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好大哥楊林
水滸:梁山新寨主,好漢絕不招安 作者:秋宵一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梁山好漢有如狼似虎之威,圍困大名府已有月餘,可朝廷惟有一路洺州援軍,其餘的援軍絲毫不見蹤影。
蔡福一直對兩方戰事有著關注,自是通過一些手段得知那些不見蹤影的援軍都被梁山擊破了。
此前事不關己,他倒是隻當作一種笑談,但如今他被迫入局其中,就不得不思慮若是梁山真的打破大名府,到時他該如何自處。
是繼續混在官府中做他的背鍋人,還是趁勢尋個機會轉投梁山好漢,這對蔡福是一種艱難的選擇。
性子果斷的蔡福斜眼瞧了瞧正指揮兵馬圍殺楊林等人的聞達,心中已是有了決斷。
與其日後再被官府強逼陷害,還不如搏上一搏,借著楊林、時遷的名頭在梁山混個旁的出路。
想到就做,絕不猶豫,蔡福眼冒精光,四處掃了一眼,暗暗向聞達靠去。
聞達本以為仗著人多,楊林等一概梁山散兵遊勇絕對能旦夕拿下,可現實毫不留情的給了聞達一個大嘴巴子。
雖然有著聞達坐鎮,且楊林又暴露了身份,周邊的官軍紛紛向楊林等人圍殺上來。
但不得不說楊林是真有好漢魅力,他隻在官軍中混了一月時間,麾下的官兵竟然就有五七成對他是敬佩有加,恨不得想一心跟著楊林做大事。
即便楊林已經暴露出梁山好漢的身份,那些敬佩他的官兵隻是驚訝了一陣後,便都下定決心還要跟著楊林混,毫不在意是為官還是為匪。
聞達一見那些還在‘助紂為虐’的三四百號官兵根本不聽自己的命令,頓時氣的是破口大罵。
“你們這些賊配軍是在作甚!楊林是梁山賊寇,你們是大宋將士,怎可反國護賊?”
“我是大刀聞達,大名府兵馬都監官,爾等速速歸正,不要再執迷不悟受賊所惑!”
“但有抓住楊林獻功者,本將可上報梁相公,許他一身榮華富貴。”
......
可惜任憑聞達如何許以重諾,那些官兵就跟沒聽到一般。
見狀,楊林哈哈大笑道。
“兄弟們,你們都是我楊林的好兄弟,水門已破,梁山大軍即刻入城,大名府已是梁山好漢手中之物,官府逞威的好日子就要結束了。”
“我等兄弟齊心,待得大軍入城,我定和各位兄弟痛飲一番,教兄弟們都知道什麽才是真正的快活日子!”
聽得楊林話語,那些緊緊跟著楊林的官兵不由得興奮起來,個個士氣大振,手中刀槍愈發顯得淩厲,在氣勢上竟是壓過了幾倍人數的大名府守軍。
聞達看著就跟打雞血一樣的叛軍,心中那是疑惑不已。
都是當兵,區區水泊梁山怎能比得上朝廷呢?
論前途,梁山是賊寇,朝廷才是正統;論富貴,梁山隻是一水窪之地,朝廷有著天下富裕之地,甚至連梁山泊都是朝廷轄地。
明眼人一看都能知道朝廷絕對要強上梁山不知多少倍,而且跟著梁山賊寇混,吃香喝辣的還不是那些山大王,關你們這些小兵什麽事啊!
要前途沒前途,要富貴沒富貴,梁山哪裏值得你們用性命去拚啊!
聞達是越想越不明白,一度都懷疑叛軍是不是腦子不好,根本分不清大勢所在,才會做出這般迷惑的行為。
不怪聞達想不通,實在是楊林太好學好用了。
自楊林上了梁山,時不時就聽劉玄暢聊美好未來,那人人有衣穿,人人有書讀,人人有飯吃,天下再無流離失所百姓,再無餓殍盈野景象,隻要是漢家子民,無不是一家兄弟相親,這般盛世藍圖早就將楊林等梁山好漢給迷花了眼。
劉玄所言是不是真的,好漢不知道,能不能做到,好漢也不確定。
但劉玄給了他們一個目標,甚至還和他們一起去奮力完成,就已經足夠了。
尤其是梁山治下的百姓大多都已經過上了劉玄所描繪的美好生活,更是給了好漢們自信。
今天能做到梁山一地百姓無有餓死之人,那明天奪取天下後,使得天下百姓有吃有住豈不是也有可能的。
楊林相信神鬼莫測的劉玄一定能做到,故他一直都在學習劉玄,默默向著劉玄的言行靠攏。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光是學習有什麽用,一定得要實操一番,這是劉玄再三提過的。
為了表示對劉玄的尊重,楊林混入官軍後,就開始對著從屬於他麾下的官兵知心畫餅。
誰有困難了,楊林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誰對未來迷茫了,楊林更是和他徹夜相談,抵足而眠,絲毫不在意身份高低,隻一心要做個急公好義的好將軍。
在楊林知心大哥的行為中,那些和他接觸過的官兵是感動的眼淚汪汪,無不對楊林是敬仰的五體投地。
數遍大名府,不,是數遍整個大宋,哪裏還能有楊林這樣知心體貼的好將軍啊!
再加上楊林時不時就在談話中夾帶私貨,對著大宋朝廷就是各種隱喻的不滿,那些將楊林視作大哥的官兵也是感到身受,都不由自主的開始抱怨起朝廷來,甚至不用楊林開口,有的激進官兵提前就向楊林建議投靠梁山,或是也像梁山一般尋個山頭自立逍遙。
反正大宋朝廷不識人才,似楊林這般重情重義的好漢,居然不能得到重用,那他們還留在官府幹什麽。
這也就是楊林麾下隻有八百人,若是有著萬把人的軍隊,他恐怕早上一起來,大名府就得改姓楊了。
跟著楊林一起潛伏官軍的石勇對此是深有體會,全因他和楊林關係好,那些想死心塌地跟隨楊林混的官兵大多都有和他商量,甚至還提出可以推舉他為二哥,直教石勇是哭笑不得。
幸得楊林頗為穩重,還記著劉玄定下的計劃,這才拖到了今天才意外暴露身份,不然大名府怕不是早就生亂了。
聞達主管一府軍事,自是沒有注意過楊林的行為,他也就不知道那些官兵對楊林有多麽敬仰,更不會曉得為何楊林隻是三言兩語,就可以激勵他眼中的叛軍士氣大漲。
畢竟一個名義上的將軍怎麽可能比得上真心認可的大哥。
蔡福一直對兩方戰事有著關注,自是通過一些手段得知那些不見蹤影的援軍都被梁山擊破了。
此前事不關己,他倒是隻當作一種笑談,但如今他被迫入局其中,就不得不思慮若是梁山真的打破大名府,到時他該如何自處。
是繼續混在官府中做他的背鍋人,還是趁勢尋個機會轉投梁山好漢,這對蔡福是一種艱難的選擇。
性子果斷的蔡福斜眼瞧了瞧正指揮兵馬圍殺楊林等人的聞達,心中已是有了決斷。
與其日後再被官府強逼陷害,還不如搏上一搏,借著楊林、時遷的名頭在梁山混個旁的出路。
想到就做,絕不猶豫,蔡福眼冒精光,四處掃了一眼,暗暗向聞達靠去。
聞達本以為仗著人多,楊林等一概梁山散兵遊勇絕對能旦夕拿下,可現實毫不留情的給了聞達一個大嘴巴子。
雖然有著聞達坐鎮,且楊林又暴露了身份,周邊的官軍紛紛向楊林等人圍殺上來。
但不得不說楊林是真有好漢魅力,他隻在官軍中混了一月時間,麾下的官兵竟然就有五七成對他是敬佩有加,恨不得想一心跟著楊林做大事。
即便楊林已經暴露出梁山好漢的身份,那些敬佩他的官兵隻是驚訝了一陣後,便都下定決心還要跟著楊林混,毫不在意是為官還是為匪。
聞達一見那些還在‘助紂為虐’的三四百號官兵根本不聽自己的命令,頓時氣的是破口大罵。
“你們這些賊配軍是在作甚!楊林是梁山賊寇,你們是大宋將士,怎可反國護賊?”
“我是大刀聞達,大名府兵馬都監官,爾等速速歸正,不要再執迷不悟受賊所惑!”
“但有抓住楊林獻功者,本將可上報梁相公,許他一身榮華富貴。”
......
可惜任憑聞達如何許以重諾,那些官兵就跟沒聽到一般。
見狀,楊林哈哈大笑道。
“兄弟們,你們都是我楊林的好兄弟,水門已破,梁山大軍即刻入城,大名府已是梁山好漢手中之物,官府逞威的好日子就要結束了。”
“我等兄弟齊心,待得大軍入城,我定和各位兄弟痛飲一番,教兄弟們都知道什麽才是真正的快活日子!”
聽得楊林話語,那些緊緊跟著楊林的官兵不由得興奮起來,個個士氣大振,手中刀槍愈發顯得淩厲,在氣勢上竟是壓過了幾倍人數的大名府守軍。
聞達看著就跟打雞血一樣的叛軍,心中那是疑惑不已。
都是當兵,區區水泊梁山怎能比得上朝廷呢?
論前途,梁山是賊寇,朝廷才是正統;論富貴,梁山隻是一水窪之地,朝廷有著天下富裕之地,甚至連梁山泊都是朝廷轄地。
明眼人一看都能知道朝廷絕對要強上梁山不知多少倍,而且跟著梁山賊寇混,吃香喝辣的還不是那些山大王,關你們這些小兵什麽事啊!
要前途沒前途,要富貴沒富貴,梁山哪裏值得你們用性命去拚啊!
聞達是越想越不明白,一度都懷疑叛軍是不是腦子不好,根本分不清大勢所在,才會做出這般迷惑的行為。
不怪聞達想不通,實在是楊林太好學好用了。
自楊林上了梁山,時不時就聽劉玄暢聊美好未來,那人人有衣穿,人人有書讀,人人有飯吃,天下再無流離失所百姓,再無餓殍盈野景象,隻要是漢家子民,無不是一家兄弟相親,這般盛世藍圖早就將楊林等梁山好漢給迷花了眼。
劉玄所言是不是真的,好漢不知道,能不能做到,好漢也不確定。
但劉玄給了他們一個目標,甚至還和他們一起去奮力完成,就已經足夠了。
尤其是梁山治下的百姓大多都已經過上了劉玄所描繪的美好生活,更是給了好漢們自信。
今天能做到梁山一地百姓無有餓死之人,那明天奪取天下後,使得天下百姓有吃有住豈不是也有可能的。
楊林相信神鬼莫測的劉玄一定能做到,故他一直都在學習劉玄,默默向著劉玄的言行靠攏。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光是學習有什麽用,一定得要實操一番,這是劉玄再三提過的。
為了表示對劉玄的尊重,楊林混入官軍後,就開始對著從屬於他麾下的官兵知心畫餅。
誰有困難了,楊林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誰對未來迷茫了,楊林更是和他徹夜相談,抵足而眠,絲毫不在意身份高低,隻一心要做個急公好義的好將軍。
在楊林知心大哥的行為中,那些和他接觸過的官兵是感動的眼淚汪汪,無不對楊林是敬仰的五體投地。
數遍大名府,不,是數遍整個大宋,哪裏還能有楊林這樣知心體貼的好將軍啊!
再加上楊林時不時就在談話中夾帶私貨,對著大宋朝廷就是各種隱喻的不滿,那些將楊林視作大哥的官兵也是感到身受,都不由自主的開始抱怨起朝廷來,甚至不用楊林開口,有的激進官兵提前就向楊林建議投靠梁山,或是也像梁山一般尋個山頭自立逍遙。
反正大宋朝廷不識人才,似楊林這般重情重義的好漢,居然不能得到重用,那他們還留在官府幹什麽。
這也就是楊林麾下隻有八百人,若是有著萬把人的軍隊,他恐怕早上一起來,大名府就得改姓楊了。
跟著楊林一起潛伏官軍的石勇對此是深有體會,全因他和楊林關係好,那些想死心塌地跟隨楊林混的官兵大多都有和他商量,甚至還提出可以推舉他為二哥,直教石勇是哭笑不得。
幸得楊林頗為穩重,還記著劉玄定下的計劃,這才拖到了今天才意外暴露身份,不然大名府怕不是早就生亂了。
聞達主管一府軍事,自是沒有注意過楊林的行為,他也就不知道那些官兵對楊林有多麽敬仰,更不會曉得為何楊林隻是三言兩語,就可以激勵他眼中的叛軍士氣大漲。
畢竟一個名義上的將軍怎麽可能比得上真心認可的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