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佛爺今個身子還好?聽說什麽消息了麽?”幹隆問道。
“回皇上話,”秦媚媚叩頭道,“老佛爺一大早就說身上有點發噤,不知是犯了寒氣,總歸神思不定,說像要出什麽事的模樣,去佛前焚了香,又到青海活佛那邊請喇嘛誦了幾遍梵文《心經》,回來像是有點發熱,這又聽見了黜廢娘娘的事。這會子正傳了太醫診脈呢!”
幹隆不再問什麽,嘆了一口氣,出殿坐了明黃軟轎徑趕往春萱堂而來。這裏名日“堂”,其實是仿了北京四合院修起的一座殿宇。殿院門口守著幾十個太監並傳來的太醫,都在雪地裏守候著,見禦駕在雪中亮晃晃呼擁而來,就地跪倒了一片。幹隆也不理會,踩著太監的背下輿,逕自進了大院。這裏設計得比山高水長、煙波致慡這些地方還要精緻,院子雖大,四周都是高房大廈,風進不來,就顯得十分安詳和暖,南邊倒廈門上邊是戲樓,無論太後在北殿樓上還是樓下,隔著紗幕臥在炕上都能看戲,此刻滿院靜悄悄的,雪落無聲,罩得平時賞大員看戲的石頭座兒都一墩一墩白生生擺著。樓廊下的人不少,有宮女,熬藥的太監和太醫,各自忙活著也不行禮,隻看著幹隆進去。幹隆緊趨幾步跨進殿,見母親在樓下在炕上歪著,隻是臉比平日紅些,不像有大於礙的樣子。換了笑臉迎上前去,打了個千兒道:“母親安好。今個兒好雪,原本想陪著老佛爺到獅子園那邊看雪景的,他們進來議事就耽誤了,昨個兒接見和珅,我吩咐他在圓明園仿著這殿再造一座您用,樓上廊房外都要鑲上大玻璃,隔風而且明亮軒敞。他說這事好辦,跟馬戈爾尼說一聲,英國船就帶來了,要不了三年功夫就成,還說……”
“我等不到那好日子了……”太後靜靜躺著聽兒子繪形繪色描述圓明園裏的“大觀園”,幹澀的眼睛亮了一下,又黯淡下去。喘息一聲喟然嘆息:“我老婆子這一輩子什麽事都見過,什麽福都享過,還有什麽不足意兒的?”她聲音忽然變得微弱低沉,說道,“皇後的事我已經聽說了,所以叫你過來問問……”
幹隆沉默了,沉思良久,嘆道:“額娘你知道,皇後是天下之母,要有德有量才是,不講究漢人說的德言容功,也得成個體統才是!那拉氏年輕時看著還好,竟是個繡花枕頭!唉……哪一朝皇帝像兒子這麽苦的?她還要鬧!兒子廢她,也是萬般無奈啊……”
“已經明發了聖旨?”
幹隆沉重地點點頭,說道:“還給她留著定妃的名號。她太不像樣子,指責我的政務,外頭大臣是非也說三道四的,而且當著大臣和太監的麵……”
“兒子。”
“嗯,額娘……我聽著呢……”
太後輕咳了一聲,慢慢說道:“你知道什麽叫‘花癡’?”
“花癡?”
“有的男人犯了病,跟前沒有女人就發瘋,女人也是一樣,那拉氏就有這個症候。”
“那就更不能當皇後了。”
“我瞧了她多少年,她有這個病根兒……”太後似乎對這個事早有預感,並不顯得激動生氣,望著殿頂的藻井說道,“旁敲側擊變著法子不知勸過多少回了,畢竟這是病,她見不得你和別的女人不清淨。這次到承德,我留下和卓氏守寶月樓,心裏想的也有這個……”
“母親聖明,這事兒子一點也不懂。”
“你不懂的還多著呢!”太後臉上掠過一絲笑容,“女人在宮裏怎麽打發日子,太監和宮女怎麽結的‘菜戶’,前明宮裏和我們大清同與不同,你顧不到操這樣的心思。既然已經發了明詔,那是你的權,當娘的早已退到了不管事位子,我也不幹預。可有幾宗,趁著我明白,得告訴你……”
幹隆向母親靠近一點,俯身靜聽。
“葉赫那拉族是和太祖有世仇的。”太後說道,“當日滅掉葉族,葉赫族有誓,族中隻要有一女子,必滅我愛新覺羅氏!為了籠絡這族人心,所以歷代祖宗,都有葉赫氏人在宮裏為妃為嬪。所以你立她為後,我心裏勉強,口裏還是應允了。”
“額娘!”
“你聽我說——沒有想到立了皇後她仍有這毛病……”太後喘息片刻,定住了又道,“按說,她剪去了頭髮,你廢她也是該當的,這也是規矩。可你如今是幹隆盛世,外頭瞧著轟轟烈烈的,你又要當十全老人,又造十全武功,要作古今完人,有一個廢皇後的名聲,還算不算得完人?……如今外頭的事我也略知道些,眼麵光兒,琉璃葉噔兒,好看又好聽,其實呢?大事沒有、小處事不斷,幾個省都有些不逞之徒緊盯著,藉機煽動鬧事。你這麽著,外臣們都驚動了,夫妻的事又說不清道不白,裏外翻騰,按了葫蘆起來瓢,你也這把子年紀了,可怎麽好?”
幹隆聽母親氣弱聲微,叮囑的話句句打中竅要,竟比自己說出來還要懇切,還要洞悉世情。一時間,他犯了猶豫。
“她有病,就給她一片靜宮養病就是。”太後道,“天子家事人們看都是國事。不要厲顏厲色的大動幹戈。這麽著,葉赫家也沒話說,外臣的口也堵住了,家醜——也就掩了,外頭也得個清淨。你不見她,隻管好醫好藥好體統管待著,不廢也是廢了,又何必張揚得滿世界都轟動了?”太後說著,一眼不眨便盯幹隆。
幹隆站起身來,皺眉凝視殿外良久,越想母親的話越有道理,無奈地咽了一口唾沫道:“瞎!那就依著母親的話辦……”說著便要叫人。
“你別張忙,”太後一個微笑,說道,“今個我去見了活佛,心裏格外清明,自打他老五叔薨了,我在旁瞧著,知心貼己能和你說得上話的人越來越少……你先頭那些臣子,傅恆啦,尹繼善都亡故了,連同前頭得了罪的訥親——我瞧著人材齊楚的。現在看這幾個也不像不辦事的,怵頭怵腦或油頭滑腦的。真正跟你一心的是誰?是我老眼昏花不中用了,還是原本就不如以前?”幹隆道:“這也好比打圍子,見哪裏有兔子黃羊或什麽獵物,放出福康安去。或者兆惠海蘭察也成,這樣的武將世宗爺手裏沒有。裏頭阿桂劉墉忠心耿耿跟著,和珅沒學問,辦事靈動和聖祖爺跟前的明珠也差不離兒,還想召進個錢灃,可惜他沒福命,我這幾日性氣不好,也為這個事不順。紀昀劉墉要留給下一代使喚,和坤鬧得好也成,隻是看他和老十五有些貌合神離的模樣,人才的事母親放心,兒子一直著意留心物色呢!”
太後聽著點頭,鬆弛地舒了一口氣,說道:“你這麽想,我還擔的哪門子心?按說我不該操這多的心。如今化錢太多了,國家收的也多,可化錢叫我看著驚心!放在聖祖世宗時候,想也不敢想啊……你說的這些人,隻管使去。紀昀我看老了的,對你決沒有二心,可小心在外頭作踐了,或者像錢灃,豈不是雞飛蛋打一場空?召回來吧,挫磨一下也就夠了。還有跟十五阿哥的那個叫王——王——”
“回皇上話,”秦媚媚叩頭道,“老佛爺一大早就說身上有點發噤,不知是犯了寒氣,總歸神思不定,說像要出什麽事的模樣,去佛前焚了香,又到青海活佛那邊請喇嘛誦了幾遍梵文《心經》,回來像是有點發熱,這又聽見了黜廢娘娘的事。這會子正傳了太醫診脈呢!”
幹隆不再問什麽,嘆了一口氣,出殿坐了明黃軟轎徑趕往春萱堂而來。這裏名日“堂”,其實是仿了北京四合院修起的一座殿宇。殿院門口守著幾十個太監並傳來的太醫,都在雪地裏守候著,見禦駕在雪中亮晃晃呼擁而來,就地跪倒了一片。幹隆也不理會,踩著太監的背下輿,逕自進了大院。這裏設計得比山高水長、煙波致慡這些地方還要精緻,院子雖大,四周都是高房大廈,風進不來,就顯得十分安詳和暖,南邊倒廈門上邊是戲樓,無論太後在北殿樓上還是樓下,隔著紗幕臥在炕上都能看戲,此刻滿院靜悄悄的,雪落無聲,罩得平時賞大員看戲的石頭座兒都一墩一墩白生生擺著。樓廊下的人不少,有宮女,熬藥的太監和太醫,各自忙活著也不行禮,隻看著幹隆進去。幹隆緊趨幾步跨進殿,見母親在樓下在炕上歪著,隻是臉比平日紅些,不像有大於礙的樣子。換了笑臉迎上前去,打了個千兒道:“母親安好。今個兒好雪,原本想陪著老佛爺到獅子園那邊看雪景的,他們進來議事就耽誤了,昨個兒接見和珅,我吩咐他在圓明園仿著這殿再造一座您用,樓上廊房外都要鑲上大玻璃,隔風而且明亮軒敞。他說這事好辦,跟馬戈爾尼說一聲,英國船就帶來了,要不了三年功夫就成,還說……”
“我等不到那好日子了……”太後靜靜躺著聽兒子繪形繪色描述圓明園裏的“大觀園”,幹澀的眼睛亮了一下,又黯淡下去。喘息一聲喟然嘆息:“我老婆子這一輩子什麽事都見過,什麽福都享過,還有什麽不足意兒的?”她聲音忽然變得微弱低沉,說道,“皇後的事我已經聽說了,所以叫你過來問問……”
幹隆沉默了,沉思良久,嘆道:“額娘你知道,皇後是天下之母,要有德有量才是,不講究漢人說的德言容功,也得成個體統才是!那拉氏年輕時看著還好,竟是個繡花枕頭!唉……哪一朝皇帝像兒子這麽苦的?她還要鬧!兒子廢她,也是萬般無奈啊……”
“已經明發了聖旨?”
幹隆沉重地點點頭,說道:“還給她留著定妃的名號。她太不像樣子,指責我的政務,外頭大臣是非也說三道四的,而且當著大臣和太監的麵……”
“兒子。”
“嗯,額娘……我聽著呢……”
太後輕咳了一聲,慢慢說道:“你知道什麽叫‘花癡’?”
“花癡?”
“有的男人犯了病,跟前沒有女人就發瘋,女人也是一樣,那拉氏就有這個症候。”
“那就更不能當皇後了。”
“我瞧了她多少年,她有這個病根兒……”太後似乎對這個事早有預感,並不顯得激動生氣,望著殿頂的藻井說道,“旁敲側擊變著法子不知勸過多少回了,畢竟這是病,她見不得你和別的女人不清淨。這次到承德,我留下和卓氏守寶月樓,心裏想的也有這個……”
“母親聖明,這事兒子一點也不懂。”
“你不懂的還多著呢!”太後臉上掠過一絲笑容,“女人在宮裏怎麽打發日子,太監和宮女怎麽結的‘菜戶’,前明宮裏和我們大清同與不同,你顧不到操這樣的心思。既然已經發了明詔,那是你的權,當娘的早已退到了不管事位子,我也不幹預。可有幾宗,趁著我明白,得告訴你……”
幹隆向母親靠近一點,俯身靜聽。
“葉赫那拉族是和太祖有世仇的。”太後說道,“當日滅掉葉族,葉赫族有誓,族中隻要有一女子,必滅我愛新覺羅氏!為了籠絡這族人心,所以歷代祖宗,都有葉赫氏人在宮裏為妃為嬪。所以你立她為後,我心裏勉強,口裏還是應允了。”
“額娘!”
“你聽我說——沒有想到立了皇後她仍有這毛病……”太後喘息片刻,定住了又道,“按說,她剪去了頭髮,你廢她也是該當的,這也是規矩。可你如今是幹隆盛世,外頭瞧著轟轟烈烈的,你又要當十全老人,又造十全武功,要作古今完人,有一個廢皇後的名聲,還算不算得完人?……如今外頭的事我也略知道些,眼麵光兒,琉璃葉噔兒,好看又好聽,其實呢?大事沒有、小處事不斷,幾個省都有些不逞之徒緊盯著,藉機煽動鬧事。你這麽著,外臣們都驚動了,夫妻的事又說不清道不白,裏外翻騰,按了葫蘆起來瓢,你也這把子年紀了,可怎麽好?”
幹隆聽母親氣弱聲微,叮囑的話句句打中竅要,竟比自己說出來還要懇切,還要洞悉世情。一時間,他犯了猶豫。
“她有病,就給她一片靜宮養病就是。”太後道,“天子家事人們看都是國事。不要厲顏厲色的大動幹戈。這麽著,葉赫家也沒話說,外臣的口也堵住了,家醜——也就掩了,外頭也得個清淨。你不見她,隻管好醫好藥好體統管待著,不廢也是廢了,又何必張揚得滿世界都轟動了?”太後說著,一眼不眨便盯幹隆。
幹隆站起身來,皺眉凝視殿外良久,越想母親的話越有道理,無奈地咽了一口唾沫道:“瞎!那就依著母親的話辦……”說著便要叫人。
“你別張忙,”太後一個微笑,說道,“今個我去見了活佛,心裏格外清明,自打他老五叔薨了,我在旁瞧著,知心貼己能和你說得上話的人越來越少……你先頭那些臣子,傅恆啦,尹繼善都亡故了,連同前頭得了罪的訥親——我瞧著人材齊楚的。現在看這幾個也不像不辦事的,怵頭怵腦或油頭滑腦的。真正跟你一心的是誰?是我老眼昏花不中用了,還是原本就不如以前?”幹隆道:“這也好比打圍子,見哪裏有兔子黃羊或什麽獵物,放出福康安去。或者兆惠海蘭察也成,這樣的武將世宗爺手裏沒有。裏頭阿桂劉墉忠心耿耿跟著,和珅沒學問,辦事靈動和聖祖爺跟前的明珠也差不離兒,還想召進個錢灃,可惜他沒福命,我這幾日性氣不好,也為這個事不順。紀昀劉墉要留給下一代使喚,和坤鬧得好也成,隻是看他和老十五有些貌合神離的模樣,人才的事母親放心,兒子一直著意留心物色呢!”
太後聽著點頭,鬆弛地舒了一口氣,說道:“你這麽想,我還擔的哪門子心?按說我不該操這多的心。如今化錢太多了,國家收的也多,可化錢叫我看著驚心!放在聖祖世宗時候,想也不敢想啊……你說的這些人,隻管使去。紀昀我看老了的,對你決沒有二心,可小心在外頭作踐了,或者像錢灃,豈不是雞飛蛋打一場空?召回來吧,挫磨一下也就夠了。還有跟十五阿哥的那個叫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