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陽如血,將龍椅上的女子身影拉得格外修長。龍若揮手屏退了殿內侍奉的宮人,隻留下禮部尚書和玄道長。
“此次祭祀,朕觀百姓反應熱烈,想來是上達天聽了。”龍若語氣淡淡,聽不出喜怒。
“陛下聖明,”禮部尚書躬身道,“此次祭祀大典,籌備妥當,流程順遂,百姓皆感念陛下恩德,紛紛稱頌陛下乃真龍天子,天命所歸。”
龍若輕笑一聲,“天命所歸?朕隻信事在人為。”她轉頭看向玄道長,“道長以為呢?”
玄道長捋著胡須,沉吟片刻道:“陛下所言極是。然天命亦不可違,此次平亂,陛下運籌帷幄,不正是順應天命之舉嗎?”
龍若不置可否,隻淡淡道:“道長言重了。朕隻是做了自己該做之事。”
三人又商議了些祭祀的細節,龍若對禮部尚書的工作表示了肯定,並囑咐他妥善安排好後續事宜。
送走二人後,龍若獨自一人在殿內踱步,臉上難得的浮現出一絲疲憊。連日來的操勞,讓她身心俱疲。
想起慧太妃,龍若的心頭又是一陣沉重。慧太妃是她父皇最寵愛的妃子,待她視如己出。此次宮變,慧太妃為了保護她,被亂臣賊子所傷,至今昏迷不醒。
“來人,擺駕慈寧宮。”龍若沉聲吩咐道。
慈寧宮內,慧太妃靜靜地躺在床上,臉色蒼白,呼吸微弱。龍若坐在床邊,握著慧太妃的手,輕聲和她說著話。
“母妃,您放心,那些傷害您的人,兒臣一個都不會放過……”龍若的聲音低沉而堅定。
不知過了多久,慧太妃的手指微微動了動。龍若頓時欣喜若狂,連忙叫來太醫診治。
“回稟陛下,太妃娘娘的脈象已經平穩了許多,想來是吉人自有天相。”太醫仔細診脈後,欣喜地稟報道。
龍若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她看著昏睡中的慧太妃,眼神溫柔而堅定。
“來人,傳朕旨意,明日早朝……”龍若的聲音在殿內響起,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殘陽如血,將龍椅上的女子身影拉得格外修長。龍若揮手屏退了殿內侍奉的宮人,隻留下禮部尚書和玄道長。
龍若不置可否,隻淡淡道:“道長言重了。朕隻是做了自己該做之事。”她頓了頓,語氣變得嚴肅,“傳令下去,對在祭祀大典上表現出色的官員和百姓進行嘉獎,賞賜不可怠慢。尤其是那些在籌備過程中遇到困難,但仍然堅持完成任務的人,要給予特別表彰,以示朕的鼓勵。”
“陛下仁慈!”禮部尚書和玄道長齊聲讚歎。
祭祀大典雖然圓滿結束,但龍若的心中並沒有完全放鬆下來。她深知,一場浩大的儀式過後,還有許多善後事宜需要處理。
她想起那些在維持秩序時受傷的士兵和百姓,心中不免有些愧疚。“備輦,朕要去城外的醫館。”龍若的聲音中帶著一絲疲憊,卻掩蓋不住她對子民的關切。
簡陋的醫館內,彌漫著濃重的草藥味。龍若在一張張病床前駐足,關切地詢問著他們的傷勢,並對他們為國家做出的貢獻表示感謝。
“陛下,草民隻是受了點輕傷,不礙事的。”一名手臂包紮著繃帶的年輕士兵強忍著疼痛說道,“能為陛下分憂,是草民的榮幸!”
“你們都是國家的功臣,朕不會忘記你們的付出。”龍若的聲音溫和而堅定,“好好養傷,朕等著你們早日康複,回到自己的崗位上去。”
離開醫館時,龍若的腳步有些沉重。她知道,這盛世之下,還有許多看不見的角落需要她去守護。
回到皇宮後,龍若立刻召集了幾位心腹大臣,商議接下來的政務。
“此次祭祀大典,不僅是祭天,更是凝聚人心,振奮國威的大事。”龍若的目光掃過在場的每一個人,“朕希望,這不僅僅是一場儀式,更要成為一個契機……”
龍若回到禦書房,揉了揉疲憊的眉心。祭祀大典隻是第一步,她要走的路還很長。她喚來內侍,“傳旨,明日早朝,議‘以文輔政,化民於無形’。”
第二日早朝,金鑾殿上氣氛卻不像往日般嚴肅。龍若身著常服,端坐在龍椅上,目光溫和地注視著殿下群臣。
“朕以為,武能安邦,文能治國。此次祭祀,百姓感念先祖庇佑,更激發了心中對家國的熱愛。朕欲借此東風,在全國推行教化,不知諸位愛卿有何良策?”龍若開門見山。
話音剛落,一向主張“以武立國”的兵部尚書便站了出來,抱拳道:“陛下,如今四海初定,百廢待興,更需注重軍事力量,以防外敵入侵,過分強調文化建設,恐耗費國力,實屬不妥啊!”
龍若不置可否,目光轉向文臣隊伍,禮部尚書會意,上前一步道:“啟稟陛下,臣以為兵部尚書之言差矣。兵者,凶器也,聖人不得已而用之。唯有以文化教化百姓,方能使百姓明禮義、知廉恥,自覺維護國家安定,此乃長治久安之策。”
“你這是紙上談兵!”兵部尚書吹胡子瞪眼,“邊關戰火紛飛之時,你可曾想過那些手無寸鐵的百姓該如何自保?”
“好了!”龍若輕咳一聲,製止了這場即將升級的爭論,“兩位愛卿所言皆有道理,卻也不乏偏頗。朕以為,文武之道,一張一弛,不可偏廢。兵部尚書所言,乃強國之本;禮部尚書所言,為治國之策。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龍若頓了頓,目光掃視群臣,“朕意已決,將在全國興辦學堂,廣招教師,不分貴賤,皆可入學。同時,組織文人編撰書籍,宣揚教化,教化之風,當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龍若的話語擲地有聲,殿內群臣雖各有心思,但也不得不佩服這位年輕帝王的魄力和遠見。最終,這場早朝在相對和諧的氛圍中落下帷幕,一項項關於文化建設的政策也相繼被提上日程。
龍若揉了揉額角,揮手示意退朝,卻在此時,一名內侍快步走上殿來,手中托著一封蓋著異域印章的信箋,“陛下,加急密函……”
龍若揮退了內侍,獨自一人回到禦書房。陽光透過窗欞灑落在書案上,映照著龍案上擺放整齊的奏折。祭祀大典的成功舉辦,讓龍若心中燃起了一團希望的火焰。她深知,一個國家的強大,不僅僅在於武力的強盛,更在於文化的繁榮和人民精神的富足。
她決定,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一次盛大的文化宣傳活動,弘揚國家優秀的傳統文化和價值觀,增強民眾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她召來禮部尚書,詳細詢問了民間現存的各種文化形式,包括戲曲、音樂、繪畫、詩歌等等。她仔細聆聽,不時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力求將這次活動辦得有聲有色,深入人心。
“陛下,微臣以為,可以借鑒先朝‘文華大典’的經驗,舉辦一次全國性的文化盛會,廣邀天下能工巧匠、文人墨客前來獻藝,展現我朝文化之盛況。”禮部尚書提議道。
龍若點頭讚許,“此言甚好,朕會在國庫撥出一筆專款,用於此次文化盛會的籌備工作。你要督促各部門協同配合,務必將此事辦得盡善盡美。”
“微臣遵旨!”禮部尚書領命而去。
龍若揉了揉疲憊的眉心,起身走到窗邊,望著遠處巍峨的宮殿,心中思緒萬千。她知道,複仇成功隻是第一步,治理好這個國家,讓百姓安居樂業,才是她最終的目標。
就在這時,那名送密函的內侍去而複返,他手裏捧著一個精致的木盒,盒子上雕刻著繁複的花紋,一看便知來曆不凡。
“陛下,這是方才那位信使送來的,他說……”內侍欲言又止,似乎有些猶豫。
“呈上來吧。”龍若淡淡說道。
內侍將木盒輕輕放在龍案上,便躬身退下了。龍若伸手打開木盒,隻見裏麵靜靜地躺著一封用金色絲線捆紮的信箋,信箋上蓋著一方火紅色的印章,印章上刻著一個奇特的圖案,龍若從未見過。她心中一動,緩緩拿起信箋,展開細閱,信紙上娟秀的字體映入眼簾,開頭第一句話便讓龍若的心髒猛地一跳……
“此次祭祀,朕觀百姓反應熱烈,想來是上達天聽了。”龍若語氣淡淡,聽不出喜怒。
“陛下聖明,”禮部尚書躬身道,“此次祭祀大典,籌備妥當,流程順遂,百姓皆感念陛下恩德,紛紛稱頌陛下乃真龍天子,天命所歸。”
龍若輕笑一聲,“天命所歸?朕隻信事在人為。”她轉頭看向玄道長,“道長以為呢?”
玄道長捋著胡須,沉吟片刻道:“陛下所言極是。然天命亦不可違,此次平亂,陛下運籌帷幄,不正是順應天命之舉嗎?”
龍若不置可否,隻淡淡道:“道長言重了。朕隻是做了自己該做之事。”
三人又商議了些祭祀的細節,龍若對禮部尚書的工作表示了肯定,並囑咐他妥善安排好後續事宜。
送走二人後,龍若獨自一人在殿內踱步,臉上難得的浮現出一絲疲憊。連日來的操勞,讓她身心俱疲。
想起慧太妃,龍若的心頭又是一陣沉重。慧太妃是她父皇最寵愛的妃子,待她視如己出。此次宮變,慧太妃為了保護她,被亂臣賊子所傷,至今昏迷不醒。
“來人,擺駕慈寧宮。”龍若沉聲吩咐道。
慈寧宮內,慧太妃靜靜地躺在床上,臉色蒼白,呼吸微弱。龍若坐在床邊,握著慧太妃的手,輕聲和她說著話。
“母妃,您放心,那些傷害您的人,兒臣一個都不會放過……”龍若的聲音低沉而堅定。
不知過了多久,慧太妃的手指微微動了動。龍若頓時欣喜若狂,連忙叫來太醫診治。
“回稟陛下,太妃娘娘的脈象已經平穩了許多,想來是吉人自有天相。”太醫仔細診脈後,欣喜地稟報道。
龍若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她看著昏睡中的慧太妃,眼神溫柔而堅定。
“來人,傳朕旨意,明日早朝……”龍若的聲音在殿內響起,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殘陽如血,將龍椅上的女子身影拉得格外修長。龍若揮手屏退了殿內侍奉的宮人,隻留下禮部尚書和玄道長。
龍若不置可否,隻淡淡道:“道長言重了。朕隻是做了自己該做之事。”她頓了頓,語氣變得嚴肅,“傳令下去,對在祭祀大典上表現出色的官員和百姓進行嘉獎,賞賜不可怠慢。尤其是那些在籌備過程中遇到困難,但仍然堅持完成任務的人,要給予特別表彰,以示朕的鼓勵。”
“陛下仁慈!”禮部尚書和玄道長齊聲讚歎。
祭祀大典雖然圓滿結束,但龍若的心中並沒有完全放鬆下來。她深知,一場浩大的儀式過後,還有許多善後事宜需要處理。
她想起那些在維持秩序時受傷的士兵和百姓,心中不免有些愧疚。“備輦,朕要去城外的醫館。”龍若的聲音中帶著一絲疲憊,卻掩蓋不住她對子民的關切。
簡陋的醫館內,彌漫著濃重的草藥味。龍若在一張張病床前駐足,關切地詢問著他們的傷勢,並對他們為國家做出的貢獻表示感謝。
“陛下,草民隻是受了點輕傷,不礙事的。”一名手臂包紮著繃帶的年輕士兵強忍著疼痛說道,“能為陛下分憂,是草民的榮幸!”
“你們都是國家的功臣,朕不會忘記你們的付出。”龍若的聲音溫和而堅定,“好好養傷,朕等著你們早日康複,回到自己的崗位上去。”
離開醫館時,龍若的腳步有些沉重。她知道,這盛世之下,還有許多看不見的角落需要她去守護。
回到皇宮後,龍若立刻召集了幾位心腹大臣,商議接下來的政務。
“此次祭祀大典,不僅是祭天,更是凝聚人心,振奮國威的大事。”龍若的目光掃過在場的每一個人,“朕希望,這不僅僅是一場儀式,更要成為一個契機……”
龍若回到禦書房,揉了揉疲憊的眉心。祭祀大典隻是第一步,她要走的路還很長。她喚來內侍,“傳旨,明日早朝,議‘以文輔政,化民於無形’。”
第二日早朝,金鑾殿上氣氛卻不像往日般嚴肅。龍若身著常服,端坐在龍椅上,目光溫和地注視著殿下群臣。
“朕以為,武能安邦,文能治國。此次祭祀,百姓感念先祖庇佑,更激發了心中對家國的熱愛。朕欲借此東風,在全國推行教化,不知諸位愛卿有何良策?”龍若開門見山。
話音剛落,一向主張“以武立國”的兵部尚書便站了出來,抱拳道:“陛下,如今四海初定,百廢待興,更需注重軍事力量,以防外敵入侵,過分強調文化建設,恐耗費國力,實屬不妥啊!”
龍若不置可否,目光轉向文臣隊伍,禮部尚書會意,上前一步道:“啟稟陛下,臣以為兵部尚書之言差矣。兵者,凶器也,聖人不得已而用之。唯有以文化教化百姓,方能使百姓明禮義、知廉恥,自覺維護國家安定,此乃長治久安之策。”
“你這是紙上談兵!”兵部尚書吹胡子瞪眼,“邊關戰火紛飛之時,你可曾想過那些手無寸鐵的百姓該如何自保?”
“好了!”龍若輕咳一聲,製止了這場即將升級的爭論,“兩位愛卿所言皆有道理,卻也不乏偏頗。朕以為,文武之道,一張一弛,不可偏廢。兵部尚書所言,乃強國之本;禮部尚書所言,為治國之策。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龍若頓了頓,目光掃視群臣,“朕意已決,將在全國興辦學堂,廣招教師,不分貴賤,皆可入學。同時,組織文人編撰書籍,宣揚教化,教化之風,當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龍若的話語擲地有聲,殿內群臣雖各有心思,但也不得不佩服這位年輕帝王的魄力和遠見。最終,這場早朝在相對和諧的氛圍中落下帷幕,一項項關於文化建設的政策也相繼被提上日程。
龍若揉了揉額角,揮手示意退朝,卻在此時,一名內侍快步走上殿來,手中托著一封蓋著異域印章的信箋,“陛下,加急密函……”
龍若揮退了內侍,獨自一人回到禦書房。陽光透過窗欞灑落在書案上,映照著龍案上擺放整齊的奏折。祭祀大典的成功舉辦,讓龍若心中燃起了一團希望的火焰。她深知,一個國家的強大,不僅僅在於武力的強盛,更在於文化的繁榮和人民精神的富足。
她決定,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一次盛大的文化宣傳活動,弘揚國家優秀的傳統文化和價值觀,增強民眾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她召來禮部尚書,詳細詢問了民間現存的各種文化形式,包括戲曲、音樂、繪畫、詩歌等等。她仔細聆聽,不時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力求將這次活動辦得有聲有色,深入人心。
“陛下,微臣以為,可以借鑒先朝‘文華大典’的經驗,舉辦一次全國性的文化盛會,廣邀天下能工巧匠、文人墨客前來獻藝,展現我朝文化之盛況。”禮部尚書提議道。
龍若點頭讚許,“此言甚好,朕會在國庫撥出一筆專款,用於此次文化盛會的籌備工作。你要督促各部門協同配合,務必將此事辦得盡善盡美。”
“微臣遵旨!”禮部尚書領命而去。
龍若揉了揉疲憊的眉心,起身走到窗邊,望著遠處巍峨的宮殿,心中思緒萬千。她知道,複仇成功隻是第一步,治理好這個國家,讓百姓安居樂業,才是她最終的目標。
就在這時,那名送密函的內侍去而複返,他手裏捧著一個精致的木盒,盒子上雕刻著繁複的花紋,一看便知來曆不凡。
“陛下,這是方才那位信使送來的,他說……”內侍欲言又止,似乎有些猶豫。
“呈上來吧。”龍若淡淡說道。
內侍將木盒輕輕放在龍案上,便躬身退下了。龍若伸手打開木盒,隻見裏麵靜靜地躺著一封用金色絲線捆紮的信箋,信箋上蓋著一方火紅色的印章,印章上刻著一個奇特的圖案,龍若從未見過。她心中一動,緩緩拿起信箋,展開細閱,信紙上娟秀的字體映入眼簾,開頭第一句話便讓龍若的心髒猛地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