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誰?哈,這斬龍戟能屠誰?」仙姑道,話語裏聽不出悲喜,「這兇器一近你的身便會裂縫……隻道是有了靈氣,與主人感情互通。」
仙姑語畢,見容千戟隱痛的神色,略有不忍,但仍把話說了完:「如此天地神兵……」
「它為你成刃,為你鋒利,為你破碎,又為你沉入海底!」
容千戟全身一震,震得海麵高漲幾分,他都未聽得仙姑繼續講,離恨天之上忽地雷雨晦冥,龍吟哀號。
一條通體羊脂玉白般的神龍,雙翼交纏,盤旋入水。
他猛地一頭紮進海裏,潛入深淵,要去探那把斬龍戟,似是發了狠一般,定要把那物件給找出來!
夜裏,離恨天風雨交加數時,待晨星落下,人間長安城的打更到了數三,容千戟於寒涼海水之中浸泡許久,才縱身出水,騰於空中。
他以尾翼攪起一寸長兵器。
那兵器出海,再露鋒芒,隻見青鋒乍現,裂痕四起,乃是那天地神凶,白虎將軍的斬龍戟。
仙姑見了那神器,有如見將軍麵,不禁嘆道:「神仙縱是有通天的本領,也逃不過這一劫。」
她低下眉眼來,以指端去撥弄跟前秦箏。
「可笑這世間千百種結局……唯生離最難相忘。」仙姑道。
「這並非結局,」容千戟道,「不過是插曲。」
語畢,容千戟謝過仙姑指點,化回人形,將那斬龍戟用一捆大紅綢包裹起來,背於肩上,回身望過這灌愁海無邊無際。
他忽然明白為何這處名曰「離恨天」,又何為「灌愁海」,又為何專掌情愛風月。
欲望養情,有情則傷,傷則愛別離,則求不得。
憂愁倒灌,匯集成海,此等感情又非仙人應所得,處三十三重天的頂端,便是為給眾仙神告誡……愛如持炬,輕易碰不得。
風一吹,那火便會燒手。
當龍王的身影消失在灌愁海盡頭時,仙姑起身,拂袖又召回了迷霧掩蓋波濤,心道這便是世人眼中的情愛妄斷。
永遠都在迷局之中,洶湧澎湃。
離恨天之上,無非是佛法無邊。
萬物色像,日月虛空……佛法常講因愛故生怖,無愛便無憂無怖,可容千戟不認同。
他想起冥界陰間,亡靈進入輪迴之時要上那還魂崖,在橋上飲過孟婆湯,區區一碗湯就能忘卻前塵舊事?他不信。
在他的意識裏,人都來自愛中,最終也會回到愛裏。
須彌山距離恨天並不遠。
今日是最後一日,重斷鎮壓在須彌山之下,燃燈佛也算做過自己的幾日師尊……如今得趕在天亮之前抵達佛界。
容千戟騰雲而起,在空中摸索了來路,終是選擇了前往雪竇山。
雪竇山也在那三界之外,路途遙遠,一路他掠過日月星辰,見山川長河,忽然覺得場景如此熟悉,像是有誰也曾帶他領略過一番頂端的景色。
會是重斷嗎?容千戟一顆心跳得極快。
容千戟尋到未來佛時,後者正在雪竇山之上的千丈岩邊,周遭佛光普照,身披袈裟,左手撚了佛珠,化形為布袋和尚,望著他笑。
這未來佛乃彌勒佛,量大福大,可容天下難容之事,容千戟年幼時見過他幾回。
彌勒佛聽完他的來意,撥弄垂肩雙耳,笑問道:「你過去愛他,現在雖情根已斷,但本能仍舊愛他。你為何不去找現在佛和過去佛,卻捨近求遠,來雪竇山尋一個未來的我?」
三千世界之大,諸佛無量,互相供養恭敬,力量無邊,皆為各星宿出世,也各司其職,自是要求也求個準路。
隻見容千戟背扛一斬龍戟,行動略有遲緩,聽完此問,麵色倒是從容。
「三千世界之大,過去可拋,現在已知,唯獨未來最不可知。」
容千戟喉頭不知為何哽咽起來,他感覺到一股力量衝破了他的背脊一般,炙熱滾燙,咬著牙繼續道:「但,我隻一事最看得通透……」
他緩抬起頭,不卑不亢,目帶恭敬,眼底之色純澈非常。
「便是會愛他千萬載,即便生世再不相見。」
1引自吳昌齡《辰鉤月》。
第二十八章 最相思
黎明欲曉,須彌山山林之中,驚起無數飛鳥。
佛界無邊無際,三千世界圍繞須彌山為中心,旁邊九山八海,雪竇山便是其一。
現下彌勒佛發菩提之心,震得佛界一聲巨響,有如洪鍾擊山,萬丈雲煙自雪竇山升騰而起,奪目非常,隱約有龍吟聲破層而出……
天宮牽連著略有震感,眾神歸位,仔細判斷後確認那聲音從佛界傳來,幾乎無人敢輕舉妄動!
仙侍小兵們隻道是哪處的龍又……
可如今三界之內,還能吟嘯自如,有靈識的龍,不就隻剩龍王一條了麽?
這世間隻剩那一虎一龍,便再無其他了。
天宮眾仙震驚之色精彩紛呈,暫且不提。
容千戟化龍騰空越過佛界虛空,折返回須彌山,路程漫長且疲倦。
約莫過了好幾個時辰,他才落到那須彌山的山腳,抬頭望去,發現這山體已高出湖麵八萬四千由旬1,山直無曲,華草繁錦,山腰圍一圈雲霞,乍一看,倒有些像天界的靈山。
方才未來佛大慈大悲,以發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助他了化此難。
仙姑語畢,見容千戟隱痛的神色,略有不忍,但仍把話說了完:「如此天地神兵……」
「它為你成刃,為你鋒利,為你破碎,又為你沉入海底!」
容千戟全身一震,震得海麵高漲幾分,他都未聽得仙姑繼續講,離恨天之上忽地雷雨晦冥,龍吟哀號。
一條通體羊脂玉白般的神龍,雙翼交纏,盤旋入水。
他猛地一頭紮進海裏,潛入深淵,要去探那把斬龍戟,似是發了狠一般,定要把那物件給找出來!
夜裏,離恨天風雨交加數時,待晨星落下,人間長安城的打更到了數三,容千戟於寒涼海水之中浸泡許久,才縱身出水,騰於空中。
他以尾翼攪起一寸長兵器。
那兵器出海,再露鋒芒,隻見青鋒乍現,裂痕四起,乃是那天地神凶,白虎將軍的斬龍戟。
仙姑見了那神器,有如見將軍麵,不禁嘆道:「神仙縱是有通天的本領,也逃不過這一劫。」
她低下眉眼來,以指端去撥弄跟前秦箏。
「可笑這世間千百種結局……唯生離最難相忘。」仙姑道。
「這並非結局,」容千戟道,「不過是插曲。」
語畢,容千戟謝過仙姑指點,化回人形,將那斬龍戟用一捆大紅綢包裹起來,背於肩上,回身望過這灌愁海無邊無際。
他忽然明白為何這處名曰「離恨天」,又何為「灌愁海」,又為何專掌情愛風月。
欲望養情,有情則傷,傷則愛別離,則求不得。
憂愁倒灌,匯集成海,此等感情又非仙人應所得,處三十三重天的頂端,便是為給眾仙神告誡……愛如持炬,輕易碰不得。
風一吹,那火便會燒手。
當龍王的身影消失在灌愁海盡頭時,仙姑起身,拂袖又召回了迷霧掩蓋波濤,心道這便是世人眼中的情愛妄斷。
永遠都在迷局之中,洶湧澎湃。
離恨天之上,無非是佛法無邊。
萬物色像,日月虛空……佛法常講因愛故生怖,無愛便無憂無怖,可容千戟不認同。
他想起冥界陰間,亡靈進入輪迴之時要上那還魂崖,在橋上飲過孟婆湯,區區一碗湯就能忘卻前塵舊事?他不信。
在他的意識裏,人都來自愛中,最終也會回到愛裏。
須彌山距離恨天並不遠。
今日是最後一日,重斷鎮壓在須彌山之下,燃燈佛也算做過自己的幾日師尊……如今得趕在天亮之前抵達佛界。
容千戟騰雲而起,在空中摸索了來路,終是選擇了前往雪竇山。
雪竇山也在那三界之外,路途遙遠,一路他掠過日月星辰,見山川長河,忽然覺得場景如此熟悉,像是有誰也曾帶他領略過一番頂端的景色。
會是重斷嗎?容千戟一顆心跳得極快。
容千戟尋到未來佛時,後者正在雪竇山之上的千丈岩邊,周遭佛光普照,身披袈裟,左手撚了佛珠,化形為布袋和尚,望著他笑。
這未來佛乃彌勒佛,量大福大,可容天下難容之事,容千戟年幼時見過他幾回。
彌勒佛聽完他的來意,撥弄垂肩雙耳,笑問道:「你過去愛他,現在雖情根已斷,但本能仍舊愛他。你為何不去找現在佛和過去佛,卻捨近求遠,來雪竇山尋一個未來的我?」
三千世界之大,諸佛無量,互相供養恭敬,力量無邊,皆為各星宿出世,也各司其職,自是要求也求個準路。
隻見容千戟背扛一斬龍戟,行動略有遲緩,聽完此問,麵色倒是從容。
「三千世界之大,過去可拋,現在已知,唯獨未來最不可知。」
容千戟喉頭不知為何哽咽起來,他感覺到一股力量衝破了他的背脊一般,炙熱滾燙,咬著牙繼續道:「但,我隻一事最看得通透……」
他緩抬起頭,不卑不亢,目帶恭敬,眼底之色純澈非常。
「便是會愛他千萬載,即便生世再不相見。」
1引自吳昌齡《辰鉤月》。
第二十八章 最相思
黎明欲曉,須彌山山林之中,驚起無數飛鳥。
佛界無邊無際,三千世界圍繞須彌山為中心,旁邊九山八海,雪竇山便是其一。
現下彌勒佛發菩提之心,震得佛界一聲巨響,有如洪鍾擊山,萬丈雲煙自雪竇山升騰而起,奪目非常,隱約有龍吟聲破層而出……
天宮牽連著略有震感,眾神歸位,仔細判斷後確認那聲音從佛界傳來,幾乎無人敢輕舉妄動!
仙侍小兵們隻道是哪處的龍又……
可如今三界之內,還能吟嘯自如,有靈識的龍,不就隻剩龍王一條了麽?
這世間隻剩那一虎一龍,便再無其他了。
天宮眾仙震驚之色精彩紛呈,暫且不提。
容千戟化龍騰空越過佛界虛空,折返回須彌山,路程漫長且疲倦。
約莫過了好幾個時辰,他才落到那須彌山的山腳,抬頭望去,發現這山體已高出湖麵八萬四千由旬1,山直無曲,華草繁錦,山腰圍一圈雲霞,乍一看,倒有些像天界的靈山。
方才未來佛大慈大悲,以發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助他了化此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