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莫最近很忙。
到了年末, 諸事繁忙,出入皇城的人和物大幅增多, 營中眾人因為新年將近人心也有所懈怠,時不時就要出些小岔子, 所以他近來在各處都盯得很久,就怕有個鬆懈處被人鑽了空子。
除了日常防務,年末祭祖大典新年中皇帝將要參加的各項典禮的防護事宜都需要早早做好準備,要處理的事情有一大堆,天天忙到三更半夜依然覺得時間不夠用。
還好,皇帝這次沒有哄他,終於在二十一那日把他的人還給了他。
衛衍這個時候能夠回來聽命理事, 讓他小小鬆了一口氣。雖然衛衍資曆尚淺經驗不多還派不上什麽大用場, 但是忙成這樣的時候多個人跑跑腿處理處理瑣事總是好的,再說衛衍巡查嚴苛明察秋毫賞罰分明的聲名在外,用來嚇唬嚇唬那些因年關臨近而心思浮動的兔崽子特別好用。
而且,近衛營的事情, 就本質上而言並不是很難, 很多事都是循例而行,做事的人不需要多麽聰明伶俐,隻要腦子不是太笨,很多事跟著做了一遍,有了具體的經驗日後也就會了。
沈莫身負教導衛衍的職責,自然要費些心思教他,這些日子他盡量帶著衛衍, 將這些事情的流程從頭到尾梳理了一遍,重點之處又多加提點,隨後命他去處理一些具體的事項,順便考察考察他的辦事能力。
總的來說,衛衍這個人的確不懂取巧之道,不過真要說他笨實際上笨不到哪裏去,做事有板有眼細致有條理,該注意到的地方都能注意到,除了有些世家子弟慣有的小毛病,欠缺的不過就是資曆經驗這些經過曆練可以彌補的東西。
話又說回來,其實做近衛的,能不能幹無所謂,最主要的是,他做事能讓人放心。其他人放不放心其實也是無所謂的,最主要的是能讓皇帝放心。皇帝的放心,是別人求也求不來的恩典,饒是其他人聰明伶俐又如何,若皇帝覺得不放心就算再有才能也沒有意義。但是這份信任,衛衍卻輕易得到了,反過來說這也是他的長處吧。
時間就在忙亂中過去,到了十二月二十五那日,沈莫帶著衛衍等人去和柳太傅敲定二十八祭祖那日最後的一些細節問題。
“大統領怎麽不勸勸陛下,就由著陛下這般胡鬧?”等所有的事情都商議完了,柳太傅卻冒出了這句話,顯然對沈大統領在此事上保持沉默意見非常大。
“太傅這話說得就奇怪了。自古以來內外有別,沈某身為內臣,隻該著眼於內務,國事當由諸位大人操心才是。”沈莫不動聲色地喝著茶,他的太極推手顯然學得非常精湛,將柳太傅的抱怨輕鬆擋了回去。
他說這是國事,柳太傅難道還能說,不對,這是皇家內務?如果這算皇家內務,那他們這些朝臣去管皇帝內務豈不是手伸得太長了?
沈莫隻用一句話,就堵住了柳太傅的嘴,讓他不能再說什麽。
其實,皇帝的後宮之事到底是皇家內務還是國家大事向來是件扯皮的事。永遠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需要的時候爭來搶去,不需要的時候踢來推去,全都由著眾人的嘴皮子說。
沈莫始終認為,每個人努力做好自己的份內事就是恪盡職責效忠皇帝了,至於要去操心那些份外事的人通常都是吃飽了撐的閑得慌,沒事要去找事做。再說皇帝的後宮之事向來有著無數利益糾葛在裏麵,相關者要去操心理所當然,無關者又何苦要去操那份閑心,反正他又沒有女兒打算送入後宮,去操心這個是嫌自己現在還不夠忙嗎,所以他向來是堅決地不肯去趟這種渾水。
而且,說到胡鬧,皇帝雖然年輕,胡鬧的時候也是有的,但是沈莫卻不覺得此事皇帝是在胡鬧,以前就說過,他對皇帝是不是在胡鬧的定義與別人有所不同,所以對於柳太傅的抱怨,他一點都不以為然。
“這事你也不要在陛下麵前多嘴。咱們身為近衛,好好護著陛下的安全就是了,不必去操心那些不該操心的事。”等談完事出了門,沈莫就對衛衍說道。
經過柳太傅的提醒,他突然想到也該在這事上提點衛衍一聲,免得他呆頭呆腦地在皇帝麵前亂說話,惹得皇帝生氣了再隨便將他往哪個角落扔個一年半載的。
<a id="ads" href="http:///"></a>
他倒不是擔心衛衍的安危,而是衛衍繼續這麽時不時失蹤一段時間,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他對衛衍的教導哪天才能到盡頭?
皇帝有興趣和衛衍這麽玩,他可沒興趣奉陪。
“屬下不明白大統領說的是什麽事?”衛衍聽沈大統領和柳太傅在那裏說了半天,他就聽到他們在說這事那事的,根本就不知道他在指什麽事。
沈莫看他一臉茫然的樣子,顯然是真的不知道他們在說什麽事。以衛衍與皇帝的親密關係,本應該早就知道這件事的,那麽他不知道的原因隻有一個——皇帝不希望他知道。沈莫略想了想,也就明白了皇帝的用意。
這個世上從來不缺敢於在君王麵前直言不諱、據理力爭的諍臣,很多君王在大多數情況下也會做出樂於納取諍言的姿態,但是在君意已決的時候,能用諍言改變君王意誌的臣子自古以來也沒有幾個。
皇帝自幼就不是一個能被旁人輕易左右的人,特別是在皇帝親政以後,能以一己之力改變君王意誌的人基本上不存在。就算尊貴如太後,在皇帝親政以後也在小心地避開這個忌諱,就算皇帝做的事讓她不悅,她也隻會旁敲側擊小心提點幾句,而不會直接插手。說到底,君王的意誌不容任何人左右這樣的觀點就是太後自幼灌輸給皇帝的,自然不會自己去開那個頭破壞。
不過,這世上還是有人能夠改變皇帝的決定的,或者說,就算一時改變不了也能讓皇帝猶豫不決的。沈莫可以確定眼前的人就是一個。皇帝大概也是隱約明白了這一點,才會在事發前早早將人關起來,直接將他與那些事隔開來,並且直到現在還將那些事瞞著他。什麽都不知道就不會隨便開口,不開口就避免了讓皇帝為難。皇帝果然是未雨綢繆到了極點。
“不明白就算了,反正你馬上就會知道的。”既然皇帝是這樣的打算,沈莫肯定不會再多說什麽。
衛衍還是聽不懂沈大統領的話,不過他那點小小的好奇心很快就被一大堆瑣事磨得一幹二淨,也就沒心思去探究到底是怎麽一回事了。
十二月二十八那日,衛衍早早就到了宗廟,合著眾人最後檢查了一遍各處的防務。待會兒皇帝要帶領文武百官宗室諸王祭告天地祖宗,整個皇朝最有權勢的人都將匯聚在此,安全方麵不允許有一點錯失。
宗廟外麵三條街內皆有禁軍布防,裏麵更是五步一崗十步一哨,兩邊屋頂的高處都有弩弓手隱在暗處,這些都是例行的布置,還有一些暗中的布置連衛衍都不清楚。皇帝的防務有兩大部分組成,明衛那邊有沈大統領負責,至於暗衛,到底有哪些人,除了皇帝之外大概誰都說不清,或者是某個路人,或者是某個官員,都有可能。
衛衍巡視完例行的布置後,就候在官員進入的邊門看人檢查。近衛營一向被朝臣指責為跋扈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這個,就算是一品大員宗室親王,要進這個門也得被他們徹底搜身,沒有一絲通融。
今日這樣的大場麵,當然會有幾個自恃身份忍不下這口氣要拿那幾個搜身的近衛做筏子的官員,不過後來看到衛衍沒有表情地站在那邊,都收斂了不少。若論聖寵,如今誰都比不上這位剛被貶過回來後聖寵依舊的一等侍衛。何況外臣要與得寵的內臣鬥,是怎麽都討不到好處的。
衛衍並不知道他現在已經有了震懾別人讓人不敢輕舉妄動的架勢,雖然他借的是皇帝的威勢,但是也讓人不敢小覷。其實他今天站在這裏隻是因為沈大統領對他說過,在聖駕到來前這裏是最關鍵的地方,讓他有空多用點心思在這裏,所以他空下來就來這裏看著了。
至於沒有表情,除了偶爾會有認識的世伯世兄路過需要打聲招呼,其他人他又不認識,幹嘛要對人笑臉相迎?
抱著這種想法,衛衍自然是麵無表情地盯著那些依次入內的官員,他那目光深沉不苟言笑的模樣愣是讓經常會有摩擦出現的檢查之地順暢起來,比預計的時辰早了許多就完事了。
官員們入了場,又等了一會兒,聖駕到了。百官迎了聖駕,等欽天監卜算的吉時一到,皇帝就帶著眾人開始祭拜天地祖宗。祭祖大典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盛典,中間的種種繁瑣禮節不必去細說。
隻說皇帝念完了祭文以後按照常規應帶著眾官再次行禮,不過皇帝今日並沒有按往年的規矩來,念完祭文以後又有內侍捧上了一卷黃綾。
眾人雖然不解這儀式怎麽與往年有所不同,不過隻跪在下麵用眼神交流,倒也不敢喧嘩,隻等著皇帝念那黃綾上的內容。
然後,眾臣很快因聽到的東西傻了眼,待回過神來後再也忍不住,小聲交談起來,有幾個大臣公然出聲反對:
“陛下,此事萬萬不可。”
黃綾前麵的內容還算正常,皇帝不過是祭告一下他要納妃,然後念了一下此次要冊封的“貴德賢”三妃的名字,此事雖然不合禮儀,不過鄭重禱告天地祖宗,也算是對三妃的恩寵。三妃以後的內容才讓人驚悚,皇帝因帝後伉儷情深,今為皇嗣而納妃,深感有愧於後,遂向天地祖宗為誓,自此以後,永不納妃。
聽到這裏,下麵眾臣喧嘩起來,不過馬上就有近衛過來,將帶頭喧嘩的幾個拖了下去,剩下的人雖然不滿還是乖乖安靜下來了。畢竟,擾亂祭祖大典這樣的罪名誰都擔當不起。而且,看場中的形勢,皇帝的那幾位近臣重臣顯然都是知曉此事的,肯定早已做了種種準備。
在這樣的重重彈壓之下,天熙二年的祭祖大典中間雖然產生了一點混亂,最後勉強算得上順利完成。
不過,祭祖大典結束了,不等於事情就完結了,熱鬧顯然才剛剛開始。
大典後,都察院第一個針對此事發難。禦史大夫帶領手下各禦史當天下午就跪在了乾清門前,言此舉不合祖宗家法,懇請皇帝收回誓言。
皇帝沒有召見他們,隻是派了內侍來問話:君無戲言,更何況朕是在天地祖宗前發的誓言,請問諸位大人朕該如何收回?
禮部尚書謝正德,也就是皇後謝氏的父親,在祭祖完成以後就請求皇帝召見,皇帝是在傍晚的時候才召見的他。君臣二人具體說了什麽無人知道,後來有風聲傳出,說謝尚書在皇帝寢殿前跪了一夜,至天明才被人送回府中。
至於其他的朝臣,因二十八那日已經封朝,沒有皇帝召見根本就見不到皇帝,除了上些對皇帝來說無關痛癢的折子之外,就算想要勸諫也是無從下手。
眾人都以為太後會因此事去訓斥皇帝,不過太後聽說後卻隻是歎了口氣,什麽話都沒說。
到了年末, 諸事繁忙,出入皇城的人和物大幅增多, 營中眾人因為新年將近人心也有所懈怠,時不時就要出些小岔子, 所以他近來在各處都盯得很久,就怕有個鬆懈處被人鑽了空子。
除了日常防務,年末祭祖大典新年中皇帝將要參加的各項典禮的防護事宜都需要早早做好準備,要處理的事情有一大堆,天天忙到三更半夜依然覺得時間不夠用。
還好,皇帝這次沒有哄他,終於在二十一那日把他的人還給了他。
衛衍這個時候能夠回來聽命理事, 讓他小小鬆了一口氣。雖然衛衍資曆尚淺經驗不多還派不上什麽大用場, 但是忙成這樣的時候多個人跑跑腿處理處理瑣事總是好的,再說衛衍巡查嚴苛明察秋毫賞罰分明的聲名在外,用來嚇唬嚇唬那些因年關臨近而心思浮動的兔崽子特別好用。
而且,近衛營的事情, 就本質上而言並不是很難, 很多事都是循例而行,做事的人不需要多麽聰明伶俐,隻要腦子不是太笨,很多事跟著做了一遍,有了具體的經驗日後也就會了。
沈莫身負教導衛衍的職責,自然要費些心思教他,這些日子他盡量帶著衛衍, 將這些事情的流程從頭到尾梳理了一遍,重點之處又多加提點,隨後命他去處理一些具體的事項,順便考察考察他的辦事能力。
總的來說,衛衍這個人的確不懂取巧之道,不過真要說他笨實際上笨不到哪裏去,做事有板有眼細致有條理,該注意到的地方都能注意到,除了有些世家子弟慣有的小毛病,欠缺的不過就是資曆經驗這些經過曆練可以彌補的東西。
話又說回來,其實做近衛的,能不能幹無所謂,最主要的是,他做事能讓人放心。其他人放不放心其實也是無所謂的,最主要的是能讓皇帝放心。皇帝的放心,是別人求也求不來的恩典,饒是其他人聰明伶俐又如何,若皇帝覺得不放心就算再有才能也沒有意義。但是這份信任,衛衍卻輕易得到了,反過來說這也是他的長處吧。
時間就在忙亂中過去,到了十二月二十五那日,沈莫帶著衛衍等人去和柳太傅敲定二十八祭祖那日最後的一些細節問題。
“大統領怎麽不勸勸陛下,就由著陛下這般胡鬧?”等所有的事情都商議完了,柳太傅卻冒出了這句話,顯然對沈大統領在此事上保持沉默意見非常大。
“太傅這話說得就奇怪了。自古以來內外有別,沈某身為內臣,隻該著眼於內務,國事當由諸位大人操心才是。”沈莫不動聲色地喝著茶,他的太極推手顯然學得非常精湛,將柳太傅的抱怨輕鬆擋了回去。
他說這是國事,柳太傅難道還能說,不對,這是皇家內務?如果這算皇家內務,那他們這些朝臣去管皇帝內務豈不是手伸得太長了?
沈莫隻用一句話,就堵住了柳太傅的嘴,讓他不能再說什麽。
其實,皇帝的後宮之事到底是皇家內務還是國家大事向來是件扯皮的事。永遠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需要的時候爭來搶去,不需要的時候踢來推去,全都由著眾人的嘴皮子說。
沈莫始終認為,每個人努力做好自己的份內事就是恪盡職責效忠皇帝了,至於要去操心那些份外事的人通常都是吃飽了撐的閑得慌,沒事要去找事做。再說皇帝的後宮之事向來有著無數利益糾葛在裏麵,相關者要去操心理所當然,無關者又何苦要去操那份閑心,反正他又沒有女兒打算送入後宮,去操心這個是嫌自己現在還不夠忙嗎,所以他向來是堅決地不肯去趟這種渾水。
而且,說到胡鬧,皇帝雖然年輕,胡鬧的時候也是有的,但是沈莫卻不覺得此事皇帝是在胡鬧,以前就說過,他對皇帝是不是在胡鬧的定義與別人有所不同,所以對於柳太傅的抱怨,他一點都不以為然。
“這事你也不要在陛下麵前多嘴。咱們身為近衛,好好護著陛下的安全就是了,不必去操心那些不該操心的事。”等談完事出了門,沈莫就對衛衍說道。
經過柳太傅的提醒,他突然想到也該在這事上提點衛衍一聲,免得他呆頭呆腦地在皇帝麵前亂說話,惹得皇帝生氣了再隨便將他往哪個角落扔個一年半載的。
<a id="ads" href="http:///"></a>
他倒不是擔心衛衍的安危,而是衛衍繼續這麽時不時失蹤一段時間,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他對衛衍的教導哪天才能到盡頭?
皇帝有興趣和衛衍這麽玩,他可沒興趣奉陪。
“屬下不明白大統領說的是什麽事?”衛衍聽沈大統領和柳太傅在那裏說了半天,他就聽到他們在說這事那事的,根本就不知道他在指什麽事。
沈莫看他一臉茫然的樣子,顯然是真的不知道他們在說什麽事。以衛衍與皇帝的親密關係,本應該早就知道這件事的,那麽他不知道的原因隻有一個——皇帝不希望他知道。沈莫略想了想,也就明白了皇帝的用意。
這個世上從來不缺敢於在君王麵前直言不諱、據理力爭的諍臣,很多君王在大多數情況下也會做出樂於納取諍言的姿態,但是在君意已決的時候,能用諍言改變君王意誌的臣子自古以來也沒有幾個。
皇帝自幼就不是一個能被旁人輕易左右的人,特別是在皇帝親政以後,能以一己之力改變君王意誌的人基本上不存在。就算尊貴如太後,在皇帝親政以後也在小心地避開這個忌諱,就算皇帝做的事讓她不悅,她也隻會旁敲側擊小心提點幾句,而不會直接插手。說到底,君王的意誌不容任何人左右這樣的觀點就是太後自幼灌輸給皇帝的,自然不會自己去開那個頭破壞。
不過,這世上還是有人能夠改變皇帝的決定的,或者說,就算一時改變不了也能讓皇帝猶豫不決的。沈莫可以確定眼前的人就是一個。皇帝大概也是隱約明白了這一點,才會在事發前早早將人關起來,直接將他與那些事隔開來,並且直到現在還將那些事瞞著他。什麽都不知道就不會隨便開口,不開口就避免了讓皇帝為難。皇帝果然是未雨綢繆到了極點。
“不明白就算了,反正你馬上就會知道的。”既然皇帝是這樣的打算,沈莫肯定不會再多說什麽。
衛衍還是聽不懂沈大統領的話,不過他那點小小的好奇心很快就被一大堆瑣事磨得一幹二淨,也就沒心思去探究到底是怎麽一回事了。
十二月二十八那日,衛衍早早就到了宗廟,合著眾人最後檢查了一遍各處的防務。待會兒皇帝要帶領文武百官宗室諸王祭告天地祖宗,整個皇朝最有權勢的人都將匯聚在此,安全方麵不允許有一點錯失。
宗廟外麵三條街內皆有禁軍布防,裏麵更是五步一崗十步一哨,兩邊屋頂的高處都有弩弓手隱在暗處,這些都是例行的布置,還有一些暗中的布置連衛衍都不清楚。皇帝的防務有兩大部分組成,明衛那邊有沈大統領負責,至於暗衛,到底有哪些人,除了皇帝之外大概誰都說不清,或者是某個路人,或者是某個官員,都有可能。
衛衍巡視完例行的布置後,就候在官員進入的邊門看人檢查。近衛營一向被朝臣指責為跋扈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這個,就算是一品大員宗室親王,要進這個門也得被他們徹底搜身,沒有一絲通融。
今日這樣的大場麵,當然會有幾個自恃身份忍不下這口氣要拿那幾個搜身的近衛做筏子的官員,不過後來看到衛衍沒有表情地站在那邊,都收斂了不少。若論聖寵,如今誰都比不上這位剛被貶過回來後聖寵依舊的一等侍衛。何況外臣要與得寵的內臣鬥,是怎麽都討不到好處的。
衛衍並不知道他現在已經有了震懾別人讓人不敢輕舉妄動的架勢,雖然他借的是皇帝的威勢,但是也讓人不敢小覷。其實他今天站在這裏隻是因為沈大統領對他說過,在聖駕到來前這裏是最關鍵的地方,讓他有空多用點心思在這裏,所以他空下來就來這裏看著了。
至於沒有表情,除了偶爾會有認識的世伯世兄路過需要打聲招呼,其他人他又不認識,幹嘛要對人笑臉相迎?
抱著這種想法,衛衍自然是麵無表情地盯著那些依次入內的官員,他那目光深沉不苟言笑的模樣愣是讓經常會有摩擦出現的檢查之地順暢起來,比預計的時辰早了許多就完事了。
官員們入了場,又等了一會兒,聖駕到了。百官迎了聖駕,等欽天監卜算的吉時一到,皇帝就帶著眾人開始祭拜天地祖宗。祭祖大典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盛典,中間的種種繁瑣禮節不必去細說。
隻說皇帝念完了祭文以後按照常規應帶著眾官再次行禮,不過皇帝今日並沒有按往年的規矩來,念完祭文以後又有內侍捧上了一卷黃綾。
眾人雖然不解這儀式怎麽與往年有所不同,不過隻跪在下麵用眼神交流,倒也不敢喧嘩,隻等著皇帝念那黃綾上的內容。
然後,眾臣很快因聽到的東西傻了眼,待回過神來後再也忍不住,小聲交談起來,有幾個大臣公然出聲反對:
“陛下,此事萬萬不可。”
黃綾前麵的內容還算正常,皇帝不過是祭告一下他要納妃,然後念了一下此次要冊封的“貴德賢”三妃的名字,此事雖然不合禮儀,不過鄭重禱告天地祖宗,也算是對三妃的恩寵。三妃以後的內容才讓人驚悚,皇帝因帝後伉儷情深,今為皇嗣而納妃,深感有愧於後,遂向天地祖宗為誓,自此以後,永不納妃。
聽到這裏,下麵眾臣喧嘩起來,不過馬上就有近衛過來,將帶頭喧嘩的幾個拖了下去,剩下的人雖然不滿還是乖乖安靜下來了。畢竟,擾亂祭祖大典這樣的罪名誰都擔當不起。而且,看場中的形勢,皇帝的那幾位近臣重臣顯然都是知曉此事的,肯定早已做了種種準備。
在這樣的重重彈壓之下,天熙二年的祭祖大典中間雖然產生了一點混亂,最後勉強算得上順利完成。
不過,祭祖大典結束了,不等於事情就完結了,熱鬧顯然才剛剛開始。
大典後,都察院第一個針對此事發難。禦史大夫帶領手下各禦史當天下午就跪在了乾清門前,言此舉不合祖宗家法,懇請皇帝收回誓言。
皇帝沒有召見他們,隻是派了內侍來問話:君無戲言,更何況朕是在天地祖宗前發的誓言,請問諸位大人朕該如何收回?
禮部尚書謝正德,也就是皇後謝氏的父親,在祭祖完成以後就請求皇帝召見,皇帝是在傍晚的時候才召見的他。君臣二人具體說了什麽無人知道,後來有風聲傳出,說謝尚書在皇帝寢殿前跪了一夜,至天明才被人送回府中。
至於其他的朝臣,因二十八那日已經封朝,沒有皇帝召見根本就見不到皇帝,除了上些對皇帝來說無關痛癢的折子之外,就算想要勸諫也是無從下手。
眾人都以為太後會因此事去訓斥皇帝,不過太後聽說後卻隻是歎了口氣,什麽話都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