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秋按照玩家們的意見準備進入四川直接進攻葉思曼的茅麓山根據地,然後他發現了一個問題,湖廣四川交界這些地方地勢很難走,而且直接自湖廣進入四川的話很容易被發現。
於是,陳秋和玩家們商量了一陣,做出了一個決定:
那就是玩家們先進入陝西,再從陝西進入四川。
當然,這樣走路程肯定會比較遠,而且會與明軍脫節。
當然,陳秋擔心明軍脫節不是因為擔心無法和明軍進行配合作戰:
陳秋不需要明軍進行配合作戰,他擔心的是明軍會被葉思曼殲滅:
這個遊戲npc掛了可不會刷新,要是一下子被幹掉太多明軍,關內戰場就完了。
想了一陣,考慮到自己離開之後勳陽府多半得丟,陳秋先下令讓駐紮在竹溪的馬科去和洪承疇他們匯合,然後宣布湖廣戰場由洪承疇全麵負責。
於是,反攻襄陽不成隻能退回宜城的洪承疇終於收到了陳秋的指令:
“湖廣各部官軍皆由洪督師節製,諸部官軍不要急於收複失地,把守住荊州府即可,等安東鎮自長江順流而下,則剿寇大業必成。”
接著,陳秋又說明了他的作戰計劃:
他會直接進入四川打掉葉思曼的老巢,接著再順流而下重新進入湖廣。
對於陳秋這腦洞大開跑去四川的作戰部署,洪承疇驚得是目瞪口呆:
這是一個能在遼東連續打出大勝的指揮官做出的決策嗎?
怎麽看上去像是某個人在地圖上看了一眼就腦洞大開的產物…
如果陳秋能聽到此時洪承疇的話,他就會告訴洪承疇,“你還真是個天才,這都被你猜到了。”
雖然對於陳秋選擇去四川這個作戰部署相當無語,但洪承疇沒有辦法,他又無法幹涉陳秋的選擇,隻能召來左良玉,向他說了陳秋的指令。
左良玉對於陳秋跑去四川也是相當驚訝,在他看來,大老遠跑去四川攻打對方在山間建立的營寨,這不是傻子嗎?
“陳總督,這…”
左良玉忍住了話頭,隨即看向洪承疇,“洪督師,既然陳總督選擇去四川,那我們現在要怎麽做?”
“先看看勳陽還在不在,在的話趕回勳陽,不在的話就去荊州。”
洪承疇說完之後感覺自己頭都要炸了,他不知為何有種很不好的預感,自己的一世英名可能就要毀在湖廣了…
左良玉咬咬牙,說道,“督師,我有個建議,除了勳陽,我們還得打聽一下襄王的情況。”
洪承疇愣了一下,隨即點點頭,說道,“如果襄王沒死的話就和偽漢談談,隻要能把襄王贖出來,一切都好說。”
左良玉隨即派人去打聽情況,不多時,湖廣巡撫方孔昭也派人前來和洪承疇接洽:
方孔昭剛調任湖廣巡撫時間並不久,隻不過他比較倒黴,到任之後收到的全是壞消息:
一開始是張獻忠和羅汝才在湖廣到處亂竄,接著是襄陽和勳陽這兩個重要城池多次易手,現在更是不得了:
又襄陽淪陷了不說,襄陽城中的襄王居然被俘虜了!
要是襄王被殺了那就麻煩了。
於是方孔昭隨即派人聯係洪承疇,意思隻有一個:
隻要能把襄王贖出來,對方要多少都行。
至於洪承疇和方孔昭為何都默契地認定襄王沒死,原因很簡單:
如果襄王死了的話這會消息早已漫天飛舞了…
不久之後,打探消息的人給洪承疇和左良玉報告了情況:
好消息是襄王確實沒有死,對方也有意就贖走襄王一事進行談判。
壞消息則是在陳秋率領軍隊離開勳陽之後,勳陽果然丟了,現在勳陽和襄陽已經被對手連城一片了。
洪承疇暫時已經沒有精力去研究接下來的戰略形勢了,而去研究了也沒用:
明軍的戰力就這樣,戰局怎樣發展完全取決於兩個陣營玩家們的選擇。
所以洪承疇的首要目標就是把襄王撈出來,於是他趕緊又派使者去襄陽和襄陽城中的義軍陣營玩家進行談判。
談判一開始,義軍陣營玩家便拋出了一個問題:
“一個藩王值多少錢?”
使者嘴角抽了抽,心道這也太直接了,而且某種意義上這個問題還真不好回答。
明朝藩王是一種比較奇特的存在,一方麵他們很有錢,但另一方麵他們的政治地位其實不高:
別的不說,明廷長期拖欠藩王們根據大明律應得的俸祿,藩王們也沒什麽辦法。
另一方麵,藩王們又關乎朝廷的臉麵,曆史上每次藩王出事都會牽連一堆官員,而張獻忠在曆史上襲擊襄陽的動機也是想借襄王首級除掉楊嗣昌。
所以思考了半天之後,使者把問題扔回給對手:
“你們願意出多少?先說好,官府府庫有限,你們硬是要獅子大開口的話那就沒必要談了。”
義軍陣營玩家隨即說道,“我聽說江南一個藝妓贖身費都要三千兩白銀,藩王的等級比藝妓高多了,三百萬兩白銀如何?”
使者當即反駁道,“三百萬太離譜了,朝廷每年遼餉不過四百萬兩白銀,這個數字恕我們難以接受。”
義軍陣營玩家可不會被使者的話所糊弄,大明稅款確實不多,但他們可以去敲竹杠呀,反正偶爾一兩次士紳大戶們也不會造反。
於是義軍陣營玩家說道,“這事你說了不算,你去和能說了算的人講,三百萬兩白銀換一個藩王不虧了。”
使者還想說什麽的時候被義軍陣營玩家打斷:
“最多這樣,可以不用全用白銀,我們允許你們用糧食,鐵器,木料這些物資來衝抵白銀,就這樣,你把我們的意思傳達給能做主的人吧。”
使者無奈,隻好返回宜城,把消息和洪承疇說了,洪承疇皺了皺眉頭,三百萬白銀可是大數字,不過…
洪承疇決定把鍋甩給方孔昭,他讓使者把消息帶給方孔昭,看看方孔昭的意思再說。
在使者即將離開的時候,洪承疇叫住了使者,補充了一句:
“讓方巡撫想清楚了,現在可不是能惹毛偽漢的時候。”
於是,陳秋和玩家們商量了一陣,做出了一個決定:
那就是玩家們先進入陝西,再從陝西進入四川。
當然,這樣走路程肯定會比較遠,而且會與明軍脫節。
當然,陳秋擔心明軍脫節不是因為擔心無法和明軍進行配合作戰:
陳秋不需要明軍進行配合作戰,他擔心的是明軍會被葉思曼殲滅:
這個遊戲npc掛了可不會刷新,要是一下子被幹掉太多明軍,關內戰場就完了。
想了一陣,考慮到自己離開之後勳陽府多半得丟,陳秋先下令讓駐紮在竹溪的馬科去和洪承疇他們匯合,然後宣布湖廣戰場由洪承疇全麵負責。
於是,反攻襄陽不成隻能退回宜城的洪承疇終於收到了陳秋的指令:
“湖廣各部官軍皆由洪督師節製,諸部官軍不要急於收複失地,把守住荊州府即可,等安東鎮自長江順流而下,則剿寇大業必成。”
接著,陳秋又說明了他的作戰計劃:
他會直接進入四川打掉葉思曼的老巢,接著再順流而下重新進入湖廣。
對於陳秋這腦洞大開跑去四川的作戰部署,洪承疇驚得是目瞪口呆:
這是一個能在遼東連續打出大勝的指揮官做出的決策嗎?
怎麽看上去像是某個人在地圖上看了一眼就腦洞大開的產物…
如果陳秋能聽到此時洪承疇的話,他就會告訴洪承疇,“你還真是個天才,這都被你猜到了。”
雖然對於陳秋選擇去四川這個作戰部署相當無語,但洪承疇沒有辦法,他又無法幹涉陳秋的選擇,隻能召來左良玉,向他說了陳秋的指令。
左良玉對於陳秋跑去四川也是相當驚訝,在他看來,大老遠跑去四川攻打對方在山間建立的營寨,這不是傻子嗎?
“陳總督,這…”
左良玉忍住了話頭,隨即看向洪承疇,“洪督師,既然陳總督選擇去四川,那我們現在要怎麽做?”
“先看看勳陽還在不在,在的話趕回勳陽,不在的話就去荊州。”
洪承疇說完之後感覺自己頭都要炸了,他不知為何有種很不好的預感,自己的一世英名可能就要毀在湖廣了…
左良玉咬咬牙,說道,“督師,我有個建議,除了勳陽,我們還得打聽一下襄王的情況。”
洪承疇愣了一下,隨即點點頭,說道,“如果襄王沒死的話就和偽漢談談,隻要能把襄王贖出來,一切都好說。”
左良玉隨即派人去打聽情況,不多時,湖廣巡撫方孔昭也派人前來和洪承疇接洽:
方孔昭剛調任湖廣巡撫時間並不久,隻不過他比較倒黴,到任之後收到的全是壞消息:
一開始是張獻忠和羅汝才在湖廣到處亂竄,接著是襄陽和勳陽這兩個重要城池多次易手,現在更是不得了:
又襄陽淪陷了不說,襄陽城中的襄王居然被俘虜了!
要是襄王被殺了那就麻煩了。
於是方孔昭隨即派人聯係洪承疇,意思隻有一個:
隻要能把襄王贖出來,對方要多少都行。
至於洪承疇和方孔昭為何都默契地認定襄王沒死,原因很簡單:
如果襄王死了的話這會消息早已漫天飛舞了…
不久之後,打探消息的人給洪承疇和左良玉報告了情況:
好消息是襄王確實沒有死,對方也有意就贖走襄王一事進行談判。
壞消息則是在陳秋率領軍隊離開勳陽之後,勳陽果然丟了,現在勳陽和襄陽已經被對手連城一片了。
洪承疇暫時已經沒有精力去研究接下來的戰略形勢了,而去研究了也沒用:
明軍的戰力就這樣,戰局怎樣發展完全取決於兩個陣營玩家們的選擇。
所以洪承疇的首要目標就是把襄王撈出來,於是他趕緊又派使者去襄陽和襄陽城中的義軍陣營玩家進行談判。
談判一開始,義軍陣營玩家便拋出了一個問題:
“一個藩王值多少錢?”
使者嘴角抽了抽,心道這也太直接了,而且某種意義上這個問題還真不好回答。
明朝藩王是一種比較奇特的存在,一方麵他們很有錢,但另一方麵他們的政治地位其實不高:
別的不說,明廷長期拖欠藩王們根據大明律應得的俸祿,藩王們也沒什麽辦法。
另一方麵,藩王們又關乎朝廷的臉麵,曆史上每次藩王出事都會牽連一堆官員,而張獻忠在曆史上襲擊襄陽的動機也是想借襄王首級除掉楊嗣昌。
所以思考了半天之後,使者把問題扔回給對手:
“你們願意出多少?先說好,官府府庫有限,你們硬是要獅子大開口的話那就沒必要談了。”
義軍陣營玩家隨即說道,“我聽說江南一個藝妓贖身費都要三千兩白銀,藩王的等級比藝妓高多了,三百萬兩白銀如何?”
使者當即反駁道,“三百萬太離譜了,朝廷每年遼餉不過四百萬兩白銀,這個數字恕我們難以接受。”
義軍陣營玩家可不會被使者的話所糊弄,大明稅款確實不多,但他們可以去敲竹杠呀,反正偶爾一兩次士紳大戶們也不會造反。
於是義軍陣營玩家說道,“這事你說了不算,你去和能說了算的人講,三百萬兩白銀換一個藩王不虧了。”
使者還想說什麽的時候被義軍陣營玩家打斷:
“最多這樣,可以不用全用白銀,我們允許你們用糧食,鐵器,木料這些物資來衝抵白銀,就這樣,你把我們的意思傳達給能做主的人吧。”
使者無奈,隻好返回宜城,把消息和洪承疇說了,洪承疇皺了皺眉頭,三百萬白銀可是大數字,不過…
洪承疇決定把鍋甩給方孔昭,他讓使者把消息帶給方孔昭,看看方孔昭的意思再說。
在使者即將離開的時候,洪承疇叫住了使者,補充了一句:
“讓方巡撫想清楚了,現在可不是能惹毛偽漢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