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本清張雖隻上過小學,可他勤奮好學,酷愛讀書,迷戀於國內外純文學名著和國內外偵探推理小說。功夫不負有心人!楔而不舍、勤奮刻苦的他,終於以一鳴驚人的力作《點與線》刷新了日本的偵探推理文壇,開創了社會派偵探推理文學。之後,他又相繼創作了《眼壁》、《日本的黑霧》、《彩色的河流》、《深層海流》、《黑影地帶》、《黑色福音》、《黑點漩渦》和《現代官僚》等作品,在日本文壇獨領風騷,在社會上引起了極大反響,在日本偵探推理文學和純文學有機結合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名作《點與線》、《砂器》和《日本的黑霧》,曾在我國轟動一時,贏得了眾多的讀者。
葉榮鼎
第一章 夜幕下的淫聲
沿東京北郊西行的某民營鐵路,有兩條客運線路的始發站。這兩條運輸線的鐵路之間相隔一定距離,基本上呈平行狀沿著武藏野朝前延伸。隨著東京人口的日益增長,年年都有市民移往郊外居住。於是,早晚的客運車廂因乘客數量劇增而變得擁擠不堪。然而兩條鐵路中間地段的沿線兩側,既沒有熱鬧的街道,也沒有原來的田園景色,許多地方尚處在施工狀態。例如這一帶便是雜樹林,夾雜著過去遺留下來的柏樹、楓樹、櫟樹和橡樹等。這片雜樹林裏,有一條林蔭舊路朝著縱深處延伸,直接通向那被樹木圍裹的村莊。沿這條林蔭舊路靠近村莊的時候,你會突然有柳暗花明的感覺,因為村邊不遠的地方已經變成了新的住宅區。古老的武藏野田野與東京新開發地區之間參差不齊,地勢錯綜複雜。
傍晚,田園的自然風光使這一帶風景如畫。一望無垠的旱地,被渲染成朦朧藍黑色的高聳的樹林,空中瀰漫的白色暮靄,大片被晚霞染得彤紅的雲彩,猶如黑色剪影畫的教堂尖塔……夢幻般地展現在人們眼前。此時此刻,即便沒有宗教信仰的人也會雅興大發,創作宗教詩歌。
眺望傲然聳立著尖塔的教堂,也許多少能讓這裏的行人萌生對詩的情感。空這片紅土壤旱地的盡頭,尖塔十字架和白色建築物牆麵在白天陽光的照射下銀光閃閃,而在傍晚時分的天空背景下,以魔術般的黑色剪影畫展現在人們的眼前。
這一帶到了夜晚變得非常冷清。西行的始發列車駛出車站後,隨即從一條商業街的邊上駛過,剎那間形成熱鬧氣氛的燈火消失殆盡,取而代之的是朝前延伸的昏暗圍牆。沒有了燈光,頓時覺得黑暗無窮無盡。新路的盡頭連接著原來的舊路,一路上要繞好幾道彎,在早地和樹林之間前進,途中經過好些岔道後才進入其他樹林。雖能看到住宅,但摸不著去那裏的路。如果你一走要去那裏,那就得依靠護路神“地菩薩”。在途中問路時,路邊的地菩薩多半可以告訴路人朝右走或者向左轉。在茂密的草叢裏,有東倒西歪的石製地菩薩。
在晴天的夜晚,旱地盡頭和樹林便瀰漫著模糊的蒼白色夜靄,遇上雨夜和大風的夜晚,樹林裏便嘩嘩作響。但是,那條林蔭舊路也不是一直朝前延伸,不久則進入漆黑一團的住宅區裏,這一帶到了晚上,居民大都早早關閉住宅的紙糊窗和防雨板,很少有住宅燈光灑向路麵,路燈也稀稀拉拉的沒有幾盞。
晴天晚上站在這一帶朝外眺望,教堂尖塔仿佛一團黑影。如果變換站位,那團黑影有時是聳立在原野裏,有時是佇立在樹林裏。遇上月明之夜,尖尖的十字架則光芒閃爍。平日裏即便沒有宗教信仰的人們,每當眺望它時,心裏也不免會被富有詩意的宗教色彩所打動。該教堂坐落在以尖塔為中心的兩公裏半徑內的土地上,無論站在哪裏眺望它都能一目了然。也就是說,那一帶除教堂建築高高聳立外,其他都是散居在山腳野地裏的矮頂住宅。
附近有小學,也是由於人口連年增加而不得不設立的。小學操場邊上是田野,小學前麵一帶也有新建住宅區。從舊路進去,前麵是稍稍拓寬的田間路,路兩側便是聚集在一起的住宅。許多住宅圍牆不是混凝土,而是採用種植的杉樹和扁柏代替。這一帶也有樹林,還住著農家,農家與農家之間隔有旱地,鴉雀無聲。通常,行人走不到這裏。路上堆積著枯葉,大多是附近居民走這條路。
江原康子家的周圍,就是這樣的環境。
這幢住宅的占地麵積近五百平方米,實際建築麵積僅五十平方米。由於住宅坐落在路邊,因而院子寬敞。後院的圍牆盡管與其他農家的旱地連接,但那裏有兩個犬窩,一個是大型的,一個是稍小一點的。建築兩側的院子也很寬敞,由於靠近道路和鄰居住宅,所以背後和兩旁都是空地。說得確切一點,不能算是院子,而是草地和雜樹林,有黃楊樹、細葉冬青樹、扁柏葉樹、楓樹和桂花樹等,枝繁葉茂。不知什麽原因,細葉冬青樹多於其他樹木。
這幢住宅兩個地方有門,一是去玄關的院門,一是去兩旁空地的邊門。平日裏,兩個地方的門都是從裏麵上鎖,關得嚴嚴實實。江原康子獨自一人住在這裏,飼養了四條牧羊犬。被拴在後院大型犬窩裏的是一雄一雌,像小牛那般大。稍小一點的拴在旁邊的犬窩,還有一條牧羊犬在房屋裏與她一起生活。
平時,江原康子從裏麵鎖上房屋的所有門窗。鄰居們即便有事來找她,也絕對不讓進屋。隻要一聽到叫門聲,她便從窗口探出腦袋確認,走出玄關到院門跟前,也還是隔著門或者隔著圍牆與來者說話。通上這種場合,她也不會忘記仔細鎖上玄關門。遇到推銷員上門也是如此,她都是站在院子裏或者來到路上與推銷員洽談。推銷員送貨上門時,江原康子則從屋裏出來隔著圍牆或者院門驗貨和收貨。
葉榮鼎
第一章 夜幕下的淫聲
沿東京北郊西行的某民營鐵路,有兩條客運線路的始發站。這兩條運輸線的鐵路之間相隔一定距離,基本上呈平行狀沿著武藏野朝前延伸。隨著東京人口的日益增長,年年都有市民移往郊外居住。於是,早晚的客運車廂因乘客數量劇增而變得擁擠不堪。然而兩條鐵路中間地段的沿線兩側,既沒有熱鬧的街道,也沒有原來的田園景色,許多地方尚處在施工狀態。例如這一帶便是雜樹林,夾雜著過去遺留下來的柏樹、楓樹、櫟樹和橡樹等。這片雜樹林裏,有一條林蔭舊路朝著縱深處延伸,直接通向那被樹木圍裹的村莊。沿這條林蔭舊路靠近村莊的時候,你會突然有柳暗花明的感覺,因為村邊不遠的地方已經變成了新的住宅區。古老的武藏野田野與東京新開發地區之間參差不齊,地勢錯綜複雜。
傍晚,田園的自然風光使這一帶風景如畫。一望無垠的旱地,被渲染成朦朧藍黑色的高聳的樹林,空中瀰漫的白色暮靄,大片被晚霞染得彤紅的雲彩,猶如黑色剪影畫的教堂尖塔……夢幻般地展現在人們眼前。此時此刻,即便沒有宗教信仰的人也會雅興大發,創作宗教詩歌。
眺望傲然聳立著尖塔的教堂,也許多少能讓這裏的行人萌生對詩的情感。空這片紅土壤旱地的盡頭,尖塔十字架和白色建築物牆麵在白天陽光的照射下銀光閃閃,而在傍晚時分的天空背景下,以魔術般的黑色剪影畫展現在人們的眼前。
這一帶到了夜晚變得非常冷清。西行的始發列車駛出車站後,隨即從一條商業街的邊上駛過,剎那間形成熱鬧氣氛的燈火消失殆盡,取而代之的是朝前延伸的昏暗圍牆。沒有了燈光,頓時覺得黑暗無窮無盡。新路的盡頭連接著原來的舊路,一路上要繞好幾道彎,在早地和樹林之間前進,途中經過好些岔道後才進入其他樹林。雖能看到住宅,但摸不著去那裏的路。如果你一走要去那裏,那就得依靠護路神“地菩薩”。在途中問路時,路邊的地菩薩多半可以告訴路人朝右走或者向左轉。在茂密的草叢裏,有東倒西歪的石製地菩薩。
在晴天的夜晚,旱地盡頭和樹林便瀰漫著模糊的蒼白色夜靄,遇上雨夜和大風的夜晚,樹林裏便嘩嘩作響。但是,那條林蔭舊路也不是一直朝前延伸,不久則進入漆黑一團的住宅區裏,這一帶到了晚上,居民大都早早關閉住宅的紙糊窗和防雨板,很少有住宅燈光灑向路麵,路燈也稀稀拉拉的沒有幾盞。
晴天晚上站在這一帶朝外眺望,教堂尖塔仿佛一團黑影。如果變換站位,那團黑影有時是聳立在原野裏,有時是佇立在樹林裏。遇上月明之夜,尖尖的十字架則光芒閃爍。平日裏即便沒有宗教信仰的人們,每當眺望它時,心裏也不免會被富有詩意的宗教色彩所打動。該教堂坐落在以尖塔為中心的兩公裏半徑內的土地上,無論站在哪裏眺望它都能一目了然。也就是說,那一帶除教堂建築高高聳立外,其他都是散居在山腳野地裏的矮頂住宅。
附近有小學,也是由於人口連年增加而不得不設立的。小學操場邊上是田野,小學前麵一帶也有新建住宅區。從舊路進去,前麵是稍稍拓寬的田間路,路兩側便是聚集在一起的住宅。許多住宅圍牆不是混凝土,而是採用種植的杉樹和扁柏代替。這一帶也有樹林,還住著農家,農家與農家之間隔有旱地,鴉雀無聲。通常,行人走不到這裏。路上堆積著枯葉,大多是附近居民走這條路。
江原康子家的周圍,就是這樣的環境。
這幢住宅的占地麵積近五百平方米,實際建築麵積僅五十平方米。由於住宅坐落在路邊,因而院子寬敞。後院的圍牆盡管與其他農家的旱地連接,但那裏有兩個犬窩,一個是大型的,一個是稍小一點的。建築兩側的院子也很寬敞,由於靠近道路和鄰居住宅,所以背後和兩旁都是空地。說得確切一點,不能算是院子,而是草地和雜樹林,有黃楊樹、細葉冬青樹、扁柏葉樹、楓樹和桂花樹等,枝繁葉茂。不知什麽原因,細葉冬青樹多於其他樹木。
這幢住宅兩個地方有門,一是去玄關的院門,一是去兩旁空地的邊門。平日裏,兩個地方的門都是從裏麵上鎖,關得嚴嚴實實。江原康子獨自一人住在這裏,飼養了四條牧羊犬。被拴在後院大型犬窩裏的是一雄一雌,像小牛那般大。稍小一點的拴在旁邊的犬窩,還有一條牧羊犬在房屋裏與她一起生活。
平時,江原康子從裏麵鎖上房屋的所有門窗。鄰居們即便有事來找她,也絕對不讓進屋。隻要一聽到叫門聲,她便從窗口探出腦袋確認,走出玄關到院門跟前,也還是隔著門或者隔著圍牆與來者說話。通上這種場合,她也不會忘記仔細鎖上玄關門。遇到推銷員上門也是如此,她都是站在院子裏或者來到路上與推銷員洽談。推銷員送貨上門時,江原康子則從屋裏出來隔著圍牆或者院門驗貨和收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