昇平捂住胸口悸動小聲回答:「當然是為本宮終生。」
李世民沉默的看著昇平,直望到她的心底,昇平除了躲避還是躲避,他忽然笑了:「好,我隻求公主一事,若有一日太子妃要失信背叛於世民,請不要告訴我。」
昇平抬頭看李世民,心中沉重。
他已知道她必然失信卻仍願意相信眼前暫短的誓言,隻要出自她的口中,他什麽都願相信。
昇平隻能艱難的點頭。
李世民得到昇平的承諾,眉頭舒展長嘆,「那好,太子妃,先把你手中賄賂朝臣的名單交出來吧!」
1特勤驃:李世民戰馬,連續征戰八次所用座騎。昭陵六駿之首。 命懸刀鋒步步遲
交還是不交這個名單,昇平著實猶豫了一下。
說到底她還是不相信頭頂李氏姓氏的任何人,哪怕是眼前這個對自己伸出援手,表現的一往情深的男人。
李世民寬厚的手掌沒有縮回,隻是目光逼住昇平接下來的動作。
昇平心中一狠,決意賭上一次,她立即從懷中掏出錦帛按在他的懷中:「此名單是本宮靠性命求來的,請秦王務必重視如自身性命。」
李世民點頭,將名單暗暗捏在掌心,陰暗夜色蒙住他堅毅的麵容有些不辨神色,昇平心沉入穀底。瞬間竟有一種即將沒出賣的感受。
但願她是多心。
昇平勉強俯身向李世民告辭:「希望秦王不日能給本宮帶來消息,不管是喜還是憂,本宮都需要立即知道。」
在李世民開口的剎那,昇平已經絕然抽身離開,他根本來不及說上其他,昇平已經腳步匆匆離去。
昇平要的就是讓李世民心中有話不曾訴說的結果,那意味著他們必須再見一次才行。
昇平坐上車輦悄悄掀開簾角fèng隙窺視李世民的舉動,手捂住胸口不住喘息。那份名單是真的,隻是不知李世民表現的真誠是真是假,如今形勢嚴峻也隻能隨他去了,用一場賭局博一次漢王楊諒的性命。
李世民昏暗的背影很快從迴廊深處消失,再也望不見他的昇平蜷縮回椅背上,無力嗅著夏末的氣息。溫熱的車輦裏悶的厲害,偏她全身上下一片冰冷。
不管如何,諒哥哥,你一定再等等,多等幾日,阿鸞就會來救你。
你一定要等下去,千萬不能自裁。
隔日昇平沒有接到李世民的消息,反而是尹德妃請她去宣德殿一敘。
昇平攜長樂和數名宮人內侍浩蕩盪來到宣德殿時,尹德妃正在後花園裏賞花。十丈紅牆金瓴,萬裏碧空無雲,持續炙熱天氣迫使牡丹常開不敗,苗圃中碧色艷蕊,團團錦簇,各色花王正在奮力爭綻夏末餘輝。
尹德妃獨自立於花間神色落寞,她高挑的身姿不僅沒有被花色掩了光彩,反因一身縞素淡淡顯得安逸從容,不過總有些說不出的怪異,似乎她剛硬的氣質與眼前美景並不相符。
昇平率先對尹德妃跪倒:「太子妃楊氏叩見德妃娘娘。」
身後宮人內侍也悉數跪倒叩首。
隱在花間的尹德妃回頭瞥了昇平一眼:「帶這麽多人來,太子妃果然排場不小阿。」
昇平收斂眉目不曾回答。隻因上次莫淑妃已經警告過她尹德妃為人古怪,昇平當然不想與她正麵對敵。她隻是笑笑,並沒有還嘴解釋。
「你們都下去吧,本宮想和太子妃說說話。」尹德妃命令道。
「是!」宮人內侍聽從吩咐悉數告退離開,昇平依舊跪在牡丹花前不敢抬頭。
「難怪他那麽想回來,這裏的牡丹果然顏色繽紛,姿態傲然,果然遠勝於北方寒梅料峭孤寂。」尹德妃駐足在紫綬金章麵前伸出手掐了一朵,人慢慢越過花叢走到昇平麵前,躬下身打量昇平並未過多裝飾的髮髻:「這朵花該戴在哪裏好呢?」
紫綬金章牡丹原就是獨孤皇後最愛的花卉。因其色彩艷麗,端儀大度,獨孤皇後為它命名紫綬金章,意在它是隻屬於皇後的尊貴,他人不容覬覦。昇平怎會不知其中意思?
可最為奇怪的是,尹德妃生在北方,長在漠端,她怎知牡丹花名其中的奧妙?
昇平猶疑一下,立即沉聲回答:「此花隻有德妃娘娘才戴得。」
尹德妃歪頭看看昇平,嘴角挑起一絲冷笑:「太子妃,你是在暗諷本宮不是正宮皇後嗎?」
昇平心驚,原來尹德妃知道紫綬金章的意思。那麽非要給她佩戴就更是別有深意了。
「其實,你也不用懼怕,當年你父皇最喜歡的牡丹花不就是紫綬金章嗎?」尹德妃站起身將手中的花團丟在青石磚上,然後用鳳履狠狠碾碎:「本宮以為紫綬金章質地有多麽堅硬呢,原來也是不受一踩。」
「德妃娘娘與臣妾父皇是舊日相識吧?」昇平昂起頭,別有深意的看著尹德妃。
尹德妃麵色一僵,猶如被罩上一層冰霜,立即矢口否認:「本宮根本不認識楊堅!」
昇平低頭笑笑,隨口道:「臣妾記得父皇當年收復中原後曾遠征端木氏族,尹誡大將軍彼時應該是端木氏族的大將軍……」
文帝楊堅成立大隋朝後的邊疆首戰便是征伐端木氏,隻為平定疆土震攝北部氏族,他刻意逼遷端木氏族入境,以充南北戰亂後荒蕪的土地。
當時時任端木大將軍的尹誡在楊堅鐵騎麵前抵死頑抗,親帥萬餘名殘餘兵迎戰大隋十萬兵馬。此戰極其慘烈,隻不過傷亡多在尹誡一邊,文帝楊堅趁勝追擊百裏,硬是將端木氏族首府收復,端木氏一族少子幼兒將頑抗的尹誡趁熟睡時殺死,親捧尹誡頭顱出城向大隋投降,進而同意大隋要求,舉家遷南遷入中原永世稱臣。
後來才得以知曉,端木氏暗取尹誡人頭時,尹誡全家已被早有異心的李淵暗中相助得以逃脫。端木幼主無奈之下隻能斬殺尹誡堂兄堂尹責,以他的人頭充當投降憑證。
楊堅與尹誡兩軍對壘時,多是頭戴護頰盔甲,兩人不曾真正四目交對過,更別說互相識得相貌。於是一個忽視不察竟被端木家的人蒙了去。
尹誡一家逃到李家後得到重用,但尹誡留下傷痛滿身不能再迎敵出征,隻能由長子尹薰重掌父親馬鞭帥旗,再踏疆場與昔日仇敵對峙。
如今此事仔細想來倒是真的內有蹊蹺,尹薰以年歲看今年應該與尹德妃年歲相仿。年少有為的他曾挫敗多次大隋兵馬強悍進攻,可是在某次大隋皇帝親征後大將軍尹薰便消失不見,從此李家征戰隻有李世民一人,再未看見任何武將相隨兩側。當年大隋朝臣皆道是尹薰是年少病死,以致李家兵力從此一蹶不振,才甘願臣服大隋。
似乎真相併非如此。
難道……昇平似乎突然想起了什麽,愣住。
隻見尹德妃對昇平的伶牙俐齒冷笑道:「你們大隋數次敗在本宮家族手下,如今你也臣服於大唐皇威,怎麽還這麽嘴硬?」
昇平淡淡一笑,狀似無意的反問:「如今說來,那些戰功還要贊聲尹薰尹大將軍功高蓋世,若沒有他大唐怎能順利得以壯大?」
昇平餘光瞥向尹德妃,隻見她青了臉,陡然掩住嘴不住的咳嗽。昇平連忙站起身為她拍撫後背,手還沒等靠近尹德妃已被狠狠抓住。
尹德妃手掌異於普通女子,不僅剛勁有力,指腹掌心也布滿厚繭。昇平與尹德妃犀利目光相碰頓時覺得手腕疼痛比不得她的眼光讓人驚恐。
尹德妃逼近昇平聲音低沉:「是不是你父皇曾對你說過什麽?」
昇平心生瞭然便莞爾一笑:「父皇曾對臣妾說過,他認為尹薰是世間最難得的好將軍,大隋幾役敗也敗在他的手上,正因如此致使大隋武將匱缺終成大患。」
尹德妃手中力道又加重了幾分,聲音近乎顫抖:「他可有說過,有關尹薰其他的事?」
昇平憋住手腕疼痛隻能淡淡回道:「再來就是父皇曾萬分遺憾尹薰早年病逝了,那年聽聞尹薰病逝父皇唏噓不已,幾日不曾安然進食。」
「他真的很難過?」尹德妃聲音顫動,滿麵漲紅。
「大約是惋惜吧,畢竟尹薰將軍是個難得的將才。」昇平嘆口氣,看著尹德妃癡癡的表情,心中已知道大概。
沒錯,尹薰就是尹德妃,文帝楊堅親征北疆時曾與她多次交手,兩人各有勝敗,卻以楊堅勝時少,尹薰勝時多為戰績。
如此尷尬對立身份,尹薰怎會產生數十年癡念昇平不得而知,可從尹薰言談話語裏隱隱可查父皇是為了母後回來的。
所以,尹薰最恨便是紫綬金章這種牡丹花。
尹薰突然回過心神不住冷笑,一指正指在昇平麵頰上:「當年楊堅實在欺人太甚,本宮出兵一時不查中了他的埋伏,他竟將本宮捆縛在馬上駝出數十裏拋在一片枯丘,本宮一心求死偏他說讓本宮孤身一人穿過大漠狂沙走回營地。」
「後來呢?」昇平倒也能猜想彼時少年尹薰的心境。常勝將軍代父出征被敵人掠到荒漠裏,除了死別無他策……可是,她何時開始鍾情父皇的?
尹薰低頭望著牡丹花海,冷冷翹起嘴角:「本宮獨撐長劍一路向回走,不是有顏麵妄圖回去見父老鄉親,而是必須走出楊堅那個惡賊的視線,絕不能輸在他的麵前。可是……」
昇平並沒有催促,等得尹薰長嘆一聲又道:「可是,他偕貼身內侍徒步追本宮三裏地,又送來棉衣錦袍……不料正與當今皇上派人尋找本宮的軍隊相遇,楊堅他抵抗不成負傷被擒。說到底他也是一時好心為了本宮,本宮便在黎明前割斷捆縛他的繩索將他送到兩國交界處,楊堅許諾會與北人謀和共處,而後就消失在大漠之際再沒有回來。」
又是一段父皇的負心往事,若是母後今日在場怕是又會掀起一場宮廷風雨。有時昇平不理解母後為何對父皇所作所為嚴加看管。如今想來,隻有獨屬於自己的男人才是最安全的保靠,可這份獨屬實屬來之不易。
「所以德妃娘娘對南國望眼欲穿,對臣妾的父皇心中生恨。」昇平總結。
尹薰回過頭,目光已經不再迷亂:「本宮哪裏有那麽多恨,恨他的尹薰早已經病逝,如今剩下隻有陪王伴駕的尹德妃罷了。」
尹薰似乎不願意再訴心事,人又恢復從前冰冷漠然的模樣。
昇平側身一想,不妨藉助尹德妃的力量勸說李淵。雖然自己不可出宮照看漢王但不意味著曾經身處朝堂要職的尹德妃沒有同黨同僚,隻要朝臣眾議紛紛,怕是顧及仁德名聲的李淵也會被逼格外開恩。
「臣妾想求德妃娘娘一事。」昇平壓低聲音,向前跪走了一步。
尹德妃對昇平的懇求不以為然,看都不肯看她:「是何事?」
「父皇生前有隻有五子一女,除臣妾外今日唯剩一子漢王楊諒被當今皇上關押在刑部大牢,臣妾懇求德妃娘娘在皇上麵前為臣妾兄長求個圈禁留下性命。」昇平麵色嚴肅叩首。
「圈禁?恐怕你想要的不止是圈禁吧?」尹德妃直直看著昇平:「太子妃是不是想先保住漢王的命,隻要他此刻能活下來,日後待到太子登基後,你便可以獨斷朝事再行論處?」
李世民沉默的看著昇平,直望到她的心底,昇平除了躲避還是躲避,他忽然笑了:「好,我隻求公主一事,若有一日太子妃要失信背叛於世民,請不要告訴我。」
昇平抬頭看李世民,心中沉重。
他已知道她必然失信卻仍願意相信眼前暫短的誓言,隻要出自她的口中,他什麽都願相信。
昇平隻能艱難的點頭。
李世民得到昇平的承諾,眉頭舒展長嘆,「那好,太子妃,先把你手中賄賂朝臣的名單交出來吧!」
1特勤驃:李世民戰馬,連續征戰八次所用座騎。昭陵六駿之首。 命懸刀鋒步步遲
交還是不交這個名單,昇平著實猶豫了一下。
說到底她還是不相信頭頂李氏姓氏的任何人,哪怕是眼前這個對自己伸出援手,表現的一往情深的男人。
李世民寬厚的手掌沒有縮回,隻是目光逼住昇平接下來的動作。
昇平心中一狠,決意賭上一次,她立即從懷中掏出錦帛按在他的懷中:「此名單是本宮靠性命求來的,請秦王務必重視如自身性命。」
李世民點頭,將名單暗暗捏在掌心,陰暗夜色蒙住他堅毅的麵容有些不辨神色,昇平心沉入穀底。瞬間竟有一種即將沒出賣的感受。
但願她是多心。
昇平勉強俯身向李世民告辭:「希望秦王不日能給本宮帶來消息,不管是喜還是憂,本宮都需要立即知道。」
在李世民開口的剎那,昇平已經絕然抽身離開,他根本來不及說上其他,昇平已經腳步匆匆離去。
昇平要的就是讓李世民心中有話不曾訴說的結果,那意味著他們必須再見一次才行。
昇平坐上車輦悄悄掀開簾角fèng隙窺視李世民的舉動,手捂住胸口不住喘息。那份名單是真的,隻是不知李世民表現的真誠是真是假,如今形勢嚴峻也隻能隨他去了,用一場賭局博一次漢王楊諒的性命。
李世民昏暗的背影很快從迴廊深處消失,再也望不見他的昇平蜷縮回椅背上,無力嗅著夏末的氣息。溫熱的車輦裏悶的厲害,偏她全身上下一片冰冷。
不管如何,諒哥哥,你一定再等等,多等幾日,阿鸞就會來救你。
你一定要等下去,千萬不能自裁。
隔日昇平沒有接到李世民的消息,反而是尹德妃請她去宣德殿一敘。
昇平攜長樂和數名宮人內侍浩蕩盪來到宣德殿時,尹德妃正在後花園裏賞花。十丈紅牆金瓴,萬裏碧空無雲,持續炙熱天氣迫使牡丹常開不敗,苗圃中碧色艷蕊,團團錦簇,各色花王正在奮力爭綻夏末餘輝。
尹德妃獨自立於花間神色落寞,她高挑的身姿不僅沒有被花色掩了光彩,反因一身縞素淡淡顯得安逸從容,不過總有些說不出的怪異,似乎她剛硬的氣質與眼前美景並不相符。
昇平率先對尹德妃跪倒:「太子妃楊氏叩見德妃娘娘。」
身後宮人內侍也悉數跪倒叩首。
隱在花間的尹德妃回頭瞥了昇平一眼:「帶這麽多人來,太子妃果然排場不小阿。」
昇平收斂眉目不曾回答。隻因上次莫淑妃已經警告過她尹德妃為人古怪,昇平當然不想與她正麵對敵。她隻是笑笑,並沒有還嘴解釋。
「你們都下去吧,本宮想和太子妃說說話。」尹德妃命令道。
「是!」宮人內侍聽從吩咐悉數告退離開,昇平依舊跪在牡丹花前不敢抬頭。
「難怪他那麽想回來,這裏的牡丹果然顏色繽紛,姿態傲然,果然遠勝於北方寒梅料峭孤寂。」尹德妃駐足在紫綬金章麵前伸出手掐了一朵,人慢慢越過花叢走到昇平麵前,躬下身打量昇平並未過多裝飾的髮髻:「這朵花該戴在哪裏好呢?」
紫綬金章牡丹原就是獨孤皇後最愛的花卉。因其色彩艷麗,端儀大度,獨孤皇後為它命名紫綬金章,意在它是隻屬於皇後的尊貴,他人不容覬覦。昇平怎會不知其中意思?
可最為奇怪的是,尹德妃生在北方,長在漠端,她怎知牡丹花名其中的奧妙?
昇平猶疑一下,立即沉聲回答:「此花隻有德妃娘娘才戴得。」
尹德妃歪頭看看昇平,嘴角挑起一絲冷笑:「太子妃,你是在暗諷本宮不是正宮皇後嗎?」
昇平心驚,原來尹德妃知道紫綬金章的意思。那麽非要給她佩戴就更是別有深意了。
「其實,你也不用懼怕,當年你父皇最喜歡的牡丹花不就是紫綬金章嗎?」尹德妃站起身將手中的花團丟在青石磚上,然後用鳳履狠狠碾碎:「本宮以為紫綬金章質地有多麽堅硬呢,原來也是不受一踩。」
「德妃娘娘與臣妾父皇是舊日相識吧?」昇平昂起頭,別有深意的看著尹德妃。
尹德妃麵色一僵,猶如被罩上一層冰霜,立即矢口否認:「本宮根本不認識楊堅!」
昇平低頭笑笑,隨口道:「臣妾記得父皇當年收復中原後曾遠征端木氏族,尹誡大將軍彼時應該是端木氏族的大將軍……」
文帝楊堅成立大隋朝後的邊疆首戰便是征伐端木氏,隻為平定疆土震攝北部氏族,他刻意逼遷端木氏族入境,以充南北戰亂後荒蕪的土地。
當時時任端木大將軍的尹誡在楊堅鐵騎麵前抵死頑抗,親帥萬餘名殘餘兵迎戰大隋十萬兵馬。此戰極其慘烈,隻不過傷亡多在尹誡一邊,文帝楊堅趁勝追擊百裏,硬是將端木氏族首府收復,端木氏一族少子幼兒將頑抗的尹誡趁熟睡時殺死,親捧尹誡頭顱出城向大隋投降,進而同意大隋要求,舉家遷南遷入中原永世稱臣。
後來才得以知曉,端木氏暗取尹誡人頭時,尹誡全家已被早有異心的李淵暗中相助得以逃脫。端木幼主無奈之下隻能斬殺尹誡堂兄堂尹責,以他的人頭充當投降憑證。
楊堅與尹誡兩軍對壘時,多是頭戴護頰盔甲,兩人不曾真正四目交對過,更別說互相識得相貌。於是一個忽視不察竟被端木家的人蒙了去。
尹誡一家逃到李家後得到重用,但尹誡留下傷痛滿身不能再迎敵出征,隻能由長子尹薰重掌父親馬鞭帥旗,再踏疆場與昔日仇敵對峙。
如今此事仔細想來倒是真的內有蹊蹺,尹薰以年歲看今年應該與尹德妃年歲相仿。年少有為的他曾挫敗多次大隋兵馬強悍進攻,可是在某次大隋皇帝親征後大將軍尹薰便消失不見,從此李家征戰隻有李世民一人,再未看見任何武將相隨兩側。當年大隋朝臣皆道是尹薰是年少病死,以致李家兵力從此一蹶不振,才甘願臣服大隋。
似乎真相併非如此。
難道……昇平似乎突然想起了什麽,愣住。
隻見尹德妃對昇平的伶牙俐齒冷笑道:「你們大隋數次敗在本宮家族手下,如今你也臣服於大唐皇威,怎麽還這麽嘴硬?」
昇平淡淡一笑,狀似無意的反問:「如今說來,那些戰功還要贊聲尹薰尹大將軍功高蓋世,若沒有他大唐怎能順利得以壯大?」
昇平餘光瞥向尹德妃,隻見她青了臉,陡然掩住嘴不住的咳嗽。昇平連忙站起身為她拍撫後背,手還沒等靠近尹德妃已被狠狠抓住。
尹德妃手掌異於普通女子,不僅剛勁有力,指腹掌心也布滿厚繭。昇平與尹德妃犀利目光相碰頓時覺得手腕疼痛比不得她的眼光讓人驚恐。
尹德妃逼近昇平聲音低沉:「是不是你父皇曾對你說過什麽?」
昇平心生瞭然便莞爾一笑:「父皇曾對臣妾說過,他認為尹薰是世間最難得的好將軍,大隋幾役敗也敗在他的手上,正因如此致使大隋武將匱缺終成大患。」
尹德妃手中力道又加重了幾分,聲音近乎顫抖:「他可有說過,有關尹薰其他的事?」
昇平憋住手腕疼痛隻能淡淡回道:「再來就是父皇曾萬分遺憾尹薰早年病逝了,那年聽聞尹薰病逝父皇唏噓不已,幾日不曾安然進食。」
「他真的很難過?」尹德妃聲音顫動,滿麵漲紅。
「大約是惋惜吧,畢竟尹薰將軍是個難得的將才。」昇平嘆口氣,看著尹德妃癡癡的表情,心中已知道大概。
沒錯,尹薰就是尹德妃,文帝楊堅親征北疆時曾與她多次交手,兩人各有勝敗,卻以楊堅勝時少,尹薰勝時多為戰績。
如此尷尬對立身份,尹薰怎會產生數十年癡念昇平不得而知,可從尹薰言談話語裏隱隱可查父皇是為了母後回來的。
所以,尹薰最恨便是紫綬金章這種牡丹花。
尹薰突然回過心神不住冷笑,一指正指在昇平麵頰上:「當年楊堅實在欺人太甚,本宮出兵一時不查中了他的埋伏,他竟將本宮捆縛在馬上駝出數十裏拋在一片枯丘,本宮一心求死偏他說讓本宮孤身一人穿過大漠狂沙走回營地。」
「後來呢?」昇平倒也能猜想彼時少年尹薰的心境。常勝將軍代父出征被敵人掠到荒漠裏,除了死別無他策……可是,她何時開始鍾情父皇的?
尹薰低頭望著牡丹花海,冷冷翹起嘴角:「本宮獨撐長劍一路向回走,不是有顏麵妄圖回去見父老鄉親,而是必須走出楊堅那個惡賊的視線,絕不能輸在他的麵前。可是……」
昇平並沒有催促,等得尹薰長嘆一聲又道:「可是,他偕貼身內侍徒步追本宮三裏地,又送來棉衣錦袍……不料正與當今皇上派人尋找本宮的軍隊相遇,楊堅他抵抗不成負傷被擒。說到底他也是一時好心為了本宮,本宮便在黎明前割斷捆縛他的繩索將他送到兩國交界處,楊堅許諾會與北人謀和共處,而後就消失在大漠之際再沒有回來。」
又是一段父皇的負心往事,若是母後今日在場怕是又會掀起一場宮廷風雨。有時昇平不理解母後為何對父皇所作所為嚴加看管。如今想來,隻有獨屬於自己的男人才是最安全的保靠,可這份獨屬實屬來之不易。
「所以德妃娘娘對南國望眼欲穿,對臣妾的父皇心中生恨。」昇平總結。
尹薰回過頭,目光已經不再迷亂:「本宮哪裏有那麽多恨,恨他的尹薰早已經病逝,如今剩下隻有陪王伴駕的尹德妃罷了。」
尹薰似乎不願意再訴心事,人又恢復從前冰冷漠然的模樣。
昇平側身一想,不妨藉助尹德妃的力量勸說李淵。雖然自己不可出宮照看漢王但不意味著曾經身處朝堂要職的尹德妃沒有同黨同僚,隻要朝臣眾議紛紛,怕是顧及仁德名聲的李淵也會被逼格外開恩。
「臣妾想求德妃娘娘一事。」昇平壓低聲音,向前跪走了一步。
尹德妃對昇平的懇求不以為然,看都不肯看她:「是何事?」
「父皇生前有隻有五子一女,除臣妾外今日唯剩一子漢王楊諒被當今皇上關押在刑部大牢,臣妾懇求德妃娘娘在皇上麵前為臣妾兄長求個圈禁留下性命。」昇平麵色嚴肅叩首。
「圈禁?恐怕你想要的不止是圈禁吧?」尹德妃直直看著昇平:「太子妃是不是想先保住漢王的命,隻要他此刻能活下來,日後待到太子登基後,你便可以獨斷朝事再行論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