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管哪條路,你不是都要到奈良去嗎?那樣的話,不就是順便嗎?就以《啊——日吉館要往何處去》為題簡簡單單寫一篇三十頁左右的文章吧!雖然差旅費自己出,不過稿費照老規矩支付。”
藤田以一副仿佛為對方作了天大的好事而要別人領情似的施恩者的腔調說道。隨後又講了一句“那麽就拜託了”,便掛斷了電話。
“如果好歹也算是個筆桿子的話——”被別人這麽一說,淺見也不能不去調查“日吉館”了。結果淺見終於明白了——日吉館原來是家旅館。而且大概即使評其為奈良市內最寒酸的旅館也不為過。
地點位於東大寺的門前。處於奈良國立博物館的前麵,換句話講是頭等地段。日吉館為一幢木製結構的二層建築,陳舊得讓人懷疑也許比奈良的國寶級寺院還要古老,當然其內的設備也是快要進博物館的老古董了。
但是,誇張點說日吉館名聞遐邇足可以與奈良飯店相匹敵,據說對於喜歡奈良的人們來說,它甚至是一種聖地。
昭和四十七年(1972年)的nhk(註:日本放送協會)星期一劇場中播出的電視劇《奈良軼事》就是以日吉館及其古怪得出名的老闆娘為原形拍攝的,電視劇播出後以安逸族為主掀起了一股到破舊旅館觀光的熱潮。
《奈良軼事》畢竟屬於影視創作,所以自然與日吉館的本來麵目相去甚遠。《奈良軼事》播出後來的客人都是嚮往其銀幕上的形象慕名而至的。日吉館原來的價值隻要了解一下曾經留宿於此或幾乎和租住公寓一樣長期滯留於此的客人們便會明白了。
會津八一、久鬆潛一、野間仁根、鈴木信太郎、杉本健吉、廣津和郎、上野直昭、土門拳、青野季吉、龜井勝一郎、誌賀直哉、竹田道太郎、小林剛、和田信賢、服部正、堀辰雄、石井鶴三、鷹司平通、穀川徹三、鬆田權六、高田保、和辻哲郎、小林秀雄、阿部知二、三好達治、西東三鬼、東野英治郎、芥川比呂誌、水原秋櫻子——留在住宿登記薄上的名人不勝枚舉。著名新聞解說員料治直矢幼時,也曾和身為新聞記者的父親熊太一起留宿於日吉館。
這些在戰前、戰中、戰後支撐日本文化和學問的人們,前來奈良探尋日本傳統文化和藝術的根源時,日吉館就成為其前線基地,而且還起著後勤基地的作用。
深受他們薰陶的許多學生也都聚首日吉館立誌苦讀。
料治熊太曾在《奈良之宿——日吉館》(講談出版社)一書中這樣寫道:“大嬸稱呼來到奈良、寄宿於日吉館的學生和青年們為‘公子’。”而漫畫家岡部冬彥是這樣介紹自己赴奈良學習並留宿於日吉館時的驚奇的:“二樓房間裏由六張草蓆鋪成的地麵呈現微髒的茶色,平紋細棉布製成的窗簾沾著汙漬。清晨醒來令人吃驚的是從立柱和牆壁之間竟能看到天空。而且前來叫人起床的大嬸催促道:‘怎麽回事,又不是來奈良遊玩!趕快起來去做事學習!’就是這樣的情形。”
藤田總編說那個日吉館要“消失”了。雖然對淺見這樣的門外漢來說是無關痛癢的事情,可對於那些熱愛奈良的人們來說,這件事定會令其難抑心中哀悼惋惜之情。說得誇張些這也許是象徵一個時代結束的事件。
“那就去看看吧。”淺見想。反正原本就打算去京都、奈良走走,而且也已作好為此花幾天時間和所需費用的思想準備了。姑且不談三十頁的稿件能賺多少稿費,不過貼補旅費的不足大概不成問題吧!
更何況,淺見預感到此次探訪日吉館看樣子會成為和某件無法預料的事件相會的序曲。淺見具有這麽一種,誇張點講,如同特異功能者那樣的預知能力。連自己也解釋不清的直覺結果以出人意料的形式得到證明,這樣的經歷對淺見來說,可以說有無數次了。
淺見將探訪日吉館的日程添加到了已經計劃好的前往京都、奈良方向的旅行目的中,並決定於3月中旬從東京出發。
2
阿部美果到達京都的那天,天空陰沉且寒冷刺骨。
“可別發生什麽不詳之事啊。”美果想。
奈良總是和顏悅色地迎接來客,可不知為什麽京都卻時常以一副陰沉的臉色麵對來客。也許是因為意識到京都人不喜歡於人親近的性格,所以才有這樣的感覺吧!可是,美果卻預感到一種有如從腳底蔓爬上來的寒意一般莫名的不安。
大覺寺門前出現了幾個著土黃色製服的作業人員和吊車,他們正在進行伐木作業。鏈鋸刺耳的金屬聲攪亂了附近的靜謐。
工人們先將旁枝清理掉,接著用巨大的吊車吊著幾乎光禿禿的樹幹,然後將正側麵上將樹幹從根部鋸掉三十厘米左右。
散落在地上的樹葉全部殘敗淒涼地枯萎成茶色。
從觀光巴士湧下的遊客,跟在舉著旗子的導遊後麵結隊從作業現場旁邊經過。
阿部美果像是被這經過的人流撇下似地站立著,成為觀看作業的十多個人中的一員。
“直到去年還亭亭聳立,樹葉青翠繁茂幾乎要遮住整個天空似的,如今卻……”美果想。
“全部是讓象鼻蟲糟蹋成這個樣子的。”
身著藍布工作服的寺院管理人員,一邊注視著工人們作業一邊不知向誰懊喪地說道。
藤田以一副仿佛為對方作了天大的好事而要別人領情似的施恩者的腔調說道。隨後又講了一句“那麽就拜託了”,便掛斷了電話。
“如果好歹也算是個筆桿子的話——”被別人這麽一說,淺見也不能不去調查“日吉館”了。結果淺見終於明白了——日吉館原來是家旅館。而且大概即使評其為奈良市內最寒酸的旅館也不為過。
地點位於東大寺的門前。處於奈良國立博物館的前麵,換句話講是頭等地段。日吉館為一幢木製結構的二層建築,陳舊得讓人懷疑也許比奈良的國寶級寺院還要古老,當然其內的設備也是快要進博物館的老古董了。
但是,誇張點說日吉館名聞遐邇足可以與奈良飯店相匹敵,據說對於喜歡奈良的人們來說,它甚至是一種聖地。
昭和四十七年(1972年)的nhk(註:日本放送協會)星期一劇場中播出的電視劇《奈良軼事》就是以日吉館及其古怪得出名的老闆娘為原形拍攝的,電視劇播出後以安逸族為主掀起了一股到破舊旅館觀光的熱潮。
《奈良軼事》畢竟屬於影視創作,所以自然與日吉館的本來麵目相去甚遠。《奈良軼事》播出後來的客人都是嚮往其銀幕上的形象慕名而至的。日吉館原來的價值隻要了解一下曾經留宿於此或幾乎和租住公寓一樣長期滯留於此的客人們便會明白了。
會津八一、久鬆潛一、野間仁根、鈴木信太郎、杉本健吉、廣津和郎、上野直昭、土門拳、青野季吉、龜井勝一郎、誌賀直哉、竹田道太郎、小林剛、和田信賢、服部正、堀辰雄、石井鶴三、鷹司平通、穀川徹三、鬆田權六、高田保、和辻哲郎、小林秀雄、阿部知二、三好達治、西東三鬼、東野英治郎、芥川比呂誌、水原秋櫻子——留在住宿登記薄上的名人不勝枚舉。著名新聞解說員料治直矢幼時,也曾和身為新聞記者的父親熊太一起留宿於日吉館。
這些在戰前、戰中、戰後支撐日本文化和學問的人們,前來奈良探尋日本傳統文化和藝術的根源時,日吉館就成為其前線基地,而且還起著後勤基地的作用。
深受他們薰陶的許多學生也都聚首日吉館立誌苦讀。
料治熊太曾在《奈良之宿——日吉館》(講談出版社)一書中這樣寫道:“大嬸稱呼來到奈良、寄宿於日吉館的學生和青年們為‘公子’。”而漫畫家岡部冬彥是這樣介紹自己赴奈良學習並留宿於日吉館時的驚奇的:“二樓房間裏由六張草蓆鋪成的地麵呈現微髒的茶色,平紋細棉布製成的窗簾沾著汙漬。清晨醒來令人吃驚的是從立柱和牆壁之間竟能看到天空。而且前來叫人起床的大嬸催促道:‘怎麽回事,又不是來奈良遊玩!趕快起來去做事學習!’就是這樣的情形。”
藤田總編說那個日吉館要“消失”了。雖然對淺見這樣的門外漢來說是無關痛癢的事情,可對於那些熱愛奈良的人們來說,這件事定會令其難抑心中哀悼惋惜之情。說得誇張些這也許是象徵一個時代結束的事件。
“那就去看看吧。”淺見想。反正原本就打算去京都、奈良走走,而且也已作好為此花幾天時間和所需費用的思想準備了。姑且不談三十頁的稿件能賺多少稿費,不過貼補旅費的不足大概不成問題吧!
更何況,淺見預感到此次探訪日吉館看樣子會成為和某件無法預料的事件相會的序曲。淺見具有這麽一種,誇張點講,如同特異功能者那樣的預知能力。連自己也解釋不清的直覺結果以出人意料的形式得到證明,這樣的經歷對淺見來說,可以說有無數次了。
淺見將探訪日吉館的日程添加到了已經計劃好的前往京都、奈良方向的旅行目的中,並決定於3月中旬從東京出發。
2
阿部美果到達京都的那天,天空陰沉且寒冷刺骨。
“可別發生什麽不詳之事啊。”美果想。
奈良總是和顏悅色地迎接來客,可不知為什麽京都卻時常以一副陰沉的臉色麵對來客。也許是因為意識到京都人不喜歡於人親近的性格,所以才有這樣的感覺吧!可是,美果卻預感到一種有如從腳底蔓爬上來的寒意一般莫名的不安。
大覺寺門前出現了幾個著土黃色製服的作業人員和吊車,他們正在進行伐木作業。鏈鋸刺耳的金屬聲攪亂了附近的靜謐。
工人們先將旁枝清理掉,接著用巨大的吊車吊著幾乎光禿禿的樹幹,然後將正側麵上將樹幹從根部鋸掉三十厘米左右。
散落在地上的樹葉全部殘敗淒涼地枯萎成茶色。
從觀光巴士湧下的遊客,跟在舉著旗子的導遊後麵結隊從作業現場旁邊經過。
阿部美果像是被這經過的人流撇下似地站立著,成為觀看作業的十多個人中的一員。
“直到去年還亭亭聳立,樹葉青翠繁茂幾乎要遮住整個天空似的,如今卻……”美果想。
“全部是讓象鼻蟲糟蹋成這個樣子的。”
身著藍布工作服的寺院管理人員,一邊注視著工人們作業一邊不知向誰懊喪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