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則是暗示李世民做做樣子哄騙身後的愚笨太子妃。
隻有李世民跪在床榻前緩緩開口:「臣願以死謝罪。」
他抬頭朝昇平淡淡微笑,而後從李淵手中抽出佩劍朝自己胸口刺去。
剎那間,劍尖直逼袒露胸口,若昇平再不阻止,憑藉李世民的力道之猛定然刺心而過。
李淵不曾想李世民當真要自盡,幾乎壓不住自己擔憂想要出手阻攔,但比李淵動作更快的是昇平。昇平哼的一聲冷笑:「死太容易了。」
李世民停住手上動作與昇平四目相對,昇平嘴角漾起冷笑,輕易將李世民如炬目光避開冷冷的道:「好,本宮答應下嫁,但有三點要求……」
李淵呆立一瞬,立即回復先前誠摯神色:「太子妃殿下請講。」
昇平垂首看自己慘白顏色的手指,聲音越發冷硬:「一,本宮大婚必須舉國同慶,昭告天下。二,本宮必須於東宮而居,攜小皇子教養。三,他!」她霍然抬手,指尖直指李世民:「必須親赴南苗救回漢王漢王楊諒!」
他們父子不就是要以她昇平太子妃下嫁做個欺騙天下愚民的幌子嗎,她給就是。
不管征伐南苗誰死誰傷,反正她不會讓他活著回來。
冬末春初,宮傾時頹敗的糙木已然重新煥發新意。不管昇平脖頸上的傷口是否已經痊癒,她都必須在此時麵對即將到來的新君登基。
為了能迅速平定南苗愈演愈烈之勢,李淵廢棄企圖挾持楊廣之子1為皇帝以令諸侯的想法,稱國號大唐,自己踏上九重宮闕的巔峰。為能就此順詔民心,李淵命令務必將登基典儀一切從簡,隻求能盡快在大隋舊宮登上帝位以便名正言順出師討逆平叛。
追隨漢王楊諒的多是大隋舊臣藩王,明知抵死頑抗也擋不住此刻的大勢已去,卻被眼前的利字蒙昏了雙目,指望可以藉由楊諒的復辟分得一杯殘羹,更有恬不知恥的隋朝舊臣修書要求李淵畫渭水為線各自為國。
李淵此次率軍南征就是要毀滅大隋君臣的最終夢想。
李淵算盡機關不過就是要得到天下一統,縱使大隋君臣就此俯首稱臣他也不會善吧甘休,更何況他們還貪戀最後的殘垣斷壁。
尚未痊癒的昇平被身邊宮人攙扶著迎接來自大唐朝的第一道聖旨。
「大唐武德元年,恩賜故國太子妃昇平覲見新君,與大唐君臣共與登基大典,與萬民同樂。」
容不得昇平再推辭什麽,宣旨侍衛已經將聖旨交付昇平手中:「太子妃殿下,請謝恩吧!」
昇平木然跪倒在地,三拜後手擎聖旨起身。身後侍女湧上,在昇平麵前羅列已準備好的簇新大紅瞿鳳禮服,嫣紅攢花金絲敝屣裙,以及八隻鳳釵的榮耀金冠。
昇平坐在妝檯前由身後侍女服侍梳發,那是北族人最流行的髮式,顯貴門閥家的女子多以梳此髮式為美,究其整體姿態卻不如大隋富麗繁瑣,此髮式名曰蓼髻。
侍女為昇平圍上絢爛如夕陽雲霞般的紅裙,這又是北族女子為方便齊she所做的斜裙短佩,不能遮擋雙足先失了裊裊風雅。伸臂,短窄的袖口縮在手腕上方,攤手,纖細十指就此袒露在外,不見大隋極愛的飄逸,反而更顯得利落幹脆。
所有的妝扮都是為了異族新君做出的精心準備,唯獨昇平對著鏡中的必須向新君俯首稱臣的自己陷入滿心悲愴。
不知今日她頭頂的鳳冠是否染滿昔日大隋子民的鮮血?不知她身上的禮服是否用楊氏皇族萬千性命織就?
國殤未滿百日,如今她以故國鎮國太子妃名號穿新朝華衣艷服來覲見侵略大隋的叛逆賊子,真不知該哭還是該笑。
她還需要記得自己是誰嗎?
抑或還有人記得她是誰嗎?
也許在尋常人看來,身著何衣頭頂何冠都是無關痛癢的小事,可身體裏流淌著的故國血脈讓昇平根本無法如此安然接受自己即將麵臨的巨大改變。
鏡中容顏簡略妝扮的女子從此不再是大隋朝人人寵愛的鎮國太子妃。如今她的身份是階下囚也是新君膝下未來的太子妃,即使未來誕下皇子也必須吃異食穿異服,骨血裏流淌異族的骯髒血液。
昇平悄然以袖掩麵,偷偷拭掉自己眼角的濕意。
「太子妃殿下,吉時已到。」身邊宮人輕輕提醒昇平。這名宮人是隋朝舊日宮人,容貌還算端麗,做事甚為麻利清慡。據說宮傾之時她藏身於青銅聚水缸中被叛軍發現,她以匕首刺傷數人才能避免自己遭受被叛軍□的命運,直至被人救下掠到軍營裏才被發現。
李世民得知她曾服侍過隋朝簫皇後,特意派她來服侍昇平,他如此詭異行徑不知又是想做什麽鬼花樣。昇平思及至此心不免一沉。
「長樂,你說,這身禮服比大隋的如何?」昇平啞聲用中原話低問。
長樂左右看看,見大殿內佇立的各個北族侍女皆目不旁視,她同樣低聲的回答:「奴婢認為,北族服飾遠遠不及大隋禮服飄逸和大氣。」
宮傾以後,凡是五宮六殿行走的宮人內侍皆換了模樣。不知先前那些服侍過大隋的宮人內侍究竟是無辜死於戰亂還是被李淵坑殺滅口,總之再見不到任何熟悉的麵孔。
偶爾也有少數粗使宮人內侍是大隋遺留下的,隻是他們或聾或啞,都說不得宮事了。
昇平身邊服侍的侍女更是經過李淵精心挑選的北族貴族女兒家,名曰陪房。她們對中原南朝太子妃原本就抱有鄙夷態度,更不屑偷聽她們的低聲言語。
昇平覺得自己應該慶幸李世民送來了長樂,好歹有個人能在她思念前朝故國時說起相同經歷的事物,但昇平同時也難以自抑的懷疑長樂是李世民安排在自己身邊的jian細眼目,不得不謹慎對待。
所以,長樂說及北族禮服遠遠不及時隋朝時,原本該高興的昇平反而臉色陰沉,變得多疑起來。
昇平頭也不回的走出殿門登上車輦,甩開不解的長樂在身後小步跟隨。昇平冷冷將衣裙收入車輦坐直身子,淡淡吩咐道:「你車下服侍吧。」
長樂低頭領命,不知自己何處得罪太子妃,一時惶惶難安。昇平收回刻意冷漠的眼神,心中有些難過。
如今,偌大的皇宮已經沒有人可以相信了,昇平再也不敢相信任何人。無論長樂回答這件禮服比得過大隋還是遠遠不及,她都不會輕易相信李世民派來的人。
車輦緩緩啟動,一路駛過大興宮宮門,宮門上懸掛的匾額換了顏色,已不再是從前金赤交織的祥雲圖文而改由天青海水紋配以暗金描繪邊緣。
承天門。昇平無聲咬著這三個字忽而笑了。
在她休養的一個月內,承天門前上演的殺戮宮傾被新君美化成承天順意的起義,承天門三字依舊是大興宮的原名卻透出對大隋昔日統治的無限嘲諷。
昇平聽聞大興城將改稱長安城1,大興殿改為兩儀殿2,昭陽宮改為甘露殿3,其餘五宮,即東宮,晉王宮,秦王宮,蜀王宮,漢王宮分別改為承幹殿,武德殿,延嘉殿,神武殿,宣政殿。
原本大氣磅礴的隋朝宮名如今都被新君李淵有意彰顯自己的仁政簡樸改成了殿名,可見若江山都可以妥協易主,幾個區區宮名又算得了什麽。
昇平所乘車輦繼續緩緩前行,望入眼簾那些窗外的宮人和宮事悉數改變,除了宮殿還是原來的紅牆碧瓦,連昔日象徵宮闕門楣的紫金宮門都已左右懸掛上北族特有的羊角風燈。
兩儀殿的玉階還是那般直入天際高不可攀,時隔一年,紅牆雕梁,華美闌幹都已開始褪了斑駁顏色,但宮苑新添的繁盛花木,四周點綴的各色彩燈,也算為新君的登基大典平添許多新景新象。
但憑此景此色,誰能想到,此處在月餘前曾歷經宮傾,四處屍落成山血流成河。誰能想到,此處在月餘前曾經哀聲震天,整個宮殿被犀利殺氣蔽蓋,連陽光也不能照拂。
如今新帝登基宮人再次繁碌起來,用十裏錦毯掩蓋住石fèng裏無法刷洗的褐色血印,塵囂散盡,陽光普照之處無不昭示大唐君臣的威武剛強。錦旗高揚彩幟飄展,處處皆可見戰勝者的得意之色,以及垂首喪氣的昔日能臣。
此時距前朝君主楊廣坐在九龍寶座上嘲諷他們戰敗,也不過才不足半年,卻是另一番天地模樣。
大唐文武百官早已齊聚至兩儀殿門口,間或人群中昇平發覺有眼熟的舊臣,也因見隸屬於鎮國終於的鳳輦緩緩駛來愧色不敢麵對,那些大隋的舊臣弓身躲藏,麵皮漲紅。
昇平見狀笑笑,此刻的她已沒有力氣再責怪任何人。
她也是臣服之人不是嗎,國傾人敗怪得了誰?
各自活命吧。
鳳輦停住,一身盛裝的昇平被長樂攙扶下輦,沒有遮蔽麵容的綿延翼紗,也沒有阻擋外人視線的累累珠簾,她如同真正大唐朝女子一般坦坦蕩蕩,在眾人矚目不肯離去的視線下走向玉階。
晨曦照耀昇平肩頭上的拖地披麾,紅色金輝艷光幾乎亂所有朝臣的心神,大約還有一些大隋舊臣心中抑製不住的嘀咕,此妖媚女子未來又要亂了大唐朝吧?
思及此處昇平低笑,眼底空洞根本毫無趣意。
玉階中腰有兩人駐足在金色華蓋下,昇平不敢仰望生怕牽動自己頸項傷口,隻能垂首一步步走向紅毯那頭的等待。
她知道他們分別是誰。更知道自己的腳步決定怎樣的命運。
兩側宮人隨昇平步行而至逐一跪伏在地口誦吉祥,不住俯身叩首。
為首男子又殷切的下行三步以示對昇平鎮國太子妃封號的尊敬。
明黃色的抓地長靴,龍足踏踩九湖天海,明黃色錦衣玉袍,蟠龍怒爪張楊橫視,明黃色的出鋒披麾,儼然一副再莊重不過的華美姿態,甚至連同發頂上的熠熠金冠,映襯出背後某人分外凝重的神情。
昇平輕輕瞥了瞥站在後側的某人,他此時麵色異常凜然,並沒有垂首恭候昇平的到來,狀似無意的望著眼前一對璧人露出冷冷笑容。
她想,他一定是心有不甘的。
天下由他一手仗劍得來,萬裏河山有大半是他親率軍隊改天換地。可此時他隻能穿戴暗色蟠龍朝服悄然佇立站在太子身後,光芒皆被前方的明黃色所掩蓋,根本不為人所注意。
馬踏天闕勝者為王從來都隻是個朝代神話,更多時,出力者得不到江山也會因失落而從此不穩動搖。
昇平不漏痕跡的扯動嘴角嘲笑李世民的憋屈,一點點笑意被凝視她的李世民看個滿眼,笑意在陽光下被扭曲成有意牽絆,他幾乎想走上前去攬她入懷,但眼前已有太子阻擋,隻能壓抑心中激昂。
從今天開始,他們將因身份改變而必須遵守君臣之禮,她依舊保持著高高在上的姿態俯瞰他。他得不到,也摸不著她。
李世民還是沒有獲取想得到的臣服。昇平永遠站在最高處讓他仰視,即便毀滅大隋江山,他也換不來她與他平首而立。
亦如今日煌煌天威下,玉階上也站有皇族內眷,其中不乏有拓跋氏的貴婦,李姓太子妃數人,卻皆麵色陰沉看昇平站在昔日疆土宮殿上重現楊氏皇室尊貴,無一人能走出玉階陰影與她直視對抗。
隻有李世民跪在床榻前緩緩開口:「臣願以死謝罪。」
他抬頭朝昇平淡淡微笑,而後從李淵手中抽出佩劍朝自己胸口刺去。
剎那間,劍尖直逼袒露胸口,若昇平再不阻止,憑藉李世民的力道之猛定然刺心而過。
李淵不曾想李世民當真要自盡,幾乎壓不住自己擔憂想要出手阻攔,但比李淵動作更快的是昇平。昇平哼的一聲冷笑:「死太容易了。」
李世民停住手上動作與昇平四目相對,昇平嘴角漾起冷笑,輕易將李世民如炬目光避開冷冷的道:「好,本宮答應下嫁,但有三點要求……」
李淵呆立一瞬,立即回復先前誠摯神色:「太子妃殿下請講。」
昇平垂首看自己慘白顏色的手指,聲音越發冷硬:「一,本宮大婚必須舉國同慶,昭告天下。二,本宮必須於東宮而居,攜小皇子教養。三,他!」她霍然抬手,指尖直指李世民:「必須親赴南苗救回漢王漢王楊諒!」
他們父子不就是要以她昇平太子妃下嫁做個欺騙天下愚民的幌子嗎,她給就是。
不管征伐南苗誰死誰傷,反正她不會讓他活著回來。
冬末春初,宮傾時頹敗的糙木已然重新煥發新意。不管昇平脖頸上的傷口是否已經痊癒,她都必須在此時麵對即將到來的新君登基。
為了能迅速平定南苗愈演愈烈之勢,李淵廢棄企圖挾持楊廣之子1為皇帝以令諸侯的想法,稱國號大唐,自己踏上九重宮闕的巔峰。為能就此順詔民心,李淵命令務必將登基典儀一切從簡,隻求能盡快在大隋舊宮登上帝位以便名正言順出師討逆平叛。
追隨漢王楊諒的多是大隋舊臣藩王,明知抵死頑抗也擋不住此刻的大勢已去,卻被眼前的利字蒙昏了雙目,指望可以藉由楊諒的復辟分得一杯殘羹,更有恬不知恥的隋朝舊臣修書要求李淵畫渭水為線各自為國。
李淵此次率軍南征就是要毀滅大隋君臣的最終夢想。
李淵算盡機關不過就是要得到天下一統,縱使大隋君臣就此俯首稱臣他也不會善吧甘休,更何況他們還貪戀最後的殘垣斷壁。
尚未痊癒的昇平被身邊宮人攙扶著迎接來自大唐朝的第一道聖旨。
「大唐武德元年,恩賜故國太子妃昇平覲見新君,與大唐君臣共與登基大典,與萬民同樂。」
容不得昇平再推辭什麽,宣旨侍衛已經將聖旨交付昇平手中:「太子妃殿下,請謝恩吧!」
昇平木然跪倒在地,三拜後手擎聖旨起身。身後侍女湧上,在昇平麵前羅列已準備好的簇新大紅瞿鳳禮服,嫣紅攢花金絲敝屣裙,以及八隻鳳釵的榮耀金冠。
昇平坐在妝檯前由身後侍女服侍梳發,那是北族人最流行的髮式,顯貴門閥家的女子多以梳此髮式為美,究其整體姿態卻不如大隋富麗繁瑣,此髮式名曰蓼髻。
侍女為昇平圍上絢爛如夕陽雲霞般的紅裙,這又是北族女子為方便齊she所做的斜裙短佩,不能遮擋雙足先失了裊裊風雅。伸臂,短窄的袖口縮在手腕上方,攤手,纖細十指就此袒露在外,不見大隋極愛的飄逸,反而更顯得利落幹脆。
所有的妝扮都是為了異族新君做出的精心準備,唯獨昇平對著鏡中的必須向新君俯首稱臣的自己陷入滿心悲愴。
不知今日她頭頂的鳳冠是否染滿昔日大隋子民的鮮血?不知她身上的禮服是否用楊氏皇族萬千性命織就?
國殤未滿百日,如今她以故國鎮國太子妃名號穿新朝華衣艷服來覲見侵略大隋的叛逆賊子,真不知該哭還是該笑。
她還需要記得自己是誰嗎?
抑或還有人記得她是誰嗎?
也許在尋常人看來,身著何衣頭頂何冠都是無關痛癢的小事,可身體裏流淌著的故國血脈讓昇平根本無法如此安然接受自己即將麵臨的巨大改變。
鏡中容顏簡略妝扮的女子從此不再是大隋朝人人寵愛的鎮國太子妃。如今她的身份是階下囚也是新君膝下未來的太子妃,即使未來誕下皇子也必須吃異食穿異服,骨血裏流淌異族的骯髒血液。
昇平悄然以袖掩麵,偷偷拭掉自己眼角的濕意。
「太子妃殿下,吉時已到。」身邊宮人輕輕提醒昇平。這名宮人是隋朝舊日宮人,容貌還算端麗,做事甚為麻利清慡。據說宮傾之時她藏身於青銅聚水缸中被叛軍發現,她以匕首刺傷數人才能避免自己遭受被叛軍□的命運,直至被人救下掠到軍營裏才被發現。
李世民得知她曾服侍過隋朝簫皇後,特意派她來服侍昇平,他如此詭異行徑不知又是想做什麽鬼花樣。昇平思及至此心不免一沉。
「長樂,你說,這身禮服比大隋的如何?」昇平啞聲用中原話低問。
長樂左右看看,見大殿內佇立的各個北族侍女皆目不旁視,她同樣低聲的回答:「奴婢認為,北族服飾遠遠不及大隋禮服飄逸和大氣。」
宮傾以後,凡是五宮六殿行走的宮人內侍皆換了模樣。不知先前那些服侍過大隋的宮人內侍究竟是無辜死於戰亂還是被李淵坑殺滅口,總之再見不到任何熟悉的麵孔。
偶爾也有少數粗使宮人內侍是大隋遺留下的,隻是他們或聾或啞,都說不得宮事了。
昇平身邊服侍的侍女更是經過李淵精心挑選的北族貴族女兒家,名曰陪房。她們對中原南朝太子妃原本就抱有鄙夷態度,更不屑偷聽她們的低聲言語。
昇平覺得自己應該慶幸李世民送來了長樂,好歹有個人能在她思念前朝故國時說起相同經歷的事物,但昇平同時也難以自抑的懷疑長樂是李世民安排在自己身邊的jian細眼目,不得不謹慎對待。
所以,長樂說及北族禮服遠遠不及時隋朝時,原本該高興的昇平反而臉色陰沉,變得多疑起來。
昇平頭也不回的走出殿門登上車輦,甩開不解的長樂在身後小步跟隨。昇平冷冷將衣裙收入車輦坐直身子,淡淡吩咐道:「你車下服侍吧。」
長樂低頭領命,不知自己何處得罪太子妃,一時惶惶難安。昇平收回刻意冷漠的眼神,心中有些難過。
如今,偌大的皇宮已經沒有人可以相信了,昇平再也不敢相信任何人。無論長樂回答這件禮服比得過大隋還是遠遠不及,她都不會輕易相信李世民派來的人。
車輦緩緩啟動,一路駛過大興宮宮門,宮門上懸掛的匾額換了顏色,已不再是從前金赤交織的祥雲圖文而改由天青海水紋配以暗金描繪邊緣。
承天門。昇平無聲咬著這三個字忽而笑了。
在她休養的一個月內,承天門前上演的殺戮宮傾被新君美化成承天順意的起義,承天門三字依舊是大興宮的原名卻透出對大隋昔日統治的無限嘲諷。
昇平聽聞大興城將改稱長安城1,大興殿改為兩儀殿2,昭陽宮改為甘露殿3,其餘五宮,即東宮,晉王宮,秦王宮,蜀王宮,漢王宮分別改為承幹殿,武德殿,延嘉殿,神武殿,宣政殿。
原本大氣磅礴的隋朝宮名如今都被新君李淵有意彰顯自己的仁政簡樸改成了殿名,可見若江山都可以妥協易主,幾個區區宮名又算得了什麽。
昇平所乘車輦繼續緩緩前行,望入眼簾那些窗外的宮人和宮事悉數改變,除了宮殿還是原來的紅牆碧瓦,連昔日象徵宮闕門楣的紫金宮門都已左右懸掛上北族特有的羊角風燈。
兩儀殿的玉階還是那般直入天際高不可攀,時隔一年,紅牆雕梁,華美闌幹都已開始褪了斑駁顏色,但宮苑新添的繁盛花木,四周點綴的各色彩燈,也算為新君的登基大典平添許多新景新象。
但憑此景此色,誰能想到,此處在月餘前曾歷經宮傾,四處屍落成山血流成河。誰能想到,此處在月餘前曾經哀聲震天,整個宮殿被犀利殺氣蔽蓋,連陽光也不能照拂。
如今新帝登基宮人再次繁碌起來,用十裏錦毯掩蓋住石fèng裏無法刷洗的褐色血印,塵囂散盡,陽光普照之處無不昭示大唐君臣的威武剛強。錦旗高揚彩幟飄展,處處皆可見戰勝者的得意之色,以及垂首喪氣的昔日能臣。
此時距前朝君主楊廣坐在九龍寶座上嘲諷他們戰敗,也不過才不足半年,卻是另一番天地模樣。
大唐文武百官早已齊聚至兩儀殿門口,間或人群中昇平發覺有眼熟的舊臣,也因見隸屬於鎮國終於的鳳輦緩緩駛來愧色不敢麵對,那些大隋的舊臣弓身躲藏,麵皮漲紅。
昇平見狀笑笑,此刻的她已沒有力氣再責怪任何人。
她也是臣服之人不是嗎,國傾人敗怪得了誰?
各自活命吧。
鳳輦停住,一身盛裝的昇平被長樂攙扶下輦,沒有遮蔽麵容的綿延翼紗,也沒有阻擋外人視線的累累珠簾,她如同真正大唐朝女子一般坦坦蕩蕩,在眾人矚目不肯離去的視線下走向玉階。
晨曦照耀昇平肩頭上的拖地披麾,紅色金輝艷光幾乎亂所有朝臣的心神,大約還有一些大隋舊臣心中抑製不住的嘀咕,此妖媚女子未來又要亂了大唐朝吧?
思及此處昇平低笑,眼底空洞根本毫無趣意。
玉階中腰有兩人駐足在金色華蓋下,昇平不敢仰望生怕牽動自己頸項傷口,隻能垂首一步步走向紅毯那頭的等待。
她知道他們分別是誰。更知道自己的腳步決定怎樣的命運。
兩側宮人隨昇平步行而至逐一跪伏在地口誦吉祥,不住俯身叩首。
為首男子又殷切的下行三步以示對昇平鎮國太子妃封號的尊敬。
明黃色的抓地長靴,龍足踏踩九湖天海,明黃色錦衣玉袍,蟠龍怒爪張楊橫視,明黃色的出鋒披麾,儼然一副再莊重不過的華美姿態,甚至連同發頂上的熠熠金冠,映襯出背後某人分外凝重的神情。
昇平輕輕瞥了瞥站在後側的某人,他此時麵色異常凜然,並沒有垂首恭候昇平的到來,狀似無意的望著眼前一對璧人露出冷冷笑容。
她想,他一定是心有不甘的。
天下由他一手仗劍得來,萬裏河山有大半是他親率軍隊改天換地。可此時他隻能穿戴暗色蟠龍朝服悄然佇立站在太子身後,光芒皆被前方的明黃色所掩蓋,根本不為人所注意。
馬踏天闕勝者為王從來都隻是個朝代神話,更多時,出力者得不到江山也會因失落而從此不穩動搖。
昇平不漏痕跡的扯動嘴角嘲笑李世民的憋屈,一點點笑意被凝視她的李世民看個滿眼,笑意在陽光下被扭曲成有意牽絆,他幾乎想走上前去攬她入懷,但眼前已有太子阻擋,隻能壓抑心中激昂。
從今天開始,他們將因身份改變而必須遵守君臣之禮,她依舊保持著高高在上的姿態俯瞰他。他得不到,也摸不著她。
李世民還是沒有獲取想得到的臣服。昇平永遠站在最高處讓他仰視,即便毀滅大隋江山,他也換不來她與他平首而立。
亦如今日煌煌天威下,玉階上也站有皇族內眷,其中不乏有拓跋氏的貴婦,李姓太子妃數人,卻皆麵色陰沉看昇平站在昔日疆土宮殿上重現楊氏皇室尊貴,無一人能走出玉階陰影與她直視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