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高俅難再逃
水滸:梁山新寨主,好漢絕不招安 作者:秋宵一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五百官兵瞧見張家兄弟落馬,哪敢多留,紛紛四散逃開,直向濟州城奔去。
惟有親兵衛士不懼史文恭雄威,快步衝來想救回張家兄弟。
可在史文恭麵前,親兵們都不夠看的。
隻是一個來回,史文恭一甩槍尖血花,二三十親兵,活下來的僅剩十餘個。
張伯奮是個仁義的,他深知史文恭武藝十分了得,遠不是親兵們能匹敵的,連忙叫道。
“休管我們,高俅已敗,梁山恐要趁勢攻城,快回去告知我父,緊守城門為要!”
親兵一聽,也不再多留,紛紛拔馬便走。
史文恭看不上這些雜魚,也不去追擊,隻是駕馬來到張家兄弟麵前,將點鋼槍指向二人,凶狠說道。
“你們兄弟倒是有種,竟敢舍命攔我,致使高俅那廝遁走,白白害我丟失了一份天大功勞,真是教我火大三分,恨不得送你們兄弟去見閻王!”
張伯奮昂頭直視史文恭,不卑不亢道。
“哼!亂國草寇,人人得而誅之!”
張仲熊失血過多,早已麵色蒼白,可也是忿忿罵道。
“賊寇,勿要多言!你有這般好武藝,卻是助紂為虐,算不得好漢,早晚會遭受天譴,落得個屍首無存的下場!”
說罷,張仲熊哈哈大笑,惡狠狠看向史文恭,咬牙切齒道。
“要殺便殺,要剮便剮。我們兄弟都是鐵骨錚錚的漢子,腦袋掉了不過碗大個疤,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你動手便是!”
張伯奮看兄弟這般硬氣,心中欣慰不已,他也喝叫道。
“仲熊說的沒錯!賊子速速動手,但凡我們吐出半個求字,便不是好漢!”
見張家兄弟還敢猖狂,史文恭可不是個善男信女,當即就想將二人一槍刺死了事。
恰在此時,路邊衝來一彪軍馬,領頭的是美髯公朱仝。
朱仝瞧見史文恭,大聲喊道。
“史文恭兄弟,可看得高俅老賊往哪去了?”
聞聽朱仝問話,史文恭便暫且留了張家兄弟一命,將高俅逃竄方向先講與朱仝聽。
“高俅那廝馬快,我將要追上,卻被這兩個廝鳥半路攔住,隻能看著高俅順小道溜走,著實教人惱恨!”
聽得史文恭沒有追上高俅,朱仝看了一眼地上的張家兄弟,輕笑一聲道。
“兄弟勿要氣惱,隻要高俅沒有直接逃回濟州城便好。濟州四下小道早有山寨兄弟前去埋伏,量那高俅是上天無路,下地無門,早晚成擒。”
見地上的張家兄弟聞言麵色一暗,朱仝卻是頗為好奇道。
“你二人姓甚名誰?怎得高俅軍中還有似你們這般忠義之士,竟會為那禍國殃民之賊盡心賣命,倒是讓人稱奇。”
張仲熊哪會看得起高俅,他不屑地吐出一口血沫,冷冷說道。
“呸,高俅也配我們效命!我們兄弟是為朝廷盡忠罷了。”
張伯奮見朱仝麵貌不凡,有忠肝義膽氣象,倒不向對史文恭那般冷漠,而是淡淡回道。
“敗軍之將,多言無益,隻求速死!”
看二人如此硬氣,朱仝眼前一亮,料定張家兄弟必不是一般軍將。
史文恭見朱仝對張家兄弟有興趣,他有心和朱仝交好,便向朱仝講道。
“朱仝兄弟,此前我擒下二人時,曾有聽聞旁人喚他們作張伯奮、張仲熊,好似是濟州城內的哪家衙內,並不是高俅軍中將官。”
聽到二人姓名,朱仝連忙翻身下馬,喚隨軍戰兵為二人包紮傷口,大喜道。
“二位小將軍莫不是張叔夜張知州從子?”
張伯奮沒曾想過朱仝會這般重視自己兄弟,他也是個有禮數的,雖不知朱仝意圖,還是好言答道。
“張知州確是我父,好漢可是相識?”
朱仝搖搖頭道。
“朱仝何德何能,豈會和張知州相識。隻是多有聞張知州為人清正,愛民如子,勤政善事,才好生敬佩,雖早晚渴見,但卻無緣相識,此乃朱仝一大憾事耳!”
見朱仝儀表堂堂,好似關雲長模樣,全然有一副忠義氣節,張伯奮不由說道。
“既是憾事,何不圓滿?我觀好漢是個知曉忠義的,豈能舍棄清白之軀,從那梁山賊寇,不若早日撥亂反正,趁此時機,隨我兄弟二人一同回返濟州城,效命朝廷,再......”
張伯奮話未說完,一旁史文恭便大聲喝道。
“好賊將,臨死關頭尚不知深淺!竟還敢鼓動唇舌,挑撥我朱仝兄弟,可是要一心尋死,嚐嚐我槍利否?”
瞧得史文恭長槍一揮,直朝張家兄弟刺去,欲要取了二人性命,朱仝急忙叫道。
“且慢!兄弟,他們還對大當家有用,勿要泄一時之氣!”
聽到此二人對劉玄還有用處,史文恭冷哼一聲,將槍收住力道,一甩衣袍,再不去看二人半分。
其實朱仝也對張伯奮挺無語的,看著也是個聰明人,腦子應是沒有問題,怎麽會說出這等無知言語呢,他朱仝豈是那種朝三暮四的背反小人。
張仲熊看著為他包紮傷口到一半後,也憤然站起身抽出刀來,殺氣騰騰,雖未言語,但明顯想砍殺自己的梁山戰兵,心中驚呼道:大哥,勸降賊寇也不是在這個時候吧,你是真分不清大小王啊!
因為張伯奮的一番話,此間氣氛一時間尷尬不已。
好在朱仝知曉張家兄弟應對梁山有用,急忙出聲製止史文恭,才避免二人被史文恭一槍刺死。
畢竟張叔夜現在是濟州知州,少不得可以利用二人身份攻取濟州城,
朱仝怕張伯奮還有什麽驚人之語,也不再多言,揮手吩咐戰兵將張家兄弟綁縛回營,交由劉玄定奪,他自和史文恭前去追尋高俅。
二人一路沿路追尋,不多時,隻見道路盡頭駛來一隊人馬。
那隊領頭的好漢是正是青眼虎李雲。
李雲早受劉玄將令,領著麾下軍馬繞到官軍後方,攔截小道要路,隻為一舉擒捉高俅。
不止是李雲,還有插翅虎雷橫、錦豹子楊林二人也在各道攔截。
高俅被史文恭追的急,一時間慌不擇路,想繞過濟州城逃向興仁府。
卻是正好被攔在此路的李雲帶人一擁而上,將高俅綁在馬後抓了回來。
惟有親兵衛士不懼史文恭雄威,快步衝來想救回張家兄弟。
可在史文恭麵前,親兵們都不夠看的。
隻是一個來回,史文恭一甩槍尖血花,二三十親兵,活下來的僅剩十餘個。
張伯奮是個仁義的,他深知史文恭武藝十分了得,遠不是親兵們能匹敵的,連忙叫道。
“休管我們,高俅已敗,梁山恐要趁勢攻城,快回去告知我父,緊守城門為要!”
親兵一聽,也不再多留,紛紛拔馬便走。
史文恭看不上這些雜魚,也不去追擊,隻是駕馬來到張家兄弟麵前,將點鋼槍指向二人,凶狠說道。
“你們兄弟倒是有種,竟敢舍命攔我,致使高俅那廝遁走,白白害我丟失了一份天大功勞,真是教我火大三分,恨不得送你們兄弟去見閻王!”
張伯奮昂頭直視史文恭,不卑不亢道。
“哼!亂國草寇,人人得而誅之!”
張仲熊失血過多,早已麵色蒼白,可也是忿忿罵道。
“賊寇,勿要多言!你有這般好武藝,卻是助紂為虐,算不得好漢,早晚會遭受天譴,落得個屍首無存的下場!”
說罷,張仲熊哈哈大笑,惡狠狠看向史文恭,咬牙切齒道。
“要殺便殺,要剮便剮。我們兄弟都是鐵骨錚錚的漢子,腦袋掉了不過碗大個疤,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你動手便是!”
張伯奮看兄弟這般硬氣,心中欣慰不已,他也喝叫道。
“仲熊說的沒錯!賊子速速動手,但凡我們吐出半個求字,便不是好漢!”
見張家兄弟還敢猖狂,史文恭可不是個善男信女,當即就想將二人一槍刺死了事。
恰在此時,路邊衝來一彪軍馬,領頭的是美髯公朱仝。
朱仝瞧見史文恭,大聲喊道。
“史文恭兄弟,可看得高俅老賊往哪去了?”
聞聽朱仝問話,史文恭便暫且留了張家兄弟一命,將高俅逃竄方向先講與朱仝聽。
“高俅那廝馬快,我將要追上,卻被這兩個廝鳥半路攔住,隻能看著高俅順小道溜走,著實教人惱恨!”
聽得史文恭沒有追上高俅,朱仝看了一眼地上的張家兄弟,輕笑一聲道。
“兄弟勿要氣惱,隻要高俅沒有直接逃回濟州城便好。濟州四下小道早有山寨兄弟前去埋伏,量那高俅是上天無路,下地無門,早晚成擒。”
見地上的張家兄弟聞言麵色一暗,朱仝卻是頗為好奇道。
“你二人姓甚名誰?怎得高俅軍中還有似你們這般忠義之士,竟會為那禍國殃民之賊盡心賣命,倒是讓人稱奇。”
張仲熊哪會看得起高俅,他不屑地吐出一口血沫,冷冷說道。
“呸,高俅也配我們效命!我們兄弟是為朝廷盡忠罷了。”
張伯奮見朱仝麵貌不凡,有忠肝義膽氣象,倒不向對史文恭那般冷漠,而是淡淡回道。
“敗軍之將,多言無益,隻求速死!”
看二人如此硬氣,朱仝眼前一亮,料定張家兄弟必不是一般軍將。
史文恭見朱仝對張家兄弟有興趣,他有心和朱仝交好,便向朱仝講道。
“朱仝兄弟,此前我擒下二人時,曾有聽聞旁人喚他們作張伯奮、張仲熊,好似是濟州城內的哪家衙內,並不是高俅軍中將官。”
聽到二人姓名,朱仝連忙翻身下馬,喚隨軍戰兵為二人包紮傷口,大喜道。
“二位小將軍莫不是張叔夜張知州從子?”
張伯奮沒曾想過朱仝會這般重視自己兄弟,他也是個有禮數的,雖不知朱仝意圖,還是好言答道。
“張知州確是我父,好漢可是相識?”
朱仝搖搖頭道。
“朱仝何德何能,豈會和張知州相識。隻是多有聞張知州為人清正,愛民如子,勤政善事,才好生敬佩,雖早晚渴見,但卻無緣相識,此乃朱仝一大憾事耳!”
見朱仝儀表堂堂,好似關雲長模樣,全然有一副忠義氣節,張伯奮不由說道。
“既是憾事,何不圓滿?我觀好漢是個知曉忠義的,豈能舍棄清白之軀,從那梁山賊寇,不若早日撥亂反正,趁此時機,隨我兄弟二人一同回返濟州城,效命朝廷,再......”
張伯奮話未說完,一旁史文恭便大聲喝道。
“好賊將,臨死關頭尚不知深淺!竟還敢鼓動唇舌,挑撥我朱仝兄弟,可是要一心尋死,嚐嚐我槍利否?”
瞧得史文恭長槍一揮,直朝張家兄弟刺去,欲要取了二人性命,朱仝急忙叫道。
“且慢!兄弟,他們還對大當家有用,勿要泄一時之氣!”
聽到此二人對劉玄還有用處,史文恭冷哼一聲,將槍收住力道,一甩衣袍,再不去看二人半分。
其實朱仝也對張伯奮挺無語的,看著也是個聰明人,腦子應是沒有問題,怎麽會說出這等無知言語呢,他朱仝豈是那種朝三暮四的背反小人。
張仲熊看著為他包紮傷口到一半後,也憤然站起身抽出刀來,殺氣騰騰,雖未言語,但明顯想砍殺自己的梁山戰兵,心中驚呼道:大哥,勸降賊寇也不是在這個時候吧,你是真分不清大小王啊!
因為張伯奮的一番話,此間氣氛一時間尷尬不已。
好在朱仝知曉張家兄弟應對梁山有用,急忙出聲製止史文恭,才避免二人被史文恭一槍刺死。
畢竟張叔夜現在是濟州知州,少不得可以利用二人身份攻取濟州城,
朱仝怕張伯奮還有什麽驚人之語,也不再多言,揮手吩咐戰兵將張家兄弟綁縛回營,交由劉玄定奪,他自和史文恭前去追尋高俅。
二人一路沿路追尋,不多時,隻見道路盡頭駛來一隊人馬。
那隊領頭的好漢是正是青眼虎李雲。
李雲早受劉玄將令,領著麾下軍馬繞到官軍後方,攔截小道要路,隻為一舉擒捉高俅。
不止是李雲,還有插翅虎雷橫、錦豹子楊林二人也在各道攔截。
高俅被史文恭追的急,一時間慌不擇路,想繞過濟州城逃向興仁府。
卻是正好被攔在此路的李雲帶人一擁而上,將高俅綁在馬後抓了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