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官軍退回大名府
水滸:梁山新寨主,好漢絕不招安 作者:秋宵一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梁山能打,關於這一點聞達從來沒有質疑過。
從呼延灼到高俅,再從高俅到童貫,梁山打敗的官軍已經有十幾萬人了。
遠的不說,近的童貫不就正在大名府待著。
雖然童貫是個閹人,名聲也不是很好,可他麾下的十萬軍馬不是假的。
梁山能夠打的童貫十萬大軍一敗塗地,盧俊義再是厲害,僅憑著五千先鋒軍也不會是梁山對手。
可盧俊義再不是梁山對手,也不應該一日不到就被攻破大寨啊!
五千人駐守的大寨,三萬人就算是日夜不停的進攻,沒有個十天半個月也別想打下來。
尤其盧俊義麾下的五千軍卒,其中半數都是聞達特意調派給盧俊義的精兵,別說是在大名府,即便是在整個大宋,那都是排得上名號的強軍。
有此精兵強將紮寨駐守,換成大宋任何一支軍隊,即使是久在沙場的西軍,沒有五七日時間,也休想攻破大寨。
偏偏梁山就能做到,實在是讓聞達感到不可置信。
可在盧俊義將梁山轟天雷和劉玄那一身絕倫武藝道出後,聞達是不信也得信了。
同時,聞達在心中也對童貫有些怨言。
梁山有轟天雷一事,童貫根本就沒有給他們說過,但凡童貫能提醒一句,他們都不會離開大名府,前來野地紮營,阻擊梁山。
就憑山石巨木搭建的營寨,抵禦一般的攻城器械還勉強能行,可麵對轟天雷這般威力火器,這不是讓他們來找死嘛!
尤其是梁山軍馬比他們多,人更是比他們勇猛,裝備兵器也和他們不相上下,他們怎麽抵得住啊!
這仗是不能打了,至少是不能像這樣打,不然大名府可能真的要被梁山攻破。
他繼續領兵在槐樹坡,那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得要趕緊退回大名府內,借助大名府高大的城牆來防守梁山,如此一來,可能還有機會拖到河北各州軍馬來救援。
沒錯,在聞達看來,憑他們自己打退梁山是不可能了,隻有固守待援,才可能逼退梁山軍馬,甚至連同各州軍馬剿滅梁山的心思,如今的聞達都已經不敢去想了。
梁山強盛,非是大名府一軍能敵。
隨著主將聞達下令,槐樹坡官軍立刻就拋棄大寨,整軍匯合李成部,一並退回了大名府。
大名府內,梁中書和童貫才接收到盧俊義發回的戰報,二人正在思量是否可行,可還沒有商議出個結果,就得知聞達三將統領大軍退回到了城內,二人不由得是大驚失色。
該不會是他們被梁山打敗了吧?
抱著這種猜測,二人連忙派人去打探消息,想看看梁山是否已經扣城了?
不多時,還沒等下人傳回具體消息,聞達便領著盧俊義、李成前來拜見二人。
聽得當事人來了,梁中書連忙叫人請他們進來。
待得聞達三人入內,梁中書就急不可耐詢問道。
“聞達,你們怎得回來了?”
見童貫也在一旁,聞達不好得罪,隻能托詞於梁山攻勢太猛,又有火器無數,在外紮寨抵禦除了被梁山消耗,根本沒有多大作用,在一番考慮下,為了大名府安危,他才帶兵退回城內,準備據城而守。
雖然聞達說的很好聽,可梁中書卻是很生氣。
“朝廷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你等深受國恩,怎可懼賊!”
“本官身為大名府留守,尚不懼賊半分,他若敢來,我必提劍斬之,何須你們擔心!”
“我令你等領兵前去退賊,去時你等無不放下豪言,可此時怎得就推三阻四,胡亂找些理由來搪塞我,莫不是小覷本官官威乎?”
“你等為國之將,退賊殺敵,本是你等職責,如今無令退卻,當於國法不容,軍法不赦,休怪本官不念情義!”
“來人!速將——”
言猶未絕,一旁童貫就抬手一揚,出言阻道。
“梁相公且先稍歇。賊寇當前,大戰一觸即發,三將雖無令退兵,但情有可原,怎可處罰?”
“依我看來,是打是罰,無足輕重,當務之急,應是抵禦賊寇。”
聽得童貫一番話,梁中書亦是回過神來。
如今大名府麵臨梁山攻城,而城內除了聞達三將,還真沒有什麽良將可用。
若是現在處罰三將,使得大名府沒有將領坐鎮,他豈不是還幫了梁山一把?
到時梁山打破大名府,按照傳聞中梁山賊寇的做法,似他這般的高官安能會有好下場。
光是想想,梁中書都不由得心頭一顫,連忙順著童貫的話講道。
“既然童樞密有言,量你們平日也算盡心辦事,那便暫且記下。”
“此番賊寇臨城,你們需將功折罪,好生抵禦梁山,若有不盡心效力者,兩罪並罰,我定是要他好受的。”
“不過本官賞罰分明,若有抗賊立功者,前罪不計,曆數功勞,我自為他請報朝廷,上達天聽,教遞報於官家禦案之上,使他蒙個福蔭子孫。”
為了讓三將用心保衛大名府,梁中書也算是恩威並施,將自己最大的餅畫了出來。
能夠有機會讓高居於九天之上的趙官家看到名字,對於聞達等三人這種武夫小將,不就是最大的恩賜。
果不其然,聽到梁中書承諾會將有功之人稟報給趙官家,三人頓時就興奮起來了。
聞名於聖前,這不就是簡在帝心嘛!
他們是忠君愛國,可他們更想進步。
能被擁有最高權力的貴人看到自己的名字,他們日後搏個封侯拜將,豈不是輕而易舉。
身為蔡京女婿、大名府留守的梁中書許下的承諾,他們都是相信的。
因此三將領命後,連忙就回到軍營,紛紛打起十分精神規劃和布置城防,誓要將大名府打造成銅牆鐵壁。
聞達等人在忙活,梁中書和童貫也沒有閑著。
先前有了盧俊義,他們本來還以為可以威懾梁山,可誰想到盧俊義這般超群武藝都在梁山手中吃了虧,真是教人猝不及防。
為了自己的安危,梁中書火急派人傳信給東京,向嶽父蔡京求救援軍。
從呼延灼到高俅,再從高俅到童貫,梁山打敗的官軍已經有十幾萬人了。
遠的不說,近的童貫不就正在大名府待著。
雖然童貫是個閹人,名聲也不是很好,可他麾下的十萬軍馬不是假的。
梁山能夠打的童貫十萬大軍一敗塗地,盧俊義再是厲害,僅憑著五千先鋒軍也不會是梁山對手。
可盧俊義再不是梁山對手,也不應該一日不到就被攻破大寨啊!
五千人駐守的大寨,三萬人就算是日夜不停的進攻,沒有個十天半個月也別想打下來。
尤其盧俊義麾下的五千軍卒,其中半數都是聞達特意調派給盧俊義的精兵,別說是在大名府,即便是在整個大宋,那都是排得上名號的強軍。
有此精兵強將紮寨駐守,換成大宋任何一支軍隊,即使是久在沙場的西軍,沒有五七日時間,也休想攻破大寨。
偏偏梁山就能做到,實在是讓聞達感到不可置信。
可在盧俊義將梁山轟天雷和劉玄那一身絕倫武藝道出後,聞達是不信也得信了。
同時,聞達在心中也對童貫有些怨言。
梁山有轟天雷一事,童貫根本就沒有給他們說過,但凡童貫能提醒一句,他們都不會離開大名府,前來野地紮營,阻擊梁山。
就憑山石巨木搭建的營寨,抵禦一般的攻城器械還勉強能行,可麵對轟天雷這般威力火器,這不是讓他們來找死嘛!
尤其是梁山軍馬比他們多,人更是比他們勇猛,裝備兵器也和他們不相上下,他們怎麽抵得住啊!
這仗是不能打了,至少是不能像這樣打,不然大名府可能真的要被梁山攻破。
他繼續領兵在槐樹坡,那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得要趕緊退回大名府內,借助大名府高大的城牆來防守梁山,如此一來,可能還有機會拖到河北各州軍馬來救援。
沒錯,在聞達看來,憑他們自己打退梁山是不可能了,隻有固守待援,才可能逼退梁山軍馬,甚至連同各州軍馬剿滅梁山的心思,如今的聞達都已經不敢去想了。
梁山強盛,非是大名府一軍能敵。
隨著主將聞達下令,槐樹坡官軍立刻就拋棄大寨,整軍匯合李成部,一並退回了大名府。
大名府內,梁中書和童貫才接收到盧俊義發回的戰報,二人正在思量是否可行,可還沒有商議出個結果,就得知聞達三將統領大軍退回到了城內,二人不由得是大驚失色。
該不會是他們被梁山打敗了吧?
抱著這種猜測,二人連忙派人去打探消息,想看看梁山是否已經扣城了?
不多時,還沒等下人傳回具體消息,聞達便領著盧俊義、李成前來拜見二人。
聽得當事人來了,梁中書連忙叫人請他們進來。
待得聞達三人入內,梁中書就急不可耐詢問道。
“聞達,你們怎得回來了?”
見童貫也在一旁,聞達不好得罪,隻能托詞於梁山攻勢太猛,又有火器無數,在外紮寨抵禦除了被梁山消耗,根本沒有多大作用,在一番考慮下,為了大名府安危,他才帶兵退回城內,準備據城而守。
雖然聞達說的很好聽,可梁中書卻是很生氣。
“朝廷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你等深受國恩,怎可懼賊!”
“本官身為大名府留守,尚不懼賊半分,他若敢來,我必提劍斬之,何須你們擔心!”
“我令你等領兵前去退賊,去時你等無不放下豪言,可此時怎得就推三阻四,胡亂找些理由來搪塞我,莫不是小覷本官官威乎?”
“你等為國之將,退賊殺敵,本是你等職責,如今無令退卻,當於國法不容,軍法不赦,休怪本官不念情義!”
“來人!速將——”
言猶未絕,一旁童貫就抬手一揚,出言阻道。
“梁相公且先稍歇。賊寇當前,大戰一觸即發,三將雖無令退兵,但情有可原,怎可處罰?”
“依我看來,是打是罰,無足輕重,當務之急,應是抵禦賊寇。”
聽得童貫一番話,梁中書亦是回過神來。
如今大名府麵臨梁山攻城,而城內除了聞達三將,還真沒有什麽良將可用。
若是現在處罰三將,使得大名府沒有將領坐鎮,他豈不是還幫了梁山一把?
到時梁山打破大名府,按照傳聞中梁山賊寇的做法,似他這般的高官安能會有好下場。
光是想想,梁中書都不由得心頭一顫,連忙順著童貫的話講道。
“既然童樞密有言,量你們平日也算盡心辦事,那便暫且記下。”
“此番賊寇臨城,你們需將功折罪,好生抵禦梁山,若有不盡心效力者,兩罪並罰,我定是要他好受的。”
“不過本官賞罰分明,若有抗賊立功者,前罪不計,曆數功勞,我自為他請報朝廷,上達天聽,教遞報於官家禦案之上,使他蒙個福蔭子孫。”
為了讓三將用心保衛大名府,梁中書也算是恩威並施,將自己最大的餅畫了出來。
能夠有機會讓高居於九天之上的趙官家看到名字,對於聞達等三人這種武夫小將,不就是最大的恩賜。
果不其然,聽到梁中書承諾會將有功之人稟報給趙官家,三人頓時就興奮起來了。
聞名於聖前,這不就是簡在帝心嘛!
他們是忠君愛國,可他們更想進步。
能被擁有最高權力的貴人看到自己的名字,他們日後搏個封侯拜將,豈不是輕而易舉。
身為蔡京女婿、大名府留守的梁中書許下的承諾,他們都是相信的。
因此三將領命後,連忙就回到軍營,紛紛打起十分精神規劃和布置城防,誓要將大名府打造成銅牆鐵壁。
聞達等人在忙活,梁中書和童貫也沒有閑著。
先前有了盧俊義,他們本來還以為可以威懾梁山,可誰想到盧俊義這般超群武藝都在梁山手中吃了虧,真是教人猝不及防。
為了自己的安危,梁中書火急派人傳信給東京,向嶽父蔡京求救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