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阿哥聽著,這已經和皇後的訓戒題目岔出十萬八千裏,顒璿、顒瑆料必還要拿他們“遊玩荒唐”發作一頓,各存著一份躺倒挨捶的心思,卻聽幹隆道:“阿哥們從大節上說朕看還好。顒璂在病中還抄《古文觀止》,給太後抄《金剛經》這就是持正。顒琪、顒璘、顒琰不但辦事謹慎,文章也很可觀。顒璿、顒瑆的詩詞朕也賞識,在部裏理事認真又不張狂,很好,很有分寸嘛!”顒璿、顒瑆都覺得意外,伏著身子想偷看幹隆神氣,動了一下,沒敢。幹隆這才意識到要和皇後的話接印對榫,口風一轉說道:“皇後給你們選側福晉,也是宜爾室家裨益身心的意思。你們都是家國一體的天璜貴胄,‘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是孔子的話,可不好好思量?——去吧!”阿哥們齊叩了頭,心裏如蒙大赦,腳底下規矩蹈步出去,那拉氏道:“還是皇上說得堂皇明白,我滿心的話,說出來口不應心,言寡尤呀什麽的,幹脆就聽不懂。”
“那是聖人特為士大夫說的,貴族說話言語不過分,行動無錯誤,就能安享祿命。”幹隆笑道:“原本過來進晚膳的,說你有事見我,從這路過,就進來了。”要了筆硯,就盤坐在皇後榻上便看紀昀送進來的奏章節略。卻見都是紀昀一手抄寫的小楷:
一、榆林廳糧道奏,通往銀川道路為風沙掩埋約九十裏,請調駱駝馱運軍糧,應支民伕腳力費至明春需二萬兩;
二、河套保德府奏,今冬氣寒,黃河結凍比往年為早,為防明歲淩汛之患,請調炸藥八萬斤備用;
三、兆惠軍已至黑水河歇馬渡,請調二百架牛皮船應需;
四、福建按察使高風梧奏,一技花易瑛餘黨林慡文潛入大陸傳教籌銀;
五、劉墉已至德州(另發請安折)
六、緬甸國貢進馴象八頭;
七、英咭利國使臣枸馬利攜貢物為太後獻壽,請求大皇帝接見;
八、……
密密麻麻折頁縱一扯老長,都隻簡捷三言兩語註解明白。幹隆指著第二十六條對高雲從道:“奉天府尹海寧的一件,這上麵註明是彈劾李侍堯的,密封留存,告訴紀昀不再傳閱。把英咭利國貢單送老佛爺挑選,選後全部繳禮部入庫。其餘請安摺子,除劉墉的留下,都送養心殿放著;晴雨表也不要留這裏。稍停一刻朕就過去。”說完,抽出保德府的折片看,便伸手取筆。因見皇後不言聲遞筆,笑道:“你有事隻管說,我聽著呢。”
“我是說和卓氏的事。”皇後捧著硯往幹隆手邊挪挪,“這事不急,隻想問她幾時入宮成禮,封什麽位號,園子那頭和宮衛要給她要置住的地方兒。”幹隆迅速例覽著保德的奏章,下筆在敬空上寫道:“所奏甚是,著該府知道。然地方民工炸淩,易招火藥流失浪費。使用不當,歷年皆有傷人等事,且有取火藥炸石取利者。著就近移文河曲綠營,責成軍伍熟手士兵辦理。該府能預作綢繆防患於未然,朕甚嘉悅焉。已著河南、安徽、江南及河道總督衙門有所預備矣。”寫完,對皇後說道:“這位和卓氏與別的嬪妃有所不同,她叔父堂兄現在烏魯木齊打仗,包抄霍集占兄弟,她家在回部裏位分極高,素著威望,要給足麵子,就封貴妃吧。圓明園依照伊斯蘭格式蓋寶月樓,就是給她修的。這邊禁宮把儲秀宮指給她,你們來往也方便些,成麽?”
人還沒進宮,是阿修羅天女或是黑醜番婆兒麵都沒見,就有這麽大的鋪張!那拉氏打心裏泛上一股說不清的滋味。但她跟從幹隆幾十年了,知道他的秉性,這種事萬不能擾他的興,且是昔年為棠兒的事“犯妒忌”幾乎翻身落馬,至今心有餘悸,見幹隆疾筆批榆林廳奏摺“知道了,著由兵部軍費支用,欽此”,小心取過晾那墨跡,說道:“萬歲這麽著安排最好!我也盼著她住的離我近些兒,我們姐兒們說話解悶子方便。我看就把新選來的四十八個秀女補到她跟前侍候。女官、嬤嬤、燈火上人、針線上人、答應、常在,這些近身的人,就從各宮調配。原來預備放出宮的四十個宮人,且就留下再用幾年,就是耗費,也很有限的。這麽著可好?”
“你想得已經很周到了。”幹隆凝視著劉墉的請安摺子,批了“朕安。天氣寒冷,倒惦記卿等羈旅在外……”覺得有許多話要叮囑,一時竟想不出頭緒,索性放了筆道:“可以再選四十個歲數小點的進來。回頭叫宗人府、吏部、禮部把未婚的旗員名單送進來,朝夕侍候老佛爺和你的,能好就配給侍衛,其餘你指婚就是。不為幾個錢,人家姑娘一進宮就十年八年,這裏再好也不及在家當小姐姑奶奶。都過了二十五歲了,再磨幾年,珠子也黃了。加增了人,錢自然緊,叫王廉他們和內務府商量著,從關稅和贖罪銀子上挪借一點。等和砷回來回奏了再說,千萬不要從戶部庫銀那頭打主意。開了例不得了。”
皇後請見,真心想問的是顒璘“立太子”的傳言的事。她自己懷胎,生一個殤一個,已是絕了指望,見幹隆滿腹心思都放在外頭公務上,倒不好開口的,想想難得夫妻單獨相處說話,因加了小心,笑道:“皇上方才說阿哥們,又是父子相疑、兄弟鬩牆什麽的,我聽著有些驚心呢!還有說小人們有‘非分之想’——難道有人作怪不成?”
“宮裏有謠言說顒璘要封太子,名字都注了金冊,放在幹清宮‘正大光明’匾額後頭。”幹隆笑道:“你甭試探,我料你已經聽見了。一件,這是沒有的事;二件,不能張致得成了‘事’;三件,查到這叢起風青萍,不能留情,尋個別的由頭殺一做百!”幹隆語氣很重,那拉氏聽見“殺”字竟唬得一個哆嗦,已是臉色蒼白,聽幹隆接著說道:“我還十旺八旺,立什麽太子?立太子早了,又像聖祖爺倦政那會樣兒,你摳我鼻子我挖你眼,一個個盼著老子兄弟早死快死,有甚麽益處?這事於你日後很有幹係,不可掉以輕心。”見那拉氏聽得發怔,受了驚似的臉上沒點血色,幹隆放緩了口氣,又道:“十七阿哥是我們最小的兒子,人品學問待人處事都好。大約小人們因我在位日久,從這幾條裏頭揣擬出來的。這麽一傳,本來就是能,也斷不能立國儲了——宵小蝦徒壞我大事,想起來我就恨極。就是這些,你心裏有個數,年關前敬事房、慎刑司他們召集太監時,你也不用多說,隻重申一條,太監宮人有妄言國事、議論主子是非者,舉報人有功升賞,拿住這些混蛋我生剝了他皮!”
皇後己聽得心驚神悸,不勝其寒地打了個噤說道:“我原是想打聽一下,看是哪個孩子要晉位,我得多關照些給自己留步兒。皇上這麽一說,忒是個驚人!這裏頭的學問道理恁麽大的——要真的他哥兒們鬧起家務,人也甭想過安生日子了。皇上這麽一說,我倒真的得多長個心眼子呢!”“就憑你這幾句話,足證你是老實人。”幹隆笑道,“也不必失驚打怪的,現今這些閑話掩過了也就拉倒。後妃們常在一處,言來語去暗地提醒她們些個就有了。”說著起身,“紀昀他們隻怕已經在養心殿等著了,我這就過去,今晚我住你宮裏,有話盡能說的。”說罷去了。
“那是聖人特為士大夫說的,貴族說話言語不過分,行動無錯誤,就能安享祿命。”幹隆笑道:“原本過來進晚膳的,說你有事見我,從這路過,就進來了。”要了筆硯,就盤坐在皇後榻上便看紀昀送進來的奏章節略。卻見都是紀昀一手抄寫的小楷:
一、榆林廳糧道奏,通往銀川道路為風沙掩埋約九十裏,請調駱駝馱運軍糧,應支民伕腳力費至明春需二萬兩;
二、河套保德府奏,今冬氣寒,黃河結凍比往年為早,為防明歲淩汛之患,請調炸藥八萬斤備用;
三、兆惠軍已至黑水河歇馬渡,請調二百架牛皮船應需;
四、福建按察使高風梧奏,一技花易瑛餘黨林慡文潛入大陸傳教籌銀;
五、劉墉已至德州(另發請安折)
六、緬甸國貢進馴象八頭;
七、英咭利國使臣枸馬利攜貢物為太後獻壽,請求大皇帝接見;
八、……
密密麻麻折頁縱一扯老長,都隻簡捷三言兩語註解明白。幹隆指著第二十六條對高雲從道:“奉天府尹海寧的一件,這上麵註明是彈劾李侍堯的,密封留存,告訴紀昀不再傳閱。把英咭利國貢單送老佛爺挑選,選後全部繳禮部入庫。其餘請安摺子,除劉墉的留下,都送養心殿放著;晴雨表也不要留這裏。稍停一刻朕就過去。”說完,抽出保德府的折片看,便伸手取筆。因見皇後不言聲遞筆,笑道:“你有事隻管說,我聽著呢。”
“我是說和卓氏的事。”皇後捧著硯往幹隆手邊挪挪,“這事不急,隻想問她幾時入宮成禮,封什麽位號,園子那頭和宮衛要給她要置住的地方兒。”幹隆迅速例覽著保德的奏章,下筆在敬空上寫道:“所奏甚是,著該府知道。然地方民工炸淩,易招火藥流失浪費。使用不當,歷年皆有傷人等事,且有取火藥炸石取利者。著就近移文河曲綠營,責成軍伍熟手士兵辦理。該府能預作綢繆防患於未然,朕甚嘉悅焉。已著河南、安徽、江南及河道總督衙門有所預備矣。”寫完,對皇後說道:“這位和卓氏與別的嬪妃有所不同,她叔父堂兄現在烏魯木齊打仗,包抄霍集占兄弟,她家在回部裏位分極高,素著威望,要給足麵子,就封貴妃吧。圓明園依照伊斯蘭格式蓋寶月樓,就是給她修的。這邊禁宮把儲秀宮指給她,你們來往也方便些,成麽?”
人還沒進宮,是阿修羅天女或是黑醜番婆兒麵都沒見,就有這麽大的鋪張!那拉氏打心裏泛上一股說不清的滋味。但她跟從幹隆幾十年了,知道他的秉性,這種事萬不能擾他的興,且是昔年為棠兒的事“犯妒忌”幾乎翻身落馬,至今心有餘悸,見幹隆疾筆批榆林廳奏摺“知道了,著由兵部軍費支用,欽此”,小心取過晾那墨跡,說道:“萬歲這麽著安排最好!我也盼著她住的離我近些兒,我們姐兒們說話解悶子方便。我看就把新選來的四十八個秀女補到她跟前侍候。女官、嬤嬤、燈火上人、針線上人、答應、常在,這些近身的人,就從各宮調配。原來預備放出宮的四十個宮人,且就留下再用幾年,就是耗費,也很有限的。這麽著可好?”
“你想得已經很周到了。”幹隆凝視著劉墉的請安摺子,批了“朕安。天氣寒冷,倒惦記卿等羈旅在外……”覺得有許多話要叮囑,一時竟想不出頭緒,索性放了筆道:“可以再選四十個歲數小點的進來。回頭叫宗人府、吏部、禮部把未婚的旗員名單送進來,朝夕侍候老佛爺和你的,能好就配給侍衛,其餘你指婚就是。不為幾個錢,人家姑娘一進宮就十年八年,這裏再好也不及在家當小姐姑奶奶。都過了二十五歲了,再磨幾年,珠子也黃了。加增了人,錢自然緊,叫王廉他們和內務府商量著,從關稅和贖罪銀子上挪借一點。等和砷回來回奏了再說,千萬不要從戶部庫銀那頭打主意。開了例不得了。”
皇後請見,真心想問的是顒璘“立太子”的傳言的事。她自己懷胎,生一個殤一個,已是絕了指望,見幹隆滿腹心思都放在外頭公務上,倒不好開口的,想想難得夫妻單獨相處說話,因加了小心,笑道:“皇上方才說阿哥們,又是父子相疑、兄弟鬩牆什麽的,我聽著有些驚心呢!還有說小人們有‘非分之想’——難道有人作怪不成?”
“宮裏有謠言說顒璘要封太子,名字都注了金冊,放在幹清宮‘正大光明’匾額後頭。”幹隆笑道:“你甭試探,我料你已經聽見了。一件,這是沒有的事;二件,不能張致得成了‘事’;三件,查到這叢起風青萍,不能留情,尋個別的由頭殺一做百!”幹隆語氣很重,那拉氏聽見“殺”字竟唬得一個哆嗦,已是臉色蒼白,聽幹隆接著說道:“我還十旺八旺,立什麽太子?立太子早了,又像聖祖爺倦政那會樣兒,你摳我鼻子我挖你眼,一個個盼著老子兄弟早死快死,有甚麽益處?這事於你日後很有幹係,不可掉以輕心。”見那拉氏聽得發怔,受了驚似的臉上沒點血色,幹隆放緩了口氣,又道:“十七阿哥是我們最小的兒子,人品學問待人處事都好。大約小人們因我在位日久,從這幾條裏頭揣擬出來的。這麽一傳,本來就是能,也斷不能立國儲了——宵小蝦徒壞我大事,想起來我就恨極。就是這些,你心裏有個數,年關前敬事房、慎刑司他們召集太監時,你也不用多說,隻重申一條,太監宮人有妄言國事、議論主子是非者,舉報人有功升賞,拿住這些混蛋我生剝了他皮!”
皇後己聽得心驚神悸,不勝其寒地打了個噤說道:“我原是想打聽一下,看是哪個孩子要晉位,我得多關照些給自己留步兒。皇上這麽一說,忒是個驚人!這裏頭的學問道理恁麽大的——要真的他哥兒們鬧起家務,人也甭想過安生日子了。皇上這麽一說,我倒真的得多長個心眼子呢!”“就憑你這幾句話,足證你是老實人。”幹隆笑道,“也不必失驚打怪的,現今這些閑話掩過了也就拉倒。後妃們常在一處,言來語去暗地提醒她們些個就有了。”說著起身,“紀昀他們隻怕已經在養心殿等著了,我這就過去,今晚我住你宮裏,有話盡能說的。”說罷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