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雄英啊,你這字,該好好練練了,像那狗爬的
漂泊兩世,我朱雄英回來啦 作者:四月的枇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雄英剛下了學,就被請到了奉天殿,行了個禮之後,看向還跪坐在地上,擦著冷汗的常有錢,疑惑道。
“你這是咋了?惹我皇爺爺不開心了?”
朱元璋連忙招了招手,待朱雄英走近後,把賬冊子遞了過去:“好大孫,你猜猜這幾日掙了多少銀子?”
朱雄英看都沒看賬本,直接開口道:“若是沒掙個五萬兩銀子,都白瞎了我用的這麽好些天時間想這方案了。”
“五萬兩?”朱元璋輕蔑一笑,“雄英就這麽點把握嗎?”
“難不成還能上了十萬兩?”朱雄英坐了下來,開始翻看賬本,嘴裏還念叨著,“裕民坊就算有些好東西,估摸著也就八萬兩……”
“臥槽!二十六萬兩!”朱雄英瞳孔猛地一縮,又細細的翻看了一下賬本,“臥槽!淨利二十六萬兩銀子,這豈不是銷售額得幹到四十萬去了!”
朱雄英的驚呼聲在奉天殿內回蕩,連帶著朱元璋和朱標的臉上都露出了難得的笑容。
捋了捋胡須,朱元璋眼中閃爍著驕傲的光芒,笑道:“哈哈,咱的大孫兒,可真是有遠見卓識,這賬本上的數字,比你預估的還要高出許多啊!”
朱標在一旁也是笑得合不攏嘴,溫聲道:“雄英,你這一計,不僅豐盈了國庫,還叫京城的百姓們享受到了實惠,更是連帶著周邊幾個城池動了起來,真是一舉多得。”
常有錢見氣氛融洽,也趁機說道:“陛下,太子殿下,小人鬥膽提議,若能將特賣會這一形式固定下來,每年舉辦一次或數次,那大明何談不興?”
朱元璋聞言,眼底閃過一絲驚喜,沉吟片刻,又看向朱雄英,問道:“好大孫,這法子能不能像常掌櫃的說的這法子弄?”
“可以是可以,不過孫兒想的是在鳳陽弄起來,如今在京師弄,隻是孫兒的一次試驗罷了。”
朱雄英輕輕敲著桌子,繼續說道:“爺爺,我這有個法子,但還沒完善,等著爺爺將鳳陽賞給我之日,到時候孫兒給您搞個大的!”
“咱大明不窮,爺爺剛結束了戰亂,那些世家士族什麽的都沒了,如今藏富於民,民有錢,但是不流通,就是死的,孫兒想辦法叫這錢動起來!”
“再者,鳳陽地處南北要衝若孫兒成功,其影響力可迅速輻射至整個大明。”
“屆時,我們不僅可以收取商稅,還能吸引更多外地商人前來投資,形成良性循環。”
朱元璋聽聽著一堆沒聽過的詞,連蒙帶猜也知道大概的意思,連忙誇讚道:“雄英所言極是,鳳陽確是個絕佳的試點。咱們不僅要讓百姓們過上好日子,還要讓天下人看看,我大明是如何以民為本,富國強民的。”
“常掌櫃。”朱元璋轉向常有錢,語氣中多了幾分鄭重,“你這次掙得銀子,朕做主給你免一成稅收,不過咱這好大孫若是要你配合,你定不能推脫。”
“遵旨!”常有錢連忙應下,“草民常某願足額交稅,且不說小殿下智計無雙,就單單說小殿下和我常府的關係,我也定會唯小殿下馬首是瞻。”
朱雄英連忙補充道:“爺爺,孫兒建議設立一個專門的機構,負責全大明範圍內的商業活動規劃與管理,包括特賣會、市集、貿易展等,一是監督,為避免弄得亂七八糟傷了百姓。”
“二是可投訴,百姓若是被坑了,可以及時有人匯報。”
“三,孫兒請求將商稅其中兩成取出,專門用來建設這機構用!”
“好主意!”朱元璋點頭讚同,“三日後大朝會上咱提一嘴,過後此事便由你與戶部商議,製定詳細章程呈報上來,沒啥事就散了吧,等著章程出來了,常掌櫃的再入一次宮。”
“是,那草民就此告退,這幾日草民會督促那些掌櫃的們抓緊將稅收給上交。”
說完,常有錢便退了出去。朱元璋看著這好大孫,笑道:“雄英,你猜爺爺這幾日幹了件什麽大事?”
朱雄英聞言,眼中閃過一絲好奇,不由得猜測道:“莫非是爺爺又收複了哪處失地,或是整頓了朝中某股不正之風?”
朱元璋搖了搖頭,緩緩站起身,走到殿中央,目光深邃地望向殿外遼闊的天空,淡淡道:“非也,非也,前些日子你不說要找那沈萬三這不詳之人嗎?爺爺派人去了,過些時日就有消息傳回。”
“不過啊,如今這賣場弄得好,咱還擔憂一件事,若是百姓都從這經商中見利了,沒人去種田了怎麽辦?”
朱雄英聞言,連忙從包袱裏取出了一個冊子,喃喃道:“爺爺,我也想了這個事,弄了個不成熟的想法,您且看看?”
朱元璋見狀,好奇的接過冊子,連忙打開觀摩了起來,一邊看著一邊吐槽道:“雄英啊,你這字,該好好練練了,像那狗爬的。”
“這均田製是個什麽意思?這戶貼製又是個什麽意思?”
朱雄英聞言,臉上掠過一抹紅暈,卻也不惱,耐心解釋道:“爺爺,這均田製,乃是為了確保田地公平分配,避免土地過於集中。”
“我想的是,將無主荒地及部分官田重新丈量,按人口或勞力均分給百姓耕種,每年隻需繳納一定的田賦即可。這樣既能鼓勵農耕,增加糧食產量,又能防止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
“至於戶貼製,則是為了更精確地掌握人口與土地信息,便於稅收和管理。”
“每戶人家都會得到一張戶貼,上麵詳細記錄著家庭成員、土地數量、應繳稅額等信息。這樣,無論是朝廷還是地方官府,都能更清晰地了解民情,及時調整政策。”
“還有啊,每個人手中都有田了,哪怕這個人要去行商,這地也要請人來種,該交的稅糧逃不了一點,這樣下來,就算是行商的人數變多了,那稅糧也不會減少多少,甚至反而更多。”
朱元璋邊聽邊點頭:“雄英,你這腦瓜子真是靈光。”說著,又將冊子扔給了朱標:“標兒,你把雄英說的都記下來,這些時日咱們在朝會上說說,看看那些大臣有啥反應……”
“你這是咋了?惹我皇爺爺不開心了?”
朱元璋連忙招了招手,待朱雄英走近後,把賬冊子遞了過去:“好大孫,你猜猜這幾日掙了多少銀子?”
朱雄英看都沒看賬本,直接開口道:“若是沒掙個五萬兩銀子,都白瞎了我用的這麽好些天時間想這方案了。”
“五萬兩?”朱元璋輕蔑一笑,“雄英就這麽點把握嗎?”
“難不成還能上了十萬兩?”朱雄英坐了下來,開始翻看賬本,嘴裏還念叨著,“裕民坊就算有些好東西,估摸著也就八萬兩……”
“臥槽!二十六萬兩!”朱雄英瞳孔猛地一縮,又細細的翻看了一下賬本,“臥槽!淨利二十六萬兩銀子,這豈不是銷售額得幹到四十萬去了!”
朱雄英的驚呼聲在奉天殿內回蕩,連帶著朱元璋和朱標的臉上都露出了難得的笑容。
捋了捋胡須,朱元璋眼中閃爍著驕傲的光芒,笑道:“哈哈,咱的大孫兒,可真是有遠見卓識,這賬本上的數字,比你預估的還要高出許多啊!”
朱標在一旁也是笑得合不攏嘴,溫聲道:“雄英,你這一計,不僅豐盈了國庫,還叫京城的百姓們享受到了實惠,更是連帶著周邊幾個城池動了起來,真是一舉多得。”
常有錢見氣氛融洽,也趁機說道:“陛下,太子殿下,小人鬥膽提議,若能將特賣會這一形式固定下來,每年舉辦一次或數次,那大明何談不興?”
朱元璋聞言,眼底閃過一絲驚喜,沉吟片刻,又看向朱雄英,問道:“好大孫,這法子能不能像常掌櫃的說的這法子弄?”
“可以是可以,不過孫兒想的是在鳳陽弄起來,如今在京師弄,隻是孫兒的一次試驗罷了。”
朱雄英輕輕敲著桌子,繼續說道:“爺爺,我這有個法子,但還沒完善,等著爺爺將鳳陽賞給我之日,到時候孫兒給您搞個大的!”
“咱大明不窮,爺爺剛結束了戰亂,那些世家士族什麽的都沒了,如今藏富於民,民有錢,但是不流通,就是死的,孫兒想辦法叫這錢動起來!”
“再者,鳳陽地處南北要衝若孫兒成功,其影響力可迅速輻射至整個大明。”
“屆時,我們不僅可以收取商稅,還能吸引更多外地商人前來投資,形成良性循環。”
朱元璋聽聽著一堆沒聽過的詞,連蒙帶猜也知道大概的意思,連忙誇讚道:“雄英所言極是,鳳陽確是個絕佳的試點。咱們不僅要讓百姓們過上好日子,還要讓天下人看看,我大明是如何以民為本,富國強民的。”
“常掌櫃。”朱元璋轉向常有錢,語氣中多了幾分鄭重,“你這次掙得銀子,朕做主給你免一成稅收,不過咱這好大孫若是要你配合,你定不能推脫。”
“遵旨!”常有錢連忙應下,“草民常某願足額交稅,且不說小殿下智計無雙,就單單說小殿下和我常府的關係,我也定會唯小殿下馬首是瞻。”
朱雄英連忙補充道:“爺爺,孫兒建議設立一個專門的機構,負責全大明範圍內的商業活動規劃與管理,包括特賣會、市集、貿易展等,一是監督,為避免弄得亂七八糟傷了百姓。”
“二是可投訴,百姓若是被坑了,可以及時有人匯報。”
“三,孫兒請求將商稅其中兩成取出,專門用來建設這機構用!”
“好主意!”朱元璋點頭讚同,“三日後大朝會上咱提一嘴,過後此事便由你與戶部商議,製定詳細章程呈報上來,沒啥事就散了吧,等著章程出來了,常掌櫃的再入一次宮。”
“是,那草民就此告退,這幾日草民會督促那些掌櫃的們抓緊將稅收給上交。”
說完,常有錢便退了出去。朱元璋看著這好大孫,笑道:“雄英,你猜爺爺這幾日幹了件什麽大事?”
朱雄英聞言,眼中閃過一絲好奇,不由得猜測道:“莫非是爺爺又收複了哪處失地,或是整頓了朝中某股不正之風?”
朱元璋搖了搖頭,緩緩站起身,走到殿中央,目光深邃地望向殿外遼闊的天空,淡淡道:“非也,非也,前些日子你不說要找那沈萬三這不詳之人嗎?爺爺派人去了,過些時日就有消息傳回。”
“不過啊,如今這賣場弄得好,咱還擔憂一件事,若是百姓都從這經商中見利了,沒人去種田了怎麽辦?”
朱雄英聞言,連忙從包袱裏取出了一個冊子,喃喃道:“爺爺,我也想了這個事,弄了個不成熟的想法,您且看看?”
朱元璋見狀,好奇的接過冊子,連忙打開觀摩了起來,一邊看著一邊吐槽道:“雄英啊,你這字,該好好練練了,像那狗爬的。”
“這均田製是個什麽意思?這戶貼製又是個什麽意思?”
朱雄英聞言,臉上掠過一抹紅暈,卻也不惱,耐心解釋道:“爺爺,這均田製,乃是為了確保田地公平分配,避免土地過於集中。”
“我想的是,將無主荒地及部分官田重新丈量,按人口或勞力均分給百姓耕種,每年隻需繳納一定的田賦即可。這樣既能鼓勵農耕,增加糧食產量,又能防止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
“至於戶貼製,則是為了更精確地掌握人口與土地信息,便於稅收和管理。”
“每戶人家都會得到一張戶貼,上麵詳細記錄著家庭成員、土地數量、應繳稅額等信息。這樣,無論是朝廷還是地方官府,都能更清晰地了解民情,及時調整政策。”
“還有啊,每個人手中都有田了,哪怕這個人要去行商,這地也要請人來種,該交的稅糧逃不了一點,這樣下來,就算是行商的人數變多了,那稅糧也不會減少多少,甚至反而更多。”
朱元璋邊聽邊點頭:“雄英,你這腦瓜子真是靈光。”說著,又將冊子扔給了朱標:“標兒,你把雄英說的都記下來,這些時日咱們在朝會上說說,看看那些大臣有啥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