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智多星登場
水滸:梁山新寨主,好漢絕不招安 作者:秋宵一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仝、呂方亦不是外人,李雲也不遮掩,將建築利器水泥告知了二人。
李雲得意地對二人講道。
“山上有一個兄弟喚作九尾龜陶宗旺的,不止武藝了得,更是有著一手好技藝,劉玄哥哥特令他督造工事,不消耗費多少銀錢便能建起營盤大寨,端的神速堅固。”
此番話又是引得二人一陣誇讚。
不多時,李雲便引著二人進入營寨,沿途層層巡視審查,處處精細布防,休說天羅地網,亦是龍潭虎穴,直教眾人驚歎不已。
呂方眼睛都看花了,心中火熱難當,熱切說道。
“哥哥,我在江南時亦是見過不少官兵,一路行來,綠林山寨也曾見過,可從未見過如此精銳士卒,便是營寨也難比梁山,山上果是有能人異士,真真叫小弟開眼長市麵!”
朱仝熟知兵事,更是歎道。
“隻觀此營寨布防,便知是能人所設,遠勝我矣!”
李雲正欲回話,忽見前方迎來數人,當先一人就是此次大軍主將雲裏金剛宋萬,李雲頓時喜道。
“朱仝哥哥,呂方賢弟,快與我相見兄弟們!”
宋萬遠遠地瞧見一夥人,打頭的便是朱仝李雲,他早知劉玄有心拉朱仝上山,隻是劉玄隨緣,不欲強求,眼下朱仝來此,莫不是要上梁山?
若是朱仝上山,等劉玄回來肯定欣喜,得朱仝一人遠勝打敗一支烏合之眾。
思及到此,宋萬不由大喜,連忙叫道。
“朱仝哥哥,怎的是你?那令兵也不講清,若叫我得知是朱仝哥哥來此,必下山相迎兄弟。”
麵對熱情的宋萬,朱仝連忙拜道。
“朱仝見過宋萬哥哥,多時不見,甚為想念。”
李雲故作不滿道。
“咦!宋萬哥哥可是看不見我,是朱仝哥哥就下山相迎,那我們哩,枉我還叫你一聲哥哥!”
宋萬是個大老粗,對此哈哈大笑,亦是回道。
“我怎會看不見兄弟,隻怪兄弟你在朱仝哥哥麵前太平凡,一時間倒讓我忽略了。”
一旁的吳用自是聽聞過美髯公朱仝的名號,可他見呂方儀表不俗,想來也是個難得的好漢,便對李雲說道。
“李雲兄弟,都說你帶來兩位好漢,美髯公朱仝我等自是知曉,可不知這位兄弟又是何等好漢?”
聽到一身青白文士袍,眼中機靈顯,在一眾大漢中獨樹一幟的秀士吳用問話,呂方連忙朝眾人行禮道。
“眾位哥哥,小弟呂方,自來山東,便早晚聽得梁山威名,早有心上梁山入夥。因在白沙塢遇到李雲哥哥,意氣相投,幸得李雲哥哥抬舉,引薦上山。”
李雲手指呂方對眾人道。
“呂方兄弟亦是個好漢,善使方天畫戟,江湖上喚他作小溫侯,他自有心投山,尊崇劉玄哥哥,我既是有緣相遇,當是便帶他前來相見各位兄弟。”
呂方長得好皮囊,麵白須淨,身形健碩,目光炯炯,端的是天生的好漢子。
宋萬等人紛紛與其見禮,共迎朱仝呂方進帳一敘。
宋萬拉著朱仝便教請上座,朱仝連辭不受,直言不喧賓奪主,大家都是意氣兄弟,何須凡禮。
當下吳用薦言,隻按軍中禮製隨意即可。
待得眾人坐定,宋萬對朱仝笑道。
“朱仝兄弟可是想通了,那官府有甚好的,還是我們梁山快活,劉玄哥哥可是早就盼著你上山一聚哩。”
見朱仝默然不語,似有他意,吳用是個人精,瞬間知曉朱仝此行不是上梁山,應是另有要事,便向李雲問道。
“李雲兄弟,前番使你往白沙塢探查官軍動向,不知可有收獲?”
李雲早知朱仝不是要上山聚義,連忙回道。
“我在白沙塢待了兩日,未曾見到濟州軍到來,便是鄆城縣動向,亦不過是收集一些小巧船隻,運送百十人尚可,但想供應大軍絕不可能。”
李雲將自己探查的消息言明,又手指朱仝說道。
“今日相遇朱仝哥哥,他尚身在官府,已是得知陳思平領濟州官軍將至鄆城,便一同回稟大寨。”
吳用當即化解朱仝尷尬,向朱仝喜笑道。
“吳用久在鄆城,早知美髯公朱仝是個重情重義的好漢,都頭能夠不辭辛勞,親身相報我們濟州軍消息,請受小可一拜。”
吳用雖在鄉野,但他是個讀書人,又混跡江湖,朱仝亦曾聽聞過智多星的名號,且吳用現今是梁山軍師,朱仝急忙回禮道。
“不敢當軍師一拜,區區小事何足掛齒,便是我不相報梁山,濟州出兵一事梁山早已知曉。隻是我此行不止是為了報信梁山,更是有著新任鄆城知縣密令在身。”
宋萬亦知方才是自己想當然了,便也不再提朱仝上山一事,而是哈哈一笑,不解道。
“鄆城那新來的知縣,我也有所耳聞,聽說是叫甚麽時文彬的,都傳他是個難得的清官,辦事方正。我等梁山好漢近來不曾招惹他,他有何密令竟需動用朱仝兄弟這般人物?”
吳用心中一轉,對著朱仝輕笑道。
“都頭,我若是猜的不錯,值此濟州軍來犯之際,時知縣怕是讓都頭攜密令前來梁山行那勸降計,勾山上兄弟做裏應外合之事的吧。”
聽到吳用一語道穿,朱仝驚道。
“果是智多星!軍師竟然能夠猜到知縣心思,莫非軍師認識時知縣不成?”
吳用搖了搖雪白鵝毛扇,吹動頜下長須飄飄,麵帶不屑道。
“我梁山威名四下皆知,有著八百裏水泊天險,非是萬人強軍不可渡,那時文彬既是鄆城知縣,想必也是知曉這點,更兼濟州軍是為六月十五生辰綱而來,眼下離蔡京壽辰不過半月,若要奪回生辰綱進獻蔡京,必要在旬日之內方可。”
“可我們梁山有著水泊地利,想要旬日時間打破梁山,奪回生辰綱,便是濟州軍再是強盛,也是枉然。”
“強攻有風險,那麽必要智取,晾他一個經科文人能有何計策,算來不過便是詔安二字罷了。”
隻能說不愧是將大宋官場研究的明明白白的智多星,文官招安的法子他是不用多想就能猜到。
李雲得意地對二人講道。
“山上有一個兄弟喚作九尾龜陶宗旺的,不止武藝了得,更是有著一手好技藝,劉玄哥哥特令他督造工事,不消耗費多少銀錢便能建起營盤大寨,端的神速堅固。”
此番話又是引得二人一陣誇讚。
不多時,李雲便引著二人進入營寨,沿途層層巡視審查,處處精細布防,休說天羅地網,亦是龍潭虎穴,直教眾人驚歎不已。
呂方眼睛都看花了,心中火熱難當,熱切說道。
“哥哥,我在江南時亦是見過不少官兵,一路行來,綠林山寨也曾見過,可從未見過如此精銳士卒,便是營寨也難比梁山,山上果是有能人異士,真真叫小弟開眼長市麵!”
朱仝熟知兵事,更是歎道。
“隻觀此營寨布防,便知是能人所設,遠勝我矣!”
李雲正欲回話,忽見前方迎來數人,當先一人就是此次大軍主將雲裏金剛宋萬,李雲頓時喜道。
“朱仝哥哥,呂方賢弟,快與我相見兄弟們!”
宋萬遠遠地瞧見一夥人,打頭的便是朱仝李雲,他早知劉玄有心拉朱仝上山,隻是劉玄隨緣,不欲強求,眼下朱仝來此,莫不是要上梁山?
若是朱仝上山,等劉玄回來肯定欣喜,得朱仝一人遠勝打敗一支烏合之眾。
思及到此,宋萬不由大喜,連忙叫道。
“朱仝哥哥,怎的是你?那令兵也不講清,若叫我得知是朱仝哥哥來此,必下山相迎兄弟。”
麵對熱情的宋萬,朱仝連忙拜道。
“朱仝見過宋萬哥哥,多時不見,甚為想念。”
李雲故作不滿道。
“咦!宋萬哥哥可是看不見我,是朱仝哥哥就下山相迎,那我們哩,枉我還叫你一聲哥哥!”
宋萬是個大老粗,對此哈哈大笑,亦是回道。
“我怎會看不見兄弟,隻怪兄弟你在朱仝哥哥麵前太平凡,一時間倒讓我忽略了。”
一旁的吳用自是聽聞過美髯公朱仝的名號,可他見呂方儀表不俗,想來也是個難得的好漢,便對李雲說道。
“李雲兄弟,都說你帶來兩位好漢,美髯公朱仝我等自是知曉,可不知這位兄弟又是何等好漢?”
聽到一身青白文士袍,眼中機靈顯,在一眾大漢中獨樹一幟的秀士吳用問話,呂方連忙朝眾人行禮道。
“眾位哥哥,小弟呂方,自來山東,便早晚聽得梁山威名,早有心上梁山入夥。因在白沙塢遇到李雲哥哥,意氣相投,幸得李雲哥哥抬舉,引薦上山。”
李雲手指呂方對眾人道。
“呂方兄弟亦是個好漢,善使方天畫戟,江湖上喚他作小溫侯,他自有心投山,尊崇劉玄哥哥,我既是有緣相遇,當是便帶他前來相見各位兄弟。”
呂方長得好皮囊,麵白須淨,身形健碩,目光炯炯,端的是天生的好漢子。
宋萬等人紛紛與其見禮,共迎朱仝呂方進帳一敘。
宋萬拉著朱仝便教請上座,朱仝連辭不受,直言不喧賓奪主,大家都是意氣兄弟,何須凡禮。
當下吳用薦言,隻按軍中禮製隨意即可。
待得眾人坐定,宋萬對朱仝笑道。
“朱仝兄弟可是想通了,那官府有甚好的,還是我們梁山快活,劉玄哥哥可是早就盼著你上山一聚哩。”
見朱仝默然不語,似有他意,吳用是個人精,瞬間知曉朱仝此行不是上梁山,應是另有要事,便向李雲問道。
“李雲兄弟,前番使你往白沙塢探查官軍動向,不知可有收獲?”
李雲早知朱仝不是要上山聚義,連忙回道。
“我在白沙塢待了兩日,未曾見到濟州軍到來,便是鄆城縣動向,亦不過是收集一些小巧船隻,運送百十人尚可,但想供應大軍絕不可能。”
李雲將自己探查的消息言明,又手指朱仝說道。
“今日相遇朱仝哥哥,他尚身在官府,已是得知陳思平領濟州官軍將至鄆城,便一同回稟大寨。”
吳用當即化解朱仝尷尬,向朱仝喜笑道。
“吳用久在鄆城,早知美髯公朱仝是個重情重義的好漢,都頭能夠不辭辛勞,親身相報我們濟州軍消息,請受小可一拜。”
吳用雖在鄉野,但他是個讀書人,又混跡江湖,朱仝亦曾聽聞過智多星的名號,且吳用現今是梁山軍師,朱仝急忙回禮道。
“不敢當軍師一拜,區區小事何足掛齒,便是我不相報梁山,濟州出兵一事梁山早已知曉。隻是我此行不止是為了報信梁山,更是有著新任鄆城知縣密令在身。”
宋萬亦知方才是自己想當然了,便也不再提朱仝上山一事,而是哈哈一笑,不解道。
“鄆城那新來的知縣,我也有所耳聞,聽說是叫甚麽時文彬的,都傳他是個難得的清官,辦事方正。我等梁山好漢近來不曾招惹他,他有何密令竟需動用朱仝兄弟這般人物?”
吳用心中一轉,對著朱仝輕笑道。
“都頭,我若是猜的不錯,值此濟州軍來犯之際,時知縣怕是讓都頭攜密令前來梁山行那勸降計,勾山上兄弟做裏應外合之事的吧。”
聽到吳用一語道穿,朱仝驚道。
“果是智多星!軍師竟然能夠猜到知縣心思,莫非軍師認識時知縣不成?”
吳用搖了搖雪白鵝毛扇,吹動頜下長須飄飄,麵帶不屑道。
“我梁山威名四下皆知,有著八百裏水泊天險,非是萬人強軍不可渡,那時文彬既是鄆城知縣,想必也是知曉這點,更兼濟州軍是為六月十五生辰綱而來,眼下離蔡京壽辰不過半月,若要奪回生辰綱進獻蔡京,必要在旬日之內方可。”
“可我們梁山有著水泊地利,想要旬日時間打破梁山,奪回生辰綱,便是濟州軍再是強盛,也是枉然。”
“強攻有風險,那麽必要智取,晾他一個經科文人能有何計策,算來不過便是詔安二字罷了。”
隻能說不愧是將大宋官場研究的明明白白的智多星,文官招安的法子他是不用多想就能猜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