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月二十一日晚上九點鍾來的。二十二日和二十三日部住在這裏,白天辦事出外,天黑以前就回來了。沒有什麽特殊情況,態度很沉靜,”
女帳房所講的話和安田的特徵很符合。三原把記有安田辰郎字樣的旅客名簿收過來。
出了旅館,打發探員先回去,以下的行動,似乎一個人要方便些。
雙葉商社就在熙來攘往的大街上,販賣機械器具,是一間規模很大的商店。櫥窗裏陳列的物品連摩打都有。
河西是個剛過五十歲的禿頭漢子,自稱是營業主任。看了三原的名片,不覺睜大了眼睛。
“前幾天,劄幌警署也派來探員打聽我到車站迎接安田先生的事情,對於安田先生,難道有什麽懷疑嗎?”
河西的臉上完全是大出意外的表情。
“不,沒有什麽懷疑。不過有一些其他的事情,需要調查一下,作為參考,請你不要擔心。你和安田先生在生意上來往很久了吧。”三原平靜他說道。
“有五六年,是個在信用上很誠實的人。”河西提出保證。
三原為了讓對方安心,不斷深深點頭。“那麽,安田先生在一月二十一日來到劄幌那天,是你到車站接車的?”三原不遠千裏而來,就是為了提出這一個觸及核心的問題。
二
“是的。我接到他的電報,說是二十一日乘‘球藻號’列車到劄幌,請到車站候車室會麵,所以就去了,很不巧,電報已經撕爛撇掉了。”河西答道。
“每一次來,都去迎接嗎?”三原間道。
“不是,每一次來都不去接。這一次據說是因為時間太晚,商店已經關門,有重要事情要商談。”
“原來如此,所以安田先生乘‘球藻號’列車到達車站,馬上到候車室去會你。”
河西聽了,稍微遲疑了一下才說:
“是的。不過不是馬上。那列快車是在二十點三十四分到站的。下車旅客走出收票口,走向車站前的廣場,是從候車室的玻璃窗看得到的,我記得我等候了好久,一直過了十分鍾才把他等到。”
過了十分鍾,算不得什麽問題。看樣子還是安田說得對,他是搭乘“球藻號”列車到站的。
三原感到失望了。這樣的結果雖然在預期之內,但他對於原來的判斷始終戀戀不捨。
事實上,這個人的說法與安田辰郎的口供毫無牴觸之處:原來的判斷,看來大成問題。
安田確實是搭乘二十一日的二十時三十四分到站的快車到達劄幌的。從那天晚上起也確實下榻在丸物旅館;破綻是一點也沒有。三原自覺是站在石壁之前了。
多少努力,到現在都未見到效果,在心情上說,對於一向支持自己工作的笠併科長真是懷有負疚之感。據說,主任對於這樁案件毫不起勁,隻是科長代為說項後才得繼續展開偵查工作,三原是不會沒有責任感的。
三原的麵色發沉,坐在對麵的河西看在心裏,過了一陣,才躊躇萬分低聲說道:
“還有一件事情要向三原先生交代。我同安田先生的接觸並不多,你既然千裏迢迢從東京專為此事而來,我就應該把所注意到的事情都提供出來。不過,這隻供參考,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有什麽重要意義。”
“知道了,是什麽事情呢?”三原望著河西。
“說起來,安田先生來找我,說是有重要事情磋商,而且,他打來的電報也是這樣措詞的,可是,我們會了麵,他並沒有什麽重要事情要談。”
“哦,是真的嗎?”三原立刻反問,喉嚨間都似乎出了異聲。
“真的。而且,安田先生第三天到敝公司來,談的也是無關緊要的事。當時,我心裏就覺得,這事情可有點奇怪。”
三原突然感到,眼前的石壁已經出現了龜裂現象。心砰砰地跳著。他在表麵上還裝作若無其事,用著極為平靜的言詞向河西追問,河西又把剛才的話重複了一遍。
安田辰郎並沒有重要的事,他為什麽要河西到車站迎接呢?
——一定是安田希望有個目擊者來證明他在一月二十一日乘“球藻號”列車到達劄幌,河西於是被選中了。
一定是如此。理由也不外乎如此。他故意在東京車站上安排出一個四分鍾的目擊者,在這裏也同樣運用了這一手。這些安排都是一脈相承,前後呼應的。
那麽,如果是故意安排的,安田的所作所為,一定是和搭乘“球藻號”列車到達劄幌的事實完全相反。換句話說,是不是他並沒有搭乘這列火車呢?
三原想到這裏,自覺發現了重大關鍵,雙目閃出了光輝。
“河西先生。你同安田先生會麵的地方是候車室?”
“對的。”河西自從說話走嘴之後,每聽到一句問話,便馬上為之不安。
“並沒有到月台接車?”
“對的。因為電報說明要在候車室見麵,”
“那麽,”三原突生此問,“你並沒有看到安田先生從火車上走下來?”
“並沒有看到,不過——”
不過,從東京來的安田辰郎在那一時刻到了車站候車室,出現在自己的眼前,當然是從那列火車上走下來的了——河西的表情表示了這一看法。
三原離開雙葉商社,臨走的時候,注怎樣向河西告辭都忘記了。他在從未到過的劄幌街頭到處亂走。寬寬的街道上,白樺樹排成一條直線,高聳入雲。他的目光對這些樹木卻是似見未見,一邊加緊思考,一邊踟躇街頭。
安田是在說謊。他裝作搭乘“球藻號”列車到站的樣子,用電報叫河西就在那一時刻,到劄幌車站的候車室和他見麵。這樣一來,就成為“在車站迎接”。劄幌警署奉命調查後的回電就是這樣說的。“在車站迎接會麵”,在任何人看來,都是迎接剛下火車的人。安田正是利用了這一錯覺。
“小雪飯莊”的兩名女招待在東京車站上被安排成目擊者。北海道的河西也是一樣。
——好。定要把安田的畫皮揭開。
三原掏出筆記簿翻查,安田對他的解說是這樣的:
二十日乘“十和田號”快車離開東京上野車站,二十一日早晨到青森。乘九時五十分青函渡輪,十四時二十分到函館。乘“球藻號”快車離函館,二十時三十四分到劄幌。
三原端望著這份時間表,突然之間,長吸了一口氣。
——為什麽始終想不到這件事?
青函渡輪上不是每個人都要填寫旅客表嗎?把表一調查,安田的說法豈不就要崩潰。
他如果搭乘了渡輪,就必須在旅客表上留下姓名。
三
三原的心砰砰跳著,又立刻不安起來。
一月二十一日已經過了整一個月。渡輪旅客表還能夠保存住嗎?如果已經拋棄,一切線索便都完了。
女帳房所講的話和安田的特徵很符合。三原把記有安田辰郎字樣的旅客名簿收過來。
出了旅館,打發探員先回去,以下的行動,似乎一個人要方便些。
雙葉商社就在熙來攘往的大街上,販賣機械器具,是一間規模很大的商店。櫥窗裏陳列的物品連摩打都有。
河西是個剛過五十歲的禿頭漢子,自稱是營業主任。看了三原的名片,不覺睜大了眼睛。
“前幾天,劄幌警署也派來探員打聽我到車站迎接安田先生的事情,對於安田先生,難道有什麽懷疑嗎?”
河西的臉上完全是大出意外的表情。
“不,沒有什麽懷疑。不過有一些其他的事情,需要調查一下,作為參考,請你不要擔心。你和安田先生在生意上來往很久了吧。”三原平靜他說道。
“有五六年,是個在信用上很誠實的人。”河西提出保證。
三原為了讓對方安心,不斷深深點頭。“那麽,安田先生在一月二十一日來到劄幌那天,是你到車站接車的?”三原不遠千裏而來,就是為了提出這一個觸及核心的問題。
二
“是的。我接到他的電報,說是二十一日乘‘球藻號’列車到劄幌,請到車站候車室會麵,所以就去了,很不巧,電報已經撕爛撇掉了。”河西答道。
“每一次來,都去迎接嗎?”三原間道。
“不是,每一次來都不去接。這一次據說是因為時間太晚,商店已經關門,有重要事情要商談。”
“原來如此,所以安田先生乘‘球藻號’列車到達車站,馬上到候車室去會你。”
河西聽了,稍微遲疑了一下才說:
“是的。不過不是馬上。那列快車是在二十點三十四分到站的。下車旅客走出收票口,走向車站前的廣場,是從候車室的玻璃窗看得到的,我記得我等候了好久,一直過了十分鍾才把他等到。”
過了十分鍾,算不得什麽問題。看樣子還是安田說得對,他是搭乘“球藻號”列車到站的。
三原感到失望了。這樣的結果雖然在預期之內,但他對於原來的判斷始終戀戀不捨。
事實上,這個人的說法與安田辰郎的口供毫無牴觸之處:原來的判斷,看來大成問題。
安田確實是搭乘二十一日的二十時三十四分到站的快車到達劄幌的。從那天晚上起也確實下榻在丸物旅館;破綻是一點也沒有。三原自覺是站在石壁之前了。
多少努力,到現在都未見到效果,在心情上說,對於一向支持自己工作的笠併科長真是懷有負疚之感。據說,主任對於這樁案件毫不起勁,隻是科長代為說項後才得繼續展開偵查工作,三原是不會沒有責任感的。
三原的麵色發沉,坐在對麵的河西看在心裏,過了一陣,才躊躇萬分低聲說道:
“還有一件事情要向三原先生交代。我同安田先生的接觸並不多,你既然千裏迢迢從東京專為此事而來,我就應該把所注意到的事情都提供出來。不過,這隻供參考,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有什麽重要意義。”
“知道了,是什麽事情呢?”三原望著河西。
“說起來,安田先生來找我,說是有重要事情磋商,而且,他打來的電報也是這樣措詞的,可是,我們會了麵,他並沒有什麽重要事情要談。”
“哦,是真的嗎?”三原立刻反問,喉嚨間都似乎出了異聲。
“真的。而且,安田先生第三天到敝公司來,談的也是無關緊要的事。當時,我心裏就覺得,這事情可有點奇怪。”
三原突然感到,眼前的石壁已經出現了龜裂現象。心砰砰地跳著。他在表麵上還裝作若無其事,用著極為平靜的言詞向河西追問,河西又把剛才的話重複了一遍。
安田辰郎並沒有重要的事,他為什麽要河西到車站迎接呢?
——一定是安田希望有個目擊者來證明他在一月二十一日乘“球藻號”列車到達劄幌,河西於是被選中了。
一定是如此。理由也不外乎如此。他故意在東京車站上安排出一個四分鍾的目擊者,在這裏也同樣運用了這一手。這些安排都是一脈相承,前後呼應的。
那麽,如果是故意安排的,安田的所作所為,一定是和搭乘“球藻號”列車到達劄幌的事實完全相反。換句話說,是不是他並沒有搭乘這列火車呢?
三原想到這裏,自覺發現了重大關鍵,雙目閃出了光輝。
“河西先生。你同安田先生會麵的地方是候車室?”
“對的。”河西自從說話走嘴之後,每聽到一句問話,便馬上為之不安。
“並沒有到月台接車?”
“對的。因為電報說明要在候車室見麵,”
“那麽,”三原突生此問,“你並沒有看到安田先生從火車上走下來?”
“並沒有看到,不過——”
不過,從東京來的安田辰郎在那一時刻到了車站候車室,出現在自己的眼前,當然是從那列火車上走下來的了——河西的表情表示了這一看法。
三原離開雙葉商社,臨走的時候,注怎樣向河西告辭都忘記了。他在從未到過的劄幌街頭到處亂走。寬寬的街道上,白樺樹排成一條直線,高聳入雲。他的目光對這些樹木卻是似見未見,一邊加緊思考,一邊踟躇街頭。
安田是在說謊。他裝作搭乘“球藻號”列車到站的樣子,用電報叫河西就在那一時刻,到劄幌車站的候車室和他見麵。這樣一來,就成為“在車站迎接”。劄幌警署奉命調查後的回電就是這樣說的。“在車站迎接會麵”,在任何人看來,都是迎接剛下火車的人。安田正是利用了這一錯覺。
“小雪飯莊”的兩名女招待在東京車站上被安排成目擊者。北海道的河西也是一樣。
——好。定要把安田的畫皮揭開。
三原掏出筆記簿翻查,安田對他的解說是這樣的:
二十日乘“十和田號”快車離開東京上野車站,二十一日早晨到青森。乘九時五十分青函渡輪,十四時二十分到函館。乘“球藻號”快車離函館,二十時三十四分到劄幌。
三原端望著這份時間表,突然之間,長吸了一口氣。
——為什麽始終想不到這件事?
青函渡輪上不是每個人都要填寫旅客表嗎?把表一調查,安田的說法豈不就要崩潰。
他如果搭乘了渡輪,就必須在旅客表上留下姓名。
三
三原的心砰砰跳著,又立刻不安起來。
一月二十一日已經過了整一個月。渡輪旅客表還能夠保存住嗎?如果已經拋棄,一切線索便都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