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個男人走入警局的視頻,在他身後,閃光燈密密麻麻地閃成了一片。
“……關於本次事件,警方表示,相關人員已經接受傳訊。”
孔知了的臉色立刻蒼白到了極點。
作者有話要說: 我說有二更,就是有二更,哪怕很晚……
跟大家交代一下,我明天出國,然後更新時間可能稍微有調整,因為有時差問題,一天沒意外還是六千字,任意時間段掉落,大家注意刷更新。
愛你們哦,看在我出了國還更文的份上,請多多留言,多多愛我。
☆、第六十四章 紐約公敵64
從彼得家離開的時候, 孔知了的臉色沒有任何好轉。
男生匆匆地跟在她身後, 拿了一件自己的外衣披在對方肩上:“你還好嗎?那則新聞怎麽了?你為什麽突然……”
“別問了, 彼得。”孔知了垂著頭, 沒有告訴他。
彼得簡直要急死了,他從沒見過孔知了這副模樣, 垂著嘴角,隨時都要哭出來的樣子, 他一急之下伸手抓住了對方的手腕, 急切地說:“我能幫你,知了,我可以幫你,那是什麽人?你和我說……我一定不說出去。”
“你讓我冷靜一下好嗎,”孔知了揚起眼睛, 黑白分明的眼珠看著對方, 語氣裏隱隱帶著懇求, “我會告訴你的,彼得, 我隻有這一個秘密。”
彼得愣了一下, 忽然意識到對方說的,是他們之間隻有這一個秘密, 當即有些雀躍,但這份雀躍卻出現的不是時候,他隻好點點頭:“等你想說的時候,隨時可以和我說……一定要說!”
孔知了答應了一聲, 臉色有些疲憊:“那……我先回家了,不用送我。”
看著對方的背影,彼得忍不住擔心。
內德幫著梅收拾了餐桌,走下樓正好遇見彼得:“你也不用送我。”
彼得:“……想得美!你別走。”
內德:“?”
彼得:“孔知了很奇怪你沒發現嗎?”
內德:“所以你——”
他話沒說完,就被彼得扯進回了公寓樓裏。
回到房間裏,彼得回憶著剛才那一則社會新聞,敲擊鍵盤,迅速找到了網絡上的一段錄播,內德也湊過來看,隻見屏幕上就是一個男人的背影,從身材發色來看,應該是亞洲人。
兩個人對視一眼,都皺起了眉頭,尤其是彼得,他滿心都是好奇,這段視頻是在警局門前拍的,那麽這個人是誰?到底發生了什麽……
“kong?”內德指指字幕裏的一個詞語,“孔知了也是kong,這應該是姓氏吧?”
彼得點點頭:“難道這是她的親人?”
內德:“也許是爸爸。”
他們湊上去一看,雖然就是個後腦勺,但看起來也很靠譜。
彼得:“……孔知了的爸爸怎麽會去警局?這上麵說他是被傳訊的,也就是說有可能是涉案人員……難道……”
內德:“孔知了的爸爸是個壞人?”
彼得:“應該不會吧,我看看……”
他仔細閱讀了這一段文字,內容大概是因為一樁年代久遠的案子,當年的涉事人員包括新聞媒體人又被傳訊,而且這宗案子較為複雜,涉及到了跨國等多種因素才遲遲未能完全解決,近日因為受害者家屬想在法定訴訟期內討回公道,故而這已經擱置了幾年的案子又再度被翻了出來。
而這位姓孔的男士,則是當年涉及到這宗案件的一名……記者。
彼得沉默了。
他迅速調查出當年的案件來,網上曾經關於這則惡性事件的討論不少,是有關跨國人口販賣的,性質相當惡劣,引起了多個國家的震動。
孔記者是負責報導的其中一人,因不實報導給社會帶來惡劣印象,從而聲譽一落千丈。
“難道孔知了寫假新聞就是和他爸爸學的?”內德不可置信地說,“那我覺得她要比她爸爸高明多了……”
彼得:“別這麽說,她的新聞也隻是傷害了那些根本無所謂這些傷害的人。”
內德:“你就別替她說話了,孔知了自己都知道自己犯了錯。”
彼得:“好吧,確實,她難道是跟她爸爸學的??他們父女兩個人還真是……”
內德:“驚天發現啊……”
彼得豎起食指抵在唇邊:“噓,保密。”
……
內德走後,彼得獨自坐在房間裏思考,他一直覺得孔知了的新聞觀念有問題,但沒想到有可能是因為這件事,更沒想到她家人居然牽扯進了這麽大的案子裏。
一般來說,此類罪犯難以引渡回國,所以受害者家屬才會不斷上訴,希望依靠社會輿論壓力解決問題。
但是通常情況下輿論到了,法律未必能跟上,大多數情況下的希望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但令彼得沒想到的是,這次連受害者寄託希望的話語權都沒能做到這一點……
這個案子從一開始就很被動。
這麽想著,彼得又重新打開電腦,開始查找關於這位記者的資料。
從長相和年齡來看,應該是孔知了的爸爸無誤了。
工齡時間也足夠長,並且一直都待在新聞行業,但是一開始出的爆款還不如孔知了一個月的多,看起來績效不太行。
後來在他開始寫博眼球的新聞之後,關注他的人變得多起來了,應該就是假新聞加持。
看到這裏,彼得忍不住嘆了口氣。
沒錯,在好看的新聞和真相當中,人們往往會被假象所吸引,然而等到翻轉澄清之後,時效性和熱度就遠遠不如剛開始發酵了。
“孔知了都跟這個男人學了什麽啊……”
繼續向下看,在跨國犯罪新聞發出以後,這位記者的聲譽和所在電視台的支持率跌落穀底,兩年內都沒能回升,可見當初這件事有多嚴重,然而……那篇稿子卻在網絡上消失的無影無蹤。
全都被刪了。
為什麽?
彼得感到好奇。
到底寫了什麽,又為什麽會被全網刪除?
這麽想著他又打開外網,企圖從別國語言的留底裏找出當年這則新聞的隻言片語。
……
回到家後,孔知了把自己扔到床上,嚇醒了正在睡覺的呼呼,她把對方舉起來抱在懷裏,鬱悶地撇撇嘴:“陰魂不散。”
呼呼:“喵。”
孔知了:“不是說你啦,我在說我爸爸,他真的很煩,怎麽已經這麽久了還都是他的新聞……我以為公訴期早就過了。”
她可沒忘記這件事給家裏帶來的影響,讓他們都釘在了恥辱柱上,讓她在學校被人恥笑,最後不得已隻好離開,來這邊上學。
“……關於本次事件,警方表示,相關人員已經接受傳訊。”
孔知了的臉色立刻蒼白到了極點。
作者有話要說: 我說有二更,就是有二更,哪怕很晚……
跟大家交代一下,我明天出國,然後更新時間可能稍微有調整,因為有時差問題,一天沒意外還是六千字,任意時間段掉落,大家注意刷更新。
愛你們哦,看在我出了國還更文的份上,請多多留言,多多愛我。
☆、第六十四章 紐約公敵64
從彼得家離開的時候, 孔知了的臉色沒有任何好轉。
男生匆匆地跟在她身後, 拿了一件自己的外衣披在對方肩上:“你還好嗎?那則新聞怎麽了?你為什麽突然……”
“別問了, 彼得。”孔知了垂著頭, 沒有告訴他。
彼得簡直要急死了,他從沒見過孔知了這副模樣, 垂著嘴角,隨時都要哭出來的樣子, 他一急之下伸手抓住了對方的手腕, 急切地說:“我能幫你,知了,我可以幫你,那是什麽人?你和我說……我一定不說出去。”
“你讓我冷靜一下好嗎,”孔知了揚起眼睛, 黑白分明的眼珠看著對方, 語氣裏隱隱帶著懇求, “我會告訴你的,彼得, 我隻有這一個秘密。”
彼得愣了一下, 忽然意識到對方說的,是他們之間隻有這一個秘密, 當即有些雀躍,但這份雀躍卻出現的不是時候,他隻好點點頭:“等你想說的時候,隨時可以和我說……一定要說!”
孔知了答應了一聲, 臉色有些疲憊:“那……我先回家了,不用送我。”
看著對方的背影,彼得忍不住擔心。
內德幫著梅收拾了餐桌,走下樓正好遇見彼得:“你也不用送我。”
彼得:“……想得美!你別走。”
內德:“?”
彼得:“孔知了很奇怪你沒發現嗎?”
內德:“所以你——”
他話沒說完,就被彼得扯進回了公寓樓裏。
回到房間裏,彼得回憶著剛才那一則社會新聞,敲擊鍵盤,迅速找到了網絡上的一段錄播,內德也湊過來看,隻見屏幕上就是一個男人的背影,從身材發色來看,應該是亞洲人。
兩個人對視一眼,都皺起了眉頭,尤其是彼得,他滿心都是好奇,這段視頻是在警局門前拍的,那麽這個人是誰?到底發生了什麽……
“kong?”內德指指字幕裏的一個詞語,“孔知了也是kong,這應該是姓氏吧?”
彼得點點頭:“難道這是她的親人?”
內德:“也許是爸爸。”
他們湊上去一看,雖然就是個後腦勺,但看起來也很靠譜。
彼得:“……孔知了的爸爸怎麽會去警局?這上麵說他是被傳訊的,也就是說有可能是涉案人員……難道……”
內德:“孔知了的爸爸是個壞人?”
彼得:“應該不會吧,我看看……”
他仔細閱讀了這一段文字,內容大概是因為一樁年代久遠的案子,當年的涉事人員包括新聞媒體人又被傳訊,而且這宗案子較為複雜,涉及到了跨國等多種因素才遲遲未能完全解決,近日因為受害者家屬想在法定訴訟期內討回公道,故而這已經擱置了幾年的案子又再度被翻了出來。
而這位姓孔的男士,則是當年涉及到這宗案件的一名……記者。
彼得沉默了。
他迅速調查出當年的案件來,網上曾經關於這則惡性事件的討論不少,是有關跨國人口販賣的,性質相當惡劣,引起了多個國家的震動。
孔記者是負責報導的其中一人,因不實報導給社會帶來惡劣印象,從而聲譽一落千丈。
“難道孔知了寫假新聞就是和他爸爸學的?”內德不可置信地說,“那我覺得她要比她爸爸高明多了……”
彼得:“別這麽說,她的新聞也隻是傷害了那些根本無所謂這些傷害的人。”
內德:“你就別替她說話了,孔知了自己都知道自己犯了錯。”
彼得:“好吧,確實,她難道是跟她爸爸學的??他們父女兩個人還真是……”
內德:“驚天發現啊……”
彼得豎起食指抵在唇邊:“噓,保密。”
……
內德走後,彼得獨自坐在房間裏思考,他一直覺得孔知了的新聞觀念有問題,但沒想到有可能是因為這件事,更沒想到她家人居然牽扯進了這麽大的案子裏。
一般來說,此類罪犯難以引渡回國,所以受害者家屬才會不斷上訴,希望依靠社會輿論壓力解決問題。
但是通常情況下輿論到了,法律未必能跟上,大多數情況下的希望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但令彼得沒想到的是,這次連受害者寄託希望的話語權都沒能做到這一點……
這個案子從一開始就很被動。
這麽想著,彼得又重新打開電腦,開始查找關於這位記者的資料。
從長相和年齡來看,應該是孔知了的爸爸無誤了。
工齡時間也足夠長,並且一直都待在新聞行業,但是一開始出的爆款還不如孔知了一個月的多,看起來績效不太行。
後來在他開始寫博眼球的新聞之後,關注他的人變得多起來了,應該就是假新聞加持。
看到這裏,彼得忍不住嘆了口氣。
沒錯,在好看的新聞和真相當中,人們往往會被假象所吸引,然而等到翻轉澄清之後,時效性和熱度就遠遠不如剛開始發酵了。
“孔知了都跟這個男人學了什麽啊……”
繼續向下看,在跨國犯罪新聞發出以後,這位記者的聲譽和所在電視台的支持率跌落穀底,兩年內都沒能回升,可見當初這件事有多嚴重,然而……那篇稿子卻在網絡上消失的無影無蹤。
全都被刪了。
為什麽?
彼得感到好奇。
到底寫了什麽,又為什麽會被全網刪除?
這麽想著他又打開外網,企圖從別國語言的留底裏找出當年這則新聞的隻言片語。
……
回到家後,孔知了把自己扔到床上,嚇醒了正在睡覺的呼呼,她把對方舉起來抱在懷裏,鬱悶地撇撇嘴:“陰魂不散。”
呼呼:“喵。”
孔知了:“不是說你啦,我在說我爸爸,他真的很煩,怎麽已經這麽久了還都是他的新聞……我以為公訴期早就過了。”
她可沒忘記這件事給家裏帶來的影響,讓他們都釘在了恥辱柱上,讓她在學校被人恥笑,最後不得已隻好離開,來這邊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