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梁山酒水
水滸:梁山新寨主,好漢絕不招安 作者:秋宵一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玄朝坐在左手第一位的宋萬看了一眼,緩緩說道。
“李官人,常言:無酒不成事,有酒事必成。”
“江湖上多少好漢的情誼都是在一碗酒中,朝堂上那披紅掛紫的碌碌諸公亦是無不借酒抒情,連茹毛飲血的塞外番人都免不了要喝上兩口驅驅寒氣。”
“可想而知,酒的市場有多麽廣闊,有多麽的賺錢。”
李應眉心蹙了蹙,他沒有想到劉玄說的買賣會是酒,試探問道。
“劉頭領,梁山現在有多少酒水,若是五七千斤,李某可全部收下,莊上亦是人人吃酒,想來就是萬斤,我和扈太公亦能一並買了。”
劉玄擺擺手,正色道。
“李官人誤會了,我說的......”
劉玄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
“嗯,既然你這麽說了,也行,梁山需要留有存糧,以待不時之需,眼下每月能產出酒水五千斤左右,李家莊能夠全部吃下也好,就不勞煩扈家莊了,那我便派人與李官人備案,往後月月都送到莊上。”
聽到劉玄說每月都有五千斤,李應連忙說道。
“梁山怎得如此豪奢,李某不自量力了,望劉頭領收回成命。”
李家莊平時亦會賣些米酒,可村民隔三差五的打上兩角酒消遣一下可以,讓李應每月賣五千斤,那不是說笑。
別說是李家莊村民人人都有閑錢買酒,就算是把整個獨龍崗的村民加在一起,萬把戶人家每月都不一定能夠吃掉一兩千斤酒。
富者愈富,貧者愈貧。
當今世道,能夠混個溫飽家境就算好了,喝酒那可不是普通老百姓能有的。
李應原以為劉玄是一錘子買賣,那就是梁山有一萬斤酒水,他咬咬牙拉上扈家莊也就應下了。
可每月五千斤酒水的產出,李應將家底掏空都補不上。
扈太公雖是平庸,他也知道每月五千斤的酒水是多大的包袱,聽到劉玄說不用扈家莊摻和,他頓時鬆了一口氣,輕撫長須不做聲張。
但扈太公身旁的扈三娘卻是眼前一亮,見李應拒絕,趕忙說道。
“劉玄大哥,梁山仁義,是救民苦難的好漢,扈家莊雖是不如李家莊那般實力雄厚,但也有想為百姓出一份力的心思,若是此事能夠幫到梁山,扈家莊可替李家莊接下這樁買賣。”
聞言,扈太公渾身一緊,稀疏的長須都被揪下幾根,不可置信地轉頭看向扈三娘,不明白一向聰慧的女兒怎會如此糊塗膽大。
扈成急忙伸手拉住扈太公的手臂,輕拍兩下,示意父翁別激動。
感到扈成的勸阻,扈太公強行鎮定下來。
李應知曉扈家莊近些年來主事的是扈成和扈三娘,瞧見三人的動作,有些不明所以。
鬼臉兒杜興自是曉得其中緣由,奈何李應說話太快,他來不及阻止,隻能朝李應狂使眼色。
瞥見心腹人杜興的連連朝自己眨眼,李應雖是不解,還是咳嗽一聲道。
“劉頭領,適才李應口快,實在是被你所講的梁山能夠每月提供大量酒水震驚住了。梁山行的是替天行道的義舉,三娘子都能有這般仗義豪情,我怎能甘居人後,李家莊亦是願為劉頭領分憂。”
聽到李應改口,扈成深知獨龍崗隻剩兩莊,需同舟共濟,亦是連忙起身說道。
“扈李兩家本就結盟,每月五千斤的酒水供應,一家吃下難免有所不便。劉頭領,不若將此事交於我們兩家一並相辦如何?”
李應能打下偌大家業,亦是有幾分頭腦的,見守成謹慎的扈成都出言讚同接下這樁買賣,看來其中確有內情。
且扈成說的不錯,沒了祝家莊,他們兩家確實應該共同進退,李應朝劉玄拜道。
“劉頭領,扈成言之有理,此事一家難為,兩家合力怕是才堪能完成。”
對於幾人的反應,劉玄盡收眼中,看來鼻息間聞到的酒味是真的,扈氏兄妹和杜興都嚐過梁山釀製的酒水了。
劉玄掃了一眼看戲的宋萬,淡淡道。
“既然你們兩家都同意做這樁買賣,我又怎會不願。劉某原想李家莊的商道更為龐大,區區五千斤的酒水還怕滿足不了,這才不願勞煩扈家莊而已。”
李應雖是應下此事與扈家共同分擔,但他心中還是憂慮的。
又聽到劉玄說不過是區區五千斤酒水,頓覺年輕人嘴上沒毛,辦事不牢,連扈氏兄妹都不由得有幾分看輕。
要知道當下市麵上的酒多為果酒、花酒、濁酒。
果酒和花酒是官吏文紳才喝得起的,一兩酒就要數十文,傳說中的喝花酒,就是此類酒水,‘花’指的不僅是人,亦是酒,平民百姓根本消費不起。
最常見的是濁酒,即是米酒,因其釀製後會起沫,渾濁不清,故稱濁酒。
濁酒亦有上品,那就是黃酒、白酒一類,可那也不是普通人能隨便喝的,一斤就要一兩百文,大部分百姓一天都不一定能掙上兩百文。
普通人能夠喝得起的隻有醪糟,就是釀製不佳的米酒,兩文錢一碗,量大解渴。
李應可不信劉玄這種人會浪費人力去釀製花酒、果酒,大抵隻是一般的米酒罷了。
每月五千斤的酒水供應,指望獨龍崗內部消化是不可能的,到時候怕不是連他都要拉著酒去穿州過府了。
扈三娘可不知李應所想,聽到劉玄答應扈家也能販賣梁山釀製的酒水,她頗有些不好意思的向劉玄行禮道。
“劉玄大哥,此前扈家莊雖說也有商隊,但做的不過是些錢糧布匹,山珍野貨的小買賣。若是販賣大量酒水,沒有官府簽發的酒引,怕是一兩月內都可能無法做出起色,望乞見諒。”
酒引,官府為了限製商人的一種政策。
凡是從事販酒行業的商人都要在大宋三司下的度支司進行登記,由當地的度支司簽發酒引,才能售賣酒水。
李應一聽,詫異的看向扈三娘,尋思道:三娘子果然聰慧,我怎麽就沒想到借酒引一事說出販酒的困難處境,到時候賣不出去,看劉玄的為人,想來是不會強買強賣,逼迫我等為梁山屯酒的。
扈家莊一丈青,果然機敏。
“李官人,常言:無酒不成事,有酒事必成。”
“江湖上多少好漢的情誼都是在一碗酒中,朝堂上那披紅掛紫的碌碌諸公亦是無不借酒抒情,連茹毛飲血的塞外番人都免不了要喝上兩口驅驅寒氣。”
“可想而知,酒的市場有多麽廣闊,有多麽的賺錢。”
李應眉心蹙了蹙,他沒有想到劉玄說的買賣會是酒,試探問道。
“劉頭領,梁山現在有多少酒水,若是五七千斤,李某可全部收下,莊上亦是人人吃酒,想來就是萬斤,我和扈太公亦能一並買了。”
劉玄擺擺手,正色道。
“李官人誤會了,我說的......”
劉玄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
“嗯,既然你這麽說了,也行,梁山需要留有存糧,以待不時之需,眼下每月能產出酒水五千斤左右,李家莊能夠全部吃下也好,就不勞煩扈家莊了,那我便派人與李官人備案,往後月月都送到莊上。”
聽到劉玄說每月都有五千斤,李應連忙說道。
“梁山怎得如此豪奢,李某不自量力了,望劉頭領收回成命。”
李家莊平時亦會賣些米酒,可村民隔三差五的打上兩角酒消遣一下可以,讓李應每月賣五千斤,那不是說笑。
別說是李家莊村民人人都有閑錢買酒,就算是把整個獨龍崗的村民加在一起,萬把戶人家每月都不一定能夠吃掉一兩千斤酒。
富者愈富,貧者愈貧。
當今世道,能夠混個溫飽家境就算好了,喝酒那可不是普通老百姓能有的。
李應原以為劉玄是一錘子買賣,那就是梁山有一萬斤酒水,他咬咬牙拉上扈家莊也就應下了。
可每月五千斤酒水的產出,李應將家底掏空都補不上。
扈太公雖是平庸,他也知道每月五千斤的酒水是多大的包袱,聽到劉玄說不用扈家莊摻和,他頓時鬆了一口氣,輕撫長須不做聲張。
但扈太公身旁的扈三娘卻是眼前一亮,見李應拒絕,趕忙說道。
“劉玄大哥,梁山仁義,是救民苦難的好漢,扈家莊雖是不如李家莊那般實力雄厚,但也有想為百姓出一份力的心思,若是此事能夠幫到梁山,扈家莊可替李家莊接下這樁買賣。”
聞言,扈太公渾身一緊,稀疏的長須都被揪下幾根,不可置信地轉頭看向扈三娘,不明白一向聰慧的女兒怎會如此糊塗膽大。
扈成急忙伸手拉住扈太公的手臂,輕拍兩下,示意父翁別激動。
感到扈成的勸阻,扈太公強行鎮定下來。
李應知曉扈家莊近些年來主事的是扈成和扈三娘,瞧見三人的動作,有些不明所以。
鬼臉兒杜興自是曉得其中緣由,奈何李應說話太快,他來不及阻止,隻能朝李應狂使眼色。
瞥見心腹人杜興的連連朝自己眨眼,李應雖是不解,還是咳嗽一聲道。
“劉頭領,適才李應口快,實在是被你所講的梁山能夠每月提供大量酒水震驚住了。梁山行的是替天行道的義舉,三娘子都能有這般仗義豪情,我怎能甘居人後,李家莊亦是願為劉頭領分憂。”
聽到李應改口,扈成深知獨龍崗隻剩兩莊,需同舟共濟,亦是連忙起身說道。
“扈李兩家本就結盟,每月五千斤的酒水供應,一家吃下難免有所不便。劉頭領,不若將此事交於我們兩家一並相辦如何?”
李應能打下偌大家業,亦是有幾分頭腦的,見守成謹慎的扈成都出言讚同接下這樁買賣,看來其中確有內情。
且扈成說的不錯,沒了祝家莊,他們兩家確實應該共同進退,李應朝劉玄拜道。
“劉頭領,扈成言之有理,此事一家難為,兩家合力怕是才堪能完成。”
對於幾人的反應,劉玄盡收眼中,看來鼻息間聞到的酒味是真的,扈氏兄妹和杜興都嚐過梁山釀製的酒水了。
劉玄掃了一眼看戲的宋萬,淡淡道。
“既然你們兩家都同意做這樁買賣,我又怎會不願。劉某原想李家莊的商道更為龐大,區區五千斤的酒水還怕滿足不了,這才不願勞煩扈家莊而已。”
李應雖是應下此事與扈家共同分擔,但他心中還是憂慮的。
又聽到劉玄說不過是區區五千斤酒水,頓覺年輕人嘴上沒毛,辦事不牢,連扈氏兄妹都不由得有幾分看輕。
要知道當下市麵上的酒多為果酒、花酒、濁酒。
果酒和花酒是官吏文紳才喝得起的,一兩酒就要數十文,傳說中的喝花酒,就是此類酒水,‘花’指的不僅是人,亦是酒,平民百姓根本消費不起。
最常見的是濁酒,即是米酒,因其釀製後會起沫,渾濁不清,故稱濁酒。
濁酒亦有上品,那就是黃酒、白酒一類,可那也不是普通人能隨便喝的,一斤就要一兩百文,大部分百姓一天都不一定能掙上兩百文。
普通人能夠喝得起的隻有醪糟,就是釀製不佳的米酒,兩文錢一碗,量大解渴。
李應可不信劉玄這種人會浪費人力去釀製花酒、果酒,大抵隻是一般的米酒罷了。
每月五千斤的酒水供應,指望獨龍崗內部消化是不可能的,到時候怕不是連他都要拉著酒去穿州過府了。
扈三娘可不知李應所想,聽到劉玄答應扈家也能販賣梁山釀製的酒水,她頗有些不好意思的向劉玄行禮道。
“劉玄大哥,此前扈家莊雖說也有商隊,但做的不過是些錢糧布匹,山珍野貨的小買賣。若是販賣大量酒水,沒有官府簽發的酒引,怕是一兩月內都可能無法做出起色,望乞見諒。”
酒引,官府為了限製商人的一種政策。
凡是從事販酒行業的商人都要在大宋三司下的度支司進行登記,由當地的度支司簽發酒引,才能售賣酒水。
李應一聽,詫異的看向扈三娘,尋思道:三娘子果然聰慧,我怎麽就沒想到借酒引一事說出販酒的困難處境,到時候賣不出去,看劉玄的為人,想來是不會強買強賣,逼迫我等為梁山屯酒的。
扈家莊一丈青,果然機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