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頁
所羅門的偽證1:事件 作者:[日]宮部美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是這樣啊。負責該事件的刑警是……”
“您不必告訴我。我自己去了解。”茂木記者攔住了津崎校長的話頭。即使語氣平和,也能讓人感覺到他內心的想法:負責的刑警肯定早就和學校統一過口徑。
就算是津崎校長,聽了這話也不由得心生怒火:“參與針對學生的詢問調查的,是城東警察署少年課的佐佐木警官。她是個年輕的女警官,非常熱心主動。”
“是嗎?那我也去會會她。”茂木記者剛想起身,又像突然想到什麽似的說,“哦,對了。”他扭頭看向津崎校長,“我並不想突然將舉報信的事透露給貴校的學生。柏木的死留給他們的驚恐和不安恐怕尚未消失……”
“是啊。詢問調查時,就有許多學生反映他們心存恐懼,晚上睡不著覺。““所以我得向您請教,舉報信上列出的三名學生——二年級四班的大出俊次、橋田佑太郎和井口充到底是怎樣的學生?”
這等於在說,你如果不提供信息,我就隻好去找學生了。
津崎校長決定如實相告。即使現在說些不著邊際的話糊弄過去,他到了城東膂察署,也會了解到那三人接受過管教的事實。實話實說比較妥當。
“他們是問題學生。”
“三個人都是?”
“是的。我們和他們的家長都談過話,也盡力教育過他們,卻一直不見效。”
回答的同時,種種往事像警報器般在津崎校長的腦海閃爍不已。柏木卓也自殺的一個月前,就是他不來上學的前一天,他在理科準備室掄起椅子跟那三人大打出手的事;大出他們平時胡作非為的事;那三人在校內/傷害其他同學的事。
還有最近那起新鮮得仿佛剛剛出籠的敲詐事件。再加上他們的家長自始至終不配合的態度和毫無責任感的教育方針。
就感情而言,這一切都能作為舉報信內容的佐證。但這僅僅是“就感情而言”。麻煩正在於此,因為誰都會認為那三個傢夥做得出這種事。
事實上三中有過類似的傳言,即使好不容易漸漸淡化消失,也難免舊事重提。
因為不是事實,傳言才會自動消失;但換個角度,正因為可能是事實,傳言才要故意湮滅。世人的想法普遍傾向於後者,而學校往往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以前曾因此引發過震驚社會的惡性事件。對此,津崎校長心中一清二楚。
“可是,他們與柏木的死毫無關係。柏木自己選擇了死亡。沒能阻止他,是我們的失職,不是那三人的責任。”
茂木記者用隔著鏡片的毫無感情色彩的目光,直勾勾地打量著津崎校長。他終於站起了身。“打擾了。”
記者走後,津崎校長這才長長地吐了一口氣。看著桌子上那疊複印件,他不由得抱住了腦袋。
·
走出校舍,茂木記者立刻穿上了大衣。撲麵而來的強勁北風不僅令他鼻子幹燥,風中夾雜的塵埃竟讓他連打了三個噴嚏。
正如津崎校長察覺到的,茂木記者確實有著與外表極不相稱的強悍。其實,他並不是hbs的正式員工。《新聞探秘》在升格至如今的時間檔之前,隻是一檔於星期六深夜播放的不受重視的欄目。而在那段踏實苦幹的時期,茂木是節目編輯組的成員。現在,他成了一名專門從事調查和採訪的記者。
他向來不怎麽關心教育問題,自己原本也不算電視行業的從業者。他現在身兼獨立撰稿人的工作,四年前還出了一部書。那時,他關注的盡是些刑事案件和事故,對交通事故鑑定特別感興趣。由於他跟蹤釆訪的某起交通事故被《新聞探秘》搬上螢屏,他才跟這個節目組沾上了邊。
開始關注教育問題則是由於《新聞探秘》做過的一檔探討欺淩導致自殺的節目。琦玉縣某公立中學的一名一年級男生在自己的房間上吊自殺。進人初中後,他便受到同班同學殘酷的欺淩。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他的班主任竟然在欺淩事件中扮演著不光彩的角色。
校長和年級主任全都了解這一情況。但是事件曝光後,他們竟然推說毫不知情。即使麵對確鑿的證據和第三者明白無誤的證言,他們仍想推得一幹二淨。那位班主任曾要求學生們寫下針對自殺學生的“譴責文”,其中竟包含“xx,你快點去死”“你快點消失吧”之類惡毒的言語。而收錄這些譴責文的作文集,都無法動搖校方裝傻賣乖的態度。
人是會撒謊的。作為末流記者在影像與文字領域摸爬滾打十多年的茂木對此深有體悟。可麵對如此明目張膽、徒勞無功、愚蠢至極、少廉寡恥的一連串謊言,對他而言還是頭一遭。更何況,若無其事地撒下彌天大謊的傢夥,竟然一個個都是教育工作者。
從那時起,茂木記者就開始主動關注校園事件。至今,被《新聞探秘》節目採用的事件已有三起之多。
其實,那封裝有舉報信的觀眾來信,已經在《新聞探秘》節目組收到的大量來信中躺了近一個月。由於每天的來信數量非常可觀,天根本來不及拆封閱讀。其中近八成都沒法用作節目題材,剩下的兩成中則往往埋藏著“金礦”。所以茂木記者從不將觀眾來信交給實習生處理,而是盡量找時間親自閱讀。
於是,他發現了這一封。
看到撕成兩半的舉報信的瞬間,他的血壓陡然升高。當確認森內惠美子就是城東三中的教師,並且還是柏木卓也的班主任後,雖然自己也感到頗為失態,他的心頭仍湧起一陣狂喜。直覺告訴他,其中必定隱藏著巨大的失職,隻要深挖下去,定能揭露出一個巨大的謊言。
茂木記者眯起藏在眼鏡後麵的雙眼,抬頭仰望城東第三中學灰色的校舍。
柏木卓也就是從這棟樓的屋頂上縱身跳下的。
不,也可能是被人推下去的。
真相仍隱藏在黑暗深處,而此地無疑沉澱著許多模糊不清的事物。校長那驚弓之鳥般的態度是怎麽回事?他分明是個心胸狹窄的小角色,哪裏有領導教育工作者的器量?
茂木記者既不裝模作樣,也不盛氣淩人,隻將旺盛的鬥誌隱藏在心中。他離開了城東三中。
他並沒有馬上去城東警察署,而是去了柏木卓也家。住址早就調査好了。他知道現在去見柏木的父母為時尚早——倒不是因為津崎校長的請求,可他很想親眼看看柏木生活過的住所。
今天是星期天,天氣很好。太陽開始西斜,身邊走過購物回來的一家子。一群身背棒球用具,身著統一外套的少年排列在交叉路口。茂木記者默默地走著。
柏木一家生活的公寓房很整潔,除此之外沒什麽明顯特徵。父親是公司職員,母親是專職主婦。還有一個上高中的哥哥,不和他們生活在一起。
去年聖誕節,聽說有初中生從學校樓頂跳樓自殺的報導,茂木記者的幹勁就被勾了起來。他跟報導部聯繫後,便展開基礎性的調査。因此,他知道柏木家和卓也的一些基本情況。
“您不必告訴我。我自己去了解。”茂木記者攔住了津崎校長的話頭。即使語氣平和,也能讓人感覺到他內心的想法:負責的刑警肯定早就和學校統一過口徑。
就算是津崎校長,聽了這話也不由得心生怒火:“參與針對學生的詢問調查的,是城東警察署少年課的佐佐木警官。她是個年輕的女警官,非常熱心主動。”
“是嗎?那我也去會會她。”茂木記者剛想起身,又像突然想到什麽似的說,“哦,對了。”他扭頭看向津崎校長,“我並不想突然將舉報信的事透露給貴校的學生。柏木的死留給他們的驚恐和不安恐怕尚未消失……”
“是啊。詢問調查時,就有許多學生反映他們心存恐懼,晚上睡不著覺。““所以我得向您請教,舉報信上列出的三名學生——二年級四班的大出俊次、橋田佑太郎和井口充到底是怎樣的學生?”
這等於在說,你如果不提供信息,我就隻好去找學生了。
津崎校長決定如實相告。即使現在說些不著邊際的話糊弄過去,他到了城東膂察署,也會了解到那三人接受過管教的事實。實話實說比較妥當。
“他們是問題學生。”
“三個人都是?”
“是的。我們和他們的家長都談過話,也盡力教育過他們,卻一直不見效。”
回答的同時,種種往事像警報器般在津崎校長的腦海閃爍不已。柏木卓也自殺的一個月前,就是他不來上學的前一天,他在理科準備室掄起椅子跟那三人大打出手的事;大出他們平時胡作非為的事;那三人在校內/傷害其他同學的事。
還有最近那起新鮮得仿佛剛剛出籠的敲詐事件。再加上他們的家長自始至終不配合的態度和毫無責任感的教育方針。
就感情而言,這一切都能作為舉報信內容的佐證。但這僅僅是“就感情而言”。麻煩正在於此,因為誰都會認為那三個傢夥做得出這種事。
事實上三中有過類似的傳言,即使好不容易漸漸淡化消失,也難免舊事重提。
因為不是事實,傳言才會自動消失;但換個角度,正因為可能是事實,傳言才要故意湮滅。世人的想法普遍傾向於後者,而學校往往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以前曾因此引發過震驚社會的惡性事件。對此,津崎校長心中一清二楚。
“可是,他們與柏木的死毫無關係。柏木自己選擇了死亡。沒能阻止他,是我們的失職,不是那三人的責任。”
茂木記者用隔著鏡片的毫無感情色彩的目光,直勾勾地打量著津崎校長。他終於站起了身。“打擾了。”
記者走後,津崎校長這才長長地吐了一口氣。看著桌子上那疊複印件,他不由得抱住了腦袋。
·
走出校舍,茂木記者立刻穿上了大衣。撲麵而來的強勁北風不僅令他鼻子幹燥,風中夾雜的塵埃竟讓他連打了三個噴嚏。
正如津崎校長察覺到的,茂木記者確實有著與外表極不相稱的強悍。其實,他並不是hbs的正式員工。《新聞探秘》在升格至如今的時間檔之前,隻是一檔於星期六深夜播放的不受重視的欄目。而在那段踏實苦幹的時期,茂木是節目編輯組的成員。現在,他成了一名專門從事調查和採訪的記者。
他向來不怎麽關心教育問題,自己原本也不算電視行業的從業者。他現在身兼獨立撰稿人的工作,四年前還出了一部書。那時,他關注的盡是些刑事案件和事故,對交通事故鑑定特別感興趣。由於他跟蹤釆訪的某起交通事故被《新聞探秘》搬上螢屏,他才跟這個節目組沾上了邊。
開始關注教育問題則是由於《新聞探秘》做過的一檔探討欺淩導致自殺的節目。琦玉縣某公立中學的一名一年級男生在自己的房間上吊自殺。進人初中後,他便受到同班同學殘酷的欺淩。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他的班主任竟然在欺淩事件中扮演著不光彩的角色。
校長和年級主任全都了解這一情況。但是事件曝光後,他們竟然推說毫不知情。即使麵對確鑿的證據和第三者明白無誤的證言,他們仍想推得一幹二淨。那位班主任曾要求學生們寫下針對自殺學生的“譴責文”,其中竟包含“xx,你快點去死”“你快點消失吧”之類惡毒的言語。而收錄這些譴責文的作文集,都無法動搖校方裝傻賣乖的態度。
人是會撒謊的。作為末流記者在影像與文字領域摸爬滾打十多年的茂木對此深有體悟。可麵對如此明目張膽、徒勞無功、愚蠢至極、少廉寡恥的一連串謊言,對他而言還是頭一遭。更何況,若無其事地撒下彌天大謊的傢夥,竟然一個個都是教育工作者。
從那時起,茂木記者就開始主動關注校園事件。至今,被《新聞探秘》節目採用的事件已有三起之多。
其實,那封裝有舉報信的觀眾來信,已經在《新聞探秘》節目組收到的大量來信中躺了近一個月。由於每天的來信數量非常可觀,天根本來不及拆封閱讀。其中近八成都沒法用作節目題材,剩下的兩成中則往往埋藏著“金礦”。所以茂木記者從不將觀眾來信交給實習生處理,而是盡量找時間親自閱讀。
於是,他發現了這一封。
看到撕成兩半的舉報信的瞬間,他的血壓陡然升高。當確認森內惠美子就是城東三中的教師,並且還是柏木卓也的班主任後,雖然自己也感到頗為失態,他的心頭仍湧起一陣狂喜。直覺告訴他,其中必定隱藏著巨大的失職,隻要深挖下去,定能揭露出一個巨大的謊言。
茂木記者眯起藏在眼鏡後麵的雙眼,抬頭仰望城東第三中學灰色的校舍。
柏木卓也就是從這棟樓的屋頂上縱身跳下的。
不,也可能是被人推下去的。
真相仍隱藏在黑暗深處,而此地無疑沉澱著許多模糊不清的事物。校長那驚弓之鳥般的態度是怎麽回事?他分明是個心胸狹窄的小角色,哪裏有領導教育工作者的器量?
茂木記者既不裝模作樣,也不盛氣淩人,隻將旺盛的鬥誌隱藏在心中。他離開了城東三中。
他並沒有馬上去城東警察署,而是去了柏木卓也家。住址早就調査好了。他知道現在去見柏木的父母為時尚早——倒不是因為津崎校長的請求,可他很想親眼看看柏木生活過的住所。
今天是星期天,天氣很好。太陽開始西斜,身邊走過購物回來的一家子。一群身背棒球用具,身著統一外套的少年排列在交叉路口。茂木記者默默地走著。
柏木一家生活的公寓房很整潔,除此之外沒什麽明顯特徵。父親是公司職員,母親是專職主婦。還有一個上高中的哥哥,不和他們生活在一起。
去年聖誕節,聽說有初中生從學校樓頂跳樓自殺的報導,茂木記者的幹勁就被勾了起來。他跟報導部聯繫後,便展開基礎性的調査。因此,他知道柏木家和卓也的一些基本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