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兵團穿著標準的法國陸軍製服,但是有某些特別的配件以顯示它的特殊地位。最著名的配件就是白色高頂軍帽,實際上是在製式藍色軍帽外覆蓋上塊白布(有紅色的頂麵和金色的徽章及顎帶)。低階士官和軍官並不戴這種白色的軍帽。檢閱服就是卡其戰鬥服加上一些儀式上的配件。包括飾以紅色流蘇的綠色肩章、白色的條紋和綁腿、藍色的腰帶和白色長手套。他們也佩戴一種綠色領結,而軍官甚至還穿上一件綠色背心。工兵排的成員則圍白色圍巾和攜帶典禮用的斧頭:他們皆被準許留鬍子。
從前,外籍兵團除了在戰爭時期外,並不在法國本土駐紮。在1962年之前,兵團的總部駐紮在西迪?貝勒?阿貝斯(sidi-bel-abbès),阿爾及利亞。現在,一些軍團的單位部署在科西嘉島或海外屬地,而其餘的單位則部署在法國本土的南部。目前軍團總部位於馬賽附近的小城aubagne。
軍團有以下7個團組成:
法國本土
第1騎兵團(1 rec),駐紮於 奧蘭治(orange),機械化騎兵團
第2步兵團(2 rei),駐紮於尼姆(n?mes),
第2工兵團,將被部屬於teau dalbion,
1st foreign regiment (1 re), based in aubagne (legion headquarters),
4th foreign regiment, based in castelnaudary (training);
科西嘉島,
第2傘兵團,駐紮於卡爾維(calvi);
法國海外屬地,
第3步兵團(3 rei),駐紮在法屬蓋亞那,
梅約特特遣隊(dlem),梅約特(mayotte);
非洲
今日存在於法國的外籍兵團是一支全副武裝的部隊,以優良的裝備和健全的組織替法國服務。兵團現今的組織是以擁有10個連的團為基礎,加上一些增加步兵連花費的特殊連(偵搜連、迫擊炮連、輕裝甲連等等)。現今主要單位如下:
第一外籍兵團:駐紮於歐巴涅的卡賽娜維亞諾,該團負責整個兵團的行政事務。它也要負責樂隊,由1連負責管理龐大的訓練營,而且在戰時須撥出3連的兵力以防衛設置於阿比翁高原的中程彈道飛彈(irbm)基地。
第二外籍步兵團:兵力總數達1500人的步兵團駐於科西嘉的波尼法西亞,該團各連都必須輪流至突擊隊和其他特殊學校訓練,而且經常被派到海外分遣隊服役。
第三外籍步兵團:該團於1973年離開馬達加斯加後,便移防至現駐的法屬蓋亞那的庫魯基地。
第四外籍兵團:該團訓練新兵和低階士官(nco);駐紮於法國的卡斯特諾達裏。
第一外籍騎兵團:常駐於奧蘭治,該團是隸屬於法國陸軍第14步兵師的裝甲單位。它包括了3支裝甲車中隊和1支機動步兵連。它也被指定為法國對外幹預部隊的先遣單位之一。
第二外籍傘兵團:常駐於科西嘉的科特,該團包括:團部和4個野戰連。他們以可在24小時之內到達世界上任何指定地點,展開部署作戰的能力而自豪。其中有一個連經常被派遣至第13輕裝甲訓練師。
第五太平洋混合團:中心位於慕若華,太平洋混合團在塔希提島和亞努也有分遣隊。它的任務是對法國位於太平洋的核子試爆場提供安全、通訊和電力的需求。
第六十一兵團工兵混合營:此工兵營是為修建訓練營地而成立的,據說目前正在多爾多涅地區的喀斯石灰岩高原修建工程。該營包括一個外籍步兵連和一個法國陸軍工兵連。
馬約特外籍兵團分遣隊:此分遣隊有兩個連,由一名陸軍中校指揮,駐守在印度洋中的馬約特島。該島是到留尼旺島的中繼站,由250名成員的兵團保護其安全。
法國軍隊
在指揮體製上法國陸軍設兩大司令部:地麵作戰部隊司令部(cfat),地麵支援部隊司令部(cflt)。法國陸軍級別最高的軍官是陸軍參謀長(cemat),現任陸軍參謀長為2006年7月16日上任的bruno.cuche上將。法軍按地區分為五大戰區司令部,即:巴黎戰區司令部、東北戰區司令部、東南戰區司令部、西南戰區司令部、西北戰區司令部。以及四個特遣部隊司令部,即:第1特遣部隊司令部、第2特遣部隊司令部、第3特遣部隊司令部、第4特遣部隊司令部。裝備主戰坦克780餘輛、步戰車380餘輛、120毫米口徑以上火炮790多門、防空飛彈發射架450餘部、直升機410多架。
法軍為實現“量少質精,防禦夠用”的建軍思想,目標是“使一支人數更少的部隊擁有更快的反應能力和更大的殺傷力,從而取得作戰中的優勢”。並從1996年開始決定對軍隊編製實施重大改革,採取了以職業軍人為主、少量誌願服役軍人為輔的縮編原則,逐步以職業軍人取代義務兵,完全實現職業化。目前,現役部隊已縮減到約26萬人。在法國武裝部隊四個軍種中,陸軍規模最大。截止目前,法國陸軍總兵力約17。5萬兵力,其中現役部隊134000人,預備役部隊15500人,文職人員25750人。目前,法國軍隊經過近十年的精簡整編,已具備了在歐洲以外地區獨立遂行作戰任務的能力。
法國陸軍取消了軍、師編製,最新編成的旅是繼承原來的師番號。比如,第2裝甲旅,就是原第2裝甲師。法軍每個旅均有炮兵團,它也是在旅實現了合成兵種作戰。團是單一作戰兵種,歸屬旅的建製。與眾不同的是法國海軍陸戰隊並不歸屬於海軍,而歸屬於陸軍編製。
從前,外籍兵團除了在戰爭時期外,並不在法國本土駐紮。在1962年之前,兵團的總部駐紮在西迪?貝勒?阿貝斯(sidi-bel-abbès),阿爾及利亞。現在,一些軍團的單位部署在科西嘉島或海外屬地,而其餘的單位則部署在法國本土的南部。目前軍團總部位於馬賽附近的小城aubagne。
軍團有以下7個團組成:
法國本土
第1騎兵團(1 rec),駐紮於 奧蘭治(orange),機械化騎兵團
第2步兵團(2 rei),駐紮於尼姆(n?mes),
第2工兵團,將被部屬於teau dalbion,
1st foreign regiment (1 re), based in aubagne (legion headquarters),
4th foreign regiment, based in castelnaudary (training);
科西嘉島,
第2傘兵團,駐紮於卡爾維(calvi);
法國海外屬地,
第3步兵團(3 rei),駐紮在法屬蓋亞那,
梅約特特遣隊(dlem),梅約特(mayotte);
非洲
今日存在於法國的外籍兵團是一支全副武裝的部隊,以優良的裝備和健全的組織替法國服務。兵團現今的組織是以擁有10個連的團為基礎,加上一些增加步兵連花費的特殊連(偵搜連、迫擊炮連、輕裝甲連等等)。現今主要單位如下:
第一外籍兵團:駐紮於歐巴涅的卡賽娜維亞諾,該團負責整個兵團的行政事務。它也要負責樂隊,由1連負責管理龐大的訓練營,而且在戰時須撥出3連的兵力以防衛設置於阿比翁高原的中程彈道飛彈(irbm)基地。
第二外籍步兵團:兵力總數達1500人的步兵團駐於科西嘉的波尼法西亞,該團各連都必須輪流至突擊隊和其他特殊學校訓練,而且經常被派到海外分遣隊服役。
第三外籍步兵團:該團於1973年離開馬達加斯加後,便移防至現駐的法屬蓋亞那的庫魯基地。
第四外籍兵團:該團訓練新兵和低階士官(nco);駐紮於法國的卡斯特諾達裏。
第一外籍騎兵團:常駐於奧蘭治,該團是隸屬於法國陸軍第14步兵師的裝甲單位。它包括了3支裝甲車中隊和1支機動步兵連。它也被指定為法國對外幹預部隊的先遣單位之一。
第二外籍傘兵團:常駐於科西嘉的科特,該團包括:團部和4個野戰連。他們以可在24小時之內到達世界上任何指定地點,展開部署作戰的能力而自豪。其中有一個連經常被派遣至第13輕裝甲訓練師。
第五太平洋混合團:中心位於慕若華,太平洋混合團在塔希提島和亞努也有分遣隊。它的任務是對法國位於太平洋的核子試爆場提供安全、通訊和電力的需求。
第六十一兵團工兵混合營:此工兵營是為修建訓練營地而成立的,據說目前正在多爾多涅地區的喀斯石灰岩高原修建工程。該營包括一個外籍步兵連和一個法國陸軍工兵連。
馬約特外籍兵團分遣隊:此分遣隊有兩個連,由一名陸軍中校指揮,駐守在印度洋中的馬約特島。該島是到留尼旺島的中繼站,由250名成員的兵團保護其安全。
法國軍隊
在指揮體製上法國陸軍設兩大司令部:地麵作戰部隊司令部(cfat),地麵支援部隊司令部(cflt)。法國陸軍級別最高的軍官是陸軍參謀長(cemat),現任陸軍參謀長為2006年7月16日上任的bruno.cuche上將。法軍按地區分為五大戰區司令部,即:巴黎戰區司令部、東北戰區司令部、東南戰區司令部、西南戰區司令部、西北戰區司令部。以及四個特遣部隊司令部,即:第1特遣部隊司令部、第2特遣部隊司令部、第3特遣部隊司令部、第4特遣部隊司令部。裝備主戰坦克780餘輛、步戰車380餘輛、120毫米口徑以上火炮790多門、防空飛彈發射架450餘部、直升機410多架。
法軍為實現“量少質精,防禦夠用”的建軍思想,目標是“使一支人數更少的部隊擁有更快的反應能力和更大的殺傷力,從而取得作戰中的優勢”。並從1996年開始決定對軍隊編製實施重大改革,採取了以職業軍人為主、少量誌願服役軍人為輔的縮編原則,逐步以職業軍人取代義務兵,完全實現職業化。目前,現役部隊已縮減到約26萬人。在法國武裝部隊四個軍種中,陸軍規模最大。截止目前,法國陸軍總兵力約17。5萬兵力,其中現役部隊134000人,預備役部隊15500人,文職人員25750人。目前,法國軍隊經過近十年的精簡整編,已具備了在歐洲以外地區獨立遂行作戰任務的能力。
法國陸軍取消了軍、師編製,最新編成的旅是繼承原來的師番號。比如,第2裝甲旅,就是原第2裝甲師。法軍每個旅均有炮兵團,它也是在旅實現了合成兵種作戰。團是單一作戰兵種,歸屬旅的建製。與眾不同的是法國海軍陸戰隊並不歸屬於海軍,而歸屬於陸軍編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