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難受的李成
水滸:梁山新寨主,好漢絕不招安 作者:秋宵一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何為當天下先?
劉玄要做的就是第一個撕開趙宋軟弱無能的人,好教世人清楚趙家朝廷的麵目。
今日納歲賦,明日稱朝臣。
趙宋朝廷對異族他國的卑微求全,劉玄是看不起的。
光是對內狠,那能有什麽用。
要真的兵多將廣,就應該積極備戰,打得四下臣服,而不是靠獻納金銀去取悅仇敵。
趙宋無進取之心,隻會窩裏橫,劉玄寧願引得天下亂,在大破之後大立,也不願天下在一副安寧的假相中被金人鐵騎踏破。
百年平和安榮,一朝王朝盡喪,受盡無數屈辱,那才是最可悲的。
與其等著趙宋朝廷繼續粉飾太平,奴役百姓,使得人人無血氣敢戰之心,還不如速戰速決,直接推翻大宋來的痛快。
至於說百姓會因此受苦,那也好過靖康恥帶來的千百年屈辱。
劉玄銳目而視,牢牢盯著秦義斬釘截鐵道。
“你且回去告知李成,他若識時務,便立刻打開城門歸順我,那大家就皆大歡喜,如若不然,待得我發軍破城後,一應敢拒命抵抗的官兵,定斬不饒!”
聽出劉玄話語中隱隱然透出的殺氣,秦義心中暗暗叫苦,他不敢再多言語,連想贖回索超的想法也沒有了。
很明顯,劉玄這是一定要攻打大名府,要和朝廷好生做上一場的,再多言語,也無法改變了。
那麽索超既是被擒,梁山又豈會放虎歸山讓索超繼續和梁山作對呢?
心知無法完成差事的秦義不敢強求,也不多言,深怕惹惱了一旁林衝,隻好歎了一聲道。
“劉義士既然決心不顧朝城百姓也要攻城,那我便回去相告主將,到時再見分曉了。”
說罷,秦義便行禮告退。
劉玄也不將一個秦義放在心上,任由郝思文將秦義帶出軍去。
那秦義自回朝城將此行諸事悉數稟告李成,靜待李成定奪。
李成知曉劉玄不顧天下安危,都要決心公然對抗朝廷,更是要當為天下先,引得天下大亂,不由得心驚膽戰。
大宋是個什麽鳥樣子,別說是秦義了,李成也是心知肚明的。
以前李成可能還看不清朝廷虛實,但自從高俅和童貫各領大軍都無法剿滅梁山泊,他就看出來苗頭了。
大宋朝廷如不能速速將梁山泊覆滅,給天下有心之人一個警示,怕是真的要完啊!
遠的不提,光是一個小旋風柴進就是大問題。
同在河北路,大名府又離滄州不算遠,李成自是曉得這個擁有丹書鐵券的前朝鳳子龍孫。
在童貫和梁山一戰後,有心人都知道柴進已是入夥梁山,更是傾助家財,擺明要和梁山共生死榮辱。
一個有著名義的梁山,可不是以前那些亂民起義軍可比的。
有名有人有錢有糧,梁山不滅,絕對有機會撼動大宋朝廷。
若是此番梁山攻陷大名府,那麽梁山怕不是要成為一個新的朝廷了。
北京大名府,那可是和東京汴梁城齊名的存在啊!
梁山即便不能真的打下大名府,可隻要隨便勝個幾場,再安然退回梁山泊,怕是真的會如劉玄所言,天下大亂在即。
李成心中思緒如麻,隻覺得肩上的壓力十分巨大,都壓的他喘不過氣了。
他不過隻是個小小都監,怎得就有這麽大的擔子憑白落在他頭上。
除非他能在朝城將梁山軍馬打敗,不然臨戰失利,使得梁山緊逼大名府,到時朝廷問罪,頂天上司梁中書肯定是不會有事的,畢竟人家的嶽父是當朝太師蔡京。
而樞密太尉童貫,憑著他和趙官家的關係,想來也是輕拿輕放。
而大名府王太守,那更不會有事了,他是蔡京親信,不然梁中書前來大名府督調後,王太守的位置也不會坐得那麽穩。
說白了,王太守就是給梁中書專門處理大名府政事的幫手。
這些上官都不會有事,可又要有人背鍋,那人選不就隻剩下李成和聞達這兩個爺爺不疼奶奶不愛的都監了。
武將本身就在大宋受到打壓,逢戰打勝了,人家會忌憚你,逢戰打敗了,人家又會責罰你,真的是人在官場,身不由己啊!
如此一來,若是李成敗回大名府,那麽他就是最好的替罪羊。
李成緊閉雙眼,狠狠呼出一口濁氣,一把抽出腰間寶劍,劈砍在屋中柱梁上,厲聲喝道。
“死守!我倒要看看逆賊如何一日破城的,休教那林衝猖狂!”
要是陣前隻因一句威脅便投敵,豈不是教天下人恥笑他李成是無膽小人。
為了保住名聲,李成就不能有投效梁山的心思。
可要抵住梁山軍馬,那也是不可能的。
李成早望過梁山軍馬,那是極其雄壯,遠勝他麾下大名府軍卒。
更何況他曾聽聞梁山有軍中利器轟天雷,而大宋最擅長打炮的天下第一神炮手轟天雷淩振也上了梁山,童太尉前番戰敗便是有著此人火炮轟擊陣營的原因。
李成自從軍為將後,他便不怕死,但他不可能明知是死,還要一頭撞上去。
為了功名利祿搏生死可以,為了大宋必死捐軀那是萬萬不行的,畢竟他和梁山又不是有什麽生死大仇,且梁山也不是遼國等異族仇國。
大家都是漢人子弟,若不是劉玄將話說的太死,使得他一旦陣前投敵就會大損聲名,那他倒是也可以勉為其難投效梁山的。
李成和關勝不一樣,當初劉玄是十分禮遇關勝,且兩軍未交,便有唐斌提前說服,有劉玄為關勝做底子,關勝的名聲才沒有受損,反而是更加盛名遠傳。
而對於李成,劉玄直接就是張口逼降,使得李成是騎虎難下。
一個是劉玄親自禮遇勸降,一個是劉玄大軍威逼勸降,根本不是一個待遇好吧。
他李成是比不上關勝,可也絕不是不要麵皮的。
所以李成決定拚一把,他不是真的要死守朝城,而是隻為了表達出一副盡忠報國的態度,如此一來,便是敗退回大名府,想來也不會受到太大的責罰。
人生在世,顏麵二字。
李成也是不容易啊。
劉玄要做的就是第一個撕開趙宋軟弱無能的人,好教世人清楚趙家朝廷的麵目。
今日納歲賦,明日稱朝臣。
趙宋朝廷對異族他國的卑微求全,劉玄是看不起的。
光是對內狠,那能有什麽用。
要真的兵多將廣,就應該積極備戰,打得四下臣服,而不是靠獻納金銀去取悅仇敵。
趙宋無進取之心,隻會窩裏橫,劉玄寧願引得天下亂,在大破之後大立,也不願天下在一副安寧的假相中被金人鐵騎踏破。
百年平和安榮,一朝王朝盡喪,受盡無數屈辱,那才是最可悲的。
與其等著趙宋朝廷繼續粉飾太平,奴役百姓,使得人人無血氣敢戰之心,還不如速戰速決,直接推翻大宋來的痛快。
至於說百姓會因此受苦,那也好過靖康恥帶來的千百年屈辱。
劉玄銳目而視,牢牢盯著秦義斬釘截鐵道。
“你且回去告知李成,他若識時務,便立刻打開城門歸順我,那大家就皆大歡喜,如若不然,待得我發軍破城後,一應敢拒命抵抗的官兵,定斬不饒!”
聽出劉玄話語中隱隱然透出的殺氣,秦義心中暗暗叫苦,他不敢再多言語,連想贖回索超的想法也沒有了。
很明顯,劉玄這是一定要攻打大名府,要和朝廷好生做上一場的,再多言語,也無法改變了。
那麽索超既是被擒,梁山又豈會放虎歸山讓索超繼續和梁山作對呢?
心知無法完成差事的秦義不敢強求,也不多言,深怕惹惱了一旁林衝,隻好歎了一聲道。
“劉義士既然決心不顧朝城百姓也要攻城,那我便回去相告主將,到時再見分曉了。”
說罷,秦義便行禮告退。
劉玄也不將一個秦義放在心上,任由郝思文將秦義帶出軍去。
那秦義自回朝城將此行諸事悉數稟告李成,靜待李成定奪。
李成知曉劉玄不顧天下安危,都要決心公然對抗朝廷,更是要當為天下先,引得天下大亂,不由得心驚膽戰。
大宋是個什麽鳥樣子,別說是秦義了,李成也是心知肚明的。
以前李成可能還看不清朝廷虛實,但自從高俅和童貫各領大軍都無法剿滅梁山泊,他就看出來苗頭了。
大宋朝廷如不能速速將梁山泊覆滅,給天下有心之人一個警示,怕是真的要完啊!
遠的不提,光是一個小旋風柴進就是大問題。
同在河北路,大名府又離滄州不算遠,李成自是曉得這個擁有丹書鐵券的前朝鳳子龍孫。
在童貫和梁山一戰後,有心人都知道柴進已是入夥梁山,更是傾助家財,擺明要和梁山共生死榮辱。
一個有著名義的梁山,可不是以前那些亂民起義軍可比的。
有名有人有錢有糧,梁山不滅,絕對有機會撼動大宋朝廷。
若是此番梁山攻陷大名府,那麽梁山怕不是要成為一個新的朝廷了。
北京大名府,那可是和東京汴梁城齊名的存在啊!
梁山即便不能真的打下大名府,可隻要隨便勝個幾場,再安然退回梁山泊,怕是真的會如劉玄所言,天下大亂在即。
李成心中思緒如麻,隻覺得肩上的壓力十分巨大,都壓的他喘不過氣了。
他不過隻是個小小都監,怎得就有這麽大的擔子憑白落在他頭上。
除非他能在朝城將梁山軍馬打敗,不然臨戰失利,使得梁山緊逼大名府,到時朝廷問罪,頂天上司梁中書肯定是不會有事的,畢竟人家的嶽父是當朝太師蔡京。
而樞密太尉童貫,憑著他和趙官家的關係,想來也是輕拿輕放。
而大名府王太守,那更不會有事了,他是蔡京親信,不然梁中書前來大名府督調後,王太守的位置也不會坐得那麽穩。
說白了,王太守就是給梁中書專門處理大名府政事的幫手。
這些上官都不會有事,可又要有人背鍋,那人選不就隻剩下李成和聞達這兩個爺爺不疼奶奶不愛的都監了。
武將本身就在大宋受到打壓,逢戰打勝了,人家會忌憚你,逢戰打敗了,人家又會責罰你,真的是人在官場,身不由己啊!
如此一來,若是李成敗回大名府,那麽他就是最好的替罪羊。
李成緊閉雙眼,狠狠呼出一口濁氣,一把抽出腰間寶劍,劈砍在屋中柱梁上,厲聲喝道。
“死守!我倒要看看逆賊如何一日破城的,休教那林衝猖狂!”
要是陣前隻因一句威脅便投敵,豈不是教天下人恥笑他李成是無膽小人。
為了保住名聲,李成就不能有投效梁山的心思。
可要抵住梁山軍馬,那也是不可能的。
李成早望過梁山軍馬,那是極其雄壯,遠勝他麾下大名府軍卒。
更何況他曾聽聞梁山有軍中利器轟天雷,而大宋最擅長打炮的天下第一神炮手轟天雷淩振也上了梁山,童太尉前番戰敗便是有著此人火炮轟擊陣營的原因。
李成自從軍為將後,他便不怕死,但他不可能明知是死,還要一頭撞上去。
為了功名利祿搏生死可以,為了大宋必死捐軀那是萬萬不行的,畢竟他和梁山又不是有什麽生死大仇,且梁山也不是遼國等異族仇國。
大家都是漢人子弟,若不是劉玄將話說的太死,使得他一旦陣前投敵就會大損聲名,那他倒是也可以勉為其難投效梁山的。
李成和關勝不一樣,當初劉玄是十分禮遇關勝,且兩軍未交,便有唐斌提前說服,有劉玄為關勝做底子,關勝的名聲才沒有受損,反而是更加盛名遠傳。
而對於李成,劉玄直接就是張口逼降,使得李成是騎虎難下。
一個是劉玄親自禮遇勸降,一個是劉玄大軍威逼勸降,根本不是一個待遇好吧。
他李成是比不上關勝,可也絕不是不要麵皮的。
所以李成決定拚一把,他不是真的要死守朝城,而是隻為了表達出一副盡忠報國的態度,如此一來,便是敗退回大名府,想來也不會受到太大的責罰。
人生在世,顏麵二字。
李成也是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