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隆注視著阿桂,問道:“總要供應糧食吧。又要人家前鋒打仗,又不供糧食,陣前譁變了怎麽辦?”阿桂咬咬嘴唇,說道:“可以供,頭一次一萬石,以後每月五千石,細水長流給他。”幹隆想著一笑,說道:“他臨辭時,朕說了滿話,說‘糧食要多少有多少,決計不會讓你們餓著肚子打仗’——現在不好轉口昧言的吧?”
傅恆在旁沉吟道:“主子可以賞他點綢緞珠寶之類的東西以安其心。把他的摺子批回去,就說已經有旨叫尹繼善嶽鍾麒火速辦理。尹繼善在南京,嶽鍾麒在西安,三地書信調令往返磨蹭。主子又沒說不給,他就有氣,也隻好和尹繼善去打擂台——這麽著可好?”幹隆聽了心裏叫好,但這麽做又透著不那麽光明正大,因抑了笑容,不言聲隻算默認。傅恆略一思索便知自己說話太直露了,忙轉了話題,說道:“奴才回京看了不少積壓的邸報。福建將軍出缺,台灣知府也有奏報,林慡文潛回,又在各處暗地建教結堂蠢動。奴才想,海蘭察原來在太湖水師當過營管帶,要強固海防,防止台灣出事,不如調海蘭察補缺。川軍歸營,兆惠率大營三萬人到青海駐軍,預備著策應西征大軍。四川這次用兵,雖說是王者之師秋毫無犯,但菜價糧價都漲了不少,號住民房也有些小滋擾,有的營務紀律不整,與駐地官員百姓也小有口舌齟齬。一條是安民,可以給金輝一個宣撫大臣名義,這些瑣細事務由他辦了奏明;一條是官員,為征金川的事各方協助出力不少,可否吏部派一名侍郎帶考功司的人去一下,分別斟定,和金輝會銜,該保的保該升的升,有玩忽怠情的也有處分,這樣,金川的善後事宜也就清理了。”
“四川免一年錢糧,鄉試舉人名額增加十二名,糧食由金輝撥給莎羅奔一萬石,這才能算完全善後。”幹隆挪動了一下身子。傅恆這些安排他都覺得合宜。他心裏是想讓福康安帶兵歷練歷練,但福康安年紀資歷都還太淺,這話卻抬不到桌麵上說,一邊思量著,心裏有了主意,徐徐說道:“劉墉和福康安實在要算這一代的佼佼者了。一文一武,都要栽培重用。就著劉墉晉戶部郎中,加侍郎銜到四川,也不局定考核官員,安民的事一攬子差使辦了,福康安——嗯,到太湖水師去,加副將銜,兵部侍郎銜,帶一帶大營才能成將軍材料兒。”
這似乎升得太快了,但幹隆的口氣不是和眾人商量,而是想定了的旨意,眾人都沒敢說話。傅恆也不願兒子成眾矢之的,切身的事倒覺得容易說話,身子傾了傾說道:“福康安比起劉墉尚欠老成,奴才——”
“你不必辭,朕心裏公道毫無偏私。朕看福康安比你當初攻黑查山時還要強些。”幹隆笑著起身,適意地在地下踱著步子,徐徐說道:“國家缺人才,不能拘於一格。看準了的,該提擢的不要猶豫,昔日聖祖時高士奇一日七遷,張廷玉也是部曹小吏一下子進上書房的。你們當宰輔的要有點膽略器量。”他看了看窗外,說道:“天色還早,傅恆跟朕出去走走。”說罷便出來。站在鐵牌下的和砷見他們出來,本來彎著腰,就勢兒打下千兒行禮,卻沒敢說話。
軍機房裏的阿桂有點奇怪,見紀昀掏煙要抽,笑道:“主子一向坐功最好的,今兒象有點坐不住似的。”紀昀笑道:“坐了一個時辰了。方才議到我的差使,皇上博引牽證,說了《左傳》說《史記》,又講楚辭——那都是皇上近來讀的書。阿桂你怎麽就不曉得附和幾句?我猜皇上心裏不很歡喜呢!”阿桂嚇了一跳,忙道:“我是個帶兵的出身,雖讀了幾本子書,哪能在主子跟前逞能呢?主子也不犯著為這個不高興。”紀昀笑道:“不是為這個。他猜劉統勛來,劉統勛沒來!你沒瞧見,傅恆來時他多高興!”阿桂這才堪堪明白了,忙道:“我們也出去,問問劉統勛在哪裏,能來就叫來他。不過,主子未必那麽小心眼的。”“你想到哪裏去了!”紀昀笑著起身,一邊向外走,口中說道:“主子是耽心劉統勛身體不好——劉統勛但有一口氣,必定掙紮上朝的……”這麽一說,阿桂倒覺得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不好意思地一笑,和紀昀廝跟著出來。交待守門太監了幾句,便向隆宗門踅去。
景運門這邊傅恆默默跟著幹隆,他不知幹隆單獨叫自己出來甚麽事,幹隆不說,也不好問,隻好亦步亦趨在後邊,心裏設計幹隆問話題目如何應答。
“方才站在軍機處門口的那人你認識不認識?”幹隆許久才道:“他叫和砷?”
這麽沒頭沒腦的一問,傅恆頓時一愣,忙道:“奴才不熟悉,隻知道他叫和砷。好象是阿桂薦上來的?”
“不是,是和親王薦的。”幹隆微微一笑,“說是十九歲,朕看還要小一點。”
傅恆微微睨了幹隆一眼,心裏揣摩著,試探地說道:“十九歲做到四品,很不容易的了,他是滿洲老人兒,總歸占了這個光兒。昨日他和那個叫馬二侉子的到了奴才家,聽說他管了京師關稅,奴才才和他兜搭了幾句。”幹隆點頭,說道:“你在家對客人們說的話,朕已經知道了,很得體。你晉位晉封,是朕第一宣力大臣,有些話給他們說到前頭也好——這個和砷是個理財能手,他請阿桂寫了個代奏條陳,請旨立一個議罪銀製度,回頭轉給你看,大意是說有一等犯過官員,或墨誤,或失事,或失察,或偶犯,總之是無心之過,允許納輸銀兩贖其罪愆,朝廷內廷多得些收項,對本人也是懲戒——朕想這個議案不宜發布明詔,但也似乎不無道理,先給你透個風兒。你細斟酌一下再和朕議。”說著站住了腳步。
這裏是景運門外,晴朗的秋空上陽光一灑無餘,向南望是箭亭、文淵閣,東邊是九龍壁,北看是毓慶宮、奉先殿……以及寧壽門、皇極殿一帶都有內務府的吏員帶人站崗守哨,人來熙往的工匠有的修牆粉丹施堊,有的拉大鋸製作門窗,有的爬在腳手架上給罘思換網,還有叮叮噹噹給宮門上釘銅頁子換輔首銜環的,熱鬧噪雜不堪。傅恆真的摸不清頭腦:怎麽皇上會有興致帶自己來看這些?
“宮裏頭侍候人手太少了。”幹隆漫無目的地向南走著說道,“如今朕用的太監宮女,不及前明的三分之一。太後有歲數的人了,不能讓她老人家有丁點兒委屈。就是皇後,在揚州也是因為跟的人少才受了驚嚇——這就事失國體。聽弘曉說過一句話‘大有大的難處’,這話不能和外人說,又不能從正項銀子裏調撥。圓明園那邊他們尚且今兒一個條陳明兒一個諫章地聒噪,這裏化銀子又哪裏出?”
這一說傅恆便全然明白了,崇文門關稅已經有人在議論,再加上一個“罪銀銀”,無論怎樣冠冕,都逃不掉“聚斂”二字。但若硬加諫阻此刻立馬便要犯了聖忌,單獨和自己談也是寄望於自己的意思,如何拂逆得?一邊想著,陪笑道:“這不是大政,皇上以孝治天下,天子起居華袞龍毓,也是禮上當然。隻是要嚴謹些,容奴才細細籌思辦理,哪些是可‘議’之罪,哪些罪不在此例,要訂出製度。防著宵小jian徒有隙可乘。”說到這裏陡然想起高恆,高氏夫人那張無望可憐的麵孔在眼前一閃,遂道:“主上迴鑾,諸事安妥,高恆的案子也該結束了。奴才在四川,有人把門路都走到大營裏去了。早早定下來,就不在這上頭分心了。”幹隆起先還笑,聽著後頭的話斂去了笑容,問道:“你聽外臣有甚麽議論?”“高恆家中已經抄沒了七萬銀子。前頭的帳目是歷屆鹽政上頭的事,似乎不能都算到他一人頭上。”傅恆說道:“一千多萬銀子奴才敢保決非高恆一人所能侵吞。這麽大的案子又不能不審讞明白再定。回京我問阿桂,阿桂也是拿不定主意。他和王稟望的案子確實不同的。”
傅恆在旁沉吟道:“主子可以賞他點綢緞珠寶之類的東西以安其心。把他的摺子批回去,就說已經有旨叫尹繼善嶽鍾麒火速辦理。尹繼善在南京,嶽鍾麒在西安,三地書信調令往返磨蹭。主子又沒說不給,他就有氣,也隻好和尹繼善去打擂台——這麽著可好?”幹隆聽了心裏叫好,但這麽做又透著不那麽光明正大,因抑了笑容,不言聲隻算默認。傅恆略一思索便知自己說話太直露了,忙轉了話題,說道:“奴才回京看了不少積壓的邸報。福建將軍出缺,台灣知府也有奏報,林慡文潛回,又在各處暗地建教結堂蠢動。奴才想,海蘭察原來在太湖水師當過營管帶,要強固海防,防止台灣出事,不如調海蘭察補缺。川軍歸營,兆惠率大營三萬人到青海駐軍,預備著策應西征大軍。四川這次用兵,雖說是王者之師秋毫無犯,但菜價糧價都漲了不少,號住民房也有些小滋擾,有的營務紀律不整,與駐地官員百姓也小有口舌齟齬。一條是安民,可以給金輝一個宣撫大臣名義,這些瑣細事務由他辦了奏明;一條是官員,為征金川的事各方協助出力不少,可否吏部派一名侍郎帶考功司的人去一下,分別斟定,和金輝會銜,該保的保該升的升,有玩忽怠情的也有處分,這樣,金川的善後事宜也就清理了。”
“四川免一年錢糧,鄉試舉人名額增加十二名,糧食由金輝撥給莎羅奔一萬石,這才能算完全善後。”幹隆挪動了一下身子。傅恆這些安排他都覺得合宜。他心裏是想讓福康安帶兵歷練歷練,但福康安年紀資歷都還太淺,這話卻抬不到桌麵上說,一邊思量著,心裏有了主意,徐徐說道:“劉墉和福康安實在要算這一代的佼佼者了。一文一武,都要栽培重用。就著劉墉晉戶部郎中,加侍郎銜到四川,也不局定考核官員,安民的事一攬子差使辦了,福康安——嗯,到太湖水師去,加副將銜,兵部侍郎銜,帶一帶大營才能成將軍材料兒。”
這似乎升得太快了,但幹隆的口氣不是和眾人商量,而是想定了的旨意,眾人都沒敢說話。傅恆也不願兒子成眾矢之的,切身的事倒覺得容易說話,身子傾了傾說道:“福康安比起劉墉尚欠老成,奴才——”
“你不必辭,朕心裏公道毫無偏私。朕看福康安比你當初攻黑查山時還要強些。”幹隆笑著起身,適意地在地下踱著步子,徐徐說道:“國家缺人才,不能拘於一格。看準了的,該提擢的不要猶豫,昔日聖祖時高士奇一日七遷,張廷玉也是部曹小吏一下子進上書房的。你們當宰輔的要有點膽略器量。”他看了看窗外,說道:“天色還早,傅恆跟朕出去走走。”說罷便出來。站在鐵牌下的和砷見他們出來,本來彎著腰,就勢兒打下千兒行禮,卻沒敢說話。
軍機房裏的阿桂有點奇怪,見紀昀掏煙要抽,笑道:“主子一向坐功最好的,今兒象有點坐不住似的。”紀昀笑道:“坐了一個時辰了。方才議到我的差使,皇上博引牽證,說了《左傳》說《史記》,又講楚辭——那都是皇上近來讀的書。阿桂你怎麽就不曉得附和幾句?我猜皇上心裏不很歡喜呢!”阿桂嚇了一跳,忙道:“我是個帶兵的出身,雖讀了幾本子書,哪能在主子跟前逞能呢?主子也不犯著為這個不高興。”紀昀笑道:“不是為這個。他猜劉統勛來,劉統勛沒來!你沒瞧見,傅恆來時他多高興!”阿桂這才堪堪明白了,忙道:“我們也出去,問問劉統勛在哪裏,能來就叫來他。不過,主子未必那麽小心眼的。”“你想到哪裏去了!”紀昀笑著起身,一邊向外走,口中說道:“主子是耽心劉統勛身體不好——劉統勛但有一口氣,必定掙紮上朝的……”這麽一說,阿桂倒覺得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不好意思地一笑,和紀昀廝跟著出來。交待守門太監了幾句,便向隆宗門踅去。
景運門這邊傅恆默默跟著幹隆,他不知幹隆單獨叫自己出來甚麽事,幹隆不說,也不好問,隻好亦步亦趨在後邊,心裏設計幹隆問話題目如何應答。
“方才站在軍機處門口的那人你認識不認識?”幹隆許久才道:“他叫和砷?”
這麽沒頭沒腦的一問,傅恆頓時一愣,忙道:“奴才不熟悉,隻知道他叫和砷。好象是阿桂薦上來的?”
“不是,是和親王薦的。”幹隆微微一笑,“說是十九歲,朕看還要小一點。”
傅恆微微睨了幹隆一眼,心裏揣摩著,試探地說道:“十九歲做到四品,很不容易的了,他是滿洲老人兒,總歸占了這個光兒。昨日他和那個叫馬二侉子的到了奴才家,聽說他管了京師關稅,奴才才和他兜搭了幾句。”幹隆點頭,說道:“你在家對客人們說的話,朕已經知道了,很得體。你晉位晉封,是朕第一宣力大臣,有些話給他們說到前頭也好——這個和砷是個理財能手,他請阿桂寫了個代奏條陳,請旨立一個議罪銀製度,回頭轉給你看,大意是說有一等犯過官員,或墨誤,或失事,或失察,或偶犯,總之是無心之過,允許納輸銀兩贖其罪愆,朝廷內廷多得些收項,對本人也是懲戒——朕想這個議案不宜發布明詔,但也似乎不無道理,先給你透個風兒。你細斟酌一下再和朕議。”說著站住了腳步。
這裏是景運門外,晴朗的秋空上陽光一灑無餘,向南望是箭亭、文淵閣,東邊是九龍壁,北看是毓慶宮、奉先殿……以及寧壽門、皇極殿一帶都有內務府的吏員帶人站崗守哨,人來熙往的工匠有的修牆粉丹施堊,有的拉大鋸製作門窗,有的爬在腳手架上給罘思換網,還有叮叮噹噹給宮門上釘銅頁子換輔首銜環的,熱鬧噪雜不堪。傅恆真的摸不清頭腦:怎麽皇上會有興致帶自己來看這些?
“宮裏頭侍候人手太少了。”幹隆漫無目的地向南走著說道,“如今朕用的太監宮女,不及前明的三分之一。太後有歲數的人了,不能讓她老人家有丁點兒委屈。就是皇後,在揚州也是因為跟的人少才受了驚嚇——這就事失國體。聽弘曉說過一句話‘大有大的難處’,這話不能和外人說,又不能從正項銀子裏調撥。圓明園那邊他們尚且今兒一個條陳明兒一個諫章地聒噪,這裏化銀子又哪裏出?”
這一說傅恆便全然明白了,崇文門關稅已經有人在議論,再加上一個“罪銀銀”,無論怎樣冠冕,都逃不掉“聚斂”二字。但若硬加諫阻此刻立馬便要犯了聖忌,單獨和自己談也是寄望於自己的意思,如何拂逆得?一邊想著,陪笑道:“這不是大政,皇上以孝治天下,天子起居華袞龍毓,也是禮上當然。隻是要嚴謹些,容奴才細細籌思辦理,哪些是可‘議’之罪,哪些罪不在此例,要訂出製度。防著宵小jian徒有隙可乘。”說到這裏陡然想起高恆,高氏夫人那張無望可憐的麵孔在眼前一閃,遂道:“主上迴鑾,諸事安妥,高恆的案子也該結束了。奴才在四川,有人把門路都走到大營裏去了。早早定下來,就不在這上頭分心了。”幹隆起先還笑,聽著後頭的話斂去了笑容,問道:“你聽外臣有甚麽議論?”“高恆家中已經抄沒了七萬銀子。前頭的帳目是歷屆鹽政上頭的事,似乎不能都算到他一人頭上。”傅恆說道:“一千多萬銀子奴才敢保決非高恆一人所能侵吞。這麽大的案子又不能不審讞明白再定。回京我問阿桂,阿桂也是拿不定主意。他和王稟望的案子確實不同的。”