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玉麒麟入梁山
水滸:梁山新寨主,好漢絕不招安 作者:秋宵一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自古朝中有人好做事。
盧俊義本身就武藝卓絕,又兼和楊林相識,妥妥的梁山好漢本漢啊。
似這般關係,盧俊義是不上梁山都不行。
劉玄、吳用自是聽出盧俊義的心思,借著楊林的引路,隻要他們給足了盧俊義麵子,那麽盧俊義便可自然而然的入夥梁山,一同聚義大事。
話不用說太多,意思到了就行。
盧俊義是個身懷傲氣的好漢,自是不能讓他落魄的投靠梁山,須得劉玄這個梁山之主親自相邀才行。
不消多言,劉玄故作恍然大悟狀,一把拾起盧俊義雙手,驚訝道。
“未曾想員外竟是和梁山如此有緣,那楊林兄弟不過是潛入城中打探消息罷了,居然能有緣和員外相識,當真是無巧不成書啊!”
“既是有緣,員外何不同上梁山聚義乎?”
“若是員外有意,劉玄敬員外為人豪氣,人才武藝兩超群,願將梁山大當家的位置讓於員外,劉某自坐一把銀交椅,同梁山眾位兄弟並力相助員外成就大事,還天下一片清寧,使百姓再無艱難。”
綠林山寨大當家的位置自然就是金交椅,二把手和三把手就是銀交椅。
一聽到劉玄玩的這麽大,竟是要把梁山之主的位置讓給自己,盧俊義那是嚇得背後一陣發涼。
別說盧俊義沒有這般心思,即便是有,那劉玄能同意,梁山上的一眾好漢又怎會同意呢?
怕不是盧俊義前腳剛同意劉玄,下一刻就會被梁山好漢給群起而攻之,死無葬身之地。
關於這一點,不須旁人說,隻劉玄話音剛落,那一丈青扈三娘便怒氣衝衝的神態,足以道明一切。
盧俊義雖有壯誌,可不是人主之誌,他僅僅是想封侯拜將,搏出一番前程,好光宗耀祖而已。
而且劉玄這一番言語,不論是不是真心,他都是萬萬不能接受的。
入夥梁山泊和做主梁山泊那可不是一回事,一個是從賊,一個是賊首。
盧俊義是想順勢入夥梁山,但他存的心思是若是梁山可為,那他就做劉玄麾下一將帥,建功立業,以顯功名。
而若是梁山不可為,那往後大可詔安朝廷,他也能借此走一走殺人放火受招安的路子。
不論那條路,左右盧俊義是不會虧的,憑著他的武藝,日後一定是能將盧家發揚光大。
可要是接受劉玄的辭讓,不說梁山好漢會怎麽對他,便是朝廷想來也要把他視作最大的危害。
畢竟從賊可免,賊首難赦,盧俊義可不想成為朝廷的眼中釘肉中刺。
似盧俊義這般想法,不是說他毫無忠義之心,而是他現下亦不過是才決定上梁山入夥,對梁山和劉玄終究是權宜之計,哪來的忠義可言呢。
因此盧俊義忙不迭的拒絕道。
“劉公何有此言!這不是折煞盧某嘛!”
“我不過是一河北武夫,鮮有一點薄名,焉能做的大事,除卻劉公仁義威名,梁山之主誰人能當?”
“盧某自知能力缺乏,若能為劉公牽馬執蹬,便已是人生幸事,還望明公收留小人則個!”
見盧俊義如此上道,一旁默不作聲的吳用暗暗點頭,將心中的心思一應都發散去了。
也就是盧俊義有自知之明,沒有順著杆子往上爬,不然吳用高低得讓盧俊義嚐嚐什麽叫智多星三更要害你,閻羅王都留你不到五更天。
劉玄倒是早就預料,這一手推辭禮讓不過是給盧俊義麵子,他知道盧俊義不會接受,方才以梁山之主的位置來為盧俊義抬身價。
梁山的一切早早走上正軌,盧俊義若是上山入夥,按照以往規矩的話,定是要讓盧俊義從百將做起的,超然一點也就是校尉罷了。
可盧俊義武藝不俗,又兼麾下還有大名府七八千守軍,劉玄不想讓盧俊義覺得梁山小覷他,這才力抬盧俊義身價。
“員外何等好漢,若能上山聚義,實乃我等之幸事,安能做一小卒耳?”
“我劉玄不是個不識貨的,員外既然明曉大義來投,我願許員外為梁山虎將,也坐得一把交椅。”
“且員外不是還提過有一心腹人,浪子燕青,端的是武藝風流,諸般技巧,甚是了得。”
“燕青如能隨員外上山,劉玄亦可許他一把交椅,教員外有個親近人在側,日常行事能便宜許多。”
“不知員外可對劉玄此番安排滿意乎?”
聽得劉玄不止抬舉自己,連自家心腹小廝的燕青都能一力安排,盧俊義是大受感動。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看一個人是否得勢,最明顯的就是看他身邊人如何。
劉玄能因為重視他,將聲名不顯的小廝燕青都抬舉做梁山好漢,盧俊義隻覺得劉玄有古之明主風範的,氣度端的是宏偉異常。
君以國士待我,我豈能不報之!
盧俊義當即熱血上頭,一把朝劉玄拜道。
“盧某不才,能得哥哥如此看重,願為哥哥赴湯蹈火,甘效死命矣!”
劉玄連忙將盧俊義扶起,哈哈大笑道。
“梁山得玉麒麟,好似猛虎插上翅膀,日後必能翱翔九天。”
不動刀兵,便為梁山添一位虎將,劉玄豈能不高興。
隨即,無須劉玄言語,盧俊義便命令大軍盡皆投誠梁山。
大名府第一好漢盧俊義都入夥梁山泊了,一應守軍自然也就隨波逐流,安心的放下兵刃,等著接受梁山好漢的安排。
七八千大名府守軍一並歸順,大名府最後的抵抗算是沒了。
至於童貫派來傳令的心腹,早就被盧俊義給放走了,對於此事盧俊義也沒有隱瞞,而是直接向劉玄道明。
“童貫雖惡,但他終歸是舉薦過小弟,若哥哥不爽利小弟的安排,我願接受任何責罰。”
劉玄倒是覺得無所謂,能以此微末小事拉攏玉麒麟的心,他反而是賺了。
“區區一個童貫心腹罷了,員外想放便放,何足言道?”
隻是童貫能當機立斷領兵逃出大名府,劉玄對童貫的印象卻是有了改變。
童貫不愧是能以閹人身份做到一朝樞密太尉的狠人,就這般果斷,已經勝過不少大宋官將。
不過逃得了和尚逃不了廟,梁山軍馬早將大名府回東京的道路給封死了,那童貫能逃得了一時,難道還能逃得了一世不成。
盧俊義本身就武藝卓絕,又兼和楊林相識,妥妥的梁山好漢本漢啊。
似這般關係,盧俊義是不上梁山都不行。
劉玄、吳用自是聽出盧俊義的心思,借著楊林的引路,隻要他們給足了盧俊義麵子,那麽盧俊義便可自然而然的入夥梁山,一同聚義大事。
話不用說太多,意思到了就行。
盧俊義是個身懷傲氣的好漢,自是不能讓他落魄的投靠梁山,須得劉玄這個梁山之主親自相邀才行。
不消多言,劉玄故作恍然大悟狀,一把拾起盧俊義雙手,驚訝道。
“未曾想員外竟是和梁山如此有緣,那楊林兄弟不過是潛入城中打探消息罷了,居然能有緣和員外相識,當真是無巧不成書啊!”
“既是有緣,員外何不同上梁山聚義乎?”
“若是員外有意,劉玄敬員外為人豪氣,人才武藝兩超群,願將梁山大當家的位置讓於員外,劉某自坐一把銀交椅,同梁山眾位兄弟並力相助員外成就大事,還天下一片清寧,使百姓再無艱難。”
綠林山寨大當家的位置自然就是金交椅,二把手和三把手就是銀交椅。
一聽到劉玄玩的這麽大,竟是要把梁山之主的位置讓給自己,盧俊義那是嚇得背後一陣發涼。
別說盧俊義沒有這般心思,即便是有,那劉玄能同意,梁山上的一眾好漢又怎會同意呢?
怕不是盧俊義前腳剛同意劉玄,下一刻就會被梁山好漢給群起而攻之,死無葬身之地。
關於這一點,不須旁人說,隻劉玄話音剛落,那一丈青扈三娘便怒氣衝衝的神態,足以道明一切。
盧俊義雖有壯誌,可不是人主之誌,他僅僅是想封侯拜將,搏出一番前程,好光宗耀祖而已。
而且劉玄這一番言語,不論是不是真心,他都是萬萬不能接受的。
入夥梁山泊和做主梁山泊那可不是一回事,一個是從賊,一個是賊首。
盧俊義是想順勢入夥梁山,但他存的心思是若是梁山可為,那他就做劉玄麾下一將帥,建功立業,以顯功名。
而若是梁山不可為,那往後大可詔安朝廷,他也能借此走一走殺人放火受招安的路子。
不論那條路,左右盧俊義是不會虧的,憑著他的武藝,日後一定是能將盧家發揚光大。
可要是接受劉玄的辭讓,不說梁山好漢會怎麽對他,便是朝廷想來也要把他視作最大的危害。
畢竟從賊可免,賊首難赦,盧俊義可不想成為朝廷的眼中釘肉中刺。
似盧俊義這般想法,不是說他毫無忠義之心,而是他現下亦不過是才決定上梁山入夥,對梁山和劉玄終究是權宜之計,哪來的忠義可言呢。
因此盧俊義忙不迭的拒絕道。
“劉公何有此言!這不是折煞盧某嘛!”
“我不過是一河北武夫,鮮有一點薄名,焉能做的大事,除卻劉公仁義威名,梁山之主誰人能當?”
“盧某自知能力缺乏,若能為劉公牽馬執蹬,便已是人生幸事,還望明公收留小人則個!”
見盧俊義如此上道,一旁默不作聲的吳用暗暗點頭,將心中的心思一應都發散去了。
也就是盧俊義有自知之明,沒有順著杆子往上爬,不然吳用高低得讓盧俊義嚐嚐什麽叫智多星三更要害你,閻羅王都留你不到五更天。
劉玄倒是早就預料,這一手推辭禮讓不過是給盧俊義麵子,他知道盧俊義不會接受,方才以梁山之主的位置來為盧俊義抬身價。
梁山的一切早早走上正軌,盧俊義若是上山入夥,按照以往規矩的話,定是要讓盧俊義從百將做起的,超然一點也就是校尉罷了。
可盧俊義武藝不俗,又兼麾下還有大名府七八千守軍,劉玄不想讓盧俊義覺得梁山小覷他,這才力抬盧俊義身價。
“員外何等好漢,若能上山聚義,實乃我等之幸事,安能做一小卒耳?”
“我劉玄不是個不識貨的,員外既然明曉大義來投,我願許員外為梁山虎將,也坐得一把交椅。”
“且員外不是還提過有一心腹人,浪子燕青,端的是武藝風流,諸般技巧,甚是了得。”
“燕青如能隨員外上山,劉玄亦可許他一把交椅,教員外有個親近人在側,日常行事能便宜許多。”
“不知員外可對劉玄此番安排滿意乎?”
聽得劉玄不止抬舉自己,連自家心腹小廝的燕青都能一力安排,盧俊義是大受感動。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看一個人是否得勢,最明顯的就是看他身邊人如何。
劉玄能因為重視他,將聲名不顯的小廝燕青都抬舉做梁山好漢,盧俊義隻覺得劉玄有古之明主風範的,氣度端的是宏偉異常。
君以國士待我,我豈能不報之!
盧俊義當即熱血上頭,一把朝劉玄拜道。
“盧某不才,能得哥哥如此看重,願為哥哥赴湯蹈火,甘效死命矣!”
劉玄連忙將盧俊義扶起,哈哈大笑道。
“梁山得玉麒麟,好似猛虎插上翅膀,日後必能翱翔九天。”
不動刀兵,便為梁山添一位虎將,劉玄豈能不高興。
隨即,無須劉玄言語,盧俊義便命令大軍盡皆投誠梁山。
大名府第一好漢盧俊義都入夥梁山泊了,一應守軍自然也就隨波逐流,安心的放下兵刃,等著接受梁山好漢的安排。
七八千大名府守軍一並歸順,大名府最後的抵抗算是沒了。
至於童貫派來傳令的心腹,早就被盧俊義給放走了,對於此事盧俊義也沒有隱瞞,而是直接向劉玄道明。
“童貫雖惡,但他終歸是舉薦過小弟,若哥哥不爽利小弟的安排,我願接受任何責罰。”
劉玄倒是覺得無所謂,能以此微末小事拉攏玉麒麟的心,他反而是賺了。
“區區一個童貫心腹罷了,員外想放便放,何足言道?”
隻是童貫能當機立斷領兵逃出大名府,劉玄對童貫的印象卻是有了改變。
童貫不愧是能以閹人身份做到一朝樞密太尉的狠人,就這般果斷,已經勝過不少大宋官將。
不過逃得了和尚逃不了廟,梁山軍馬早將大名府回東京的道路給封死了,那童貫能逃得了一時,難道還能逃得了一世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