準備,首先是以蘇聯為目標的嗎?


    “答:是的。“(見《日本周報》,第四五六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日本的黑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日]鬆本清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日]鬆本清張並收藏日本的黑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