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本來被世人忌諱、厭惡的鬼傳說轉而作為發展觀光業的法寶,這一直被當作大江町的基本方針而大力推行,這幾年更呈現出加速發展的勢頭。以建造雲集全國鬼瓦的“大江山鬼瓦公司”為開端,“鬼迴廊”、“昭和鬼展”、“鬼人網際網路”等清一色的鬼計劃相繼出台。
而這些活動的最高潮就是日本鬼交流博物館的落成。因為名字太長,所以通常叫它“鬼博物館”,或幹脆簡稱“鬼博”。
“鬼博物館”位於大江山登山口附近,從政府機關所處的市中心附近乘車約需二十分鍾。雖然感覺有些遠離人煙,但鬼博物館本身是現代化建築,空調設施齊備,就其居住條件來說無可挑剔,所以明美不像她那些在政府機關附近工作的同事,覺得在博物館工作是件苦差。
博物館除了一位不定期來上班的館長,就隻有高宮明美和另一位雇員身份的女職員鳥山朋子,她比明美年紀稍大。雖然有些冷清,但周末來這參觀的人很多。
遊客不僅來自近畿圈地區,還有從很遠的地方來的,有時還有乘觀光大巴旅遊的旅行團。除了在售票口賣票,博物館的工作主要以介紹展品、回答遊客問題為主。和來自四麵八方的人接觸也別有一番樂趣。
在來大江町的遊客中,尤其是老人,參觀“戰友歌碑”的格外多。大江町鎮政府機關前的國道向北有條岔道,往前走約500米後,路的右側就是“戰友歌碑”。也就是去明美工作的地方一一鬼博物館的途中。沿著這條路再向前走,越過山嶺,就進入了宮津市。
雖然掛在工商觀光部門名下,但在鎮機關工作時,明美並不太清楚附近的名勝。自從調到鬼博物館工作後,她對市內的名勝有了興趣,有時順路到以前從未注意過的戰友歌碑去,還多次在那裏看見過默默佇立著的老人的身影。
人們很容易認為大江町隻有酒吞童子居住過的大江山,其實還有不少名勝古蹟,比如原伊勢內宮皇大神社。也許年輕的明美會一時想不起來,但如果讓當地的老人回答,他們肯定會認為戰友歌碑是其中值得特書一筆的。
《戰友》是半個世紀前日本還未戰敗時被最多人傳唱,也是流行最久的軍歌之一。它創作於明治時代日俄戰爭之後,歌詞的開頭是這樣的:“這裏是離故國幾百裏、遙遠的滿洲。紅紅的夕陽照著,戰友長眠在原野盡頭的石頭下……”歌詞洋洋灑灑有十四節,它的作者真下飛泉就出生在河守町的新町(即現在的大江町)。
雖然《戰友》在體裁上被列為軍歌,但一聽到它那淒婉哀絕的歌詞內容,帶著憂傷的小調旋律,你就會明白它並不單是以宣揚高昂的戰鬥意誌為目的的所謂的軍歌。直到昨天還一起馳騁在疆場上的戰友,現在已變成說不出話的屍體,隻有送給故鄉母親的遺物——手錶在滴答滴答地走著。這是多麽悲慘啊!這樣一首緬懷戰友的哀歌,倒不如說是反戰歌更合適。不,不論是好戰還是反戰,它唱出了感嘆戰爭沒有任何意義的人們的心聲。
參觀戰友歌碑的多是年逾七十的老人,有組團或幾個人結伴來的,也有不少是一個人悄悄地來。當然他們的目的不僅僅是歌碑,而是在參觀鬼博物館時順便,甚至可以說多是去前麵的天橋立的途中路過。盡管如此,據說那個年紀的許多老人都經歷過戰爭,曾在戰場上親眼目睹戰友死去。想到這,明美的心中也抹上了濃重的憂傷。對她來說,別說了解戰爭,最多隻是把戰爭當作遙遠的歷史。
這天,快到中午的時候,參觀博物館的遊客中有位老人,明美曾在上班途中見過。雖然隻是經過時瞟了一眼,但當時他的確是在向歌碑默哀。那時老人獨自一人,而現在買票進博物館時仍是孑然一身。
不一會兒,館內有了近二十位遊客,幾乎都是組團來的,除了一對情侶之外,就是剛才那位老人。團體遊客鬧哄哄地走了以後,偌大的博物館頓時靜了下來。
日本鬼交流博物館一如它的名字,匯集和陳列了日本全國所有有關鬼的物品,從繪畫、雕刻、麵具、偶人、玩具到各地流傳的風俗、祭祀、藝能,應有盡有。由各地生產的鬼瓦也很有趣。雖然占地不太大,但要--樣樣仔細地看,也得費不少時間。
不知是老人很感興趣呢,還是有時間,他慢慢地在館內參觀。
在和鳥山朋子交接售票口的工作之前,明美一直站在展廳的一角做解說。老人走到明美麵前時停住了腳步。他挺了挺弓著的腰,笑著對明美說:“展品比我去年來的時候多多了。”
“是啊,在一點點增加。”明美反射性地回答。她原本想問:“您是第二次來嗎?”但沒說出口。如果對方記得自己,這樣問就不禮貌了。於是她說:“剛才您在戰友歌碑那吧?”
“哦,這麽說,你看見我了?”老人有些不好意思地皺了皺眉。他看上去早已過了七十歲,從哪來的呢?口音和關西話稍有些不同。
“您也參加過戰爭嗎?”雖然這無關緊要,但明美還是比較殷勤地問他,“是啊,總算平安回來了。”
“那麽您也有犧牲的戰友了?”
“對,有很多,雖然過去五十年了,可還是忘不了啊。現在一唱《戰友》歌還掉眼淚呢。”他笑得很悲傷。這時,他的眼光落在手錶上,“計程車該來了吧。”說著匆匆穿過大廳走向門口。似乎到了和車站前的計程車約好來接他的時間。
而這些活動的最高潮就是日本鬼交流博物館的落成。因為名字太長,所以通常叫它“鬼博物館”,或幹脆簡稱“鬼博”。
“鬼博物館”位於大江山登山口附近,從政府機關所處的市中心附近乘車約需二十分鍾。雖然感覺有些遠離人煙,但鬼博物館本身是現代化建築,空調設施齊備,就其居住條件來說無可挑剔,所以明美不像她那些在政府機關附近工作的同事,覺得在博物館工作是件苦差。
博物館除了一位不定期來上班的館長,就隻有高宮明美和另一位雇員身份的女職員鳥山朋子,她比明美年紀稍大。雖然有些冷清,但周末來這參觀的人很多。
遊客不僅來自近畿圈地區,還有從很遠的地方來的,有時還有乘觀光大巴旅遊的旅行團。除了在售票口賣票,博物館的工作主要以介紹展品、回答遊客問題為主。和來自四麵八方的人接觸也別有一番樂趣。
在來大江町的遊客中,尤其是老人,參觀“戰友歌碑”的格外多。大江町鎮政府機關前的國道向北有條岔道,往前走約500米後,路的右側就是“戰友歌碑”。也就是去明美工作的地方一一鬼博物館的途中。沿著這條路再向前走,越過山嶺,就進入了宮津市。
雖然掛在工商觀光部門名下,但在鎮機關工作時,明美並不太清楚附近的名勝。自從調到鬼博物館工作後,她對市內的名勝有了興趣,有時順路到以前從未注意過的戰友歌碑去,還多次在那裏看見過默默佇立著的老人的身影。
人們很容易認為大江町隻有酒吞童子居住過的大江山,其實還有不少名勝古蹟,比如原伊勢內宮皇大神社。也許年輕的明美會一時想不起來,但如果讓當地的老人回答,他們肯定會認為戰友歌碑是其中值得特書一筆的。
《戰友》是半個世紀前日本還未戰敗時被最多人傳唱,也是流行最久的軍歌之一。它創作於明治時代日俄戰爭之後,歌詞的開頭是這樣的:“這裏是離故國幾百裏、遙遠的滿洲。紅紅的夕陽照著,戰友長眠在原野盡頭的石頭下……”歌詞洋洋灑灑有十四節,它的作者真下飛泉就出生在河守町的新町(即現在的大江町)。
雖然《戰友》在體裁上被列為軍歌,但一聽到它那淒婉哀絕的歌詞內容,帶著憂傷的小調旋律,你就會明白它並不單是以宣揚高昂的戰鬥意誌為目的的所謂的軍歌。直到昨天還一起馳騁在疆場上的戰友,現在已變成說不出話的屍體,隻有送給故鄉母親的遺物——手錶在滴答滴答地走著。這是多麽悲慘啊!這樣一首緬懷戰友的哀歌,倒不如說是反戰歌更合適。不,不論是好戰還是反戰,它唱出了感嘆戰爭沒有任何意義的人們的心聲。
參觀戰友歌碑的多是年逾七十的老人,有組團或幾個人結伴來的,也有不少是一個人悄悄地來。當然他們的目的不僅僅是歌碑,而是在參觀鬼博物館時順便,甚至可以說多是去前麵的天橋立的途中路過。盡管如此,據說那個年紀的許多老人都經歷過戰爭,曾在戰場上親眼目睹戰友死去。想到這,明美的心中也抹上了濃重的憂傷。對她來說,別說了解戰爭,最多隻是把戰爭當作遙遠的歷史。
這天,快到中午的時候,參觀博物館的遊客中有位老人,明美曾在上班途中見過。雖然隻是經過時瞟了一眼,但當時他的確是在向歌碑默哀。那時老人獨自一人,而現在買票進博物館時仍是孑然一身。
不一會兒,館內有了近二十位遊客,幾乎都是組團來的,除了一對情侶之外,就是剛才那位老人。團體遊客鬧哄哄地走了以後,偌大的博物館頓時靜了下來。
日本鬼交流博物館一如它的名字,匯集和陳列了日本全國所有有關鬼的物品,從繪畫、雕刻、麵具、偶人、玩具到各地流傳的風俗、祭祀、藝能,應有盡有。由各地生產的鬼瓦也很有趣。雖然占地不太大,但要--樣樣仔細地看,也得費不少時間。
不知是老人很感興趣呢,還是有時間,他慢慢地在館內參觀。
在和鳥山朋子交接售票口的工作之前,明美一直站在展廳的一角做解說。老人走到明美麵前時停住了腳步。他挺了挺弓著的腰,笑著對明美說:“展品比我去年來的時候多多了。”
“是啊,在一點點增加。”明美反射性地回答。她原本想問:“您是第二次來嗎?”但沒說出口。如果對方記得自己,這樣問就不禮貌了。於是她說:“剛才您在戰友歌碑那吧?”
“哦,這麽說,你看見我了?”老人有些不好意思地皺了皺眉。他看上去早已過了七十歲,從哪來的呢?口音和關西話稍有些不同。
“您也參加過戰爭嗎?”雖然這無關緊要,但明美還是比較殷勤地問他,“是啊,總算平安回來了。”
“那麽您也有犧牲的戰友了?”
“對,有很多,雖然過去五十年了,可還是忘不了啊。現在一唱《戰友》歌還掉眼淚呢。”他笑得很悲傷。這時,他的眼光落在手錶上,“計程車該來了吧。”說著匆匆穿過大廳走向門口。似乎到了和車站前的計程車約好來接他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