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他隻是淡淡地應了句:“事情很多,不知道有沒有時間。”
但事實上從那時起,想去探望啟子的念頭就已經在他心裏蠢蠢欲動了。總覺得隻要是跟啟子有關的事情,妻子就會很緊張,所以他盡量表現得低調。
敏夫心想貿然跑去也不太好,於是先發了一封電報給啟子,說明天會從福岡坐火車去探望她。當天晚上,他在旅館裏睡得不太安穩。
啟子住在名為幸袋的偏遠小鎮,必須從離福岡幾站遠的車站轉搭支線,途中再轉搭另一條支線才能抵達。透過車窗,沿途所見盡是堆疊成三角形的煤渣山,讓人覺得真是深入到築豐煤礦礦區了。一想到在東京讀過女子大學的啟子竟然能屈居在這種小地方,真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剛走出幸袋的簡陋車站,敏夫馬上聽到有人在叫“姐夫”。
他已經好幾年沒聽到啟子的聲音了。
啟子除了變得比較成熟以外,其他還和以前一樣,一點都沒變,隻是少女的稚氣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妙齡女子的美麗風華。原本以為她會很憔悴的敏夫不禁有些意外,不過,她的身影有些落寞。
“好久不見,你還是老樣子吧?”敏夫問。
“哎呀,明知故問,早就不一樣了。”她仰頭笑道。這舉動也跟從前一模一樣。
“你先生呢?”
“有人臉皮薄,見不了世麵。不好意思,你還特意發電報說要我們一起來。”
她沒有指名道姓,但很明顯是在講她先生。
“我們去河邊走走吧?”啟子提議道。
看來,打從一開始她就沒打算請他到家裏坐坐。敏夫也覺得這樣正好,他還在擔心跟她丈夫見麵時會有多尷尬呢。
河床很寬廣,卻隻有細細的水流流過河床中央,蘆葦和野草長得很茂盛。河床兩邊被開闢成菜田和麥地,許多頭放養的牛漫步其中。
兩人並肩走在堤防的步道上。
敏夫本想從搬去北海道以後所發生的事問起,但還是放棄了。因為啟子的表情好像不希望他問,而他也覺得太殘忍了,不知如何開口。
“姐姐還好嗎?”啟子問。
“好啊,她很擔心你。”敏夫說。
啟子嗬嗬地掩著嘴笑,然後好像突然想起什麽似的,問道:“啊,對了,寶寶還好嗎?”
“嗯,調皮得很。”
“是嗎?那就好。”
這句話聽起來似乎有種說不出的感慨。敏夫移開視線,啟子連忙低下頭來。
敏夫嚇了一跳,這時他突然了解了某件事。
“你自己呢?”敏夫看著遠方的煤渣山,問道。
她抬起臉,搖搖頭,默默地笑了,那動作好像在嘲笑自己。
堤防下的麥田裏,綠油油的麥穗一徑向上,有個年輕人一邊吹著麥笛一邊走在高及腰際的麥叢裏。敏夫和啟子都目不轉睛地看著這一幕。
“是詩人吧?”啟子呢喃著。她在說那名吹麥笛的青年。
敏夫突然脫口而出:“換做從前的你,一定會躲在那片麥田裏,大聲呼喚我們。哎,就像那一次,我們在大霧籠罩的中禪寺湖一樣。”
啟子依舊沒說什麽,隻是泛起淡淡的微笑,那張臉有著難以形容的落寞。
兩個小時後,他們折回車站。兩個小時裏他們講的話就隻有這麽多。不過,敏夫從啟子身上領悟到了許多。
火車來了,兩人在檢票口告別。透過晃動的車窗,能看到啟子正滿臉笑容地不停揮手,好像他們的分別隻有十天,不久還會再見麵似的。
敏夫找到位子坐下,獨自流下眼淚。今天,他總算了解啟子的心情了。
夫妻倆在高圓寺建立起新家庭後,啟子就再也沒出現過;搬去北海道,妻子生下孩子後,她則好像迫不及待似的甘願嫁給年紀大那麽多的男人當續弦,旋即又跟其他男人私奔……這一切的原因,在她問候孩子的那一瞬間,從她那無法掩飾的感慨表情裏流露出來,敏夫完全明白了。
啟子愛慕著自己。每當他們夫妻倆的生活又穩定一步,她就把自己放逐得更遠一些。她想拉開與他之間的距離,放任自己一步步地沉淪下去。
她跟男同學廝混、成為別人的後室、私奔……種種荒唐行徑不都是為了呼喚遠方的自己嗎?
“姐——夫——”
“姐——夫——”
她躲在中禪寺湖的迷霧中呼喚自己的聲音又在敏夫耳邊響起。
敏夫回到東京後才過了一個月,就又聽到啟子跟有家室的煤礦工人私奔的消息。
敏夫仿佛又聽到了啟子的聲聲呼喚。
首次刊載於《新女苑》·昭和三十二年五月
卷首句之女
1
主編石本麥人在校完俳句雜誌《蒲之穗》四月號的稿子後,和幾位俳句同好——山尾梨郊、藤田青沙、西岡靜子——一邊喝茶,一邊聊天。今天的聚會一如往常,在行醫的石本麥人家中舉行。
“醫生,這個月也沒收到誌村幸子的稿子。”經營二手書店的山尾梨郊說道。
“嗯,看樣子是不會有了。”
“連續三個月沒寄稿子過來,她的病情是不是很嚴重?”
但事實上從那時起,想去探望啟子的念頭就已經在他心裏蠢蠢欲動了。總覺得隻要是跟啟子有關的事情,妻子就會很緊張,所以他盡量表現得低調。
敏夫心想貿然跑去也不太好,於是先發了一封電報給啟子,說明天會從福岡坐火車去探望她。當天晚上,他在旅館裏睡得不太安穩。
啟子住在名為幸袋的偏遠小鎮,必須從離福岡幾站遠的車站轉搭支線,途中再轉搭另一條支線才能抵達。透過車窗,沿途所見盡是堆疊成三角形的煤渣山,讓人覺得真是深入到築豐煤礦礦區了。一想到在東京讀過女子大學的啟子竟然能屈居在這種小地方,真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剛走出幸袋的簡陋車站,敏夫馬上聽到有人在叫“姐夫”。
他已經好幾年沒聽到啟子的聲音了。
啟子除了變得比較成熟以外,其他還和以前一樣,一點都沒變,隻是少女的稚氣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妙齡女子的美麗風華。原本以為她會很憔悴的敏夫不禁有些意外,不過,她的身影有些落寞。
“好久不見,你還是老樣子吧?”敏夫問。
“哎呀,明知故問,早就不一樣了。”她仰頭笑道。這舉動也跟從前一模一樣。
“你先生呢?”
“有人臉皮薄,見不了世麵。不好意思,你還特意發電報說要我們一起來。”
她沒有指名道姓,但很明顯是在講她先生。
“我們去河邊走走吧?”啟子提議道。
看來,打從一開始她就沒打算請他到家裏坐坐。敏夫也覺得這樣正好,他還在擔心跟她丈夫見麵時會有多尷尬呢。
河床很寬廣,卻隻有細細的水流流過河床中央,蘆葦和野草長得很茂盛。河床兩邊被開闢成菜田和麥地,許多頭放養的牛漫步其中。
兩人並肩走在堤防的步道上。
敏夫本想從搬去北海道以後所發生的事問起,但還是放棄了。因為啟子的表情好像不希望他問,而他也覺得太殘忍了,不知如何開口。
“姐姐還好嗎?”啟子問。
“好啊,她很擔心你。”敏夫說。
啟子嗬嗬地掩著嘴笑,然後好像突然想起什麽似的,問道:“啊,對了,寶寶還好嗎?”
“嗯,調皮得很。”
“是嗎?那就好。”
這句話聽起來似乎有種說不出的感慨。敏夫移開視線,啟子連忙低下頭來。
敏夫嚇了一跳,這時他突然了解了某件事。
“你自己呢?”敏夫看著遠方的煤渣山,問道。
她抬起臉,搖搖頭,默默地笑了,那動作好像在嘲笑自己。
堤防下的麥田裏,綠油油的麥穗一徑向上,有個年輕人一邊吹著麥笛一邊走在高及腰際的麥叢裏。敏夫和啟子都目不轉睛地看著這一幕。
“是詩人吧?”啟子呢喃著。她在說那名吹麥笛的青年。
敏夫突然脫口而出:“換做從前的你,一定會躲在那片麥田裏,大聲呼喚我們。哎,就像那一次,我們在大霧籠罩的中禪寺湖一樣。”
啟子依舊沒說什麽,隻是泛起淡淡的微笑,那張臉有著難以形容的落寞。
兩個小時後,他們折回車站。兩個小時裏他們講的話就隻有這麽多。不過,敏夫從啟子身上領悟到了許多。
火車來了,兩人在檢票口告別。透過晃動的車窗,能看到啟子正滿臉笑容地不停揮手,好像他們的分別隻有十天,不久還會再見麵似的。
敏夫找到位子坐下,獨自流下眼淚。今天,他總算了解啟子的心情了。
夫妻倆在高圓寺建立起新家庭後,啟子就再也沒出現過;搬去北海道,妻子生下孩子後,她則好像迫不及待似的甘願嫁給年紀大那麽多的男人當續弦,旋即又跟其他男人私奔……這一切的原因,在她問候孩子的那一瞬間,從她那無法掩飾的感慨表情裏流露出來,敏夫完全明白了。
啟子愛慕著自己。每當他們夫妻倆的生活又穩定一步,她就把自己放逐得更遠一些。她想拉開與他之間的距離,放任自己一步步地沉淪下去。
她跟男同學廝混、成為別人的後室、私奔……種種荒唐行徑不都是為了呼喚遠方的自己嗎?
“姐——夫——”
“姐——夫——”
她躲在中禪寺湖的迷霧中呼喚自己的聲音又在敏夫耳邊響起。
敏夫回到東京後才過了一個月,就又聽到啟子跟有家室的煤礦工人私奔的消息。
敏夫仿佛又聽到了啟子的聲聲呼喚。
首次刊載於《新女苑》·昭和三十二年五月
卷首句之女
1
主編石本麥人在校完俳句雜誌《蒲之穗》四月號的稿子後,和幾位俳句同好——山尾梨郊、藤田青沙、西岡靜子——一邊喝茶,一邊聊天。今天的聚會一如往常,在行醫的石本麥人家中舉行。
“醫生,這個月也沒收到誌村幸子的稿子。”經營二手書店的山尾梨郊說道。
“嗯,看樣子是不會有了。”
“連續三個月沒寄稿子過來,她的病情是不是很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