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我有一計
漂泊兩世,我朱雄英回來啦 作者:四月的枇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雄英聽後,眉頭緊鎖,他深知空印案的嚴重性,那是朝廷為了防止官員濫用權力、貪汙腐敗而設立的嚴格製度。
然而,他心中也明白,這種繁瑣的流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行政效率。
“郭侍郎,我明白你們的難處,但是否可以考慮在某些情況下簡化流程呢?”朱雄英試探性地問道。
郭侍郎沉思片刻,苦笑道:“小殿下,我們自然也是想的,隨便一個小事情,至少在戶部都要經過六人之手,有時候啊,繁瑣的不行,不過這也不是我們說了算的。”
“那我去和皇爺爺說一說,看看有什麽法子能改一改,不然真要是遇到什麽急事,這一套弄完,黃花菜都涼了。”
“哎,可別……”郭侍郎連忙拉住了朱雄英。
“小殿下,您要是去和萬歲爺說了,我們戶部就遭罪了,那胡惟庸案還沒過去呢,空印案還曆曆在目,要是陛下怒了,又不知道要死上多少人才算結束。”
“行吧,那我日後找個時間再提這事,放心吧,不會叫你們為難的。”朱雄英點了點頭,他意識到要改變這種狀況,必須從更高層著手。
可是如今,若是和朱元璋提了,怕是爺爺會以為下麵官員找自己打小報告,怒急之下說不定會幹出來點啥事,本來最近事就多,還是先不添麻煩了。
“多謝小殿下了。”郭侍郎行了個禮後,又匆匆的處理起了事務。
左右無事,這學也學不到什麽東西,朱雄英溜達著,朝著工部走了過去,一看那群人正加班加點的弄震天雷,搖了搖頭,又朝著兵部走了去。
兵部更是忙得不行,腳打後腦勺,說話全憑喊,朱雄英歎了口氣,回了文華殿。
回到文華殿,朱雄英看著正一個折子接一個折子審閱的朱標,歎了口氣。
“爹,你這事事都要親自做,那還要那些官員幹啥?”
朱標聽後,放下手中折子,一臉迷茫的看向了兒子:“雄英你說啥?”
“我說啊,爹你這麽百般事務都要親自來過審,那還要那官員幹啥,這天下事這麽多,一上奏朝廷你都要親自過一遍,不重要的自己處理了,重要的還要和爺爺說。”
“沒辦法啊。”朱標擰了擰脖子,伸了個懶腰:“這天下事,總要親自看一看才知道哪裏出了問題,可能是南方水患,可能是北方旱災,從這折子中才能了解天下事。”
“不是。”朱雄英搖了搖頭:“爹我的意思是,那些不重要的小事,就安排給官員做唄,你這麽審閱,啥時候是個頭啊。”
朱標笑著看向兒子:“胡惟庸案過了我和你爺爺才把宰相給廢除了,就是怕下麵官員欺上瞞下,拉幫結派的,你這一句話,又要準備把全力分化出去,要是再出個胡惟庸,可該如何是好。”
朱雄英聞言,臉上閃過一絲思索,他並未直接反駁父親,而是換了一個角度道:“爹,兒臣明白您的擔憂,但您想過沒有,即便我們親力親為,也總有顧及不到的地方。”
“若是能建立一套更為高效、透明的機製,讓各級官員各司其職,既不失監督,又能提升效率,豈不更好?”
“哦?你且說來聽聽。”朱標饒有興趣地撓了撓頭。
朱雄英上前幾步,站在父親身旁,緩緩道:“兒臣以為,可以設立一套更為詳盡的官員考核與問責製度。不僅要看他們處理事務的數量,更要看質量,看他們對百姓的福祉有何貢獻。”
“同時,鼓勵官員之間相互監督,但避免形成小團體,保持朝廷的清廉與公正。”
“再者,對於重要事務,我們可以設立專項小組,由不同部門的精英組成,共同商討對策,這樣既集思廣益,又能確保決策不出錯。”
“而對於日常事務,則可以按照既定流程,由各級官員負責處理,您和爺爺隻需掌握大局,對關鍵節點進行把控即可。”
“對於地方官員,那更簡單了,就是看百姓滿不滿意,百姓滿意,那就留著,不滿意,那就換。”
“說來倒是簡單。”朱標揉了揉兒子的頭,淡淡道:“權利一旦放出去了,百姓滿不滿意那就不是百姓說了算了。”
“簡單啊,爺爺不是叫蔣瓛大人督查百官嗎?”朱雄英想了想,繼續道:“每年,甚至每個季度,從蔣瓛蔣大人手中調出來一些人,隨機的民間走訪,一旦發現哪個地方輿情不好,那就抓著那地方百姓官問責不就行了。”
“事務又分擔出去了,權利還在自己手裏,做得好的,弄個什麽先進榜出來,每年各個州府排名前三的,賞點寶鈔,做的不好的,罷了官,做的極差的,砍了便是。”
朱標聽後,眼神中閃過一絲亮光:“不愧是我好大兒,那些弄得不好的,全給砍了,白讀那麽多年書了,治理一方百姓都做不好,要他們作甚?”
“父親英明,但兒臣認為,那些做得差的砍了也無可厚非,但是做的好的定要及時表揚。”朱雄英躬身道,語氣中帶著幾分慎重。
“真正的治理,在於教化與引導。對於那些能力不濟的官員,要給予改過自新的機會,或許能激發其潛力,為朝廷所用。”
“當然,對於那些屢教不改、禍害百姓的蛀蟲,嚴懲不貸自是應當,就像那胡惟庸案,之前孩兒也跟您說了,重賞重罰,貪汙者,誅三族。”
“再者,兒臣建議,在考核與問責製度之外,增設一個‘民意反饋’機製。讓百姓的聲音能直接或間接地傳遞到朝廷。”
“比如說,當地出現了貪官欺壓百姓,百姓苦無出路,可上京告禦狀,若是敢阻攔者,一經發現,誅九族!”
“這樣既能確保政策貼近民生,又能及時發現並糾正官員的不當行為。或許可以設立一些‘民情箱’、‘意見簿’,甚至利用各地驛站傳遞百姓的訴求與建議。”
然而,他心中也明白,這種繁瑣的流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行政效率。
“郭侍郎,我明白你們的難處,但是否可以考慮在某些情況下簡化流程呢?”朱雄英試探性地問道。
郭侍郎沉思片刻,苦笑道:“小殿下,我們自然也是想的,隨便一個小事情,至少在戶部都要經過六人之手,有時候啊,繁瑣的不行,不過這也不是我們說了算的。”
“那我去和皇爺爺說一說,看看有什麽法子能改一改,不然真要是遇到什麽急事,這一套弄完,黃花菜都涼了。”
“哎,可別……”郭侍郎連忙拉住了朱雄英。
“小殿下,您要是去和萬歲爺說了,我們戶部就遭罪了,那胡惟庸案還沒過去呢,空印案還曆曆在目,要是陛下怒了,又不知道要死上多少人才算結束。”
“行吧,那我日後找個時間再提這事,放心吧,不會叫你們為難的。”朱雄英點了點頭,他意識到要改變這種狀況,必須從更高層著手。
可是如今,若是和朱元璋提了,怕是爺爺會以為下麵官員找自己打小報告,怒急之下說不定會幹出來點啥事,本來最近事就多,還是先不添麻煩了。
“多謝小殿下了。”郭侍郎行了個禮後,又匆匆的處理起了事務。
左右無事,這學也學不到什麽東西,朱雄英溜達著,朝著工部走了過去,一看那群人正加班加點的弄震天雷,搖了搖頭,又朝著兵部走了去。
兵部更是忙得不行,腳打後腦勺,說話全憑喊,朱雄英歎了口氣,回了文華殿。
回到文華殿,朱雄英看著正一個折子接一個折子審閱的朱標,歎了口氣。
“爹,你這事事都要親自做,那還要那些官員幹啥?”
朱標聽後,放下手中折子,一臉迷茫的看向了兒子:“雄英你說啥?”
“我說啊,爹你這麽百般事務都要親自來過審,那還要那官員幹啥,這天下事這麽多,一上奏朝廷你都要親自過一遍,不重要的自己處理了,重要的還要和爺爺說。”
“沒辦法啊。”朱標擰了擰脖子,伸了個懶腰:“這天下事,總要親自看一看才知道哪裏出了問題,可能是南方水患,可能是北方旱災,從這折子中才能了解天下事。”
“不是。”朱雄英搖了搖頭:“爹我的意思是,那些不重要的小事,就安排給官員做唄,你這麽審閱,啥時候是個頭啊。”
朱標笑著看向兒子:“胡惟庸案過了我和你爺爺才把宰相給廢除了,就是怕下麵官員欺上瞞下,拉幫結派的,你這一句話,又要準備把全力分化出去,要是再出個胡惟庸,可該如何是好。”
朱雄英聞言,臉上閃過一絲思索,他並未直接反駁父親,而是換了一個角度道:“爹,兒臣明白您的擔憂,但您想過沒有,即便我們親力親為,也總有顧及不到的地方。”
“若是能建立一套更為高效、透明的機製,讓各級官員各司其職,既不失監督,又能提升效率,豈不更好?”
“哦?你且說來聽聽。”朱標饒有興趣地撓了撓頭。
朱雄英上前幾步,站在父親身旁,緩緩道:“兒臣以為,可以設立一套更為詳盡的官員考核與問責製度。不僅要看他們處理事務的數量,更要看質量,看他們對百姓的福祉有何貢獻。”
“同時,鼓勵官員之間相互監督,但避免形成小團體,保持朝廷的清廉與公正。”
“再者,對於重要事務,我們可以設立專項小組,由不同部門的精英組成,共同商討對策,這樣既集思廣益,又能確保決策不出錯。”
“而對於日常事務,則可以按照既定流程,由各級官員負責處理,您和爺爺隻需掌握大局,對關鍵節點進行把控即可。”
“對於地方官員,那更簡單了,就是看百姓滿不滿意,百姓滿意,那就留著,不滿意,那就換。”
“說來倒是簡單。”朱標揉了揉兒子的頭,淡淡道:“權利一旦放出去了,百姓滿不滿意那就不是百姓說了算了。”
“簡單啊,爺爺不是叫蔣瓛大人督查百官嗎?”朱雄英想了想,繼續道:“每年,甚至每個季度,從蔣瓛蔣大人手中調出來一些人,隨機的民間走訪,一旦發現哪個地方輿情不好,那就抓著那地方百姓官問責不就行了。”
“事務又分擔出去了,權利還在自己手裏,做得好的,弄個什麽先進榜出來,每年各個州府排名前三的,賞點寶鈔,做的不好的,罷了官,做的極差的,砍了便是。”
朱標聽後,眼神中閃過一絲亮光:“不愧是我好大兒,那些弄得不好的,全給砍了,白讀那麽多年書了,治理一方百姓都做不好,要他們作甚?”
“父親英明,但兒臣認為,那些做得差的砍了也無可厚非,但是做的好的定要及時表揚。”朱雄英躬身道,語氣中帶著幾分慎重。
“真正的治理,在於教化與引導。對於那些能力不濟的官員,要給予改過自新的機會,或許能激發其潛力,為朝廷所用。”
“當然,對於那些屢教不改、禍害百姓的蛀蟲,嚴懲不貸自是應當,就像那胡惟庸案,之前孩兒也跟您說了,重賞重罰,貪汙者,誅三族。”
“再者,兒臣建議,在考核與問責製度之外,增設一個‘民意反饋’機製。讓百姓的聲音能直接或間接地傳遞到朝廷。”
“比如說,當地出現了貪官欺壓百姓,百姓苦無出路,可上京告禦狀,若是敢阻攔者,一經發現,誅九族!”
“這樣既能確保政策貼近民生,又能及時發現並糾正官員的不當行為。或許可以設立一些‘民情箱’、‘意見簿’,甚至利用各地驛站傳遞百姓的訴求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