禦書房內,氣氛因龍若的話語而熱烈起來,仿佛文化複興的光明未來已觸手可及。然而,一位須發皆白的老者,禮部侍郎陳老先生,卻在眾人激昂的情緒中顫巍巍地站起身來。他渾濁的雙眼中透著一絲擔憂,與這喜慶的氛圍格格不入。
“陛下,”陳老先生的聲音有些顫抖,在寂靜的大殿中顯得格外清晰,“老臣有一事,不知當講不當講……”
龍若示意他但說無妨,陳老先生這才緩緩開口:“老臣以為,文化複興固然要創新,但更要注重傳承。如今市麵上,許多打著‘新文化’旗號的作品,實則粗製濫造,內容空洞,與陛下所期望的文化複興,恐怕相去甚遠啊!”
陳老先生的話如同一盆冷水,澆滅了眾人的熱情。方大儒等人麵麵相覷,他們何嚐沒有察覺到這個問題?市井之間,說書人將英雄事跡改編得荒誕不經,戲班子為了博取眼球,隨意篡改經典劇目,美其名曰“與時俱進”。這些現象,的確讓他們這些傳統文化的守護者痛心疾首。
“陳大人所言甚是。”一直沉默的周詩人站起身,眉頭緊鎖,“外來文化湧入,固然可以帶來新的思想和藝術形式,但也衝擊著我們的傳統文化。如今,許多年輕人對詩詞歌賦不屑一顧,反而對那些來自異域的歌曲舞蹈趨之若鶩,長此以往,我大岐的文化瑰寶,該如何傳承下去?”
楊琴師和林畫師也紛紛點頭附和,他們這些年來致力於將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卻發現收效甚微。年輕人更喜歡那些新鮮刺激的東西,對於傳統的琴棋書畫,反而覺得枯燥乏味。
龍若的臉色漸漸沉了下來,她意識到,文化複興並非一朝一夕之事,這條道路上充滿了荊棘和挑戰。她深吸一口氣,正準備開口,卻見禦書房的門被輕輕推開,一名內侍匆匆走了進來,在龍若耳邊低聲說了幾句。
龍若的臉色瞬間變得凝重起來,她揮揮手示意內侍退下,然後目光掃過眾人,沉聲道:“諸位愛卿,今日就議到這裏……”她的語氣中帶著一絲難以言喻的疲憊和無奈,眾人見狀,也識趣地起身告退。
待眾人離去後,龍若獨自一人站在空蕩蕩的禦書房內,望著窗外漸漸西沉的夕陽,心中五味雜陳。內侍的話語還在耳邊回響:“陛下,戶部尚書求見,說是有要事稟報……”
夕陽的餘暉灑落在龍若的身上,為她鍍上了一層金色的光暈,然而她眉宇間的陰霾卻揮之不去。戶部尚書的來意,她不用想也知道,無非是國庫空虛,無力支撐她的文化複興計劃。
“宣。”龍若的聲音聽不出任何情緒。
戶部尚書步履沉重地走進禦書房,他低著頭,將一本賬冊呈了上來:“陛下,這是今年的國庫收支情況……”
龍若接過賬冊,隨意翻了幾頁,臉色愈發陰沉。連年征戰,國庫早已空虛,如今還要撥款興辦書院、修繕古跡、獎勵文化人才,無疑是雪上加霜。
“陛下,”戶部尚書小心翼翼地觀察著龍若的神色,“並非微臣不願支持陛下的宏圖偉業,隻是如今國庫空虛,實在是有心無力啊!”
龍若將賬冊扔在桌上,語氣冰冷:“朕知道,你下去吧。”
戶部尚書如蒙大赦,連忙告退。
龍若在禦書房內來回踱步,腦海中不斷回想著大臣們的擔憂和民眾的期盼。文化複興,是她登基以來便立下的宏願,她決不允許因為資金問題而功虧一簣。
“來人!”龍若喚來侍衛,“備馬,朕要微服出宮。”
夜幕降臨,龍若換上一身普通的布衣,帶著幾名侍衛,悄然離開了皇宮。她要親自去民間走訪,了解百姓對文化複興的看法和需求。
夜晚的街道上,燈火通明,人來人往,熱鬧非凡。龍若走進一家茶館,要了一壺茶,靜靜地聽著周圍百姓的談話。
“聽說朝廷要興辦書院,還要免除貧寒子弟的學費呢!”
“真的假的?那可是天大的好事啊!”
“可不是嘛,隻是這文化,學了能有什麽用?還不是要下地幹活!”
龍若聽著這些議論,心中五味雜陳。她明白,對於普通百姓來說,溫飽才是頭等大事,文化對他們而言,太過遙遠。
“老板,結賬!”龍若起身,準備離開。
“這位公子,您還沒付茶錢呢!”老板笑眯眯地提醒道。
龍若這才想起,自己出門匆忙,竟忘了帶銀兩。她尷尬地笑了笑,正準備解釋,卻見一名老者走了過來,將幾枚銅錢放在桌上:“老板,這位公子的茶錢,我付了。”
龍若感激地朝老者點了點頭,老者卻擺了擺手:“舉手之勞,不足掛齒。隻是老朽鬥膽問一句,公子可是朝廷派來考察民情的?”
龍若心中一驚,這老者目光如炬,莫非是看穿了她的身份?她不動聲色地問道:“老人家何出此言?”
老者微微一笑:“老朽在朝為官多年,如今告老還鄉,公子身上的貴氣,可不是尋常百姓能有的。”
龍若知道自己無法隱瞞,索性承認了自己的身份:“老人家慧眼如炬,朕正是當今聖上。”
老者聞言,連忙跪倒在地:“老臣參見陛下!”
龍若扶起老者,問道:“老人家如何稱呼?”
“老臣姓方,名大儒。”
龍若心中一動,這方大儒,莫非就是……
“陛下,老臣家中尚有一壺好茶,可否請陛下移步品鑒?”方大儒邀請道。
龍若欣然答應,跟著方大儒來到他的家中。
龍若跟著方大儒走進一間樸素的書房,房間裏堆滿了書籍,牆上掛著一幅山水畫,古色古香。
“陛下請坐。”方大儒招呼龍若坐下後,便開始忙碌起來,不一會兒,熱騰騰的茶水和幾碟精致的點心便擺在了桌上。
“方老先生不必多禮,今日朕微服出巡,是想了解一下民間對文化複興的看法。”龍若端起茶杯,輕抿了一口,茶香四溢,沁人心脾。
“陛下有此心,實乃百姓之福啊!”方大儒捋了捋胡須,感慨道,“老朽曾在朝中擔任禮部尚書,深知文化傳承的重要性。隻是如今世道紛亂,人心浮躁,想要重振文化,談何容易啊!”
龍若放下茶杯,目光堅定地說:“朕知道這很難,但再難,朕也要做!朕已經決定,撥款興辦書院,廣招天下學子,同時也要鼓勵民間藝術的發展,讓我們的文化能夠傳承下去。”
“陛下英明!”方大儒讚歎道,“老朽願為陛下效犬馬之勞!”他頓了頓,像是突然想到了什麽,“不瞞陛下,老朽最近正在組織一場學者研討會,探討如何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相結合,不知陛下可有興趣參加?”
龍若眼前一亮,這正是她想要了解的!“朕當然有興趣,不知何時何地舉行?”
“就在明日,城外靜心寺。”方大儒回答道。
與此同時,在香火鼎盛的靜心寺,慧禪師正與幾位宗教領袖促膝長談。
“諸位大師,文化複興,並非一家一派之事,需要我們共同努力,才能將文化的種子播撒到每一個角落。”慧禪師雙手合十,語氣誠懇。
“慧禪師所言極是,”一位身穿道袍的老者點頭附和道,“我道家文化博大精深,也應該為世人所知。”
“阿彌陀佛,”一位身披袈裟的僧人宣了一聲佛號,“我佛慈悲,普度眾生,文化亦是如此,當廣為傳播。”
幾位宗教領袖你一言我一語,氣氛融洽。
“師父,師父!”一個小沙彌匆匆忙忙地跑進禪房,打斷了他們的談話,“方老先生來了,說是……”小沙彌湊到慧禪師耳邊,低聲說了幾句。
慧禪師聽完,臉色微微一變,“阿彌陀佛,看來,明日的研討會,會更加熱鬧了……”
第二日,龍若身著一襲青衣,微服前往靜心寺。寺內,學者雲集,氣氛熱烈。方大儒主持研討會,他首先邀請龍若上台,將這位年輕的皇帝介紹給大家。龍若簡短地表達了對文化複興的重視,以及對各位學者寄予的厚望。
研討會正式開始,首先發言的是周詩人,他聲情並茂地吟誦了一首詩,表達了對盛世的期盼,以及對文化傳承的憂慮。然而,他的發言卻引來了質疑,一位年輕學者站起來反駁道:“詩歌雖好,卻曲高和寡,於民間百姓而言,不過是陽春白雪,如何能擔負起文化傳承的重任?”周詩人被問得啞口無言,隻能無奈地搖頭。
隨後,楊琴師彈奏了一曲古琴,琴聲悠揚,令人沉醉。然而,同樣的問題再次出現,一位商人提出了質疑:“琴棋書畫,不過是富貴人家的消遣,於普通百姓而言,解決溫飽才是首要問題,誰還有心思去欣賞這些?”楊琴師麵露難色,不知該如何作答。
林畫師展示了他的最新作品,一幅描繪田園風光的山水畫,栩栩如生,引來陣陣讚歎。然而,一位老農卻提出了質疑:“這畫是不錯,可對我們這些種地的有什麽用?還不如畫些耕種技巧,或者治蟲方法來得實在!”林畫師頓時語塞,不知如何反駁。
麵對學者們提出的種種問題,龍若陷入了沉思。她意識到,文化複興並非一朝一夕之事,更不能脫離現實,閉門造車。如何將傳統文化與百姓生活相結合,如何讓文化真正走進千家萬戶,成為擺在她麵前的一道難題。
研討會結束後,龍若將方大儒、慧禪師等人留了下來,繼續探討文化複興的具體措施。“朕今日聽了各位的討論,受益匪淺。看來,文化複興之路,任重而道遠啊!”龍若感慨道。
“陛下,老朽認為,文化傳承的關鍵在於教育,”方大儒拱手說道,“隻有讓孩子們從小就接受文化的熏陶,才能將文化的種子播撒到每一個角落。”
“方老先生言之有理,”慧禪師點頭附和道,“我等宗教界人士,也願意盡一份綿薄之力,在寺廟、道觀等地開辦義學,教授百姓識文斷字。”
龍若聽完,微微點頭,心中卻在思考著其他的可能性。突然,她腦海中靈光一閃,像是想到了什麽,“各位,朕倒是有個想法……”
“陛下,”陳老先生的聲音有些顫抖,在寂靜的大殿中顯得格外清晰,“老臣有一事,不知當講不當講……”
龍若示意他但說無妨,陳老先生這才緩緩開口:“老臣以為,文化複興固然要創新,但更要注重傳承。如今市麵上,許多打著‘新文化’旗號的作品,實則粗製濫造,內容空洞,與陛下所期望的文化複興,恐怕相去甚遠啊!”
陳老先生的話如同一盆冷水,澆滅了眾人的熱情。方大儒等人麵麵相覷,他們何嚐沒有察覺到這個問題?市井之間,說書人將英雄事跡改編得荒誕不經,戲班子為了博取眼球,隨意篡改經典劇目,美其名曰“與時俱進”。這些現象,的確讓他們這些傳統文化的守護者痛心疾首。
“陳大人所言甚是。”一直沉默的周詩人站起身,眉頭緊鎖,“外來文化湧入,固然可以帶來新的思想和藝術形式,但也衝擊著我們的傳統文化。如今,許多年輕人對詩詞歌賦不屑一顧,反而對那些來自異域的歌曲舞蹈趨之若鶩,長此以往,我大岐的文化瑰寶,該如何傳承下去?”
楊琴師和林畫師也紛紛點頭附和,他們這些年來致力於將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卻發現收效甚微。年輕人更喜歡那些新鮮刺激的東西,對於傳統的琴棋書畫,反而覺得枯燥乏味。
龍若的臉色漸漸沉了下來,她意識到,文化複興並非一朝一夕之事,這條道路上充滿了荊棘和挑戰。她深吸一口氣,正準備開口,卻見禦書房的門被輕輕推開,一名內侍匆匆走了進來,在龍若耳邊低聲說了幾句。
龍若的臉色瞬間變得凝重起來,她揮揮手示意內侍退下,然後目光掃過眾人,沉聲道:“諸位愛卿,今日就議到這裏……”她的語氣中帶著一絲難以言喻的疲憊和無奈,眾人見狀,也識趣地起身告退。
待眾人離去後,龍若獨自一人站在空蕩蕩的禦書房內,望著窗外漸漸西沉的夕陽,心中五味雜陳。內侍的話語還在耳邊回響:“陛下,戶部尚書求見,說是有要事稟報……”
夕陽的餘暉灑落在龍若的身上,為她鍍上了一層金色的光暈,然而她眉宇間的陰霾卻揮之不去。戶部尚書的來意,她不用想也知道,無非是國庫空虛,無力支撐她的文化複興計劃。
“宣。”龍若的聲音聽不出任何情緒。
戶部尚書步履沉重地走進禦書房,他低著頭,將一本賬冊呈了上來:“陛下,這是今年的國庫收支情況……”
龍若接過賬冊,隨意翻了幾頁,臉色愈發陰沉。連年征戰,國庫早已空虛,如今還要撥款興辦書院、修繕古跡、獎勵文化人才,無疑是雪上加霜。
“陛下,”戶部尚書小心翼翼地觀察著龍若的神色,“並非微臣不願支持陛下的宏圖偉業,隻是如今國庫空虛,實在是有心無力啊!”
龍若將賬冊扔在桌上,語氣冰冷:“朕知道,你下去吧。”
戶部尚書如蒙大赦,連忙告退。
龍若在禦書房內來回踱步,腦海中不斷回想著大臣們的擔憂和民眾的期盼。文化複興,是她登基以來便立下的宏願,她決不允許因為資金問題而功虧一簣。
“來人!”龍若喚來侍衛,“備馬,朕要微服出宮。”
夜幕降臨,龍若換上一身普通的布衣,帶著幾名侍衛,悄然離開了皇宮。她要親自去民間走訪,了解百姓對文化複興的看法和需求。
夜晚的街道上,燈火通明,人來人往,熱鬧非凡。龍若走進一家茶館,要了一壺茶,靜靜地聽著周圍百姓的談話。
“聽說朝廷要興辦書院,還要免除貧寒子弟的學費呢!”
“真的假的?那可是天大的好事啊!”
“可不是嘛,隻是這文化,學了能有什麽用?還不是要下地幹活!”
龍若聽著這些議論,心中五味雜陳。她明白,對於普通百姓來說,溫飽才是頭等大事,文化對他們而言,太過遙遠。
“老板,結賬!”龍若起身,準備離開。
“這位公子,您還沒付茶錢呢!”老板笑眯眯地提醒道。
龍若這才想起,自己出門匆忙,竟忘了帶銀兩。她尷尬地笑了笑,正準備解釋,卻見一名老者走了過來,將幾枚銅錢放在桌上:“老板,這位公子的茶錢,我付了。”
龍若感激地朝老者點了點頭,老者卻擺了擺手:“舉手之勞,不足掛齒。隻是老朽鬥膽問一句,公子可是朝廷派來考察民情的?”
龍若心中一驚,這老者目光如炬,莫非是看穿了她的身份?她不動聲色地問道:“老人家何出此言?”
老者微微一笑:“老朽在朝為官多年,如今告老還鄉,公子身上的貴氣,可不是尋常百姓能有的。”
龍若知道自己無法隱瞞,索性承認了自己的身份:“老人家慧眼如炬,朕正是當今聖上。”
老者聞言,連忙跪倒在地:“老臣參見陛下!”
龍若扶起老者,問道:“老人家如何稱呼?”
“老臣姓方,名大儒。”
龍若心中一動,這方大儒,莫非就是……
“陛下,老臣家中尚有一壺好茶,可否請陛下移步品鑒?”方大儒邀請道。
龍若欣然答應,跟著方大儒來到他的家中。
龍若跟著方大儒走進一間樸素的書房,房間裏堆滿了書籍,牆上掛著一幅山水畫,古色古香。
“陛下請坐。”方大儒招呼龍若坐下後,便開始忙碌起來,不一會兒,熱騰騰的茶水和幾碟精致的點心便擺在了桌上。
“方老先生不必多禮,今日朕微服出巡,是想了解一下民間對文化複興的看法。”龍若端起茶杯,輕抿了一口,茶香四溢,沁人心脾。
“陛下有此心,實乃百姓之福啊!”方大儒捋了捋胡須,感慨道,“老朽曾在朝中擔任禮部尚書,深知文化傳承的重要性。隻是如今世道紛亂,人心浮躁,想要重振文化,談何容易啊!”
龍若放下茶杯,目光堅定地說:“朕知道這很難,但再難,朕也要做!朕已經決定,撥款興辦書院,廣招天下學子,同時也要鼓勵民間藝術的發展,讓我們的文化能夠傳承下去。”
“陛下英明!”方大儒讚歎道,“老朽願為陛下效犬馬之勞!”他頓了頓,像是突然想到了什麽,“不瞞陛下,老朽最近正在組織一場學者研討會,探討如何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相結合,不知陛下可有興趣參加?”
龍若眼前一亮,這正是她想要了解的!“朕當然有興趣,不知何時何地舉行?”
“就在明日,城外靜心寺。”方大儒回答道。
與此同時,在香火鼎盛的靜心寺,慧禪師正與幾位宗教領袖促膝長談。
“諸位大師,文化複興,並非一家一派之事,需要我們共同努力,才能將文化的種子播撒到每一個角落。”慧禪師雙手合十,語氣誠懇。
“慧禪師所言極是,”一位身穿道袍的老者點頭附和道,“我道家文化博大精深,也應該為世人所知。”
“阿彌陀佛,”一位身披袈裟的僧人宣了一聲佛號,“我佛慈悲,普度眾生,文化亦是如此,當廣為傳播。”
幾位宗教領袖你一言我一語,氣氛融洽。
“師父,師父!”一個小沙彌匆匆忙忙地跑進禪房,打斷了他們的談話,“方老先生來了,說是……”小沙彌湊到慧禪師耳邊,低聲說了幾句。
慧禪師聽完,臉色微微一變,“阿彌陀佛,看來,明日的研討會,會更加熱鬧了……”
第二日,龍若身著一襲青衣,微服前往靜心寺。寺內,學者雲集,氣氛熱烈。方大儒主持研討會,他首先邀請龍若上台,將這位年輕的皇帝介紹給大家。龍若簡短地表達了對文化複興的重視,以及對各位學者寄予的厚望。
研討會正式開始,首先發言的是周詩人,他聲情並茂地吟誦了一首詩,表達了對盛世的期盼,以及對文化傳承的憂慮。然而,他的發言卻引來了質疑,一位年輕學者站起來反駁道:“詩歌雖好,卻曲高和寡,於民間百姓而言,不過是陽春白雪,如何能擔負起文化傳承的重任?”周詩人被問得啞口無言,隻能無奈地搖頭。
隨後,楊琴師彈奏了一曲古琴,琴聲悠揚,令人沉醉。然而,同樣的問題再次出現,一位商人提出了質疑:“琴棋書畫,不過是富貴人家的消遣,於普通百姓而言,解決溫飽才是首要問題,誰還有心思去欣賞這些?”楊琴師麵露難色,不知該如何作答。
林畫師展示了他的最新作品,一幅描繪田園風光的山水畫,栩栩如生,引來陣陣讚歎。然而,一位老農卻提出了質疑:“這畫是不錯,可對我們這些種地的有什麽用?還不如畫些耕種技巧,或者治蟲方法來得實在!”林畫師頓時語塞,不知如何反駁。
麵對學者們提出的種種問題,龍若陷入了沉思。她意識到,文化複興並非一朝一夕之事,更不能脫離現實,閉門造車。如何將傳統文化與百姓生活相結合,如何讓文化真正走進千家萬戶,成為擺在她麵前的一道難題。
研討會結束後,龍若將方大儒、慧禪師等人留了下來,繼續探討文化複興的具體措施。“朕今日聽了各位的討論,受益匪淺。看來,文化複興之路,任重而道遠啊!”龍若感慨道。
“陛下,老朽認為,文化傳承的關鍵在於教育,”方大儒拱手說道,“隻有讓孩子們從小就接受文化的熏陶,才能將文化的種子播撒到每一個角落。”
“方老先生言之有理,”慧禪師點頭附和道,“我等宗教界人士,也願意盡一份綿薄之力,在寺廟、道觀等地開辦義學,教授百姓識文斷字。”
龍若聽完,微微點頭,心中卻在思考著其他的可能性。突然,她腦海中靈光一閃,像是想到了什麽,“各位,朕倒是有個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