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井木犴義重大刀,郝思文獻計關勝
水滸:梁山新寨主,好漢絕不招安 作者:秋宵一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當時帳中唐斌得了劉玄應允,便要去關勝軍中相勸。
抱犢山三傑對唐斌敬重有加,怎舍得唐斌一人去涉險。
文仲容三人齊齊出立,向劉玄請命道。
“早前有言,同生共死,絕不分開,我們兄弟願隨唐斌哥哥共去一試,望哥哥相允一二!”
梁山好漢都是講義氣的,看三人此般表現,不由敬佩有加。
劉玄想著有幾人同去,也好教唐斌有個照應,便允了三人。
唐斌亦是大受感動,文仲容三人此時在他心中地位,已經絲毫不下於多年結義兄弟關勝。
馬靈倒是有所意動,心下思忖道:我們七人一並入夥,隻管教他四人同去,豈不是讓旁人瞧了笑話。
思及到此,馬靈也站出說道。
“哥哥,小弟沒有旁的本事,惟有腳力值得一提,不若使我一並前去,也好為兩邊相互傳信,不教有失。”
武能、徐瑾見大哥馬靈也要去,連忙出聲請命相隨。
劉玄有些無語,淡淡道。
“無須如此,唐斌兄弟若勸得關勝來投,哪裏還用傳信,且軍前尚需走報,聯係各方,隻唐斌四人前去即可。”
聽得劉玄話語,馬靈也覺有理,便退回隊中,武能、徐瑾二人有樣學樣,皆是站回到馬靈身後。
當日,唐斌四人隨意備些禮品,騎上快馬,直向範縣方向奔去。
向來大軍行動緩慢,唐斌四人快馬奔行,不出一日功夫,已是在道上遠遠望見關勝軍營帳。
關勝已經得知高俅戰敗,梁山軍馬盡數退回黑鷹嶺,便不再日夜行軍,早早安下營寨,養精蓄銳。
無法前後夾攻梁山,那他就得保證軍士體力,以防匆忙趕路,落得個被梁山突襲的下場。
關勝正在軍帳中和郝思文、宣讚議事,商討接下來如何征剿梁山,畢竟官軍隻剩下他們這一路了。
在梁山風風火火以雷霆之勢打敗高俅十數萬大軍後,憑借兩萬大軍,關勝也沒有十分把握能夠一舉蕩平梁山泊。
時值黃昏,天暮沉沉,野鴉呱叫,竟是有頹喪悲涼之感。
翠豹帳中,關勝一捋長須,憂煩道。
“張知州遣人來報,高太尉軍馬盡喪,連他也被梁山擒捉,生死不知。梁山如今聲威赫赫,勢不可擋,我等現下該如何是好,二位兄弟可有良策?”
宣讚是個打手,沒有什麽腦子,弄些小聰明可以,但讓他破局,卻是難為他了。
帶兵廝殺,陣前鬥將,宣讚沒有二話,可縱觀大局,出謀劃策,宣讚也是沒有二話,隻能沉思不語。
見宣讚一問三不知的模樣,關勝也不難為他,隻是看向郝思文。
郝思文不止會十八般兵器,在排兵布陣、策略計謀上,他亦是頗有心得。
可兩萬軍馬去打梁山泊,他也是兩眼抓黑,毫無良策。
須知梁山可不是什麽小寨,全寨上下怕不是有著十數萬人,軍馬兵士都有五七萬,算下來,絕對是比他們麾下精卒隻強不弱。
沒有高俅領軍牽製,光憑他們,實在是太為難井木犴了。
不過大哥關勝都發問了,郝思文也不好什麽都不說,思索一陣後,他眉頭緊皺道。
“將軍,我軍勢微,梁山新勝,更兼兵馬懸殊,不若再請太師另派軍馬協助,而我軍先往濟州城協防張知州守城,以防梁山趁勢攻取城池,再造聲威。”
郝思文主打一個穩字,但關勝歎道。
“此計不可。蔡太師方才委我重任,我軍未交一陣,便退守濟州,恐會令他不喜,到時我等兄弟三人怕是會受其無端責罰。”
蔡京為人奢侈喜欲,關勝要是害他落了麵子,無罪也是有罪。
宣讚久在京師,光是耳聞目染,就聽說過不少人被蔡京構陷下獄,他讚同道。
“將軍所言不錯,我等未曾一戰,便退守濟州城,太師必會認為我等懼戰梁山,日後再想出頭,怕是難如登天。”
聽到宣讚此言,關勝、郝思文二人心裏都有些難受。
雖然宣讚舉薦他們是好意,但征剿梁山一事明顯是個燙手山芋,如今趙官家寵臣高俅被梁山擒捉,不論生死,怕不是已經有口大黑鍋等著他們去背了。
宣讚還想著日後有出頭之日,那是他沒有政治腦子,關勝、郝思文則是心有淒淒,不知回到東京時,該會有什麽磨難在等著他們。
除非他們能一舉掃平梁山泊,立下大功勞,為朝廷掙回些顏麵,再攀附上蔡太師,有蔡京做後台,他們的罪過可能才會小些,不然抄家滅族都在所難免。
有些時候書讀多了,真是一種煩惱啊!
關勝、郝思文就是例子。
不怪他們想的多,實在是大宋有前科,武將的活路真的是岌岌可危,特別還是他們這種沒有後台背景的底層武將,大宋官家殺他們,不過是隨手可為罷了,反正也不會有人為他們發聲。
郝思文想的仔細,僅憑他們很難剿滅如今的梁山,但宣讚說的也不錯,他們一仗不打,確實不好向蔡京交代。
幸好蔡京沒有派監軍在軍中督監,郝思文還是有點機智的,他眼珠一轉,向關勝建議道。
“將軍,此前梁山圍攻濟州城,使得濟州城危如累卵,我軍大可先和梁山作過一場,不論勝敗,隻勾梁山軍馬往濟州城而去,適時再向太師求援,將軍可向太師明言梁山要取濟州城,山高水遠,不由得太師不信。”
“梁山猖獗,必會中計,高太尉都能守得住濟州城,將軍兵法嫻熟,如何守不得,到時我等有守城之功,待到朝廷另派大軍來援,也好再建功勳。”
“但有功勞,不求加官,應是無過,哥哥也能保住原職,免受牽連。”
計策好壞不提,但郝思文言語間全是為了關勝著想,畢竟關勝是他結義大哥,朝廷可對他沒有什麽恩典。
關勝心中早就對朝廷有所不滿,隻是仗著一腔忠義,不想墮了祖上威名,才想著為朝廷出力。
如今前路擺明昏暗,他雖有百般本事,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僅憑兩萬軍馬,他實在是拿梁山沒有辦法。
關勝思慮再三,迫於無奈,便準備采用郝思文的計策。
抱犢山三傑對唐斌敬重有加,怎舍得唐斌一人去涉險。
文仲容三人齊齊出立,向劉玄請命道。
“早前有言,同生共死,絕不分開,我們兄弟願隨唐斌哥哥共去一試,望哥哥相允一二!”
梁山好漢都是講義氣的,看三人此般表現,不由敬佩有加。
劉玄想著有幾人同去,也好教唐斌有個照應,便允了三人。
唐斌亦是大受感動,文仲容三人此時在他心中地位,已經絲毫不下於多年結義兄弟關勝。
馬靈倒是有所意動,心下思忖道:我們七人一並入夥,隻管教他四人同去,豈不是讓旁人瞧了笑話。
思及到此,馬靈也站出說道。
“哥哥,小弟沒有旁的本事,惟有腳力值得一提,不若使我一並前去,也好為兩邊相互傳信,不教有失。”
武能、徐瑾見大哥馬靈也要去,連忙出聲請命相隨。
劉玄有些無語,淡淡道。
“無須如此,唐斌兄弟若勸得關勝來投,哪裏還用傳信,且軍前尚需走報,聯係各方,隻唐斌四人前去即可。”
聽得劉玄話語,馬靈也覺有理,便退回隊中,武能、徐瑾二人有樣學樣,皆是站回到馬靈身後。
當日,唐斌四人隨意備些禮品,騎上快馬,直向範縣方向奔去。
向來大軍行動緩慢,唐斌四人快馬奔行,不出一日功夫,已是在道上遠遠望見關勝軍營帳。
關勝已經得知高俅戰敗,梁山軍馬盡數退回黑鷹嶺,便不再日夜行軍,早早安下營寨,養精蓄銳。
無法前後夾攻梁山,那他就得保證軍士體力,以防匆忙趕路,落得個被梁山突襲的下場。
關勝正在軍帳中和郝思文、宣讚議事,商討接下來如何征剿梁山,畢竟官軍隻剩下他們這一路了。
在梁山風風火火以雷霆之勢打敗高俅十數萬大軍後,憑借兩萬大軍,關勝也沒有十分把握能夠一舉蕩平梁山泊。
時值黃昏,天暮沉沉,野鴉呱叫,竟是有頹喪悲涼之感。
翠豹帳中,關勝一捋長須,憂煩道。
“張知州遣人來報,高太尉軍馬盡喪,連他也被梁山擒捉,生死不知。梁山如今聲威赫赫,勢不可擋,我等現下該如何是好,二位兄弟可有良策?”
宣讚是個打手,沒有什麽腦子,弄些小聰明可以,但讓他破局,卻是難為他了。
帶兵廝殺,陣前鬥將,宣讚沒有二話,可縱觀大局,出謀劃策,宣讚也是沒有二話,隻能沉思不語。
見宣讚一問三不知的模樣,關勝也不難為他,隻是看向郝思文。
郝思文不止會十八般兵器,在排兵布陣、策略計謀上,他亦是頗有心得。
可兩萬軍馬去打梁山泊,他也是兩眼抓黑,毫無良策。
須知梁山可不是什麽小寨,全寨上下怕不是有著十數萬人,軍馬兵士都有五七萬,算下來,絕對是比他們麾下精卒隻強不弱。
沒有高俅領軍牽製,光憑他們,實在是太為難井木犴了。
不過大哥關勝都發問了,郝思文也不好什麽都不說,思索一陣後,他眉頭緊皺道。
“將軍,我軍勢微,梁山新勝,更兼兵馬懸殊,不若再請太師另派軍馬協助,而我軍先往濟州城協防張知州守城,以防梁山趁勢攻取城池,再造聲威。”
郝思文主打一個穩字,但關勝歎道。
“此計不可。蔡太師方才委我重任,我軍未交一陣,便退守濟州,恐會令他不喜,到時我等兄弟三人怕是會受其無端責罰。”
蔡京為人奢侈喜欲,關勝要是害他落了麵子,無罪也是有罪。
宣讚久在京師,光是耳聞目染,就聽說過不少人被蔡京構陷下獄,他讚同道。
“將軍所言不錯,我等未曾一戰,便退守濟州城,太師必會認為我等懼戰梁山,日後再想出頭,怕是難如登天。”
聽到宣讚此言,關勝、郝思文二人心裏都有些難受。
雖然宣讚舉薦他們是好意,但征剿梁山一事明顯是個燙手山芋,如今趙官家寵臣高俅被梁山擒捉,不論生死,怕不是已經有口大黑鍋等著他們去背了。
宣讚還想著日後有出頭之日,那是他沒有政治腦子,關勝、郝思文則是心有淒淒,不知回到東京時,該會有什麽磨難在等著他們。
除非他們能一舉掃平梁山泊,立下大功勞,為朝廷掙回些顏麵,再攀附上蔡太師,有蔡京做後台,他們的罪過可能才會小些,不然抄家滅族都在所難免。
有些時候書讀多了,真是一種煩惱啊!
關勝、郝思文就是例子。
不怪他們想的多,實在是大宋有前科,武將的活路真的是岌岌可危,特別還是他們這種沒有後台背景的底層武將,大宋官家殺他們,不過是隨手可為罷了,反正也不會有人為他們發聲。
郝思文想的仔細,僅憑他們很難剿滅如今的梁山,但宣讚說的也不錯,他們一仗不打,確實不好向蔡京交代。
幸好蔡京沒有派監軍在軍中督監,郝思文還是有點機智的,他眼珠一轉,向關勝建議道。
“將軍,此前梁山圍攻濟州城,使得濟州城危如累卵,我軍大可先和梁山作過一場,不論勝敗,隻勾梁山軍馬往濟州城而去,適時再向太師求援,將軍可向太師明言梁山要取濟州城,山高水遠,不由得太師不信。”
“梁山猖獗,必會中計,高太尉都能守得住濟州城,將軍兵法嫻熟,如何守不得,到時我等有守城之功,待到朝廷另派大軍來援,也好再建功勳。”
“但有功勞,不求加官,應是無過,哥哥也能保住原職,免受牽連。”
計策好壞不提,但郝思文言語間全是為了關勝著想,畢竟關勝是他結義大哥,朝廷可對他沒有什麽恩典。
關勝心中早就對朝廷有所不滿,隻是仗著一腔忠義,不想墮了祖上威名,才想著為朝廷出力。
如今前路擺明昏暗,他雖有百般本事,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僅憑兩萬軍馬,他實在是拿梁山沒有辦法。
關勝思慮再三,迫於無奈,便準備采用郝思文的計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