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梁中書遇襲,驚動文武官
水滸:梁山新寨主,好漢絕不招安 作者:秋宵一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打敗梁山賊!保衛大名府!”
在聞達的賞賜下,官兵紛紛跟著大聲叫喊起來,一時間,竟是有了幾分高昂士氣。
見此情形,聞達甚是欣喜。
若是保持這般士氣下去,在他的指揮調度下,未免不能將梁山賊拒之城外。
尤其是梁山不再使用投石車的情況下,聞達有著七成的信心。
可惜聞達還沒高興多久,就忽然有傳令兵來報。
“都監,梁相公府上遭賊寇放火襲擊,相公急令都監速速緝捕賊人,務必要將放火賊人擒殺在案。”
聽到梁中書遇襲,聞達險些沒有嚇暈過去,他一把拉住傳令兵急忙問道。
“梁相公可有好歹?現下如何?”
傳令兵吃痛叫道。
“梁相公無礙,那賊人隻有二三十人,雖然個個勇猛,但相公府上有護衛數百,已保得相公無虞。”
聽得梁中書安然無恙,聞達緊張的心才稍稍平歇下來。
聞達真的不敢想要是梁中書遇害會有什麽後果,怕不是他都得陪葬。
即便眼下梁山賊尚在城外還需要他守住大名府,可事後他頂多是死的好看點罷了。
畢竟一個小小都監怎比得上蔡太師女婿兼一府相公並文舉進士。
越想越是後怕的聞達急忙向傳令兵問道。
“你可知那夥賊人備細?”
傳令兵深知此事幹係重大,不敢有所耽擱,連忙答道。
“小的隻知那夥賊人領頭的是個尖嘴猴腮,體形瘦小,一副賊樣的黑臉漢,自喚梁山鼓上蚤時遷。”
“他不知何時混入府中,四處放火,引動騷亂,勾住府中衛兵後,又有二三十高大健漢趁機突入府中刺殺相公。”
“幸得相公謹慎,時常帶有王、薛二位教頭護在身旁,再有三五十親信護衛在側,使得賊人難近半分。”
“那夥賊人見刺殺不成,便拋出轟天雷亂炸,引發混亂後,隻留下七具屍體,便悉數逃走了。”
“賊人逃跑時放下話來,領頭的便是梁山賊首劉玄麾下特種探息營頭領鼓上蚤時遷。”
“其說有大逆不道之言,惹得梁相公勃然大怒,傳令都監務必擒殺此賊。”
“梁相公隻給了都監一日功夫,到期若不見賊首,便會……”
傳令兵雖未將後果說完,但聞達已知其意。
按照梁山猖獗無度的性子,梁中書一介文人,定是受不了那些汙言穢語的,更何況梁山還公然刺殺惜命的梁中書。
如此別說是梁中書,換成一般人都絕不會肯罷休。
盛怒之下,梁中書若要治罪,可不會在乎他聞達是不是都監。
大宋最不缺的就是都監,沒了聞達,不是還有李成、盧俊義嘛。
為了自家性命和官職,聞達也顧不得旁的了。
掃了一眼城外的梁山軍馬,見梁山軍馬已經都退到五裏外的小土坡,全然一副退兵休戰的模樣,聞達下意識的認為今日梁山應是不會攻城了。
聞達心亂之下,未曾細想,隻對副將王定下令道。
“你且細心巡視城防,梁山今日做過一陣,未及午時,賊寇卻已退兵,動向不定,恐防有詐。”
“若梁山再次來犯,你需緊守城防,速速派人通告本將,我自會火速前來坐鎮軍心。”
王定是此前大名府僅在聞達、李成二人之下的首將,自是有著一番本事。
聽得聞達將令,王定亦是知曉事態緊急,不容聞達耽擱半分,便接下令符道。
“末將定不負都監所托,必誓死防守城池,不教賊寇趁得空隙,但有所失,末將當提頭來見,以報朝廷恩德。”
見王定有必勝之信念,聞達亦是相信他的,點點頭後許諾道。
“將軍用功守城,不求有功,隻要無過,我定向相公保舉將軍進身,望將軍仔細巡視。”
說罷,聞達轉下城牆,自帶一千散兵前去搜捕時遷。
大名府內的捕快班衙需要維護秩序,以防城內生亂,故沒有被征調守城。
眼下梁中書府邸被梁山縱火,梁中書更是被梁山賊寇刺殺,負責民生政事的王太守一下子就忙了起來。
北京大名府是北方軍事重鎮,有主管監視河北路軍馬的責任。
梁中書是兵馬留守司的中書司長,負責監督審核河北路各州各府軍馬情況。
魏定國和單廷珪所在的淩州就是受梁中書監督,因此梁中書不用看盧俊義的戰報,也會曉得二人。
而當初蔡京能大力在趙佶麵前舉薦魏定國和單廷珪,其中原因就有這一點。
一個人又不是廢物,對於自己麾下的得力幹將總會有所了解吧。
河北一路軍馬盡歸梁中書督察,而梁中書又居於大名府,故世人盡知梁中書是大名府留守相公,卻忽略了真正的大名府太守王重。
值得一提的是王定就是王重侄子,不然真以為誰都能做首將啊!
沒背景沒人脈的旗牌官急先鋒索超還曆曆在目呢,當官作將哪那麽容易。
不過如今王重也是大禍臨頭了。
自從梁山圍城後,一應官兵都被調去守城,而城內的巡視探查都由王定麾下的捕快班衙負責。
如此一來,城內不出事還好,一旦出事那王重就得要背鍋。
可巧的事就這麽水靈靈的發生了。
二三十號梁山壯漢光天化日之下赤裸裸的襲擊梁中書,那麽的突然,使得梁中書一點防備都沒有,這不是王重治下不力是什麽。
二十多個手持刀槍的凶惡大漢,明眼一看就不是好人,結果愣是沒被巡查出來。
若不是王重是進士出身的朝廷官員,梁中書都要懷疑王重是不是暗中投賊了。
雖然不能處罰王重,可梁中書還是狠狠痛罵了他一頓出氣,又責令王重克日找出賊寇,不然就會上報朝廷,定王重一個疏忽職守,將他貶官革職。
梁中書背後是蔡京,王重不敢不信,隻能戰戰兢兢地派人四處搜捕賊人。
聞達帶兵搜巡時,見到的就是衙役在四處挨家挨戶搜捕,王太守一介文官更是身體力行,戰鬥在第一線,親自監視衙役搜捕。
王重實在是被這些不中用的手下坑怕了,不親自監督,他是真不放心。
在聞達的賞賜下,官兵紛紛跟著大聲叫喊起來,一時間,竟是有了幾分高昂士氣。
見此情形,聞達甚是欣喜。
若是保持這般士氣下去,在他的指揮調度下,未免不能將梁山賊拒之城外。
尤其是梁山不再使用投石車的情況下,聞達有著七成的信心。
可惜聞達還沒高興多久,就忽然有傳令兵來報。
“都監,梁相公府上遭賊寇放火襲擊,相公急令都監速速緝捕賊人,務必要將放火賊人擒殺在案。”
聽到梁中書遇襲,聞達險些沒有嚇暈過去,他一把拉住傳令兵急忙問道。
“梁相公可有好歹?現下如何?”
傳令兵吃痛叫道。
“梁相公無礙,那賊人隻有二三十人,雖然個個勇猛,但相公府上有護衛數百,已保得相公無虞。”
聽得梁中書安然無恙,聞達緊張的心才稍稍平歇下來。
聞達真的不敢想要是梁中書遇害會有什麽後果,怕不是他都得陪葬。
即便眼下梁山賊尚在城外還需要他守住大名府,可事後他頂多是死的好看點罷了。
畢竟一個小小都監怎比得上蔡太師女婿兼一府相公並文舉進士。
越想越是後怕的聞達急忙向傳令兵問道。
“你可知那夥賊人備細?”
傳令兵深知此事幹係重大,不敢有所耽擱,連忙答道。
“小的隻知那夥賊人領頭的是個尖嘴猴腮,體形瘦小,一副賊樣的黑臉漢,自喚梁山鼓上蚤時遷。”
“他不知何時混入府中,四處放火,引動騷亂,勾住府中衛兵後,又有二三十高大健漢趁機突入府中刺殺相公。”
“幸得相公謹慎,時常帶有王、薛二位教頭護在身旁,再有三五十親信護衛在側,使得賊人難近半分。”
“那夥賊人見刺殺不成,便拋出轟天雷亂炸,引發混亂後,隻留下七具屍體,便悉數逃走了。”
“賊人逃跑時放下話來,領頭的便是梁山賊首劉玄麾下特種探息營頭領鼓上蚤時遷。”
“其說有大逆不道之言,惹得梁相公勃然大怒,傳令都監務必擒殺此賊。”
“梁相公隻給了都監一日功夫,到期若不見賊首,便會……”
傳令兵雖未將後果說完,但聞達已知其意。
按照梁山猖獗無度的性子,梁中書一介文人,定是受不了那些汙言穢語的,更何況梁山還公然刺殺惜命的梁中書。
如此別說是梁中書,換成一般人都絕不會肯罷休。
盛怒之下,梁中書若要治罪,可不會在乎他聞達是不是都監。
大宋最不缺的就是都監,沒了聞達,不是還有李成、盧俊義嘛。
為了自家性命和官職,聞達也顧不得旁的了。
掃了一眼城外的梁山軍馬,見梁山軍馬已經都退到五裏外的小土坡,全然一副退兵休戰的模樣,聞達下意識的認為今日梁山應是不會攻城了。
聞達心亂之下,未曾細想,隻對副將王定下令道。
“你且細心巡視城防,梁山今日做過一陣,未及午時,賊寇卻已退兵,動向不定,恐防有詐。”
“若梁山再次來犯,你需緊守城防,速速派人通告本將,我自會火速前來坐鎮軍心。”
王定是此前大名府僅在聞達、李成二人之下的首將,自是有著一番本事。
聽得聞達將令,王定亦是知曉事態緊急,不容聞達耽擱半分,便接下令符道。
“末將定不負都監所托,必誓死防守城池,不教賊寇趁得空隙,但有所失,末將當提頭來見,以報朝廷恩德。”
見王定有必勝之信念,聞達亦是相信他的,點點頭後許諾道。
“將軍用功守城,不求有功,隻要無過,我定向相公保舉將軍進身,望將軍仔細巡視。”
說罷,聞達轉下城牆,自帶一千散兵前去搜捕時遷。
大名府內的捕快班衙需要維護秩序,以防城內生亂,故沒有被征調守城。
眼下梁中書府邸被梁山縱火,梁中書更是被梁山賊寇刺殺,負責民生政事的王太守一下子就忙了起來。
北京大名府是北方軍事重鎮,有主管監視河北路軍馬的責任。
梁中書是兵馬留守司的中書司長,負責監督審核河北路各州各府軍馬情況。
魏定國和單廷珪所在的淩州就是受梁中書監督,因此梁中書不用看盧俊義的戰報,也會曉得二人。
而當初蔡京能大力在趙佶麵前舉薦魏定國和單廷珪,其中原因就有這一點。
一個人又不是廢物,對於自己麾下的得力幹將總會有所了解吧。
河北一路軍馬盡歸梁中書督察,而梁中書又居於大名府,故世人盡知梁中書是大名府留守相公,卻忽略了真正的大名府太守王重。
值得一提的是王定就是王重侄子,不然真以為誰都能做首將啊!
沒背景沒人脈的旗牌官急先鋒索超還曆曆在目呢,當官作將哪那麽容易。
不過如今王重也是大禍臨頭了。
自從梁山圍城後,一應官兵都被調去守城,而城內的巡視探查都由王定麾下的捕快班衙負責。
如此一來,城內不出事還好,一旦出事那王重就得要背鍋。
可巧的事就這麽水靈靈的發生了。
二三十號梁山壯漢光天化日之下赤裸裸的襲擊梁中書,那麽的突然,使得梁中書一點防備都沒有,這不是王重治下不力是什麽。
二十多個手持刀槍的凶惡大漢,明眼一看就不是好人,結果愣是沒被巡查出來。
若不是王重是進士出身的朝廷官員,梁中書都要懷疑王重是不是暗中投賊了。
雖然不能處罰王重,可梁中書還是狠狠痛罵了他一頓出氣,又責令王重克日找出賊寇,不然就會上報朝廷,定王重一個疏忽職守,將他貶官革職。
梁中書背後是蔡京,王重不敢不信,隻能戰戰兢兢地派人四處搜捕賊人。
聞達帶兵搜巡時,見到的就是衙役在四處挨家挨戶搜捕,王太守一介文官更是身體力行,戰鬥在第一線,親自監視衙役搜捕。
王重實在是被這些不中用的手下坑怕了,不親自監督,他是真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