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隻想想看看我過去住過的地方。你去找徐海紅,我馬上過來。”
我有點遲疑,不知道該不該丟下她,但她做了一個趕我走的動作,“你去吧,我馬上就來。”
我來到徐海紅的門前,但找了半天,也沒找到門鈴,隻能敲門。但我敲好久,也沒人開門。無奈,我隻能折返到318號門前,發現莫蘭正在跟屋主聊天。
“那裏死過人?”對方是個30多歲的年輕主婦,顯然被莫蘭的話嚇了一跳。我明白莫蘭的意思,她是想找藉口進去看看,其實,我也正有此意。
“她不肯開門?”莫蘭問我。
“對。她一個人住?”我問那女人。
她有點茫然,“好像是的。我沒注意過她,但看見她時,她都一個人。”
“你跟她說過話嗎?”
“沒有,我又不認識她。不過我婆婆好像跟她說過話。”她好奇地看著我,“你們是警察?”我亮出了我的警察證。她馬上相信了,“你們進來吧,我婆婆不方便出來,但你們可以自己去問她。”
她帶著我們進了門。我不知道原來的院子是怎麽樣的,現在看來,它就是個堆放雜物的破院子,整個院子裏沒有一株像樣的植物,全是舊椅子、舊凳子和一些用黑布包著的物件。
“那個藤椅是我外公的。”莫蘭指指院子角落的一個破藤椅,小聲對我說。
年輕主婦把我們領進了屋。莫蘭好奇地四處張望,我卻在想像當年8歲的她在屋子裏跑來跑去的模樣。我出事之後,嶽父經常會給我看過去的照片,其中就有莫蘭小時候的。那時的她,是個頭髮長長的甜美小姑娘。我還記得有一張照片,她赤著腳在站在樓梯上,一隻手拿著根雪糕,笑得好開心。那張照片就是在這裏拍的嗎?
樓梯應該還是舊的,木頭地板已經被磨得溜光,我們踩上去就發出一陣吱吱呀呀的響聲。
“這樓已經很舊了,幾次想翻修,但婆婆就是不答應。”年輕主婦小聲解釋道。
她走在前麵,我跟著她,莫蘭落在了後麵。
我轉過頭,發現莫蘭在靠近樓梯的某個房間門口停了下來,門開著,她站在門口朝裏看。這時年輕主婦已經注意到了她的舉動。
“那是我女兒的房間。”她說道。
莫蘭大概覺得有點失禮,馬上跟了上來。我猜那應該就是她原來的房間。多年後,看到自己過去住過的地方,應該特別有感觸吧。我有時候想,如果我能看看我原來住過的地方,應該也會想起很多東西,不過可惜據我所知,我的房子已經過戶給了我妹妹,而我妹妹已經把它賣了。
年輕主婦把我們帶進了她婆婆的房間。她婆婆正坐在桌前,手裏拿著放大鏡在看報紙。年輕主婦把我們的來意簡練地跟她說了一遍。
“那件事在我搬來的時候,聽居委會的人說過。”老婆婆把放大鏡放下了,“當時我也很吃驚,不過我們都是共產黨員,不信那些鬼神之說。你們坐。”她指指房間角落的兩個舊沙發。
“你跟徐海紅接觸過嗎?”我問道。
“她叫什麽?”
“徐海紅。”
“我還是頭一次知道她叫這個名字。我們有時候會在菜場碰到。有一次,我在菜場滑倒了,她還扶我起來。她人不錯。”老婆婆顫顫巍巍地指指窗外,“她就住在對麵。按理說,我們應該很熟,可我搬來那麽多年,也沒跟她說過幾句話。她不喜歡跟人聊天,也從來沒請我去過她家,當然,我也不想去那種地方!”老婆婆清了清嗓子。
“從這兒能看到她家的院子嗎?”莫蘭走到窗前問道。
我跟著走了過去,我發現兩棟樓雖然麵對麵,但對麵的院子裏有兩棵參天大樹,估計也有百來年了,所以要想看清對麵房子裏發生的事,幾乎是不可能的。
“你們搬來的時候就有這棵樹嗎?”我問老婆婆。
“有了有了。那時候,我還想讓他們把樹砍了,因為樹上有鳥窩,一早上真是別想多睡一會兒,吵死人了。可是,我去敲門,也沒人開門。後來找居委會的人,由他們出麵跟徐……”老婆婆沒能記住這個名字。
“徐海紅。”我接口道。
“管她叫什麽呢,那次居委會的人去協調,她也同意的。但後來也沒砍成。因為她給我寫了封信,說那棵樹是300年的老樹,還說了一通那樹的歷史。她還說,願意出500塊來補償我。那可是1986年,500
塊可不是個小數目,我哪能不同意啊。那時候我兒子還在上學呢,家裏也需要錢……”老婆婆笑起來,“現在,我耳朵不行了,聽不見鳥叫了,也就無所謂了……”
“她那封信,您還留著嗎?”奠蘭問道。
老婆婆顫顫巍巍地站起來說:“我這個人就是念舊,什麽都不捨得扔,所以啊……來,”她在叫她的兒媳婦,“去閣樓上,把那個小鐵皮箱子拿下來,那是裝信的……”她絮絮叨叨地跟我們解釋,“我過去在檔案局工作,有個習慣,就是什麽都放著存著,不愛亂丟東西,生怕丟了什麽重要東西。”她的話讓我想到院子裏的舊藤椅。
“你怎麽還不去拿?”老人在催促兒媳婦。
年輕主婦白了老太太一眼,嘴裏嘀咕著什麽,不情不願地走了出去。
“現在的年輕人,叫她做點事,真是累死人了。”老婆婆皺眉道。
“當時的500塊的確特別值錢。那時候,我記得爸媽的工資也就隻有幾十塊。”莫蘭說。
我得說,她說話的樣子雖然超級可愛,可一點都不像個警察。果然,老婆婆戴起老花鏡端詳起她來。
“你也是警察?”老太太問。
莫蘭一笑:“我也在警察局工作,隻不過,我不能算是警察,我在檔案部工作,我負責整理舊案子的資料。”
老太太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你不是在第一線工作的。這麽說我們還是同行呢。”
莫蘭笑眯眯地點頭。
“幹檔案這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耐心仔細。別看工作不難,可真的要幹好了也不容易。”老婆婆教育起莫蘭來,她指指牆上的獎狀,“你看,這是我1967年被評上的‘先進工作者’,這是1975年的三八紅旗手,還有1980年的……”
莫蘭走到獎狀前看了一遍,不住點頭,“您那輩的人,工作起來,特別有熱情。”
“對啦!我們那時候幹起活來都是不要命的,可不像現在的年輕人,我生孩子的前一天還在崗位上呢……”
說話間,門被推開了。老婆婆的兒媳婦走了進來,她手裏捧了個陳舊的小鐵箱,鐵箱上麵貼了一張標籤-y信件2。
“這是關係比較遠的人寄來的信。有的人隻來一封信,有的人後來就不聯繫了,我都放在這裏。”老婆婆解釋著,打開鐵箱,信件是按照年份排列的,每封信的右上角都貼了一個年份的標籤,所以很快她就找到了那封信。
我有點遲疑,不知道該不該丟下她,但她做了一個趕我走的動作,“你去吧,我馬上就來。”
我來到徐海紅的門前,但找了半天,也沒找到門鈴,隻能敲門。但我敲好久,也沒人開門。無奈,我隻能折返到318號門前,發現莫蘭正在跟屋主聊天。
“那裏死過人?”對方是個30多歲的年輕主婦,顯然被莫蘭的話嚇了一跳。我明白莫蘭的意思,她是想找藉口進去看看,其實,我也正有此意。
“她不肯開門?”莫蘭問我。
“對。她一個人住?”我問那女人。
她有點茫然,“好像是的。我沒注意過她,但看見她時,她都一個人。”
“你跟她說過話嗎?”
“沒有,我又不認識她。不過我婆婆好像跟她說過話。”她好奇地看著我,“你們是警察?”我亮出了我的警察證。她馬上相信了,“你們進來吧,我婆婆不方便出來,但你們可以自己去問她。”
她帶著我們進了門。我不知道原來的院子是怎麽樣的,現在看來,它就是個堆放雜物的破院子,整個院子裏沒有一株像樣的植物,全是舊椅子、舊凳子和一些用黑布包著的物件。
“那個藤椅是我外公的。”莫蘭指指院子角落的一個破藤椅,小聲對我說。
年輕主婦把我們領進了屋。莫蘭好奇地四處張望,我卻在想像當年8歲的她在屋子裏跑來跑去的模樣。我出事之後,嶽父經常會給我看過去的照片,其中就有莫蘭小時候的。那時的她,是個頭髮長長的甜美小姑娘。我還記得有一張照片,她赤著腳在站在樓梯上,一隻手拿著根雪糕,笑得好開心。那張照片就是在這裏拍的嗎?
樓梯應該還是舊的,木頭地板已經被磨得溜光,我們踩上去就發出一陣吱吱呀呀的響聲。
“這樓已經很舊了,幾次想翻修,但婆婆就是不答應。”年輕主婦小聲解釋道。
她走在前麵,我跟著她,莫蘭落在了後麵。
我轉過頭,發現莫蘭在靠近樓梯的某個房間門口停了下來,門開著,她站在門口朝裏看。這時年輕主婦已經注意到了她的舉動。
“那是我女兒的房間。”她說道。
莫蘭大概覺得有點失禮,馬上跟了上來。我猜那應該就是她原來的房間。多年後,看到自己過去住過的地方,應該特別有感觸吧。我有時候想,如果我能看看我原來住過的地方,應該也會想起很多東西,不過可惜據我所知,我的房子已經過戶給了我妹妹,而我妹妹已經把它賣了。
年輕主婦把我們帶進了她婆婆的房間。她婆婆正坐在桌前,手裏拿著放大鏡在看報紙。年輕主婦把我們的來意簡練地跟她說了一遍。
“那件事在我搬來的時候,聽居委會的人說過。”老婆婆把放大鏡放下了,“當時我也很吃驚,不過我們都是共產黨員,不信那些鬼神之說。你們坐。”她指指房間角落的兩個舊沙發。
“你跟徐海紅接觸過嗎?”我問道。
“她叫什麽?”
“徐海紅。”
“我還是頭一次知道她叫這個名字。我們有時候會在菜場碰到。有一次,我在菜場滑倒了,她還扶我起來。她人不錯。”老婆婆顫顫巍巍地指指窗外,“她就住在對麵。按理說,我們應該很熟,可我搬來那麽多年,也沒跟她說過幾句話。她不喜歡跟人聊天,也從來沒請我去過她家,當然,我也不想去那種地方!”老婆婆清了清嗓子。
“從這兒能看到她家的院子嗎?”莫蘭走到窗前問道。
我跟著走了過去,我發現兩棟樓雖然麵對麵,但對麵的院子裏有兩棵參天大樹,估計也有百來年了,所以要想看清對麵房子裏發生的事,幾乎是不可能的。
“你們搬來的時候就有這棵樹嗎?”我問老婆婆。
“有了有了。那時候,我還想讓他們把樹砍了,因為樹上有鳥窩,一早上真是別想多睡一會兒,吵死人了。可是,我去敲門,也沒人開門。後來找居委會的人,由他們出麵跟徐……”老婆婆沒能記住這個名字。
“徐海紅。”我接口道。
“管她叫什麽呢,那次居委會的人去協調,她也同意的。但後來也沒砍成。因為她給我寫了封信,說那棵樹是300年的老樹,還說了一通那樹的歷史。她還說,願意出500塊來補償我。那可是1986年,500
塊可不是個小數目,我哪能不同意啊。那時候我兒子還在上學呢,家裏也需要錢……”老婆婆笑起來,“現在,我耳朵不行了,聽不見鳥叫了,也就無所謂了……”
“她那封信,您還留著嗎?”奠蘭問道。
老婆婆顫顫巍巍地站起來說:“我這個人就是念舊,什麽都不捨得扔,所以啊……來,”她在叫她的兒媳婦,“去閣樓上,把那個小鐵皮箱子拿下來,那是裝信的……”她絮絮叨叨地跟我們解釋,“我過去在檔案局工作,有個習慣,就是什麽都放著存著,不愛亂丟東西,生怕丟了什麽重要東西。”她的話讓我想到院子裏的舊藤椅。
“你怎麽還不去拿?”老人在催促兒媳婦。
年輕主婦白了老太太一眼,嘴裏嘀咕著什麽,不情不願地走了出去。
“現在的年輕人,叫她做點事,真是累死人了。”老婆婆皺眉道。
“當時的500塊的確特別值錢。那時候,我記得爸媽的工資也就隻有幾十塊。”莫蘭說。
我得說,她說話的樣子雖然超級可愛,可一點都不像個警察。果然,老婆婆戴起老花鏡端詳起她來。
“你也是警察?”老太太問。
莫蘭一笑:“我也在警察局工作,隻不過,我不能算是警察,我在檔案部工作,我負責整理舊案子的資料。”
老太太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你不是在第一線工作的。這麽說我們還是同行呢。”
莫蘭笑眯眯地點頭。
“幹檔案這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耐心仔細。別看工作不難,可真的要幹好了也不容易。”老婆婆教育起莫蘭來,她指指牆上的獎狀,“你看,這是我1967年被評上的‘先進工作者’,這是1975年的三八紅旗手,還有1980年的……”
莫蘭走到獎狀前看了一遍,不住點頭,“您那輩的人,工作起來,特別有熱情。”
“對啦!我們那時候幹起活來都是不要命的,可不像現在的年輕人,我生孩子的前一天還在崗位上呢……”
說話間,門被推開了。老婆婆的兒媳婦走了進來,她手裏捧了個陳舊的小鐵箱,鐵箱上麵貼了一張標籤-y信件2。
“這是關係比較遠的人寄來的信。有的人隻來一封信,有的人後來就不聯繫了,我都放在這裏。”老婆婆解釋著,打開鐵箱,信件是按照年份排列的,每封信的右上角都貼了一個年份的標籤,所以很快她就找到了那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