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忌憚母後,厭惡楊廣,所以才會給機會由楊勇來斷楊廣糧糙。
楊勇則謀算父皇,憎恨楊廣,想要藉機成全自己一箭三雕的伎倆。
靠在玉璧紗屏上想通一切的昇平如今神色已經淡淡,似是什麽都不再關切,什麽都不再去想。未必是真的看空世事,隻因為她知多想無用,除了頹加淚水,對政局根本於事無補。
楊堅遠在行宮根本來不及清理太子楊勇的叛亂,甚至他沒機會再提起精神去清理叛亂。
據行宮宮人說,皇上接到獨孤皇後飲鴆薨逝的消息後,驟然病倒,不能言語。
是楊堅一手造就眼前囹圄,他不能誅殺叛亂逆子,不意味著別人也不能。
據說,得以逃脫的郎中令獨孤陀似暗自放消息傳遍前朝,皇後娘娘之死甚是詭異,太上皇之病極其可疑,多為有心人狠毒動手所致。
單憑他一句話自然沒人能信,隻是被楊勇放還的朝臣百官們又親眼目睹大行皇後遺容如此不堪,皇上更是遠在行宮莫名患病,得悉內幕的昇平公主在大行皇後薨逝當日便被新君無情幽禁,無異增加了謠傳的可信。
此刻滿朝文武都紛紛揣測究竟是什麽迫使新君違背親倫痛下此毒手,為什麽會不顧獨孤家的權勢先鴆殺大行皇後除之後快。
這些詭異異動於後宮不會不知曉。可即便知曉,昇平仍無力趁機做任何事,她隻能保命安於囚禁,鬆開指尖任日子緩慢滑過。
從囚禁那日至今,她始終不哭不鬧,任憑宮外朝堂變換依舊堅持淡然。
她篤定,篤定楊廣會歸來,篤定那個人再回來時,天地已改。
楊勇命人在行宮照拂太上皇,隻許不足百名宮人隨侍。
楊勇命人給前方將士擬聖旨,征戰無功勒令首將自縊。
楊勇命人削了獨孤家的軍權,獨孤陀長子領全家待罪。
楊勇命人嚴密督查朝堂重臣,維護舊黨一律禍殃九族。
楊勇控製了京城皇宮,控製了朝臣口舌,也控製了昔日王權的主使者,當然,也以為自己控製了遠在他鄉的心中梗刺楊廣。
消息傳入棲鳳宮,昇平手中茶寶杯盞墜落在地,摔個粉碎。沒想到,楊勇的動作會如此迅速,隻怕再等幾日,等來的消息不是楊廣罹難便是父皇駕崩的消息。楊勇一意想要登上皇位做皇帝,少了獨孤皇後再沒有人能夠阻攔他的瘋狂舉動。
昇平縱然不甘心也必須等,每日眺望西北方向,盼望解救自己出困境的人快些回來。
可棲鳳宮就像鐵桶般死寂,一天一天過去,楊廣沒有任何消息。
每日昇平都像被人扼住喉嚨在等待自己的末日。
如今邁上皇後寶座的高氏再不屑禮佛,她言語譏諷的警告昇平,若再不交出皇後玉章,來日便是白綾三尺賜死。
昇平從高若辛越發犀利肖似母後的眼眸中可以窺出,那一點點勒緊在自己脖頸的白綾早已懸掛在棲鳳宮,身邊隨便一個宮人都可拽過她勒死。
昇平以為,自己會死在楊廣帶兵回京的時候,畢竟他離她千裏之遙,楊勇離她卻是步履之內,可死寂的棲鳳宮真的迎來楊廣時,她才明白,自己到底怎樣低估了他。
楊廣歸來那日,天清雲遠,像極了兩年前他走時的模樣。
魂牽夢縈的聲音終於出現在棲鳳宮門外,跌跌撞撞的,全沒了往日溫潤的儒雅風采。
昇平很想站起迎廣哥哥,卻不能。
因為她早已被身邊隨侍的宮人用白綾勒住了脖頸。
楊勇暗授聖旨,安插在昇平身邊的宮人負責對她行刑,若是楊勇此次能奪位功成,昇平尚能做上一日安穩公主,倘若楊勇奪位兵敗,昇平將是第一個犧牲在楊廣麵前的祭品。
楊勇說:阿鸞,你放心,朕會留個你的全屍給二弟,來恭賀他重返大興宮。
昇平知道,楊勇說得出做得到,此刻三尺白綾正映襯昇平身上素白衣裙晃得她眼花,被幾乎勒斷氣息的身子虛軟厲害。
逐步勒緊的白綾卡在皮肉裏,肺腔憋得悶疼卻吐不出一絲氣息。
平日裏麵容溫婉的宮人此時化作了奪命判官,如期領旨結果昇平的螻蟻性命。一腳踏在昇平身上,將她拖到自己麵前,雙手毫不停歇再度用力勒緊。
獨孤皇後故去整整十日,楊廣終再次回到昇平麵前,明明隻差片刻,他們就能相見,昇平竭力掙紮著扯開頸項白綾的束縛,留出須臾空隙,幹啞嗓子呼喊:「廣哥哥,救我!」
最光滑的白綾也是最堅硬的奪命利器,昇平被那名宮人忽然勒緊頸上白綾,那一聲如同蚊吶,根本傳不多遠。
昇平絕望,痛苦的閉上眼,放棄呼喊。
也許,他們此生不過如此情緣淺薄。
他終不屬於她,她也終未有亡國。
再喊也是無益,他和她終錯過,從此生死兩安。
短促慘叫聽在耳中猶如催命。昇平氣息已窩於喉嚨,眼前影像也昏花懸浮眼前,頸項白綾一鬆,氣息湧入,不住的嗆聲咳嗽。
突然有人猛地抱緊昇平,可她卻感覺不到任何溫暖。他冰冷的手指用盡全部力氣才能拽開纏繞在她頸項的白綾。
昇平橫臥在楊廣的懷裏,虛弱的她此時已經擠不出笑容,楊廣顫抖聲音輕輕呼喚,仿佛恐懼自己稍稍用力,懷中的人便斷了氣息:「阿鸞,阿鸞,睜開眼看看,我回來了!」
凝住的眼眸再次活動,想笑還是笑不出來,昇平隻從喉嚨裏憋出嘶啞的一句:「你回來了?」
銀色甲冑,白色帥袍,全副武裝的楊廣,全身上下沒有一點血汙傷痕。
嗬,真是一場兵不血刃的逼宮戲碼,昇平扯動嘴角,想給楊廣些寬慰。楊廣不等昇平說話已經將她用力抱起直奔內殿。
楊廣緊抿薄唇,烈日淬鍊過的深深膚色幾乎看不出是否已經滿麵怒容。他的眼中滿是驚怒和懊悔,黑色雙眼裏,昇平孱瘦的身子如浮萍般柔弱易斷。
楊廣緊緊抱住昇平,埋首在她的頸窩,聲音低沉痛慟:「阿鸞,我回來了。你再不用害怕,我發誓,此生再沒有人敢囚禁你,脅迫你。」
楊廣的眼神堅定不容質疑。昇平幾乎死在麵前是他一生都不想再感受的痛楚,昇平今朝一分受罪他便在來日彌補十分,因為他知道,若非為保全他在前方的性命,她完全不必如此驚險受難。投靠楊勇獻出玉章,她便可得到長公主的尊貴封號做保靠。
楊廣狠狠摟住昇平,用溫暖喚醒她僵硬的身體:「阿鸞,我一定給你座昭陽宮。」
「廣哥哥,你也會害怕是麽,你的聲音為什麽在顫抖?」昇平勉強笑了笑,眼前視線已經被眼淚阻擋一片模糊,微微合攏,淚水順著臉頰冰涼的滑落。
他怕,她又何嚐不是?
昇平很想告訴廣哥哥,兩年多的時間,她被迫長大,原來有些東西真的就像他所說那樣,並不好看。
可惜,已她說不出來。 拱手河山討你歡
宮事慘烈,於世間百姓不過是無關痛癢的稗官野史罷了。
楊廣從不曾對被圍困在棲鳳宮的昇平提及自己是怎麽殺回的京都,又是怎麽聯合逼殺太子楊勇的九宮禁衛軍。
等待昇平的不過是天下舉哀時社稷廟堂中房陵王1恭禮賢讓的諡號而已。
據說,楊廣率領大軍逼退叛軍後,原本兩軍已經在大隋邊界河東2對峙,此時後方糧糙突斷,楊廣所領一幹人馬根本無力維持生計繼續征戰,而此時叛軍首領李淵由密探得知楊廣此時進退兩難,生怕一時逼急楊廣最終將自己趕盡殺絕,竟秘密派人修停戰書送達大隋前鋒營。
楊廣原本因此次出征興師動眾傲然不肯受降,奈何獨孤皇後薨逝的飛鴿傳書隨後跟到,他知道此刻在大興宮中隻昇平一人被楊勇禁錮,若再不回還,昇平生死難定,就此受降又覺自降了自己的皇家威嚴,唯一辦法就是受降李淵,命其退守關外,並定下盟約,就此劃地為界,相互十載不得再犯。
李淵雖並不甘願就此降伏大隋兵馬卻並不與勝軍迎頭硬碰,派二子李世民與楊廣陣前締交盟約,就此與大隋結好十載。
也許李淵為求保全軍力不敢趁亂截斷楊廣退路的對策未必是對,但楊廣沒有乘勝追擊貿貿然為昇平歸來已然是大錯特錯。李淵就此紮下大軍緩歇征戰疲勞,對大隋境內異動眈眈虎視,尋求機會謀圖再起。
楊廣連夜攜帶三千精兵率先悄然回還,大部則給楊勇以假象繼續停留邊疆緩慢回行,一列人馬奔及京城時分獨孤陀已經策動文武朝臣暗裏奉迎。
楊勇這廂仍在為幾日後登基大典南柯一夢,楊廣那邊早拿出獨孤氏玉章調動京郊十萬守衛大軍圍困大興宮困住所有趁亂劫宮的逆賊們。
楊勇手中是虎符,楊廣手中是玉章,所不同的效用是,那十萬雄師本就是姓獨孤的,楊家的天下向來由獨孤家支撐,有朝一日也必然是獨孤家來傾覆。
或許,楊勇永遠不清楚自己究竟敗在哪裏。
想楊廣入宮時,數千兵馬坦坦蕩蕩,不廢一兵一卒,連石彈火器都不曾使用,守衛大興宮的禦林軍片刻就換了心腹人馬。
大興殿上,兄弟相遇,麵對不肯離開皇帝寶座的楊勇,楊廣鄙夷的連瞧都沒瞧一眼,他所擔心的人隻有昇平,當他身著甲冑趕到棲鳳宮迎麵便是昇平瀕死一幕。
楊廣說,他此生最為慶幸之事便是皇帝寶座於他不是那般重要,若他再與楊勇糾纏片刻,怕將與昇平就此生死相隔。可昇平心底也知,若不是因為楊廣,楊勇也不會真的下手殺她。
那名準備勒死她的宮人被楊廣十步外一劍穿心而死,思及昇平險些被身邊宮人加害喪命,楊廣更是遷怒於所有棲鳳宮宮人,數百人或入獄拷問或就地棒殺。入獄拷問,有挨不住的宮人曾說皇上曾擬聖旨:若叛賊楊廣入宮,便縊死昇平,若楊廣在大興宮外戰死……昇平則可在大興宮內頤養終年。
太子哥哥,你為什麽不殺我?昇平垂低視線默問自己,不想讓楊廣看見自己眼底為死去的楊勇湧起的淚水。
那三尺白綾其實是留給楊廣的,不是留給昇平,今天楊廣心上人換一個,昇平便不會罹難。
太子楊勇還是昇平那個憨然不擅言辭的兄長,皇位上的他不舍權勢,卻也沒忘記兄妹骨血親情,可他對擁有同樣骨血親情的父皇母後兄弟卻沒有如此心慈手軟。
也許,隻有她這個親妹妹,沒有跟他爭搶,爭搶寶座,爭搶權勢,搶奪天下。
父皇被圍困行宮時已經中風癱倒在龍床上,整個人昏沉沉閉著雙眼口涎橫流,連被楊廣遣人接回大興宮也不知曉。
楊堅與獨孤伽羅爭鬥三十餘載,最終結果一死一傷。曾經的開國帝後戎馬一生,晚景如此淒涼,怕是起兵之初不曾預料的。
楊廣以楊堅名義頒詔罷黜行宮圍困的禁衛軍,並煽動滿朝文武朝臣彈劾父皇昔日重用的舊臣,親擬旨賜死丞相高熲全家,並為獨孤家老小平反洗刷青白,尊獨孤陀為兵部大司馬兼左相,命獨孤陀兩子延福延壽執掌兵權。
如今朝事全都是由楊廣一手操控,他甚至無需經過楊堅首肯便拿了父皇的手壓著禦璽狠狠按下去。
楊勇則謀算父皇,憎恨楊廣,想要藉機成全自己一箭三雕的伎倆。
靠在玉璧紗屏上想通一切的昇平如今神色已經淡淡,似是什麽都不再關切,什麽都不再去想。未必是真的看空世事,隻因為她知多想無用,除了頹加淚水,對政局根本於事無補。
楊堅遠在行宮根本來不及清理太子楊勇的叛亂,甚至他沒機會再提起精神去清理叛亂。
據行宮宮人說,皇上接到獨孤皇後飲鴆薨逝的消息後,驟然病倒,不能言語。
是楊堅一手造就眼前囹圄,他不能誅殺叛亂逆子,不意味著別人也不能。
據說,得以逃脫的郎中令獨孤陀似暗自放消息傳遍前朝,皇後娘娘之死甚是詭異,太上皇之病極其可疑,多為有心人狠毒動手所致。
單憑他一句話自然沒人能信,隻是被楊勇放還的朝臣百官們又親眼目睹大行皇後遺容如此不堪,皇上更是遠在行宮莫名患病,得悉內幕的昇平公主在大行皇後薨逝當日便被新君無情幽禁,無異增加了謠傳的可信。
此刻滿朝文武都紛紛揣測究竟是什麽迫使新君違背親倫痛下此毒手,為什麽會不顧獨孤家的權勢先鴆殺大行皇後除之後快。
這些詭異異動於後宮不會不知曉。可即便知曉,昇平仍無力趁機做任何事,她隻能保命安於囚禁,鬆開指尖任日子緩慢滑過。
從囚禁那日至今,她始終不哭不鬧,任憑宮外朝堂變換依舊堅持淡然。
她篤定,篤定楊廣會歸來,篤定那個人再回來時,天地已改。
楊勇命人在行宮照拂太上皇,隻許不足百名宮人隨侍。
楊勇命人給前方將士擬聖旨,征戰無功勒令首將自縊。
楊勇命人削了獨孤家的軍權,獨孤陀長子領全家待罪。
楊勇命人嚴密督查朝堂重臣,維護舊黨一律禍殃九族。
楊勇控製了京城皇宮,控製了朝臣口舌,也控製了昔日王權的主使者,當然,也以為自己控製了遠在他鄉的心中梗刺楊廣。
消息傳入棲鳳宮,昇平手中茶寶杯盞墜落在地,摔個粉碎。沒想到,楊勇的動作會如此迅速,隻怕再等幾日,等來的消息不是楊廣罹難便是父皇駕崩的消息。楊勇一意想要登上皇位做皇帝,少了獨孤皇後再沒有人能夠阻攔他的瘋狂舉動。
昇平縱然不甘心也必須等,每日眺望西北方向,盼望解救自己出困境的人快些回來。
可棲鳳宮就像鐵桶般死寂,一天一天過去,楊廣沒有任何消息。
每日昇平都像被人扼住喉嚨在等待自己的末日。
如今邁上皇後寶座的高氏再不屑禮佛,她言語譏諷的警告昇平,若再不交出皇後玉章,來日便是白綾三尺賜死。
昇平從高若辛越發犀利肖似母後的眼眸中可以窺出,那一點點勒緊在自己脖頸的白綾早已懸掛在棲鳳宮,身邊隨便一個宮人都可拽過她勒死。
昇平以為,自己會死在楊廣帶兵回京的時候,畢竟他離她千裏之遙,楊勇離她卻是步履之內,可死寂的棲鳳宮真的迎來楊廣時,她才明白,自己到底怎樣低估了他。
楊廣歸來那日,天清雲遠,像極了兩年前他走時的模樣。
魂牽夢縈的聲音終於出現在棲鳳宮門外,跌跌撞撞的,全沒了往日溫潤的儒雅風采。
昇平很想站起迎廣哥哥,卻不能。
因為她早已被身邊隨侍的宮人用白綾勒住了脖頸。
楊勇暗授聖旨,安插在昇平身邊的宮人負責對她行刑,若是楊勇此次能奪位功成,昇平尚能做上一日安穩公主,倘若楊勇奪位兵敗,昇平將是第一個犧牲在楊廣麵前的祭品。
楊勇說:阿鸞,你放心,朕會留個你的全屍給二弟,來恭賀他重返大興宮。
昇平知道,楊勇說得出做得到,此刻三尺白綾正映襯昇平身上素白衣裙晃得她眼花,被幾乎勒斷氣息的身子虛軟厲害。
逐步勒緊的白綾卡在皮肉裏,肺腔憋得悶疼卻吐不出一絲氣息。
平日裏麵容溫婉的宮人此時化作了奪命判官,如期領旨結果昇平的螻蟻性命。一腳踏在昇平身上,將她拖到自己麵前,雙手毫不停歇再度用力勒緊。
獨孤皇後故去整整十日,楊廣終再次回到昇平麵前,明明隻差片刻,他們就能相見,昇平竭力掙紮著扯開頸項白綾的束縛,留出須臾空隙,幹啞嗓子呼喊:「廣哥哥,救我!」
最光滑的白綾也是最堅硬的奪命利器,昇平被那名宮人忽然勒緊頸上白綾,那一聲如同蚊吶,根本傳不多遠。
昇平絕望,痛苦的閉上眼,放棄呼喊。
也許,他們此生不過如此情緣淺薄。
他終不屬於她,她也終未有亡國。
再喊也是無益,他和她終錯過,從此生死兩安。
短促慘叫聽在耳中猶如催命。昇平氣息已窩於喉嚨,眼前影像也昏花懸浮眼前,頸項白綾一鬆,氣息湧入,不住的嗆聲咳嗽。
突然有人猛地抱緊昇平,可她卻感覺不到任何溫暖。他冰冷的手指用盡全部力氣才能拽開纏繞在她頸項的白綾。
昇平橫臥在楊廣的懷裏,虛弱的她此時已經擠不出笑容,楊廣顫抖聲音輕輕呼喚,仿佛恐懼自己稍稍用力,懷中的人便斷了氣息:「阿鸞,阿鸞,睜開眼看看,我回來了!」
凝住的眼眸再次活動,想笑還是笑不出來,昇平隻從喉嚨裏憋出嘶啞的一句:「你回來了?」
銀色甲冑,白色帥袍,全副武裝的楊廣,全身上下沒有一點血汙傷痕。
嗬,真是一場兵不血刃的逼宮戲碼,昇平扯動嘴角,想給楊廣些寬慰。楊廣不等昇平說話已經將她用力抱起直奔內殿。
楊廣緊抿薄唇,烈日淬鍊過的深深膚色幾乎看不出是否已經滿麵怒容。他的眼中滿是驚怒和懊悔,黑色雙眼裏,昇平孱瘦的身子如浮萍般柔弱易斷。
楊廣緊緊抱住昇平,埋首在她的頸窩,聲音低沉痛慟:「阿鸞,我回來了。你再不用害怕,我發誓,此生再沒有人敢囚禁你,脅迫你。」
楊廣的眼神堅定不容質疑。昇平幾乎死在麵前是他一生都不想再感受的痛楚,昇平今朝一分受罪他便在來日彌補十分,因為他知道,若非為保全他在前方的性命,她完全不必如此驚險受難。投靠楊勇獻出玉章,她便可得到長公主的尊貴封號做保靠。
楊廣狠狠摟住昇平,用溫暖喚醒她僵硬的身體:「阿鸞,我一定給你座昭陽宮。」
「廣哥哥,你也會害怕是麽,你的聲音為什麽在顫抖?」昇平勉強笑了笑,眼前視線已經被眼淚阻擋一片模糊,微微合攏,淚水順著臉頰冰涼的滑落。
他怕,她又何嚐不是?
昇平很想告訴廣哥哥,兩年多的時間,她被迫長大,原來有些東西真的就像他所說那樣,並不好看。
可惜,已她說不出來。 拱手河山討你歡
宮事慘烈,於世間百姓不過是無關痛癢的稗官野史罷了。
楊廣從不曾對被圍困在棲鳳宮的昇平提及自己是怎麽殺回的京都,又是怎麽聯合逼殺太子楊勇的九宮禁衛軍。
等待昇平的不過是天下舉哀時社稷廟堂中房陵王1恭禮賢讓的諡號而已。
據說,楊廣率領大軍逼退叛軍後,原本兩軍已經在大隋邊界河東2對峙,此時後方糧糙突斷,楊廣所領一幹人馬根本無力維持生計繼續征戰,而此時叛軍首領李淵由密探得知楊廣此時進退兩難,生怕一時逼急楊廣最終將自己趕盡殺絕,竟秘密派人修停戰書送達大隋前鋒營。
楊廣原本因此次出征興師動眾傲然不肯受降,奈何獨孤皇後薨逝的飛鴿傳書隨後跟到,他知道此刻在大興宮中隻昇平一人被楊勇禁錮,若再不回還,昇平生死難定,就此受降又覺自降了自己的皇家威嚴,唯一辦法就是受降李淵,命其退守關外,並定下盟約,就此劃地為界,相互十載不得再犯。
李淵雖並不甘願就此降伏大隋兵馬卻並不與勝軍迎頭硬碰,派二子李世民與楊廣陣前締交盟約,就此與大隋結好十載。
也許李淵為求保全軍力不敢趁亂截斷楊廣退路的對策未必是對,但楊廣沒有乘勝追擊貿貿然為昇平歸來已然是大錯特錯。李淵就此紮下大軍緩歇征戰疲勞,對大隋境內異動眈眈虎視,尋求機會謀圖再起。
楊廣連夜攜帶三千精兵率先悄然回還,大部則給楊勇以假象繼續停留邊疆緩慢回行,一列人馬奔及京城時分獨孤陀已經策動文武朝臣暗裏奉迎。
楊勇這廂仍在為幾日後登基大典南柯一夢,楊廣那邊早拿出獨孤氏玉章調動京郊十萬守衛大軍圍困大興宮困住所有趁亂劫宮的逆賊們。
楊勇手中是虎符,楊廣手中是玉章,所不同的效用是,那十萬雄師本就是姓獨孤的,楊家的天下向來由獨孤家支撐,有朝一日也必然是獨孤家來傾覆。
或許,楊勇永遠不清楚自己究竟敗在哪裏。
想楊廣入宮時,數千兵馬坦坦蕩蕩,不廢一兵一卒,連石彈火器都不曾使用,守衛大興宮的禦林軍片刻就換了心腹人馬。
大興殿上,兄弟相遇,麵對不肯離開皇帝寶座的楊勇,楊廣鄙夷的連瞧都沒瞧一眼,他所擔心的人隻有昇平,當他身著甲冑趕到棲鳳宮迎麵便是昇平瀕死一幕。
楊廣說,他此生最為慶幸之事便是皇帝寶座於他不是那般重要,若他再與楊勇糾纏片刻,怕將與昇平就此生死相隔。可昇平心底也知,若不是因為楊廣,楊勇也不會真的下手殺她。
那名準備勒死她的宮人被楊廣十步外一劍穿心而死,思及昇平險些被身邊宮人加害喪命,楊廣更是遷怒於所有棲鳳宮宮人,數百人或入獄拷問或就地棒殺。入獄拷問,有挨不住的宮人曾說皇上曾擬聖旨:若叛賊楊廣入宮,便縊死昇平,若楊廣在大興宮外戰死……昇平則可在大興宮內頤養終年。
太子哥哥,你為什麽不殺我?昇平垂低視線默問自己,不想讓楊廣看見自己眼底為死去的楊勇湧起的淚水。
那三尺白綾其實是留給楊廣的,不是留給昇平,今天楊廣心上人換一個,昇平便不會罹難。
太子楊勇還是昇平那個憨然不擅言辭的兄長,皇位上的他不舍權勢,卻也沒忘記兄妹骨血親情,可他對擁有同樣骨血親情的父皇母後兄弟卻沒有如此心慈手軟。
也許,隻有她這個親妹妹,沒有跟他爭搶,爭搶寶座,爭搶權勢,搶奪天下。
父皇被圍困行宮時已經中風癱倒在龍床上,整個人昏沉沉閉著雙眼口涎橫流,連被楊廣遣人接回大興宮也不知曉。
楊堅與獨孤伽羅爭鬥三十餘載,最終結果一死一傷。曾經的開國帝後戎馬一生,晚景如此淒涼,怕是起兵之初不曾預料的。
楊廣以楊堅名義頒詔罷黜行宮圍困的禁衛軍,並煽動滿朝文武朝臣彈劾父皇昔日重用的舊臣,親擬旨賜死丞相高熲全家,並為獨孤家老小平反洗刷青白,尊獨孤陀為兵部大司馬兼左相,命獨孤陀兩子延福延壽執掌兵權。
如今朝事全都是由楊廣一手操控,他甚至無需經過楊堅首肯便拿了父皇的手壓著禦璽狠狠按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