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一一”福康安仿佛四肢都癱軟了,幾乎是貼在地下,從肩到臂都在劇烈的顫抖,平時梳理得極精緻的髮辮也有些鬆散,額前的頭髮足有寸半長,灰濛濛的毫無光澤,隨著不計其數的磕頭絲絲顫動,哽著嗓子隻連連叫:“皇上……皇上……皇皇……”紀昀和他並排而跪,他雖略撐得住,也是麵色灰敗,目光呆滯,嘴角也有點扭曲,抽動著似乎想哭,但這個方寸之地是天下中樞之紐,歷來規矩最嚴,別說正月年節間,就是平日說話高聲過限,也是君前失禮,隻強忍著哽咽拭淚,說道:“傅恆撒手去了……”
幹隆一時沒有言語,四邊沒有著落似的看看窗外,又仰臉看殿頂的藻井,恍然間淚水一下子溢滿眼眶,忍了忍,還是撲簌簌走珠般淌落下來。顫著手接過王八恥遞來的毛巾拭著淚,聲音已變得暗啞:“是麽?這太傷朕的心了……才五十多歲呀……他跟了朕四十多年……就這麽去了?”他淚眼模糊,又看看福康安,仍是連連叩頭,喉頭似乎什麽硬著,全身透不過氣來,細白的手指死命地抓捏滑不留手的金磚地麵。幹隆說道:“孩子……朕知道你難過,別這樣,別……你放聲兒哭一場,哭吧……別怕……”
福康安“嗚”地一聲放開了嗓子,身子轉側著,抽動著,扭曲著號陶憵踴,幾乎要軟癱在地下。長聲一慟中幹隆淚落如雨,滿殿宮人想到傅恆平日待人,無論貴賤,從不氣勢淩人,簡易平和,恩寬施下,此時此刻無不動情動心,都陪著唏噓流淚。紀昀隨福康安哭了一會兒,心裏略覺舒暢,思量還有許多大事安排,抽泣著拭淚收斂,說道:“傅恆雖去了,他一生轟轟烈烈,上錫皇上異數恩隆,下昭百姓明明之德,煌煌功業建樹青史,由散秩大臣累累超遷居一等公,誠為我輩臣子模範。生榮而死哀,復有何憾!現逢新喪,有許多恤典節儀還要安排,皇上不宜為此過於傷懷,福康安更要引榮節哀,誠謹思孝,妥當送歸傅恆,移孝為忠,才能使傅公愜懷於地下……”說罷,忍淚連連叩首。
“輟朝三日,為傅恆發喪。”幹隆雪涕拭麵,待福康安止淚,這才說道。他的聲音變得又濁又重,仿佛斟酌字句似的說道:“紀購代朕擬一篇祭文,由皇子永璘到傅府致祭……陀羅經被是早預備了的,朕原是還有一線希冀,所以沒有賜,就由紀昀和於敏中到府頒旨賜與。其餘禮儀照一等公喪葬,由禮部議定報朕知道。”他沉吟著又道:“至於恤典,傅恆要入賢良祠這不消說得。大喪完畢,送傅恆丹青繪像入紫光閣懸供。福隆安著加一等伯爵,福靈安加二等伯爵,都進散秩大臣聽用。福康安係傅恆正配嫡子,你這就承襲你父親爵位,進一等公。”
伏跪在地的福康安身上顫了一下。紀昀的腰也向上挺了一下,前頭的賞賚都在他的意料之中,就傅恆在百官軍民中的威望信義、他一生的功業,當得皇帝這些恩賞。但“一等公”是人臣的極峰功名,前代為今多少勛戚貴介沙場上頭滾打一輩子也未必掙得這麽高的爵位。輕與輕取不但招忌,連後頭進步的餘地也一點沒留出來,這於福康安有什麽好處?幹隆一直想提拔福康安這誰都知道,幾次議加三等公軍機處都頂了,這刻突然又超擢為“一等”!紀昀思量著不妥,但要他單獨“頂”,他沒這膽量,且是此刻情勢,萬不能在傅恆恤典上反覆駁難,一時竟不知如何對答,隻作沉思狀,暗中用腿“有意無意”碰了一下福康安。幾乎同時,福康安已經叩頭回奏:“皇上恤典乃是父親傅恆榮譽,奴才原不該辭,記得皇上屢屢訓誨:‘好女不穿嫁妝衣,好男不食父母田。’奴才應當自立自強,再建功勳,酬皇上高天厚地之恩,報父親掬勞切望之心。將此恩旨為奴才懸賞之典,待奴才孝滿,出來為國效力有功再行恩賞,以俾於公於私兩益。”
“那就把這一條敘進聖旨裏,朕給你留著進步餘地。”幹隆說道,“但你畢竟不同福隆安、福靈安。你辭了,他們辭不辭?——進三等公,不要再辭了。”幹隆說著,一閃眼見李侍堯進來,也是滿臉哭相跪了行禮,故又道:“你和紀昀都受過傅恆的恩,紀昀為主幫著料理喪葬,你也要多去去傅府。傅恆不同別人,既和朕是郎舅親情,他又是彪炳史冊的社稷之臣。朕不能再到傅府去了,怕心裏受不了,有事你們商量奏朕……就是……”說著又垂下淚來。
李侍堯兩眼一泡淚,但他是個警醒靈動的人,歷練出來的,卻不似紀昀書生純情。聽幹隆吩咐,叩頭哽咽說道:“傅恆一輩子都是臣的上司,又是良師。臣在隆宗門乍聞噩耗,真像晴天一聲霹雷,震得神魂俱落,此刻心裏還在蒙著,還不敢相信他已去了……這會兒臣能想到的,傅恆是皇上一手栽培的宰相,管領國家政務,在當兵的裏頭,他又是元戎大帥、三軍賓服的上將。可否調撥一千士兵護送靈柩從資榮行?這不是臣等能做主的,伏請皇上聖裁。”
幹隆望住了李侍堯沒言語,從傅恆在軍中地位、威信,千名兵士護柩不算鋪張,但這是“僭越”,除了戰場上掩埋將領,沒有這個先例。已經有了那麽多恩榮,還要再請加,李侍堯這是什麽意思?他略一沉默,三個人立刻覺得一種無形的壓力透過來,但福康安不能駁,紀昀無法代辭,李侍堯無法改口,他蠕動了一下身子,已是覺得不安了。幹隆“嗯”了一聲,似乎已經明白李侍堯不過是“冒失”,話湊話的想在傅恆喪事上“拾遺補闕”,便釋然嘆道:“你也是好心,想壯一壯傅恆行色。不過太出眼了,又是節下,驚動太大了,傅恆也不安。他一輩子謹小慎微憂讒畏譏,還是要成全他的心。”李侍堯連忙叩頭道:“是臣說的不是了,謹遵聖諭。”
幹隆還要說話,見王廉進來,手裏還捧著兩封信,便問:“是哪裏遞來的?”“軍機處剛才火急送進來的。”王廉把信捧給幹隆,後退一步,哈腰說道,“一封是隋赫德的,一封是十五爺的,上頭都加有‘特急’字樣,——十五爺的信上還別了三根雞毛,都是六百裏加緊呈進。紀大人不在,軍機章京劉保琪叫奴才——”他沒說完,幹隆已擺手製止了他。
王廉大氣兒不敢出,躡腳兒退下去了。紀昀、李侍堯不知出了什麽事,都跪直了身子,連福康安也滿麵淚光抬起頭來凝視幹隆。幹隆比著兩個信封看看,隋赫德的是火漆加印通封書簡,因路途遙遠,己磨得稍稍有點毛邊兒;顒琰的卻是尋常百姓用的市麵上的桑皮紙信封,是寫給軍機處的,上頭寫著“緊急密勿”四字也甚了糙,壓在封口處粘別著三根雞毛。顯見這兩封信都十分急要。他卻先拆看隋赫德的,隻瀏覽了一眼便放在案上,接著拆看顒琰的,見不是顒琰筆跡便是一怔,問道:“紀昀,誰跟的顒琰?”
幹隆一時沒有言語,四邊沒有著落似的看看窗外,又仰臉看殿頂的藻井,恍然間淚水一下子溢滿眼眶,忍了忍,還是撲簌簌走珠般淌落下來。顫著手接過王八恥遞來的毛巾拭著淚,聲音已變得暗啞:“是麽?這太傷朕的心了……才五十多歲呀……他跟了朕四十多年……就這麽去了?”他淚眼模糊,又看看福康安,仍是連連叩頭,喉頭似乎什麽硬著,全身透不過氣來,細白的手指死命地抓捏滑不留手的金磚地麵。幹隆說道:“孩子……朕知道你難過,別這樣,別……你放聲兒哭一場,哭吧……別怕……”
福康安“嗚”地一聲放開了嗓子,身子轉側著,抽動著,扭曲著號陶憵踴,幾乎要軟癱在地下。長聲一慟中幹隆淚落如雨,滿殿宮人想到傅恆平日待人,無論貴賤,從不氣勢淩人,簡易平和,恩寬施下,此時此刻無不動情動心,都陪著唏噓流淚。紀昀隨福康安哭了一會兒,心裏略覺舒暢,思量還有許多大事安排,抽泣著拭淚收斂,說道:“傅恆雖去了,他一生轟轟烈烈,上錫皇上異數恩隆,下昭百姓明明之德,煌煌功業建樹青史,由散秩大臣累累超遷居一等公,誠為我輩臣子模範。生榮而死哀,復有何憾!現逢新喪,有許多恤典節儀還要安排,皇上不宜為此過於傷懷,福康安更要引榮節哀,誠謹思孝,妥當送歸傅恆,移孝為忠,才能使傅公愜懷於地下……”說罷,忍淚連連叩首。
“輟朝三日,為傅恆發喪。”幹隆雪涕拭麵,待福康安止淚,這才說道。他的聲音變得又濁又重,仿佛斟酌字句似的說道:“紀購代朕擬一篇祭文,由皇子永璘到傅府致祭……陀羅經被是早預備了的,朕原是還有一線希冀,所以沒有賜,就由紀昀和於敏中到府頒旨賜與。其餘禮儀照一等公喪葬,由禮部議定報朕知道。”他沉吟著又道:“至於恤典,傅恆要入賢良祠這不消說得。大喪完畢,送傅恆丹青繪像入紫光閣懸供。福隆安著加一等伯爵,福靈安加二等伯爵,都進散秩大臣聽用。福康安係傅恆正配嫡子,你這就承襲你父親爵位,進一等公。”
伏跪在地的福康安身上顫了一下。紀昀的腰也向上挺了一下,前頭的賞賚都在他的意料之中,就傅恆在百官軍民中的威望信義、他一生的功業,當得皇帝這些恩賞。但“一等公”是人臣的極峰功名,前代為今多少勛戚貴介沙場上頭滾打一輩子也未必掙得這麽高的爵位。輕與輕取不但招忌,連後頭進步的餘地也一點沒留出來,這於福康安有什麽好處?幹隆一直想提拔福康安這誰都知道,幾次議加三等公軍機處都頂了,這刻突然又超擢為“一等”!紀昀思量著不妥,但要他單獨“頂”,他沒這膽量,且是此刻情勢,萬不能在傅恆恤典上反覆駁難,一時竟不知如何對答,隻作沉思狀,暗中用腿“有意無意”碰了一下福康安。幾乎同時,福康安已經叩頭回奏:“皇上恤典乃是父親傅恆榮譽,奴才原不該辭,記得皇上屢屢訓誨:‘好女不穿嫁妝衣,好男不食父母田。’奴才應當自立自強,再建功勳,酬皇上高天厚地之恩,報父親掬勞切望之心。將此恩旨為奴才懸賞之典,待奴才孝滿,出來為國效力有功再行恩賞,以俾於公於私兩益。”
“那就把這一條敘進聖旨裏,朕給你留著進步餘地。”幹隆說道,“但你畢竟不同福隆安、福靈安。你辭了,他們辭不辭?——進三等公,不要再辭了。”幹隆說著,一閃眼見李侍堯進來,也是滿臉哭相跪了行禮,故又道:“你和紀昀都受過傅恆的恩,紀昀為主幫著料理喪葬,你也要多去去傅府。傅恆不同別人,既和朕是郎舅親情,他又是彪炳史冊的社稷之臣。朕不能再到傅府去了,怕心裏受不了,有事你們商量奏朕……就是……”說著又垂下淚來。
李侍堯兩眼一泡淚,但他是個警醒靈動的人,歷練出來的,卻不似紀昀書生純情。聽幹隆吩咐,叩頭哽咽說道:“傅恆一輩子都是臣的上司,又是良師。臣在隆宗門乍聞噩耗,真像晴天一聲霹雷,震得神魂俱落,此刻心裏還在蒙著,還不敢相信他已去了……這會兒臣能想到的,傅恆是皇上一手栽培的宰相,管領國家政務,在當兵的裏頭,他又是元戎大帥、三軍賓服的上將。可否調撥一千士兵護送靈柩從資榮行?這不是臣等能做主的,伏請皇上聖裁。”
幹隆望住了李侍堯沒言語,從傅恆在軍中地位、威信,千名兵士護柩不算鋪張,但這是“僭越”,除了戰場上掩埋將領,沒有這個先例。已經有了那麽多恩榮,還要再請加,李侍堯這是什麽意思?他略一沉默,三個人立刻覺得一種無形的壓力透過來,但福康安不能駁,紀昀無法代辭,李侍堯無法改口,他蠕動了一下身子,已是覺得不安了。幹隆“嗯”了一聲,似乎已經明白李侍堯不過是“冒失”,話湊話的想在傅恆喪事上“拾遺補闕”,便釋然嘆道:“你也是好心,想壯一壯傅恆行色。不過太出眼了,又是節下,驚動太大了,傅恆也不安。他一輩子謹小慎微憂讒畏譏,還是要成全他的心。”李侍堯連忙叩頭道:“是臣說的不是了,謹遵聖諭。”
幹隆還要說話,見王廉進來,手裏還捧著兩封信,便問:“是哪裏遞來的?”“軍機處剛才火急送進來的。”王廉把信捧給幹隆,後退一步,哈腰說道,“一封是隋赫德的,一封是十五爺的,上頭都加有‘特急’字樣,——十五爺的信上還別了三根雞毛,都是六百裏加緊呈進。紀大人不在,軍機章京劉保琪叫奴才——”他沒說完,幹隆已擺手製止了他。
王廉大氣兒不敢出,躡腳兒退下去了。紀昀、李侍堯不知出了什麽事,都跪直了身子,連福康安也滿麵淚光抬起頭來凝視幹隆。幹隆比著兩個信封看看,隋赫德的是火漆加印通封書簡,因路途遙遠,己磨得稍稍有點毛邊兒;顒琰的卻是尋常百姓用的市麵上的桑皮紙信封,是寫給軍機處的,上頭寫著“緊急密勿”四字也甚了糙,壓在封口處粘別著三根雞毛。顯見這兩封信都十分急要。他卻先拆看隋赫德的,隻瀏覽了一眼便放在案上,接著拆看顒琰的,見不是顒琰筆跡便是一怔,問道:“紀昀,誰跟的顒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