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去問問紀——問問他的房師就知道了。”幹隆笑道,“前幾天老佛爺才知道他入場,還擔心怕名落孫山了不好看,朕沒有什麽不可思議的念頭,十五阿哥資質在阿哥裏頭隻是中平,想看看兒子們和舉子們文章,上下如何,他進進場,也知道讀書入場屋滋味如何,這沒什麽壞處……”他這才想到本來要說的話,收了笑容說道,“畢竟這事聳動物議,張揚出去沒什麽好處,隻你兩個知道也就是了。告訴他們不要查了。”
兩個人也都明白過來,忙答應稱“是”,於敏中道:“既然如此,不用再知會禮部,十五爺殿試可去可不去,他們歷來規矩,會試之後存檔,外人一些兒也不知道的。特意去說,反而使人疑心:這人怎麽了,軍機處來人說話?”阿桂道:“十五爺已是貝子王爺,這功名隻是試他才學。他不宜再去殿試,一來太較真兒,二來往哪裏安排名次呢?”說罷,見幹隆無話,二人才辭出來,回想今日見駕,猶自一驚一乍憂懼帶喜,亂七八糟的品不出滋味來。
……紀昀頭暈目眩,軟著兩條腿出了養心殿大院,兀自心裏空落落茫茫然。他像吃得酩酊大醉的單身漢,踉蹌得走不穩步子,一步下去猶如踩在鬆軟的棉花包上,慢慢挨出永巷口,一陣熏暖的東南風從天街漫地撲麵入懷,才知道此身已在軍機房不遠處。他手哆嗦著,似乎要掏懷表看時辰,半途裏又無力地放下臂來,刺目的艷陽照得三大殿和左邊的幹清門一片輝煌燦爛,融融的陽光灑落在廣袤的大街上,一片金色耀目刺心,因身上冷汗未退,一陣風又吹過來,他覺得前胸後背倏地一涼,一頭強自收攝心神,一頭思量著該怎麽辦,若在以往,他連想都不用想就去求見傅恆,但現在……等著阿桂、於敏中?於敏中為人落寞難以托靠,阿桂是舉薦李侍堯的人,說不定也要吃掛落,自身難保的人,何必去見?尹繼善死了,“五爺”弘晝也死了,和珅是對頭,劉墉是奉旨抄家的主官——指頭屈盡,原來自己無人可見,也無情可說!回家去,說不定劉墉已在府中等著,進門鋃鐺一鎖就得進養蜂夾道——算來自己的自由也隻是頃刻須臾彈指即逝的事了,何必急著到軍機處,眼下自然還有人挑簾子,但進去一群章京請示公務,怎麽料理!——告別?聖旨還沒有下,還會惹出是非……望著藍瑩瑩的天空,金碧輝煌的宮闕,他突然領悟了什麽叫“天羅地網”,什麽叫“人生三尺世界難藏”!
“那就聽其自然吧……”
紀昀心裏一陣淒楚,轉身向景運門走去,既然沒有什麽門路可以投奔,那就趕快回家,“閱微糙堂”裏還有不少書稿,要趕緊整理,從《四庫全書》房借來的書有些還是禁書,還有平時與親朋好友往來的書信,雖說都是平常言語,這個時候極有可能被抄進磨勘禦史手裏,天知道這些“魔王”們雞蛋裏挑出什麽骨頭來——驀然間,又想起夫人馬氏的堂弟這科春鬧中了貢生,約好了午間到府拜謁,府裏少不了一幹房師門生酬酢熱鬧,他心裏猛地一緊:這還真的得趕緊回去料理!想著,腳下已加快了步子,一路多少官員紛紛給他鞠躬讓路,竟都視而不見。
紀昀的新府邪在紫禁城正南偏西的櫻桃斜街,離著西華門不足三裏之遙。落轎下來看,天色剛剛過午,陽春暖月時分北京人極少晝寢午睡的。這是背街小巷,稀稀落落的茶館裏有人說書、有人算命、有人講買賣付價還價,賣油炸果子的還有背糖葫蘆串子的懶洋洋沿街叫賣,小孩子們成群結夥扯著風箏線滿街亂跑,你絞了我的線我碰了他的風箏大喘氣兒爭吵叫鬧,夾著嘰嘰咯咯的推打說笑,南邊就是八大胡同,熙攘和煦的街衙裏隱隱還聽得調箏弄弦鼓簽吹竿的聲音。待離府還有一箭之遙時,紀昀在轎窗中一閃眼看見一間拆字攤兒,心裏一動,又待走了幾步,用腳蹬蹬轎底,大轎一滑一頓便停下來,他摸了摸頭,那隻珊瑚頂子在養心殿倉皇退出時根本就沒戴出來,這才明白自己出西華門時大監們何以那樣詫異,不由暗自苦笑了一下:看來我竟不如個不更事少年,昏了頭亂了方寸了……就轎中脫下袍褂,隻穿一身醬色湖綢袍子嗬腰出轎,吩咐道:“你們就這裏等著,不要報家裏知道。”蜇身回了拆字攤上。
這是個隻有一間門麵的小拆字店,紀昀來來回回轎子從這裏過了無數次,竟從來沒有留意過它的存在。此時看得真切,迎門是一張小桌,靛青台布上筆墨紙硯香爐簽筒書帖紙卷一應俱全,滿屋淡青壁紙裱糊得平平展展,正中懸著一幅《孔子問禮》圖,下麵常例是太極八卦,旁邊一幅豎條,上寫:
亮工緒餘道立文心
八個茶碗大的字端楷正書清雅絕俗,此外了無長物。一位四十歲上下的中年人半躺在藤椅上一手把著扇子一手捏著念珠閉目養神,聽見腳步聲才睜開眼來,一邊打量紀昀一邊長揖,伸手讓坐說道:“尊駕容色慘怛,憂急煎慮見於眉宇,要解心中九轉迴腸,當求聖賢觸字之妙!承看顧,請坐!”
“先生清範,令人一見忘俗。”紀昀不知怎的,聽這幾句掉書袋子酸文,極尋常的幾句話,心裏竟一下子安定了許多。一撩袍擺坐了桌子側畔,噓了一口濁氣,已是清明在躬,含笑說道:“入門休問榮枯事,但見容顏使得知。學生卻有難解之憂,近危遠愁望門投止,願先生有以教我。事急,不容細推,即請用周亮工字觸之學為我一斷休咎——這是卦金,敬請哂納。”他從袖中摸出約一兩重一隻小銀錁子輕輕放在案上,又道,“實不相瞞,我就是這巷中住的紀學士,如今罹罪在身。此時無暇與先生坐而論道,就請先生指點迷津。”
那先生卻不甚驚訝,點了點頭說道:“大人還穿著朝靴,又剛從大轎上下來,學生已經知道了您的身份。既然事急,就請賜下字來,不用六爻仔細推算了。”紀昀問道:“拆字可是應響靈驗的麽?”先生熟視紀昀良久,笑道:“相公識窮天下,不知六書之學?六書之學妙於會意,哪個字沒有‘數’?秉心誠意,合三體、合六體其應如響!小篆變於李斯,說文防於許慎,開後人離合相字之學,難道隻是用來玩味取樂的?如相信不及,隻好請大人另覓高明了。”紀昀忙道:“不不,豈敢呢!我與先生近在彌密,一向疏於照應,聽先生方才清教,原是位飽學之士,臨時來抱佛腳,心裏很慚愧的——請教先生尊姓大名?”
“不敢,姓董,名超。”
“學生孟浪,就清用尊姓尊諱卜學生吉凶。”說罷提筆在紙上端楷寫出來。隻心中餘驚未息,手發抖,筆畫有點不穩。
董超取過那張紙仔細審量,許久,一笑說道:“紀大人放心,於您性命決無妨礙。這個‘超’字,是‘召走’合體,‘董’字是‘千裏糙’,您要遠戍了——‘召字’無言字旁,必是口傳詔諭,現在正‘走’,還沒有傳到府上。謫戍應在千裏之外,糙茂之地無疑。”
兩個人也都明白過來,忙答應稱“是”,於敏中道:“既然如此,不用再知會禮部,十五爺殿試可去可不去,他們歷來規矩,會試之後存檔,外人一些兒也不知道的。特意去說,反而使人疑心:這人怎麽了,軍機處來人說話?”阿桂道:“十五爺已是貝子王爺,這功名隻是試他才學。他不宜再去殿試,一來太較真兒,二來往哪裏安排名次呢?”說罷,見幹隆無話,二人才辭出來,回想今日見駕,猶自一驚一乍憂懼帶喜,亂七八糟的品不出滋味來。
……紀昀頭暈目眩,軟著兩條腿出了養心殿大院,兀自心裏空落落茫茫然。他像吃得酩酊大醉的單身漢,踉蹌得走不穩步子,一步下去猶如踩在鬆軟的棉花包上,慢慢挨出永巷口,一陣熏暖的東南風從天街漫地撲麵入懷,才知道此身已在軍機房不遠處。他手哆嗦著,似乎要掏懷表看時辰,半途裏又無力地放下臂來,刺目的艷陽照得三大殿和左邊的幹清門一片輝煌燦爛,融融的陽光灑落在廣袤的大街上,一片金色耀目刺心,因身上冷汗未退,一陣風又吹過來,他覺得前胸後背倏地一涼,一頭強自收攝心神,一頭思量著該怎麽辦,若在以往,他連想都不用想就去求見傅恆,但現在……等著阿桂、於敏中?於敏中為人落寞難以托靠,阿桂是舉薦李侍堯的人,說不定也要吃掛落,自身難保的人,何必去見?尹繼善死了,“五爺”弘晝也死了,和珅是對頭,劉墉是奉旨抄家的主官——指頭屈盡,原來自己無人可見,也無情可說!回家去,說不定劉墉已在府中等著,進門鋃鐺一鎖就得進養蜂夾道——算來自己的自由也隻是頃刻須臾彈指即逝的事了,何必急著到軍機處,眼下自然還有人挑簾子,但進去一群章京請示公務,怎麽料理!——告別?聖旨還沒有下,還會惹出是非……望著藍瑩瑩的天空,金碧輝煌的宮闕,他突然領悟了什麽叫“天羅地網”,什麽叫“人生三尺世界難藏”!
“那就聽其自然吧……”
紀昀心裏一陣淒楚,轉身向景運門走去,既然沒有什麽門路可以投奔,那就趕快回家,“閱微糙堂”裏還有不少書稿,要趕緊整理,從《四庫全書》房借來的書有些還是禁書,還有平時與親朋好友往來的書信,雖說都是平常言語,這個時候極有可能被抄進磨勘禦史手裏,天知道這些“魔王”們雞蛋裏挑出什麽骨頭來——驀然間,又想起夫人馬氏的堂弟這科春鬧中了貢生,約好了午間到府拜謁,府裏少不了一幹房師門生酬酢熱鬧,他心裏猛地一緊:這還真的得趕緊回去料理!想著,腳下已加快了步子,一路多少官員紛紛給他鞠躬讓路,竟都視而不見。
紀昀的新府邪在紫禁城正南偏西的櫻桃斜街,離著西華門不足三裏之遙。落轎下來看,天色剛剛過午,陽春暖月時分北京人極少晝寢午睡的。這是背街小巷,稀稀落落的茶館裏有人說書、有人算命、有人講買賣付價還價,賣油炸果子的還有背糖葫蘆串子的懶洋洋沿街叫賣,小孩子們成群結夥扯著風箏線滿街亂跑,你絞了我的線我碰了他的風箏大喘氣兒爭吵叫鬧,夾著嘰嘰咯咯的推打說笑,南邊就是八大胡同,熙攘和煦的街衙裏隱隱還聽得調箏弄弦鼓簽吹竿的聲音。待離府還有一箭之遙時,紀昀在轎窗中一閃眼看見一間拆字攤兒,心裏一動,又待走了幾步,用腳蹬蹬轎底,大轎一滑一頓便停下來,他摸了摸頭,那隻珊瑚頂子在養心殿倉皇退出時根本就沒戴出來,這才明白自己出西華門時大監們何以那樣詫異,不由暗自苦笑了一下:看來我竟不如個不更事少年,昏了頭亂了方寸了……就轎中脫下袍褂,隻穿一身醬色湖綢袍子嗬腰出轎,吩咐道:“你們就這裏等著,不要報家裏知道。”蜇身回了拆字攤上。
這是個隻有一間門麵的小拆字店,紀昀來來回回轎子從這裏過了無數次,竟從來沒有留意過它的存在。此時看得真切,迎門是一張小桌,靛青台布上筆墨紙硯香爐簽筒書帖紙卷一應俱全,滿屋淡青壁紙裱糊得平平展展,正中懸著一幅《孔子問禮》圖,下麵常例是太極八卦,旁邊一幅豎條,上寫:
亮工緒餘道立文心
八個茶碗大的字端楷正書清雅絕俗,此外了無長物。一位四十歲上下的中年人半躺在藤椅上一手把著扇子一手捏著念珠閉目養神,聽見腳步聲才睜開眼來,一邊打量紀昀一邊長揖,伸手讓坐說道:“尊駕容色慘怛,憂急煎慮見於眉宇,要解心中九轉迴腸,當求聖賢觸字之妙!承看顧,請坐!”
“先生清範,令人一見忘俗。”紀昀不知怎的,聽這幾句掉書袋子酸文,極尋常的幾句話,心裏竟一下子安定了許多。一撩袍擺坐了桌子側畔,噓了一口濁氣,已是清明在躬,含笑說道:“入門休問榮枯事,但見容顏使得知。學生卻有難解之憂,近危遠愁望門投止,願先生有以教我。事急,不容細推,即請用周亮工字觸之學為我一斷休咎——這是卦金,敬請哂納。”他從袖中摸出約一兩重一隻小銀錁子輕輕放在案上,又道,“實不相瞞,我就是這巷中住的紀學士,如今罹罪在身。此時無暇與先生坐而論道,就請先生指點迷津。”
那先生卻不甚驚訝,點了點頭說道:“大人還穿著朝靴,又剛從大轎上下來,學生已經知道了您的身份。既然事急,就請賜下字來,不用六爻仔細推算了。”紀昀問道:“拆字可是應響靈驗的麽?”先生熟視紀昀良久,笑道:“相公識窮天下,不知六書之學?六書之學妙於會意,哪個字沒有‘數’?秉心誠意,合三體、合六體其應如響!小篆變於李斯,說文防於許慎,開後人離合相字之學,難道隻是用來玩味取樂的?如相信不及,隻好請大人另覓高明了。”紀昀忙道:“不不,豈敢呢!我與先生近在彌密,一向疏於照應,聽先生方才清教,原是位飽學之士,臨時來抱佛腳,心裏很慚愧的——請教先生尊姓大名?”
“不敢,姓董,名超。”
“學生孟浪,就清用尊姓尊諱卜學生吉凶。”說罷提筆在紙上端楷寫出來。隻心中餘驚未息,手發抖,筆畫有點不穩。
董超取過那張紙仔細審量,許久,一笑說道:“紀大人放心,於您性命決無妨礙。這個‘超’字,是‘召走’合體,‘董’字是‘千裏糙’,您要遠戍了——‘召字’無言字旁,必是口傳詔諭,現在正‘走’,還沒有傳到府上。謫戍應在千裏之外,糙茂之地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