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子話,”阿桂在椅中一欠身說道:“隻是稀稀落落,楊花兒似的,地下還蓋不滿一層兒。下頭外城的人約有十萬,內城有七八萬,都還忙著領老佛爺的賞。這回是裏裏外外都熱鬧,老天爺也湊趣兒,給場小雪。雪地裏看燈,一來沒火災,二來關防也好辦,瑞雪兆豐年——都喜到一處了!”
太後笑得滿麵開花,說道:“阿桂說的是——咱們就是圖這喜慶氣兒!方才我還和皇帝講,我給阿桂出了難題兒,那麽多人,怎麽賞錢吶?別擠壞了人罷?”阿桂又忙陪笑,說道:“這是老佛爺慈悲心腸,奴才們怎麽敢辦砸了這份差使?隻是外城不能照那樣兒辦。散了燈市,有些鄉裏來的老頭老太太,都由順天府的人分發湯圓兒,帶一小刨兒回去煮著吃,也是皇恩雨露均沾的了。”太後忙道:“好,就是這麽著,就合了我的意了。鄉裏人大老遠的,半夜三更跑路也不容易的……”
幹隆趁太後和他們三人絮語閑話,起身踱至箭樓門口。仰臉看著,經阿桂又一番布置,整個正陽門城樓上上下下密密匝匝都用明黃紗燈布滿了,金山似的黃光燦爛,燈光映照著看得分明,大片大片的雪花都像金黃色的蝴蝶,沿著鬥拱飛簷前遊遊蕩盪飄飄搖搖,不肯輕易往下落似的滑動著、盤旋著、遊戈著,追逐著忽起忽落,漸漸沉在了堞雉下頭。他孩子氣地接了一片,看著那團絨一樣的雪花化了才回屋裏,笑道:“這雪下得好!明早是誰當值?黃河以北各省的晴雨表送進來朕看!”於敏中忙起身答應“是”。太後道:“民諺說‘春蓋三床被,頭枕饃饃睡’,我最愛雪——這是咱們大清的瑞氣嘛——你們三個笑什麽?”紀昀忙陪笑道:“老佛爺高興,臣子們自然一樣歡喜。”
說著閑話,聽得紫禁城那邊景陽鍾聲遙遙傳來。阿桂掏出懷表看看,起身道:“主子,戌初時牌到了。奴才三個先出去,讓百官上城樓。文官東邊,由紀昀帶領;武官西邊,是於敏中為首。安排定了,就請太後、皇上大駕臨幸。”幹隆說道:“使得!這裏太後和皇後也要更衣,還由朕陪著出去,臣子們遙遙跪了行禮就是——去吧。”
這裏三人出來分頭行事,阿桂指揮東西堞雉上兩條彩虹龍燈一齊點亮,隨著三聲炮響,正陽門從東到西十八掛萬響鞭炮一齊燃放,都垂向城外,頓時,那硝煙伴著密不分點的劈劈啪啪聲蒸騰而起,整個正陽門像被電火紫光、煙花雲霧托起來的黃金樓閣,瀰漫在煙火之中,把暢音閣的樂聲湮沒得一些兒也聽不見。震耳欲聾的爆竹聲中,幹隆攙著母親從箭樓正門出來,皇後率宮嬪徐徐隨後,接受東西兩廂文武官員稱賀,憑著臨時修起的軒欄向下眺望,隻見自東便門一帶到崇文門、宣武門至西便門外寬約數百丈,綿亙十數裏已成了一片燈海,火樹銀花淬在燈火煙花之中,黃龍一般橫在外城,用千裏眼旋調著觀望,隻見“黃龍”中櫛比鱗次,彩棚連陣,各店鋪樓肆懸燈不斷,爭奇鬥勝,花樣窮出翻新,人流滾動的街衢兩邊還擺著不少地攤兒,商彝周鼎、秦鏡漢畫貨色齊全,大柵欄好大一片空場上,格子界的擺著八台大戲,台上名班演劇,台下百戲雜陳,笙歌之聲、金鼓之樂不絕於耳,在城上都能隱隱聽到。蘭麝枷南之香氤氳馥鬱,城上都能隱隱嗅到。幹隆伴著母親,紀昀、於敏中隨駕侍從,走一處一處吹呼騰躍,看一處一處景致新異。紀昀、於敏中隨口承歡說笑,信手指點下頭富貴繁華文彩風流,直把太後高興得合不攏口來,不時招一下手,城下立時一片歡呼應和。
阿桂在席棚坐鎮,卻是半點隨喜玩賞之心也沒有,一時要聽王廉等太監報說皇上觀燈行止,樓北樓南都要照應,一頭要聽李侍堯報告城下踩街放煙火情形,看著滿街旱船高蹺扮戲,龍燈火蚰蜒般翻飛滾流,眼瞪得不錯珠兒,隻關心哪裏人流擁擠,何處不慎燒了燈棚。哪裏敢有一毫分心?將近亥正時,內城領過賞的人也漸次流入外城,那人越發多了,隻見燈海中萬頭蟻鑽,人流東西蠕湧,片片雪花都墜入紫漫漫的微靄之中,起火、煙花、平天雷、地老鼠,種種花樣,對而地走金蛇,倏又彩霓升空。正看得眼顧不過來,忽然大柵欄口不知誰家放了個“高慶雲”彩花兒,那彩花直升入半天雲裏,迸開,又迸開,紅紫萬千映天奪目;不及消散,又是兩筒打上來,緩緩八方流散。阿桂最怕這些玩藝,沒準哪一筒子打到城樓上就是大麻煩。正要叫人去傳知李侍堯“五十丈以內不許放焰花”,忽然覺得脖子上一疼,以為是被風裏吹的砂子打了一下,下意識用手摸了一把,從脖子裏掏弄了一下,捏在手裏看:竟是民間土銃用來打獾狐兔雞的那種鐵砂子!
阿桂大吃一驚,頭“轟”地一鳴脹得老大,連耳鼓都吱吱直響。他霍地立起身來,幾步跨到垛口,伸脖子探身往下看。
但正陽門下太亂了,煙霧瀰漫,燈火渾濁,淆亂成一團,兩隊舞獅子的,四條龍燈,還有十幾條旱船,打夯式的在密不透風的人流中攛舞著時走時停,隻是綽約可見大致,要細辨認竟是萬萬不能。他的望遠鏡已呈給太後使用,且看形勢,就有望遠鏡,也未必看得出個什麽名堂,隻好憑經驗審量察看。一邊派人去叫李侍堯上城,一邊心中緊思量。好一陣才得了主意,逕往正中幹隆所在位置而來。幹隆就坐在正中特設禦座上,身後薄紗帷幕後邊是太後和官中後妃,他剛剛接見了雲貴總督和洛陽大營提督,見阿桂過來,笑道:“你那邊沒有箭樓擋著,風大,冷壞了吧?諒你也未必有心思看景致,這千裏眼你還拿去,得便瞭上一眼,也不枉了這一夜熱鬧。”王廉便呈上望遠鏡。
“這雪下得大了點。”阿桂接過鏡筒捧在手裏,笑嘻嘻說道:“奴才那邊好歹還有盆火烤,主子這兒才冷呢!冰天雪地的,太後又有歲數的人了,娘娘們怕也受不得。奴才鬥膽勸駕,且回樓裏頭暖和暖和身子。定下的子初還宮,到時候再出來打個照麵。奴才還預備的有焰火,放起來,今晚可真是圓圓滿滿!”幹隆笑道:“朕不冷。方才已經有旨,哪個冷了累了,不必硬陪著,可以自便。”阿桂笑道:“皇上不冷不累,誰敢歇著?依奴才見識,進屋歇一會兒,暖和了再出來看。如何?”
幹隆這才起身,笑道:“好好!朕聽你的!”連紀昀、於敏中都陪侍著進了箭樓。阿桂踅返身回來,已是臉上沒了笑容,見李侍堯站在席棚口等著,開口便問:“怎麽半日才未?”李侍堯道:“崇文門口的人太擠,倒了兩間棚子,燒了衣裳,兩造裏打起來,我去了一下剛回來。內務府方才來報,說五爺和二十四爺都歿了,問要不要報奏皇上。他們還在下頭等著呢!”見阿桂臉色,又問道:“出了什麽事麽?”
“下頭有人沖城上開火打槍!”阿桂壓低了嗓子說道,見李侍堯嚇得愣在當地,一把扯過他到垛口,說道:“你醒醒神。不要忙亂,聽我說,皇上還不知道——我看仔細了,對麵大柵欄那邊遠,一般土槍根本打不到城上,城樓下頭禁放鞭炮,公然打銃子也萬不能夠。遊人裏頭誰帶槍一眼就看見了。所以,隻能疑到這幾隊龍燈獅子,十拿九穩裏頭有人作逆!”李侍堯起初唬懵了,此刻才回過神,咬牙看著漸漸東去的幾隊龍燈,說道:“中堂解析得是!槍可以藏在獅子肚裏,也可以當龍燈把兒舞弄——這好辦,一下子就拿了他們!”
太後笑得滿麵開花,說道:“阿桂說的是——咱們就是圖這喜慶氣兒!方才我還和皇帝講,我給阿桂出了難題兒,那麽多人,怎麽賞錢吶?別擠壞了人罷?”阿桂又忙陪笑,說道:“這是老佛爺慈悲心腸,奴才們怎麽敢辦砸了這份差使?隻是外城不能照那樣兒辦。散了燈市,有些鄉裏來的老頭老太太,都由順天府的人分發湯圓兒,帶一小刨兒回去煮著吃,也是皇恩雨露均沾的了。”太後忙道:“好,就是這麽著,就合了我的意了。鄉裏人大老遠的,半夜三更跑路也不容易的……”
幹隆趁太後和他們三人絮語閑話,起身踱至箭樓門口。仰臉看著,經阿桂又一番布置,整個正陽門城樓上上下下密密匝匝都用明黃紗燈布滿了,金山似的黃光燦爛,燈光映照著看得分明,大片大片的雪花都像金黃色的蝴蝶,沿著鬥拱飛簷前遊遊蕩盪飄飄搖搖,不肯輕易往下落似的滑動著、盤旋著、遊戈著,追逐著忽起忽落,漸漸沉在了堞雉下頭。他孩子氣地接了一片,看著那團絨一樣的雪花化了才回屋裏,笑道:“這雪下得好!明早是誰當值?黃河以北各省的晴雨表送進來朕看!”於敏中忙起身答應“是”。太後道:“民諺說‘春蓋三床被,頭枕饃饃睡’,我最愛雪——這是咱們大清的瑞氣嘛——你們三個笑什麽?”紀昀忙陪笑道:“老佛爺高興,臣子們自然一樣歡喜。”
說著閑話,聽得紫禁城那邊景陽鍾聲遙遙傳來。阿桂掏出懷表看看,起身道:“主子,戌初時牌到了。奴才三個先出去,讓百官上城樓。文官東邊,由紀昀帶領;武官西邊,是於敏中為首。安排定了,就請太後、皇上大駕臨幸。”幹隆說道:“使得!這裏太後和皇後也要更衣,還由朕陪著出去,臣子們遙遙跪了行禮就是——去吧。”
這裏三人出來分頭行事,阿桂指揮東西堞雉上兩條彩虹龍燈一齊點亮,隨著三聲炮響,正陽門從東到西十八掛萬響鞭炮一齊燃放,都垂向城外,頓時,那硝煙伴著密不分點的劈劈啪啪聲蒸騰而起,整個正陽門像被電火紫光、煙花雲霧托起來的黃金樓閣,瀰漫在煙火之中,把暢音閣的樂聲湮沒得一些兒也聽不見。震耳欲聾的爆竹聲中,幹隆攙著母親從箭樓正門出來,皇後率宮嬪徐徐隨後,接受東西兩廂文武官員稱賀,憑著臨時修起的軒欄向下眺望,隻見自東便門一帶到崇文門、宣武門至西便門外寬約數百丈,綿亙十數裏已成了一片燈海,火樹銀花淬在燈火煙花之中,黃龍一般橫在外城,用千裏眼旋調著觀望,隻見“黃龍”中櫛比鱗次,彩棚連陣,各店鋪樓肆懸燈不斷,爭奇鬥勝,花樣窮出翻新,人流滾動的街衢兩邊還擺著不少地攤兒,商彝周鼎、秦鏡漢畫貨色齊全,大柵欄好大一片空場上,格子界的擺著八台大戲,台上名班演劇,台下百戲雜陳,笙歌之聲、金鼓之樂不絕於耳,在城上都能隱隱聽到。蘭麝枷南之香氤氳馥鬱,城上都能隱隱嗅到。幹隆伴著母親,紀昀、於敏中隨駕侍從,走一處一處吹呼騰躍,看一處一處景致新異。紀昀、於敏中隨口承歡說笑,信手指點下頭富貴繁華文彩風流,直把太後高興得合不攏口來,不時招一下手,城下立時一片歡呼應和。
阿桂在席棚坐鎮,卻是半點隨喜玩賞之心也沒有,一時要聽王廉等太監報說皇上觀燈行止,樓北樓南都要照應,一頭要聽李侍堯報告城下踩街放煙火情形,看著滿街旱船高蹺扮戲,龍燈火蚰蜒般翻飛滾流,眼瞪得不錯珠兒,隻關心哪裏人流擁擠,何處不慎燒了燈棚。哪裏敢有一毫分心?將近亥正時,內城領過賞的人也漸次流入外城,那人越發多了,隻見燈海中萬頭蟻鑽,人流東西蠕湧,片片雪花都墜入紫漫漫的微靄之中,起火、煙花、平天雷、地老鼠,種種花樣,對而地走金蛇,倏又彩霓升空。正看得眼顧不過來,忽然大柵欄口不知誰家放了個“高慶雲”彩花兒,那彩花直升入半天雲裏,迸開,又迸開,紅紫萬千映天奪目;不及消散,又是兩筒打上來,緩緩八方流散。阿桂最怕這些玩藝,沒準哪一筒子打到城樓上就是大麻煩。正要叫人去傳知李侍堯“五十丈以內不許放焰花”,忽然覺得脖子上一疼,以為是被風裏吹的砂子打了一下,下意識用手摸了一把,從脖子裏掏弄了一下,捏在手裏看:竟是民間土銃用來打獾狐兔雞的那種鐵砂子!
阿桂大吃一驚,頭“轟”地一鳴脹得老大,連耳鼓都吱吱直響。他霍地立起身來,幾步跨到垛口,伸脖子探身往下看。
但正陽門下太亂了,煙霧瀰漫,燈火渾濁,淆亂成一團,兩隊舞獅子的,四條龍燈,還有十幾條旱船,打夯式的在密不透風的人流中攛舞著時走時停,隻是綽約可見大致,要細辨認竟是萬萬不能。他的望遠鏡已呈給太後使用,且看形勢,就有望遠鏡,也未必看得出個什麽名堂,隻好憑經驗審量察看。一邊派人去叫李侍堯上城,一邊心中緊思量。好一陣才得了主意,逕往正中幹隆所在位置而來。幹隆就坐在正中特設禦座上,身後薄紗帷幕後邊是太後和官中後妃,他剛剛接見了雲貴總督和洛陽大營提督,見阿桂過來,笑道:“你那邊沒有箭樓擋著,風大,冷壞了吧?諒你也未必有心思看景致,這千裏眼你還拿去,得便瞭上一眼,也不枉了這一夜熱鬧。”王廉便呈上望遠鏡。
“這雪下得大了點。”阿桂接過鏡筒捧在手裏,笑嘻嘻說道:“奴才那邊好歹還有盆火烤,主子這兒才冷呢!冰天雪地的,太後又有歲數的人了,娘娘們怕也受不得。奴才鬥膽勸駕,且回樓裏頭暖和暖和身子。定下的子初還宮,到時候再出來打個照麵。奴才還預備的有焰火,放起來,今晚可真是圓圓滿滿!”幹隆笑道:“朕不冷。方才已經有旨,哪個冷了累了,不必硬陪著,可以自便。”阿桂笑道:“皇上不冷不累,誰敢歇著?依奴才見識,進屋歇一會兒,暖和了再出來看。如何?”
幹隆這才起身,笑道:“好好!朕聽你的!”連紀昀、於敏中都陪侍著進了箭樓。阿桂踅返身回來,已是臉上沒了笑容,見李侍堯站在席棚口等著,開口便問:“怎麽半日才未?”李侍堯道:“崇文門口的人太擠,倒了兩間棚子,燒了衣裳,兩造裏打起來,我去了一下剛回來。內務府方才來報,說五爺和二十四爺都歿了,問要不要報奏皇上。他們還在下頭等著呢!”見阿桂臉色,又問道:“出了什麽事麽?”
“下頭有人沖城上開火打槍!”阿桂壓低了嗓子說道,見李侍堯嚇得愣在當地,一把扯過他到垛口,說道:“你醒醒神。不要忙亂,聽我說,皇上還不知道——我看仔細了,對麵大柵欄那邊遠,一般土槍根本打不到城上,城樓下頭禁放鞭炮,公然打銃子也萬不能夠。遊人裏頭誰帶槍一眼就看見了。所以,隻能疑到這幾隊龍燈獅子,十拿九穩裏頭有人作逆!”李侍堯起初唬懵了,此刻才回過神,咬牙看著漸漸東去的幾隊龍燈,說道:“中堂解析得是!槍可以藏在獅子肚裏,也可以當龍燈把兒舞弄——這好辦,一下子就拿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